绿林网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1000字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1000字

《地下室手记》是一本由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760图书,本书定价:43.00元,页数:201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一):一些记录

《地下室手记》

“我是个病人……我是个凶狠的人。我是个不讨人喜欢的人。我想,我的肝脏有病。但是,我丝毫不懂得我的病情,我确实不知道我有病。我不去治病,也从未去治过病,虽说我是尊重医学和医生的。再说,我还极其迷信,当然,我还没有迷信到不尊重医学的地步。不,我是因赌气而不愿去治病的。你们也许不愿意了解这一点,我却是明白的。自然,我无法向你们解释清楚,我这是在和谁赌气”

“我经常地、甚至在最为愤怒的时刻,也会可耻地意识到,我不仅不恶毒,甚至还是一个凶不起来的人,我不过是在吓唬吓唬麻雀并以此自慰罢了。”

“过多的意识,就是一种病。”

“对于你们来说,我如今已不再是从前曾想充当的英雄,而只是一个卑鄙的人,一个坏蛋。”

“人需要的只是一种独立的意愿。”

“人的最主要的缺点,就是那始终一贯的品行不端,这种恶劣品行始终一贯。”

“你们会对我叫嚷,说并没有任何人来剥夺我的意志,说人们不过是设法使我的意志能够自愿地与我的正常利益、自然规律和算术相吻合。”

海涅认为真实的自传几乎是不可能的,人在谈到自己的时候肯定会撒谎。如卢梭的《忏悔录》

“我在看自己的时候常常有发狂般的不满,这不满发展为厌恶,由此,我便在想象里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每一个人。”

我想我本可以幸福,但是我从来都是错过,或者抓不住。就像这本书里的男主一样,在自己的壳子里,以为自己感性又勇敢,实际自卑懦弱理性地要死,我们厌恶的理智,却是我们本质的无法被突破的护城河。

《一件糟糕的事》

大人物的“仁爱”却给小人物带来了多大的麻烦,伊万所想只有精神的仁爱,且还要有等级的仁爱,既不现实,也坚持不下去。

《鳄鱼》

现实魔幻主义,人的性命被金钱物化,完全不被重视。

被吞下的人却仍然活着,与鳄鱼共生。

他们怜悯那只鳄鱼,却无人怜悯那个人。

《赌徒》

千金赢来还是会输掉。不要妄想从赌博上捞到好处,除非是赌场的开办者。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二):自残自虐自快活

《地下室手记》陀思妥耶夫斯基 刘逢祺 刘文飞 刘宗次 臧仲伦 此本是以地下室手记作为书名的中短篇小说集。阅读了《冬天记的夏天印象》、《地下室手记》和《鳄鱼》。 在《冬天记的夏天印象》中,陀仍对新事物充满渴望、好奇、思考等等。不同的是,这篇短篇多了讽刺意味。在这里,借游览之口,对于个性、物欲、奴性、乃至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都予以了批判。麻木的金丝雀耽于在笼中享乐。举国上下一派空谈以辞令为乐,没有思考与议论的能力,扭曲的观念和天真到自我陶醉的病态令人感到滑稽而可悲。 在读《地下室手记》时,我的心态有点“炸裂”。我的感觉是他完美诠释了“念头的瞬息万变”。敏感多疑,丰富矛盾的心理也就罢了。谈论的还是理性、独立性、意愿、文明、意识、不确定性、活着的意义等问题。批判了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各种学派与学说。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有强烈的意识意愿,因不确定性而有丰富的情感变化。这种具有独立的人格个性不应该被抹杀在大手之下的“理性”当中。活着的意义在于追寻的过程,而非一定要得到什么,因为结局早已注定。在第二章节“由于湿雪”中,丽莎的出现,让“非理性”的主人公有了“目标”。他剖析自我,是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结合体,是轻蔑他者而又自轻的人,时时刻刻注意着自己内心变化与感受的“多余的人”“地下室人”。他在自我厌恶和屈辱中寻求可耻的快感,甚至“自残自虐自快活”。他缺爱,更缺爱人的能力。当丽莎作为救赎者出现的时候,他的内心乱如麻。求与求不得,得与不得不舍,各种幻想臆测与矛盾的现实冲击着他的大脑……我活过,却没见过生活。悲悯的、慈爱的、抑郁的氛围萦绕在读者的心头。 毫无疑问,《鳄鱼》的阅读是最愉悦的。嗯,因为不太需要抓头发。一个无比荒诞的小故事,让我们领略了周遭人物的心理与价值观。很想笑,但身处此时此刻的疫情中,你根本笑不出来。没错,现实乃至更荒诞。 后面的《赌徒》以及其他几篇因为看过和其他原因,就没再看。 总之,陀的敏感、坦诚、矛盾、激动、好奇、思索、自卑、自尊……都一一呈现在了他的“地下室”中。不得不说,其实陀偶尔也是有点调皮可爱的,甚至“阴阳怪气”哈哈哈。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三):读《地下室手记》所得

我给大家推荐这本书陀氏的《地下室手记》,之前所长也提起过,昨天我读完了,感觉酣畅淋漓,也许是我代入感太强,我觉得陀氏这树立描写的或多或少都在我的意识里出现过。 “我越是认识到善和这一切“美与崇高”,我就会越深地陷入我的泥淖以致完全不能自拔。”陀氏在书里的这句话也是《白痴》的主题,即“美和崇高”能拯救世界,这是一种深刻的基督教审美观,但是能够说出这句话的人未必是高高在上的道德领袖,反而更可能是有各种缺陷的人,比如本书主角,比如“白痴”梅诗金,在生活中这些人容易被人视为废物,末流,与环境格格不入。 为什么反而是这些几乎被社会抛弃、鄙夷的人反而能够探清楚拯救世界的奥秘?我无法给出答案,但是我知道这些人虽在社会认可之外,却没有停止探索自己的内心,他们知道即使自己喊出“美与崇高”能拯救世界,也没有忘记自己灵性的外表下是蝇蛆。“一个人甚至都敢在自己受屈辱的感情中寻找乐趣,难道这人能够,难道这人能够哪怕或多或少地尊重他自己吗?现在我说这话并不是出于一种令人作呕的忏悔。”一个敢于挖掘自己内心的人,把自己的丑恶翻出来放在自己面前的人,在灵性上已经走在了其他人的前面。 《地下室手记》的高潮出现在,主角与妓女丽萨鱼水之欢后心理的变化,他用自己的眼光为丽萨“开法门,见诸因果”,丽萨被他愣住了、想从良了。当丽萨再次来到他家里时,并不是一个“先知式”的英雄在等着她,而是一个肮脏凌乱的虚伪的人在等着她。虚伪的人向她恶言“忏悔”,还给她5卢布当路费,哭泣的丽萨把钱放在桌上走了,而他看到5卢布才发现自己伤害了一个纯洁的心灵。故事到这就基本结束了,“我的所谓爱就意味着虐待和精神上的优势。我一辈子都无法想像还能有与此不同的爱,甚至有时候我想,所谓爱就是被爱的人自觉自愿地把虐待他的权利拱手赠予爱他的人。我在自己地下室的幻想中想像的所谓爱,也无非是一种搏斗,由恨开始,以精神上的征服结束,至于以后拿被征服的对象怎么办,我就无法想像了。再说这有什么不可能呢,我已经道德败坏到这样的地步,我已经不习惯见到“活的生活”了”。 没有殒命的拯救只能是虚伪,本书主角他太明白自己也太明白时代,他看得清拯救的道路但行不出拯救的义,“美和崇高”是难的。读完这本书,一个问题摆在我面前,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我能说出“美和崇高”拯救世界吗?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四):假如穷人没有自尊是否会幸福?——《地下室手记》读后感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已先后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白夜》、还有《庄园风波》(又译伪君子及其崇拜者)。

如果说《庄园风波》让我看着感觉极度枯燥,《穷人》《白夜》让我感觉些许枯燥的话。那么这部《地下室手记》作为陀翁的代表作品就让我感觉到了了内心深处那强烈的共鸣和直击灵魂的震撼。

地下室是谁?

之所以没有给地下室打引号的一大原因就是,我认为不需要。它只是个代称,它完全可以是一种我们内心身处最阴暗的角落的真实写照。(我相信看过这部著作的人都会跟书中地下室的内心活动产生共鸣,甚至是感同身受。哪怕这种感受是最最屌丝的情怀是我们现实中不愿意承认甚至矢口否认的。)

《地下室手记》的诞生,应该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大师前的“毕业作品”。在之前不论是《穷人》还是《白夜》其实都是牛刀小试,那时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没有具备成为大师的素质和积累。对于那些作品我们可以适当的保持宽容态度。因此如果你两部作品都看过,就会发现同样是女性角色,《白夜》里的娜斯津卡作为女主角在读者心中的份量远远不如《地下室手记》最后几章才出场的妓女丽莎有角色感,更能引出读者内心深处那不忍、怜惜和疼爱的情绪。(妓女在俄国文学里一向是苦难民众的代言,因此再俄国文学里会常见这类角色)

“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所做的这一切只会损害自己一个人,而不会伤及任何人。”

可他为了维护自己那廉价的自尊侮辱了、羞辱了爱他的女人。他不想这样,可就如同他在书中评价丽莎的一般———“她故意用嘲讽来掩饰自己,而这是那些羞羞怯怯、心地纯洁的人惯用的一招”。

他(地下室)“自己身上有许许多多与凶狠截然相反的成分。”

可他却能用刺刀刺伤周围的一切人,哪怕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护那他本人视若珍宝但他人却毫不在意甚至注意都不曾注意到的自尊。

“一个无耻之徒,当他感觉到自己的确是个无耻之徒时,这对他来说反倒是一种安慰”。

而他的悲剧往往却又源于此,他不是卑鄙之徒,更不愿意伤害别人,他伤害了任何人他都会内心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可他无可奈何,因为“报复的情绪一旦掌控了他们,那时他们身上除了这种感情以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引号内都是书中地下室人的自白,以后不在标注。)

生活中的“墙”如何越过?

“我们这类思前想后因而一事无成的人大不一样;墙并非走回头路的借口……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的借口,但又总是极其乐于去找那种借口。”

他不是没有勇敢过,可他更害怕受伤。他总是如他自白的那样时而半途而废。他怯懦,但自强。“正是他自己承认自己是一只老鼠;任何人都没有要求他这样做;而这是问题的关键。”他知道自己是一只老鼠,也知道别人这么看他。可他总是对周遭的人伸出利爪证明自己是一只老虎。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五):《地下室手记》是老陀的作品中我读得最轻松快乐的一本

《地下室手记》是老陀的作品中我读得最轻松快乐的一本。小说是以主人公与人对话的口吻展开的,于是谈话中回想起某些事情的情绪,对自身行为的辩驳都轻易地说了出来,用现在的词儿来形容可以说是傲娇,会觉得大家都看穿了你,可你却死不承认。

《手记》的前半段主要论诉了主人公的一些观点,空想社会主意者认为有一天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的素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便不会再有犯罪行为,大家会为了幸福快乐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各行其是,社会会井然有序。但主人公辩驳说,人的行为,社会的秩序,是否真的犹如2+2=4那样容易判断,人除了理智,除了为了幸福努力的方向,还拥有强烈的个人意志,还有可能受情感的支配,还有可能会不去追求幸福而去寻找苦难,人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推向不好的境地。事实上,这是你我都会做的事情,理智告诉你应该这样做,可是情感却把你指向别的方向。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这个世界 才如此让人期待,才会有万般可能性吧。

《手记》的主人公还表达了另外一个观点:人会从不德的行为中获得喜悦,这种不德的行为起初的让人胆怯又痛苦的,可是这个行为也会给人带来隐秘的愉快。大多数人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而意识到这一点后还故意为之,这就不符合自己所接受教育的道德准则,因此这种愉悦又带着煎熬。

《手记》主人公是一个带着书生气质的人,他身上有所有读书人的特点,他有自己的思想,并且为这些思想深感自豪。《手记》的前半段叙述了他的大部分思想,可以说手记是他的自传,但就像他所说的,一个人是没法写自传的,尽管巴塔耶说,至少在文字上,我们尽量做到诚实,但也正是因为在文字上,在这种可能留下证据的形式下,人是很难做到诚实的,人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借口去粉饰,让它显得逻辑上合理,或者为自己的恶辩解。于是作为一部书生的自传体小说,《手记》也是这样,一面告诉自己尽可能诚实,一面又不停为自己开脱。

《手记》的后半段主要讲主人公的生活,他总说自己追求高尚与纯粹,可强烈的虚荣心与自尊心又让他做着最恶劣的行为。在伤害了妓女丽莎以后,却又为自己辩驳说是为了不给她造成更大的伤害,为了她好。

人说教育与学识给人带来的不是理性与良善,而是让人学会怎么去伤害别人。对自己来说,则是折磨,你明知你的行为是恶劣的,却偏要为之。《手记》的主人公是书生的代表,只是老陀将书生的特质在他身上发挥到了极致,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么一个病态的矛盾的痛苦的地下室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