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十字军东征读后感1000字

十字军东征读后感1000字

《十字军东征》是一本由[美]克里斯托弗·蒂尔曼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字军东征》读后感(一):重新发现十字军东征

在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上,十字军东征绝对是一段无法被忽视的历史。这是一场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宗教性军事行动。因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参加出征的民众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被称“十字军”。

在通常的认知中,十字军东征源于宗教轻信或者说宗教狂热,似乎其中充满着蒙昧无知,“一个悲怆的故事,故事里有一群不谙世事的拉丁民众,他们踏上远征,想要收复圣墓”。然而,《十字军东征》这本书则深入剖析了这段历史的另一面,指出这场宗教战争中兼具“计划与组织、理性与信仰”。该书作者克里斯托弗·蒂尔曼对十字军东征史可谓是深有研究,他是牛津大学十字军史教授,写有大量关于十字军东征的著作,如《上帝之战:十字军东征新史》《关于十字军东征的讨论》等。

历史认知通常会有这样的误区,简单的话语和粗暴的结论遮蔽了历史的真相,也无形中消解了历史的复杂性与纵深性,从而结果掩盖了原因,扁平替代了立体。在戏谑与狂欢的情绪裹挟中,我们离真实的历史与严肃的逻辑也渐行渐远了。就像十字军东征,我们往往认为“是愚蠢的,是从构想到施行的彻头彻尾的失败,鲁莽、无能,是一厢情愿的自大幻想,没有考量过战略现实,出发点是妄自尊大的文化一元论,甚至没有依据军事与后勤保障的常识做出判断,只顾沉迷于自我陶醉的宗教诡辩”。

而作者则深入研究了这段历史,尤其是以东征的准备工作为聚焦,考察了东征军在政治、宣传、财务、后期等方面的计划与组织要点,进而得出结论,宗教狂热并没有完全支配这场行动,在宗教的面纱之下,还有理性的考量与计算。正如作者所说,这样复杂的军事远征实际上是经过了巨细靡遗的认真准备与沙盘推演,是“理性让宗教战争成为可能”。

具体而言,本书分为十二章,从不同的面向对这场战争做了重新解读。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秉持历史的叙述,以新的观察视角,对十字军东征反复进行“追忆、回味、体会、发现”,挖掘出新的史实,再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为载体,对之进行新的描绘和解释,使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叙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年鉴学派代表人物马克·布洛赫说过,理解活生生现实的能力是历史学家最基本的素质。作者再次审视十字军东征这一“活生生的历史现实”,既有高屋建瓴的整体叙述,也有许多具体而微的历史细节,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十字军东征,丰富了这段历史的认知,进而由“想象”变为“实际”,由“迷思”转向“祛魅”。

《十字军东征》读后感(二):了解西方历史的一块重要拼图

以前阅读西方中世纪的历史书时,常常会遇到“十字军东征”这个词,一直都没有彻底弄明白,他们在打什么仗?为什么而战?

在中国的历史书上,打仗要么是为了保家卫国,要么是为了抢地盘、掠夺资源,而在西方的历史书里,他们把“十字军东征”描绘成一场“正义”之战。

我是个和平主义者,在我眼里,战争都是血腥的,战争所到之处必会导致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对于老百姓来说,战争就是一场浩劫。

可奇怪的是,西方的老百姓看上去也都挺支持“十字军东征”,许多君王为了能够在民众心目中竖立威信,也会通过参加“十字军东征”的方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来换取人民的信任。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英格兰金雀花时期的“狮心王”理查,他是欧洲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也是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任君王。

在“十字军东征”这场持续两百年的战役之中,“狮心王”理查也绝对称得上是“战神”级的人物,他曾经在阿苏夫会战中,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之下,以少胜多击溃了萨拉丁指挥的穆斯林军队,故而,“狮心王”理查也被西方历史学家称赞为欧洲中世纪时期非常杰出的军事指挥官。

近期偶遇了这本英国牛津大学十字军史教授克里斯托弗·蒂尔曼编撰的《十字军东征》,如获至宝,终于可以解开心中的谜团了。

读历史犹如玩拼图游戏,当一块块拼图慢慢成型,会特别有成就感。而这本《十字军东征》便是我了解西方历史一块非常重要的拼图。

这本书非常客观地剖析了十字军东征持续了数百年的根本原因,并且,从多个角度审视东征这件事情,比如政治、宗教、宣传、财务、后勤等各个方面,将每次活动是如何筹划如何组织如何实施的全过程通过一些历史资料,宗教记录还原呈现,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整个历史的全貌。

一直以来,大部分人对十字军东征这件事情都持否定态度,甚至不少人认为是非常“愚昧的”,是宗教信徒的盲目信仰所造成的百年灾难。

这和我的感觉差不多,但凡爱好和平的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血腥暴力。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它不会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只会发生一些美好的事情,或者一些激动人心的事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老天看来,无论发生什么,都是一样的,无论存在什么现象,也都是合理的。

故而,我们看待历史时,也必须放下个人的喜好,往更深层去探索。

这本书冷静、客观地将十字军东征的计划与组织、理性与信仰结合在一起,用一种二元结构的方式去呈现这段历史,这种解读方式,不仅让人十分受益,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视视角。

喜欢研究西方历史的读者们,千万不要错过这块重要拼图!

《十字军东征》读后感(三):试着了解宗教狂热之外的另一面——《十字军东征》

我对十字军东征最早的深刻印象来自一部名为《天国王朝》的电影,原因有三:

其一,当年的伊娃格林实在过于美艳,让人过目不忘;

其二,战争场面很是宏大,让人对那个充斥血与火的岁月格外“好奇”——事实上,这只是后人对不是自己时代的一切的一种“探索欲”,当时的人可不会喜欢遍地都是战火纷飞的时代;

其三,电影投资巨大,票房极为惨淡,后来才知道公映版与导演剪辑版大有不同,感觉好电影被短视的投资方毁了。

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我才对十字军历史有了浓厚的兴趣,《天国王朝》的故事背景对应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期著名的“耶路撒冷围攻战”。

在这场战役中,坚守耶路撒冷的勇士们让率领穆斯林大军的萨拉丁接受自己的投降,以让出“圣城耶路撒冷”为代价,换取了数万百姓和将士平安撤离的结局。

等对这段历史了解更深入后,我才更明白这部电影与众不同。

无数战死他乡的十字军战士,被灌输的理念是“杀死异教徒不是谋杀,而是通往天国之路”,纵使是赫赫有名的圣殿骑士团,也逐渐沦为抢劫阿拉伯人和当地老百姓的强盗,甚至,外来的好战分子一直秉持着嗜血般的狂热,他们在乎的是战争,而不是为谁而战——否则,也就没有十字军血洗君士坦丁堡。

不仅如此,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必然伴随各个宫廷可见或不可见的腥风血雨,“东征”的价值,可能与萨拉丁面对主角疑问时的回答一样,既是【Nothing】,也是【Everything】。

对于伟大的人物而言,信仰从来都不是宗教的狂热和血与火的喧嚣,而是一种不可明说的永恒神圣。

但是,有多少人能如此伟大呢?纵观人类历史,伟大的人物总是少数。

在并没有深刻了解历史前,十字军东征于我,更像是一群可悲的凡人或者俗人,在一场宗教狂热驱使下的洲际侵略。

教皇乌尔班二世曾在1095年对一群贵族们祝福道——

“踏上征途,罪愆得免,神圣王国之不朽荣耀必定降临汝身!”

于是,为了所谓的“圣城解放”,为了所谓的“自我救赎”,一群基督教王公们率领一众“领取十字”的信徒们,对基督的“敌人”发动了绵延许多年、多达九次的圣战!

来自西欧、西亚、北非、北欧的战士们——从西方的安达卢西亚到东方的阿勒颇,为了“侵略”与“反侵略”,各种血流成河。

诚然,除了第一次东征,之后的征战被普遍认为是一连串失败,是从构想到施行的彻头彻尾的失败,鼓动者为了一己私利,将一厢情愿的自大幻想和妄自尊大的文化一元论包装为“伟大的远征”,至于军队的统帅,普遍孤高自傲、好大喜功、贪得无厌,同时又缺乏军事智慧与技术实力,没有根据军事与后勤保证的常识做出判断。

更为重要的是,生与死的抉择让教徒逐渐开始回归人性,曾经,教皇口称“赎罪”就能让人远赴他乡送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教权的世俗化,带来了信仰的危机,也让人更注重眼前看得见的利益。

这已经在为后续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欧洲大事件埋下伏笔。

无论如何,十字军东征是世界历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页,两种不同信仰的人为了耶路撒冷的归属捉对厮杀数百年之久,其跨越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力度之大,至今仍是欧美学者的研究热点。

抛开血腥与混乱,我们着眼于十字军东征的筹备与组织,还是能看到宗教战争背后的理性——即这种洲际战争需要事无巨细且耗资巨大的准备工作。与之有关的政治、宣传、财务、后勤等方面的计划与组织。

首先,发动战争。

这是一项需要取得公众支持的复杂宣传工作——制造舆论。同时,十字军东征并不是一国行为,而是多国联合行动,那么,为了积蓄盟友,确保兵进路线、军需供给、市场稳定和通行安全。各国领导人以及指挥者需要通过频繁的碰头或书信交流,以制订统一的战争策略,以及相关的时间表,这都离不开情报搜集、地图绘制等等。

其次,战士招募。

虽然很多战士真的是因为信仰,但还有更多人是为了追求利益,这背后都是以报酬和契约为基础。这不仅刺激了欧洲借贷理念、借贷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改变了欧洲原有的领主与佃户的关系,远赴他乡的征战成为了一种基于“个人投资”的商业行为,我们可以这么说,欧洲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私人军队转移,是各自为营的有报酬的十字军军团的必然结果。

第三,信仰的迭代。

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被后人“演化”为各种传奇,虽然战争必然围绕血腥与暴力,但英勇战士们的忠诚、勇敢、慷慨等美好品质,却是不灭的。同时,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等应运而生,像医院骑士团致力于提供医疗以照顾病人或受伤的朝圣者,其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其实是伴随战争的推进一路散播的。

第四,技术的更新

战争需要技术支持,在十字军与穆斯林的战争中,不少先进的阿拉伯文化与技术或主动或被动地被引入欧洲,军方有组织地消化吸收和改进,客观上促进了旧技术的升级。

我想,这本名为《十字军东征:计划与组织,理性与信仰》的冷门书,核心价值,是提醒我们应该更全面、深入地看待一件似乎已经被定调的历史大事,每个宏大的历史概念,都有无数个也许“微不足道”的历史小事支撑,而这些历史小事,能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刺激我们变得更有智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