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十字军史》的读后感大全

《十字军史》的读后感大全

《十字军史》是一本由[英] 乔纳森·赖利-史密斯 / Jonathan Riley-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4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字军史》读后感(一):就像一部乡下老太太的流水账!

絮絮叨叨 磨磨唧唧 啰啰嗦嗦,简直就像一部乡下老太太的流水账!没有逻辑 没有重点,某些事件反复在时间上跳跃,这种跳跃缺完全不能说明任何主题!对于部分精彩的故事,例如第四次东征和对抗蒙古人的东征,竟然也只用一两页纸就说完了?!你如此简练的文笔为啥要写出400多页的长文?!对于一个对十字军有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实在不适合阅读,差评!

《十字军史》读后感(二):篇幅适中、质量上乘的十字军通史

乔纳森·赖利-史密斯(Jonathan Riley-Smith,1938-2016)剑桥大学历史教授,近年来英国十字军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之一,出版了大量关于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医院骑士团的著作,参与编撰了《十字军地图集》《牛津插图十字军史》。此外,他还是一名医院骑士团骑士(马耳他骑士团骑士),令我倍感亲切。《十字军史》一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为厚度适中的单卷本,此书具有典型的剑桥学术书的体格。史密斯的谋篇布局脉络极为清晰全面,将整个十字军历史(从11世纪至18世纪)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且涵盖了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等各方面,令人钦佩。公正地说,它是目前国内引进出版的十字军题材书籍中最具学术参考性的一本,值得十字军历史的爱好者收藏。如果要论及它的缺点,恐怕主要便是篇幅所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十字军历史中的一些细节难免有所取舍。

《十字军史》读后感(三):想到的几件事

很好玩,挺好看,也够长。

我想到了几件事。

一,其实十字军只是一个历史的侧面,一个局部,一个标记。但它可以牵连其他相关的历史。但又不免令我生出更多的好奇,想看更多的历史。于是感觉自己掉进了一个坑,希求更完整的图像就不得不读其他的。好累啊。

二,这是一本看起来很客观详细的历史书,书里的十字军一点也不神秘。电影里总有十字军的什么,神龙见首不见尾,势力巨大,道具顶级……艾柯的《傅科摆》里也充满了十字军这个词。我当然相信这本书,因为我不相信神秘,更不相信基督教什么的是真的。

三,那时候的欧洲太乱了。我以为成因之一,就是宗族多而且人口少。讨厌的王小波又把话说头里了:人少才会重视自由和民主。而且欧洲的法律传统真是令人钦佩,可能和他们的基督教传统根生于同一种脑功能的偏好。

四,十万人的队伍里不会有英雄,三百人的队伍个个都可以是英雄。我们人太多了,早就认定人很便宜了。其实这个现象我一直觉得有点不公平。就好比读书多的人往往显得比读书少的人更无知,实则是更温和。旧约里以色列人被扣在埃及时,一共能有多少人?一共能有多少个先知?写的好像自己多庞大多伟大一样。我作为一个典型的汉族人,从想不到炫耀自己种族的人多,我甚至以为这是一种历史的负担。可人们总是被肤浅、少见多怪的吹嘘着吸引。我见过一个IT男,谈起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唾星四溅,仿佛他见到的是他第一个见到的,他推理出的是他第一个推理出的一样。结果呢?小女生多半喜欢,觉得他有才气。唉,人就这样。

五,拜占庭的皇帝真的很不够体面。但设身处地地想想,他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国家了。他根本就不信任别人能办好事。这种与人与国打交道的方式总是有道理的、有理由的。但是,采取这样态度的人只会导致所有人不得不都这样。卑劣招致卑劣,只不过比善意可能会招致的损失少一些罢了。单方面、无条件的善意举动,都是本性爱赌博的人。

六,看到最后,我真的以为,透过十字军这个表象,其实十字军战争这现象的根本只是人们想打仗而已。就是这么简单。

七,最后一章很有意思,很长见识,很能给人一个完整的解释。

《十字军史》读后感(四):扫雷

1.导言页19行1:“雅各”应为“雅克”。

2.导言页25行1:“Innocent IX” 应为“Innocent XI” 。

3.页1注释1(以及页3,50,51):“西里西亚” 应为“奇里乞亚” 。

4.页5注释3:“比利时布鲁塞尔” 应为“法国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

5.页5注释4:“利姆赞大区” 应为“利穆赞大区” 。

6.页12行13:“托斯卡纳公爵夫人” 应为“托斯卡纳女公爵” 。

7.页12行20:“曼图瓦的约翰” 应为“曼托瓦的约翰” 。

8.页20行8:“写道的” 应为“写到的” 。

9.页23行16:“莱昂大主教” 应为“里昂大主教” 。

10.页24注释1:“西北部” 应为“中部” 。

11.页36注释1:“艾勒卜·艾尔斯兰” 应为 “阿勒卜·阿尔斯兰” 。

12.页42行22(以及页68):“侄子”应为“外甥”。

13.页43行12:“其祖母对他封地的所有权” 疑有误。

14.页46行7:应为“安娜·科穆宁”。

15.页62行6:“瓦朗克”应为“瓦朗斯”。

16.页127行1:“堂兄弟”应为“表兄弟”。

17.页129行22:“叔父”应为“舅舅”。

18.页130行14:“表妹”应为“表姐”。

19.页130行15:“叔父”应为“舅舅”。

20.页131行26:“堂兄弟”应为“表兄弟”。

21.页133行20(以及页134,145):“玛丽亚·科内玛”应为“玛丽亚·科穆宁”。

22.页155行6:“穆斯林战士”疑有误。

23.页203行22:“父皇帝”应为“父皇”。

24.页203行23(以及页204):“叔父”应为“伯父”。

25.页222行8:“彼得二世”应为“佩德罗二世”。

26.页226行19(以及页262,275):“詹姆斯一世”应为“海梅一世”。

27.页267行17:“彼得”应为“佩德罗”。

《十字军史》读后感(五):十字军史-不够客观的历史研究,美化十字军运动不值得阅读

首先这本书是历史研究类书籍,不是小说或者历史科普读物。历史研究书籍文字肯定是晦涩枯燥的,不适合一般的读者。这本书阅读前需要具备基本的欧洲历史学基础,对十字军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作者虽然在全书中没有很明确的结论,看似很中立很客观,但是细读后就会发现,作者在写书时立场明显偏向于教廷和十字军,不够中立客观。对于教廷和十字军的丑陋的一面,书中有故意隐瞒之嫌,更多的历史材料还是在为十字军和教廷美化辩解,不过作者一些过于牵强的辩白反而把十字军的罪恶材料列举出来了,这一些关于十字军的问题上作者的写作逻辑过于混乱,强行要把黑写成白,反而适得其反让读者心生反感。对于萨拉丁这位十字军史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敌人,作者很明显尽量避免提及,在有限的篇幅中萨拉丁也是偏负面的描写。从美化十字军的角度看这本书写的够细历史资料罗列也足够详实,可是一本不够客观的历史研究书籍,只要立场不能保持中立,写得再好也是在篡改历史,会让读者误解十字军史。读后本人认为这本书完全不值得一读,不建议购买阅读浪费时间。

作者关于十字军诞生写的逻辑混乱,自己写了很多史料,然后自己罔顾自己罗列的史料,强行美化十字军运动。26页先写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穷人占了很大比重,一部分人留在了叙利亚,另一部分人留在了巴勒斯坦。下面紧接着写了一开始这些战士有计划的移民活动是缺少的证据的,但是事实是十字军两位领袖博希蒙德和鲍德温在东方建立自己的领地。这么多作者自己写的事实面前,作者竟然得出事实上大部分战士回到了欧洲,间接否认这是移民活动的结论。这是罔顾事实强辩逻辑,纯粹是美化十字军是出于宗教目的,而不是政治移民活动。下一页作者更是逻辑完全混乱了,先是强烈否认参加十字军不是因为欧洲人口增长,造成田地不断被细分,传统的长子继承制又让多余的男子成为了家庭负担,参加十字军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作者给出的明确结论是因为只有有钱的贵族才能承担起去东方的经费,甚至还必须变卖资产抵押资产。可在前两页,作者白纸黑字的写得清清楚楚,招募人数是12.7万,只有10%是骑士,也就是作者用10%贵族例子来反驳证明剩下的90%平民不是因为没地计划移民而参加十字。在四十页,作者写十字军的领袖戈弗雷虽然有大量的领地继承权,但是并没有被国王授权继承,没有自己的领地。他的弟弟鲍德温也因为继承制无田无权,娶妻都是有政治目的,四十二页写到另一位领袖博希蒙德也丧失了继承权,一开始就是野心勃勃的想建立公国,雷蒙因为其强悍多次结婚母亲,能继承的领地有限分散,用了三十年才取回了领地,这些领袖东方时都是一穷二白,明显要去东方建立自己的领地,这还不能证明十字军是有计划的移民行动吗?作者的立场造成他的写作逻辑混乱。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因为是移民行动都是在欧洲活不下去的人组成,没有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参与,才能解释为什么十字军伤亡率高达40%以上。鲍德温建立耶路撒冷王国也最好的证明十字军具有移民目的性的。第一次十字军是西方基督世界唯一的一次从陆上向东方扩张,在多次十字军东正中一个长期重要的目标就是占领埃及叙利亚北非,真正意义的解放了路撒冷只是第一次东征的目标。

在犹太人融入欧洲社会建立自己的社区后,十字军是历史上最早洗劫屠杀犹太人的军事组织,洗劫犹太人根本目的是索要财物补充军费消灭异教徒。而作者却为十字军辩解,长期剥削犹太人的是当地人,屠杀是为基督复仇。可是作者写的很清楚,当地人最多是剥削, 当时穆斯林将基督神墓夷为平地对朝圣者的迫害启发了基督徒的复仇。 而十字军所做的是不仅是掠夺财务这么简单,还实行种族屠杀,在1096年消灭了犹太人在欧洲最大的社区美因茨,还有科隆、特里尔、梅斯等多个社区。历史不容篡改,作者辩解过于站不脚了。后世希特勒法西斯完全是照搬十字军的屠杀行为。到了三八页要么是翻译问题,要不就是作者彻底的疯了!否认十字军屠杀犹太人是因为平民多,没有领主骑士管理无组织无纪律,例举了当时有很多经验丰富的骑士统帅队伍。这里作者就是自己反驳自己,力证十字军是有领导统帅的军队,充分说明十字军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屠杀犹太人了,驳倒了作者之前为十字军屠杀行为所做的辩解。

到第十章读者都明白了,虽然作者没表达明确的结论,但是大段大段的历史材料都在说只要具备免罪、佩戴十字架、征收什一税三个因素,作者都把这类活动认为是十字军,按照作者的逻辑十字军一直到1798年才算结束。很显然作者的观点是非主流的,生硬的天主教世界一切对外军事行动往十字军上靠,太过于牵强附会。书中章节写的很清楚,十字军史从1097年到1798年止共性698年,这显然与主流的历史观不符,作者明显夸大了十字军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在1453年奥斯曼占领君士坦丁堡后,欧洲国家的联合军事行动和十字军是毫不沾边的,仅是借用教廷的名义,或者是有骑士团参与,作者就把这些活动通通归为十字军运动,根本无法让人信服。作者自己又说圣约翰医院骑士团至今还存在,却把1798年拿破仑进攻马耳他岛沦陷作为十字军运动的结束,紧接着又写到拿破仑征服埃及是十字军的方式,这里的逻辑充满了矛盾。作者没有详细写明为什么就认为1798年马耳他岛沦陷是十字军终结,而不是主流观点认为1291年阿卡沦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

全书更像是一本十字军历史迷出的历史材料汇编集,作者要么是从不给出自己的结论,要么做出的结论也是站不脚逻辑混乱的,既没有西方主流的对十字军运动反思批判,也没有过度对十字军歌功颂德,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本来就是如此。这本书带给读者的知识还不如一本入门级历史科普读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