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读后感1000字

《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是一本由[法] 阿敏·马卢夫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读后感(一):另一个角度的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好奇十字军东征,是那部《天国王朝》电影的上映。被吸引的是耶路撒冷面具王的霸气,萨拉丁的雄心,还有狮心王查理的盛名......些此热闹情节。多年后看过更多史料才明白这部电影叙述的背景时期正是阿拉伯世界与西方世界敌视至今的渊源关键。公元1096年7月,法兰克人向君士坦丁堡的进发埋下了随后200年阿拉伯人的灾难,也汲取了东方医药、天文、地理、数学、农业......诸诸领域的滋养。然而打击的涌败却导致了穆斯林世界的闭关自守,衰退的除了经济文化,还有民族性格的敏感以及容忍度的降低,千年之后仍视西方世界为天然敌人。可是他们似乎忘了,在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坍塌之后他们对基督世界的掳掠,以及基督徒在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的瑟瑟。风起与云涌,角色互交叠,不过是一切的侵略都源于衰败.......

《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读后感(二):上班之后正式步入阅读正轨的第一本书,弥补了自己在中东知识方面的不足

本书对于历史知识不太全的我而言比较晦涩,前期我零散读了四十多页,之后终于集中于上个周六日两天读完了。本书让我对中东问题的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该书内容丰富,时间节点、地点位置与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且频繁变换,更让人感到中世纪纷争的频繁与混乱。内讧、继承、篡位等应接不暇,有时我很难将人物关系与地图的关系理顺,但也算半摸半爬地看完了。

正如本书后记中阐述的,阿拉伯的落后和闭塞有其自己的根源,而十字军的东侵只是其导火索,在矛盾爆发前阿拉伯世界的文明已经呈现衰退落后的景象。反观法兰克人,他们在阿拉伯世界吸收了大量的璀璨文化精华,包括数字0,美食,甚至文中一处不经意间提到的冰沙制作等等。闭塞与狭隘必然导致落后的局面,即便在全球化的今天,中东地区也依然纷争不断,对外界的一切产生冷漠与怀疑,这些现象有历史的偶然也有其自身的必然。

另外,本书让我对逊尼叶派和什叶派的纷争有了基本的认识。什叶派的秘密组织哈萨辛assasin也是“刺杀”的英文单词来源,这对我理解暗黑破坏神等中世纪游戏背景文化有一定帮助。

《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读后感(三):一部非历史专著

首先说,这部作品虽然涉及到历史题材,但是在目前研究中世纪,尤其是十字军东征历史的学术圈中,这一部作品并不被认为是严肃的历史专著,它仅仅是一部可读性很高的流行历史读物。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就是作者因为缺乏历史教育而导致的缺乏明确的主题和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并且充斥着相当多的源于作者本人猜想的臆测。

目前关于以阿拉伯视角叙述十字军东征的作品不算多,有许多仍然是学术文章和文集。不过已经有两部更有价值的作品正在市面上流通:Carol Hillenbrand在1998年所著的.The crusades: Islamic perspectives和Paul M. Cobb于2014年出版的The Race for Paradise. 前者对大量阿拉伯语第一手材料进行了翻译和分析,真正意义上在历史学术界打开了以东方视角分析十字军东征的大门;后者则弥补了前者没有参考和对比拉丁语资料的遗憾,同时描述了在十字军东征时期阿拉伯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

希望能对真正有兴趣了解十字军东征历史的朋友有所帮助。

《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读后感(四):一段历史

这本书有几个很独特的点。

1. 市面上大多数讲十字军东征这段历史,都是通过欧洲人的视角去讲述,少有的切换为阿拉伯的视角,所以,过程中能读出AB面的感觉,更加丰满更加完整;

2. 书中也表述的很清晰,相比侵犯者而言,阿拉伯人,这帮穆斯林内部更加不团结,内斗不断,内耗不停,只有几个关键节点才通力合作,但200年间却始终未改分裂的基因;

3. 宗教信仰是表象的征伐战争的原由,但深层次还是离不了政治、经济利益和权利诱惑,无论是战争双方的哪一方;

4. 耶路撒冷,一个神奇的存在,作为几大宗教公认的圣地,在这段历史中反倒成了最脆弱的存在,深受战争荼毒;

5. 发现欧洲人的战争之间,并没有中国同时期那么残忍血腥。花钱办事,哪怕战败,花钱也是可以买命的,但成吉思汗大军把真正的战争带了过去,败寇必死,这才是真正的战争。

Ps:十字军东征的三大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都是为了生存。最惨的是圣殿骑士团,1013黑色星期五,圣殿骑士团几乎被不靠谱的法国国王团灭,自此消失。之所以提到了这几个骑士团,是因为,公司几年前还定制了同样标志的文化衫,就,呵呵了。

《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读后感(五):主观的十字军东征史

此书的作者是黎巴嫩裔的法国人,是阿拉伯裔的基督徒。此书是他从阿拉伯人当时的历史记录中寻找资料,并以阿拉伯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十字军东征这段历史。

作者是作家,历史并非其专长,从书中的描述、用词以及史料的甄别和选择上,均可看出作者是在写作文学作品而非写史。他将历史当成了他的创作,可读性自然不错,事件与人物的描摹栩栩如生,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这样一来,也让他描述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他在书中所选择的引文,对阿拉伯一方的高贵自吹自擂太过,对法兰克军队的残忍又夸大其词,脱离了历史的真实。他在书中的用词,亦是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与价值判断,如侵略、解放等词。其实有些历史纠葛,作为现代人介入进去并不智。十字军东征是侵略,阿拉伯人短短百年间从偏僻半岛席卷半个世界又是什么呢?

作者在最后结论部分所作的总结,亦显出作者治史上的幼稚及概念上的混淆。他总是将穆斯林与阿拉伯人混为一谈。伊斯兰文化绝非是阿拉伯文化,突厥文化及波斯文化构成其非常耀眼的一部分,正如作者自己所言,书中所写重要人物,基本上无一人来自阿拉伯。同时,作者也把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播者身份搞混淆了。伊斯兰教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居功至伟,但作者所列的很多成就发明权并非他们,他们只是二传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