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国音乐札记》读后感精选

《美国音乐札记》读后感精选

《美国音乐札记》是一本由(美)纳特·亨托夫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28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音乐札记》读后感(一):开荤2008

过年了谁家也要吃上饺子

可年过了

饺子还是照吃

浑身不待一处闲的

喊喊口号也意淫大约也是一路的

开始吧开始吧

你看看人家

但一懒众山小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为什么这样懒

为什么就是不能

让自己成为自己

醒醒吧

黄河已经走远

君不见

一年之计在宇春

没有看后海大鲨鱼

觉得这是个很SB的名字

没有看林生祥

2008看的第一场演出是——神秘园

《美国音乐札记》读后感(二):除了这本书,我好像真还没打过一星

这本书差不多出版没多久我就在书店买来了,因为对爵士乐的历史不太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打些基础。看了纳特·亨托夫老师的前言,感觉读起来非常生硬,没法读下去。可能是自己没入门的缘故,打算换个时间再读。

纳特·亨托夫本来写得怎么样,我不是很清楚,因为这本书完全没法读。书现在也不在手边,不能具体的一例例指(事实上我没能力也没时间跟王小峰指出梁文道书的问题那样具体细致),随便挑三个无法忍受的错误。一个是一篇文章开篇说大乐队艾灵顿公爵最喜欢用的乐器。另一个是这本书比较后面的一篇文章里提到Billie Holiday用了跟前面完全不同的译法。还有一篇里把“序言”翻译成“说明书”。

感到令人发指,不知道是译者的问题还是编辑的问题。建议大家不要买,不知道网上有没有原版的,中文还是别读了,完全不成篇。

《美国音乐札记》读后感(三):“他是爵士乐最伟大的朋友”

“我和艾灵顿公爵在他的更衣室里谈话,这时一个苗条、充满活力而又怒气冲冲的身影闯了进来,那是艾薇·安德森,在用她那相当新颖而又粗俗的语言发泄着愤怒。”“一天下午,我去纽约的柯帕加巴纳观看弗兰克·辛纳特拉的排练。”阅读《美国音乐札记》时,不时会读到这些充满现场感的句子,换了别人这样写,很容易被认为是炫耀自己跟爵士乐明星的交情,但是被称为“爵士乐最伟大的朋友”的纳特·亨托夫无疑有资格如此下笔,因为他就是爵士乐几十年辉煌历史的亲历者,已经为爵士乐摇旗呐喊达半个多世纪,跟当时众多爵士乐手都有交往,圈内圈外,都广受尊敬。

纳特·亨托夫1925年出生于波士顿,成长于爵士乐的大乐队时代,虽然他从来不是个出色的爵士乐手,但是他在20岁时,听取内心的召唤,放弃了在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学业,投身到为爵士乐当“宣传员”的事业中,先后主持过波士顿、纽约的电台爵士乐节目,当过爵士乐唱片公司的企宣人员,为爵士乐杂志当过编辑,长期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爵士时代》写专栏,并且在《纽约客》担任了25年的专职音乐撰稿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亨托夫的写作并不局限于音乐,他还关心教育,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并以维护言论及新闻自由而出名,为“爵士乐就是自由奔放”这一断言做了个注脚。2004年,美国国家艺术事务赞助部授予亨托夫这个并非音乐家的人“年度爵士乐大师”称号,这是首次由一位爵士乐作家获此殊荣,亨托夫对爵士乐的贡献也由此得到肯定。

收录在这本书里的文章都具有专栏文章的特点,文字生动,要言不烦,有对音乐圈内人和事的深情回忆,有对音乐有关的新闻评论,浸透了作者对爵士乐、布鲁斯以及乡村音乐的热爱,也展现了他的人文关怀。虽然不少文章从题目即知写的是某位爵士乐家,但是这本书不是微型传记的大杂烩,而是一篇篇饶有趣味的音乐随笔。亨托夫对爵士乐的过去和未来同样关心,他的目光不仅投向那些明星音乐家,而且也关注那些生活不尽如意的配角们,呼吁这些“绿叶”的贡献不容抹杀,理应得到社会及业界的照顾。他还为女性乐手难以跻身爵士乐音乐界发出了抱打不平的声音。

如今市面上关于爵士乐的书可谓多矣,但多以浅显的介绍性为特点,许多都是炒冷饭而已,而亨托夫的这些文章别开生面,易读而又不乏深意,那些已经对于爵士乐、布鲁斯等已经有了解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应该能得其中三味。我自己在读这本书时,不时想到俄罗斯作家帕纳耶夫的《群星灿烂的年代》,帕纳耶夫以回忆录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全景,而亨托夫以专栏文章集的方式,也为我们奉上了关于美国音乐,特别是爵士乐、布鲁斯音乐几十年历史的一幅全景画。“他那充满激情又符合现代都市习惯的写作风格自成一家,将我们送入了那些根源于美国的音乐家们光怪陆离的世界中。”(转引自美国《出版家周刊》)

最后想谈谈书的名字,“American Music Is”译成“美国音乐札记”译得不错,但是在书里,作者显然遗漏了美国音乐的一个重要部分,即影响无远弗届的摇滚乐。这本书里,除了爵士乐、布鲁斯乐,只是对乡村音乐和传统音乐稍微提及,与其说这本书取名不当,倒不如把这视为作者可爱的固执,应该是他不愿意面面俱到地写到美国音乐的每一方面,如此写作和编书,也许更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