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的地理枢纽的读后感大全

历史的地理枢纽的读后感大全

《历史的地理枢纽》是一本由(英)哈·麦金德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页数: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一):上个世纪的经典。

我家里的那一本应当是2006年版本,我的印象中,麦金德对铁路这个当年的新兴事物很感兴趣,而且在书中断言,到了20世纪末期,铁路会遍布全世界,现在想想,在1904年的时候,这位老前辈就预判了1999年的情景,不得不说,大师就是厉害。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篇幅太短了,要是内容再多一点该多好呀。只是麦金德前辈已经作古了,希望未来世界里在国际学界再出一些与麦金德前辈不相上下的学术巨匠吧。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二):很综合的研究方法

麦先生的两篇论文距今100多年,其结论随着通讯交通等技术,政治社会经济的变化,或许与现实不再相符。但,他认为地理学范围应当超越研究描述的,分布的科学,重点研究各种自然特征的原因,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起作用的途径等。也就是说,麦先生的出发点是人,地理学是围绕人来研究的。同时,他认为研究方法应当是综合的,一样是围绕人为核心,如何综合历史地理政治等,这种方法论,到现在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三):可以改变的和不可以改变得

作者的预言“在本世纪末这个大陆将布满铁路,并在大陆内部的贸易削弱海洋的....”, 可惜这个预言没有考虑到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而最终需要也许到这个世纪的中叶才能实现,并且主导者也不再是俄罗斯。

地理不仅是地形地貌,现在要加上资源和人类的科技。正如航海技术彻底改变了西欧的地缘势态,航空,高速铁路也是一样已经和正在改变世界力量的对比和分布。……

一个好玩的想法,如果说,比如300年后,人类殖民了整个太阳系,那个时候的太阳系地缘政治地理应该怎么分析?什么地方是至关重要的地缘核心区?我猜应该是内圈把?至少它富集阳光,……,但是木星的巨大体积,还有小行星带会有什么影响?^_(...很好玩的问题。也许可以写一个地缘政治类的科幻小说。 Isn't it a good idea?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四):百年前的论文好难啃

【读百年前的论文就跟读当前的论文一样吃力】论文1.地理学的历史范围;论文2.历史的地理枢纽。论文就是写给认知相近的人读的,但对于地理学小白来讲,此书的能量密度过大,所以尽管短小精悍,但仍花了好久才读完。有以下收获:1.地理学的主要职能是探索人类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局部发生变化的环境中的相互作用。2.天然道路的交叉点易形成为城市:伦敦。3.地理条件使英格兰人在不列颠、美国和澳大利亚出现分化。4.人是习惯的奴隶。例子:在与美国的贸易方面,米尔福黑文比利物浦有天然优势,但仍在当前和未来无法超越,是因为惯性。5.枢纽是亚洲大陆上的俄罗斯。ps.当前分析城市区位,我很少从地理角度进行衡量,这是我的弱项。补充认知还是很开心的。分析下青岛:背山环湾面海,在过去不是大型的天然道路交汇点,因此是小渔村,随着贸易的发展,青岛成为能路上、海上两条腿走路的城市,因而得到发展。但与北上广不同的是,青岛的腹地狭窄,山脉丘陵形成了天然的割裂,因此要增加高铁等增加流动性的措施。青岛啊,就做好一个合格的小渔村就好!

《历史的地理枢纽》读后感(五):地理能决定一切吗?

薄薄的小册子,就能决定作者的在历史上的地位。相比起来,一些人汗牛充栋,百年后未必会有人记得。

麦金德在100多年前,就能站在全球大历史的高度,看欧亚大陆几千年的兴衰。你不能不佩服这样的眼光。但也只有在大英帝国这样触角伸向全球的国家里,人们看世界才会有如此的高度和广度。

麦金德对欧亚大陆中心、外围的分析很有意思。但这仍然是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时代的世界观。在麦金德眼里,俄罗斯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美国已经肌肉发达,但不过是大英帝国的延伸。

地理决定一切吗?似乎是,似乎不是。看看今天世界上的冲突和争端,绝大多数还是与地缘因素分不开。墨西哥人抱怨离美国太近,离世界太远。以色列的原罪是被阿拉伯国家环抱。

当然与百年前相比,现时代的地缘政治,已经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现代交通航运、远程攻击武器、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的发展,也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地缘政治的假设。就象在书中提到的别人对麦金德观点的评论,“...地理分布必然丧失他的重要性,而成功的列强将是掌握最大工业基础的那些国家。在大陆中心还是岛屿上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哪个民族拥有工业的力量、发明的力量、科学的力量,它就能打败其他所有的民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