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读后感精选

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读后感精选

《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是一本由【美】迪伊·霍克著作,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读后感(一):雷同的惊喜

总是会发现正志同道合之人的惊喜,思想相似的兴奋,行为巧合的自信,从爱因斯坦到卢梭,从普鲁斯特到德鲁克,从《美德的起源》到《混序》。

而这岂不正是人特性的一个体现吗,总是去参考外界的,他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行为,当发现别的有成就和自己的行为想法相似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也会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可是当外界几乎没有人赞同自己,认同自己的时候,总会时不时的觉得沮丧,失落和孤独。

凡是人,都会由此情绪。

但是,真正伟大的人,正是在后面的一种失落中,孤独之中,不断的变得坚强,坚持自己,最终才有所成就。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每天我们都在与邪恶,弱点,进行斗争,

真正的胜利者,最是默默无闻,不断向前。

《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读后感(二):VISA的成功可复制吗?

VISA算是个企业,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个企业联盟。

VISA做到了混序的组织结构。

但其成功是可复制的吗?

我们来看看VISA的基础是什么?是一个个科层制的银行。

由于这些银行能够独立、有序的运行,即使VISA失败了,他们也可以继续生存。

书最后举了几个混序组织的例子,比如世界天气监视网、嗜酒者互戒会等。这些组织之所以可以采取分布式授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组织的基础——分会——采用的是科层制。

那么,对于此类的联盟,完全是可以实现整合的。通过整合,让原本各自为战的组织实现利润最大化。

但对于基础组织,能否采用混序组织呢?

书中提到了西班牙的蒙德拉贡联合公司,在网上搜索后我发现,这是个跨行业合作制联合体。

下属各类合作社。每个基层合作社是如何运行的,却没有详细的资料。

我的直观感觉是项目制,每个项目人数较少,这样才能够自上而下地贯彻混序原则。

我怀疑如果一个基层组织采取这一”制度“,是否会长久,发展壮大后如何维持这一模式。

即使是MCC,它旗下的各个子公司也是有先后顺序的,而且有着不同的经营需求,如何使这个模式结合不同行业呢?

新中国曾施行的合作社,是农业方面的,在这个行业里面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自主性。

现在很多高科技公司也在实行这种模式。

但银行业、零售业这样的行业,也可以在基层组织上施行吗?

多么有意思的组织模式啊。

《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读后感(三):混序:资本主义的制度创新

题目写得大了一点,有些Aggressive,不过Hock心里面大概就是这么看VISA的。

这本书原名 One from Many: VISA and the Rise of Chaordic Organization,显然这里没有直译。不过,意译的书名很简洁,也好理解。Chaordic,“混序”这个词,你查词典是查不到的,它是Hock自己发明的词,意思是将Chaos(混乱)和Order(次序)合二为一,同存一体。

作为VISA的创立者,Hock早期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但正是这番历练,让他深入思考、领悟并发展了一套金融业的管理思想。Hock发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工业化时代那种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组织,“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量组织失败的时代”。

信用卡业早年的大规模违约事件,以及所造成的的金融秩序混乱,使得金融业濒临崩溃。Hock清楚地看到,只有“以超越理性的力量设计出一个组织”,才能协调当时已经兴起的全球金融交易网络。这就是VISA,一个没有股东、没有全球性总部、成员共有的网络组织。

新组织要求新思想。Hock想模拟大自然的协调机制——“为什么人类组织不能像热带雨林一样运作?人类为什么不能仿照生物概念与生物方法?”

在生物系统中,控制是分布式的,变化是动态的。而在人类社会中,现行的组织习惯于“必须由某人控制”。Hock构建了一种新的经营哲学,不再争论实行哪一种组织结构,而是找到了组织的遗传密码。

VISA的出现具有很大的威胁性,相对于传统的资本主义,它代表的是一种破坏性的创新。VISA、Internet、ATCS,这些与众不同的组织,管理体系中没有总裁、没有独立的所有者,他们都是由自由的行动主体组成的网络。这类组织都处于动态建构中,虽然有着自己的一系列问题,但它们又都伴随着各种问题迅速成长。

实际上,它们都是全球化发展到今天,跨国公司这种经济体系下出现的、资本主义的制度创新。如Hock在书中所说,“它是一个关于未来的,关于新时代正奋力破茧而出,关于已有400岁高龄的旧时代在慌乱不安地为重生而做垂死挣扎的故事”。

这本书就是讲述Hock如何创建、经营、管理VISA并获得成功的故事。

后记:

说了半天,什么是混序组织,可能还没有说的太明白,举一个书中的例子吧,很有意思的例子:

“恐怖主义也是混序组织——既没有人拥有它,也没人控制它。恐怖主义没有全球性的总部,当任何一个恐怖主义受到攻击时,它会马上解散,接着以另一种模式自组织,然后通过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出现。”

《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读后感(四):《混序》与互联网的分享精神,还有民主

《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这本书读了很久,至今总算是完整读完一遍,部分章节反复看了多遍,但也只能说理解很小的一部分,还是值得在未来不断读,不断理解和领悟。

《混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社群的描述,这让我想起我所信仰的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尤其是free share. 需要用货币交换的分享当然也有价值,也无可厚非,只是,我更崇尚不求回报的非货币性交换的分享。而也正因为有互联网,有越来越多乐于分享的人,知识和经验才有了更多价值——不同的知识和经验有了更多被理解、拆解、重新组合、再创造的机会。

《混序》中这样描述社群:

社群的本质,它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价值的非货币性交换。我们做某些事和分享事物,是因为关心别人并希望为地方造福。社群是由我们不能测量的东西所组成,基于这点,我们没有记录,也不求回报。

价值的非货币性交换并不都是出于利他的动机。它也是出于自我利益与社群利益不可分割这样一种深刻、直觉的理解。个体的善和整体的善不可分割,所有的食物既独立又互相依赖——单数的“一”同时也是复数的“一”。

在真正的社群里,虽然我们并不认同他人的价值观,但仍然给予尊敬与包容。这或许是因为我们的信念同样有赖于别人的尊敬与包容,或许因为我们对那些与我们持不同信念的人了解甚深,所以会理解和尊重那些所有差异之下隐藏着共同的人性。

真正的社群,也要求亲密性,即由人、地点、物所构成的相互之间持续的互动。

生命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份礼物,是与生俱来的一份礼物,是施予的艺术。社群就是我们施予礼物和接受别人礼物的地方。

分享于我,就好象是一种信仰。而我始终坚定地相信,人性中这份与生俱来的善。

至少在网络社区,这个开放的社群,免费的分享,还是真正值得推崇的。毕竟,是分享促进了社群的发展。

而尊重与包容,是分享的基本态度。

《混序》中有一句关于民主的定义,个人觉得非常精辟:

民主,就是一个我们共有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大家在其中学习相互之间如何共存。

要共存,就必须要懂得尊重和包容,难道不是吗?

也许当我们更懂得分享,也就更懂得民主。

我开始理解毛向辉说的:

只有当大多数人意识到分享主义的优势时,即时民主才会出现。

分享主义适用于所有的文化著述,社区守则(Community of Practice,CoP),或者用于解决问题。既然封闭主义(sharelessness)让社会每况愈下,分享主义也可以称为社会萧条的一种解药。

期待民主时代的来临!

原文地址:http://www.ourdearamy.com/2009/10/10/one-from-many-community/

《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读后感(五):还需要再三地读和思考

《混序》一书,我在读书笔记中记录如此:

购买 时间:2009-09-26

阅读时间:2009-10-2

重读时间:2009-10-3

作者:Dee Hock

由何处知道:王甲佳

知道时间:2008年4月24日

从上可以看出,从知道到看到,相隔很久,人与书,也要讲缘分。

第一遍看时,有很多不懂之处,坚持着看到结尾,很多人看书,遇到难点即在难点上纠缠,所以往往一本书看来看去总是开端,为了加深理解,在网上搜索《混序》的评论,所得甚少,人们习惯于摘录但不太习惯自己思考,我在看完第一遍时,感觉迷惘处很多,只是写下简短的几句:

震撼是必然的,因为书中揭示了某些颠覆性的道理,能够在过去,看到未来,这就是洞见,而洞见的培养,还是需要依赖经验。

学习看待事物的四种方式:

它们的过去

它们的现在

未来的可能

未来应有的状况

学习从噪声、数据、信息、知识、理解,到智慧的逐层上升。这要比自己从前讲个人知识管理时的知识金字塔更加传神。

为了从书中跳出来,从图书馆借了《强者生存:特种兵部队毅力训练手册》,关注点在于“毅力”,看完,简单地记下:

阅读完《强者生存》一书,有启发。

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一是偶遇,二是因为需要。曾经写过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所需的知识不同,这本书印证了我的看法(当然,这是极其浅显的道理)。

我们并不是要成为特种兵,但是,至理相通,从中仍然能够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比如筛选、训练新兵、军队领导需要具备的素质、领导才能。工作在紧张的时候,事实上就是战争,要保持冷静,就必须在平常训练有素并且拥有相应的知识积累。

在次日,看完第二遍后的记录就多一些,当然,第二遍的速度,也要比第一遍快:

《混序》一书,今天看完第二遍。从速度上来说,自然超过第一遍,因为某些地方不必细看,但是,仍然没有看懂全部,对自己,也并没有目前一下子看懂的苛求,毕竟,这是一本艰深的书,需要相应的知识,而有些知识,如量子物理学,我还不具备。

我的疑问:

1、维萨组织到底是怎样运作的?比如我手里持有的招行卡,也有VISA标志,它们和VISA的关系是什么?一张卡如何加入VISA?意义是什么?在整个价值交换体系里,VISA起一个中介的作用,但它如何盈利?(收取会员费?加上VISA标记需要付费?)这些都还不知道。而如果不了解其运作,有些关键性问题就还是不能明白。

2、在目前牢固的金字塔型组织中,有可能转变为混序组织吗?(虽然混序是趋势,但是,如何打破?是以组织的消亡,另一组织的新生体现?还是组织本身的蜕变体现?当然,已经不乏有前者的实例,比如LINUX的出现,我所关心的,是后者,即:我们这些人的出路在哪里?是随着金字塔组织的蜕变而蜕变,还是必须转投甚至新建新的组织?)

3、在一个金字塔型组织里,有可能把一个小团队转为混序组织吗?如果能,二者之间的对立与矛盾如何化解?(大组织是否能够允许小组织这样变动?)

4、是一切的组织都需要转为混序?还是有些组织适合金字塔,有些适合混序?

5、如何找到混序组织中的那个驱动力?怎么确保原在金字塔组织中不思进取的人们,到了混序组织就一定进取?

处理问题的令人惊异的点:

1、黄金袖扣:成功的意愿,妥协的风度

2、说服:海边(除了自己的角度,还有他人的角度,以利他性说服对方)和游泳(在对方心情舒畅的时候,以自己的弱来体现诚意,博得对方的认可)

3、运用伪卡调研

4、住友银行代表家传盆景树的故事(现知现用,使用超乎一切的生命本质来感动其他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