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伪君子及其崇拜者读后感1000字

伪君子及其崇拜者读后感1000字

《伪君子及其崇拜者》是一本由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86元,页数:3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伪君子及其崇拜者》读后感(一):伪君子

原先通过标题“伪君子及其崇拜者”,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过在莫里哀的答尔丢夫基础上,夸张一下。但读完后,不尽然。福马-奥皮士金显然比答尔丢夫更聪明,当然手腕更灵巧,更深知进退之道。并最终,“善始善终”,葬在了将军夫人,“女白痴”兼保护人后;生前被人顶礼膜拜,生后淫威亦在……想想,答尔丢夫也会自叹弗如,并从地下跳起,对着福马说一通伪君子们所特有的恶心的话,哈哈。

福马,厉害。虽然看过书,再加上茂瑙的Herr Tartüff,所以对这类人物敏感度不是那么高了。可是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就在你我身边,不是吗?

《伪君子及其崇拜者》读后感(二):对楼上的补充

楼上着眼于《伪君子及其崇拜者》中的伪君子,但我更从除他之外的其他人物身上得到了乐趣。他们真的是令人发指啊!读到一半,“杀死福马”已不再是我最强的冲动了,“把每一个他身边的人都抽一顿”才是迫不及待的啊!!总之很令人抓狂。拿一个人没辙,远不如拿一群人没辙如此令人抓狂。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开始好奇:千呼万唤的福马终于亮相了,之后会写些什么?读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忍不住想知道:这些人物的命运会怎么样呢?他们怎么办呢?突然间一切都解决了!哦我的天呐!戏剧、荒诞又那么合情合理。而最关键的是福马的存在一下子被重新定义了:不是伪君子凌驾在他的崇拜者们之上。而是这样一撮人是共生的,彼此需要的。他们以一个整体的存在而行动,他们的决定要符合最大多数的利益。作者对这个结构的展示真的是太妙了,让我有一种“啊,原来啊!这群人,傻逼,真欢乐,操!随他们去吧!”的释然。绝妙。

另外,读了这本书,不得不再次——就像每次读完他的一本书后一样——佩服陀思妥耶夫斯基编故事的能力。文豪就是文豪,我都想在家里摆一尊他的小塑像了。

《伪君子及其崇拜者》读后感(三):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3——《斯捷潘奇科沃的人们》(又名《一个无名氏的见闻》)

《小英雄》 一则精致的小故事,以一个11岁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他对一个年轻女子的初次爱恋,也无意中撞见了该女子的一次情感事件。故事很小巧,写的很温馨,不太像陀氏一贯的风格。

《舅舅的梦》 小城里社交界的风云人物,费尽心机想把自己年轻的女儿嫁给一个将死的贵族,以图谋他的财产。但同样想法的人非常多,所以一路艰难,最终也没实现。写的非常好,虽然这篇也不太陀氏风格,但写的很精彩,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很准确。算是他的作品中难得吸引人一口气追下去的那种作品。

《斯捷潘奇科沃的人们》(又名《一个无名氏的见闻》) 讲述一个“心地善良”的上校,被一个不知从哪里跳出来的小丑福马掌控整个人生的故事。这TM是什么玩意儿啊。这个故事如果由狄更斯来写,我觉得可能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但陀的这部小说,我认为是极度失败的。如果不是因为注释,我是不明白他对果戈里的讽刺的。不过这似乎也不是本文主要的目的。整个故事密度非常高,大量的人、大量的的冲突事件,以及神经质的对话和激烈的情绪,统统挤在一起。这似乎是一种刻意的写法,是门技术。这技术本身没什么问题,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同样的写作手法带来的是极度的戏剧张力。但在这里只是让人脑瓜疼。我非常痛苦的读完整个故事,但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为啥要读它?我不明白我为啥要去看这样一群蠢货的人生。这真的是一群蠢货,起码作者把他们写的都很蠢。人物形象太过扁平了,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形象,只是一个“标签”。关键是这里面居然没有一个“正常人”。我不觉得福马是个伪君子,虽然我唯一想做的就是拿鞭子狠狠的抽他一顿。这里面真正让我觉得虚伪的是上校,一个被贴上善良标签,但却愚蠢到被坏人牵着鼻子走,一点也保护不了自己爱人的蠢货。我怀疑他的善良。

《伪君子及其崇拜者》读后感(四):一场闹剧究竟想表达什么?

说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种幽默讽刺题材小说真的不是很有吸引力。剧情评价如果直说的话,简直是一场闹剧。 里面角色人物为了给他们脸谱化,竟然把他们的人性特点给无限放大。要么就是卑鄙,要么就是高尚,对不起,那些都是戏剧的角色,却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这本小说也不知得罪谁了,在国内有好几个译名。我这本叫《斯捷潘奇科沃村的村民》搜索百度都没有百科栏。后来去豆瓣搜,还是没有。终于才知道这书还有几个名字。比如《伪君子及其崇拜者》、《庄园风波》等……

从剧情长度来说,《穷人》和《白夜》加起来也不到它的一半(或者相当于其一半)。但从剧情上来说,如果《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描述那个时代的俄国穷人哪怕竭尽全力的努力在生活中也会无可奈何的无奈的话,那么《白夜》就是描述爱情不是一厢情愿的付出就能得到回报的深刻现实。那么这部《庄园风波》(这个名字最短。)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我是真的看不出来,如果仅仅能当做一部讽刺题材戏剧的剧本(具体讽刺的又是谁呢?)也许算可以。却不能算是一部好的小说。

如果说我从中收获了什么,那么可能仅仅是养成了以后看俄国文学时会把每一个出场的角色写在纸上,并且标记下他们是谁,和谁有什么关系(俄国名字太长,很容易看着看着就弄懵这个人物是谁)。

总体来说,我不喜欢这部小说,虽说这部是目前看过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白夜,穷人,还有这本)人物出场最多,刻画人物最丰富的一部作品。但却远远没有另外两本写的真实。也许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在尝试走一下不同的文学道路吧?不过这真的是一步臭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