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饮茶小史的读后感大全

饮茶小史的读后感大全

《饮茶小史》是一本由静清和著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饮茶小史》读后感(一):回到简单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也是最早进行茶叶人工栽培和制作的国家,茶文化在我国根植深厚,底蕴悠久。知名茶人静清和的新书《饮茶小史》,从两千余年的残存历史脉络、余绪之中,还原出那段中国的饮茶历史。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勾连、互动、衍生,展示出茶文化的持久魅力。

《饮茶小史》认为,宋代点茶的消亡,从根本上讲,是过分矫揉造作地研膏末茶,违背了茶性与制茶原理。色泽上,宋代点茶、斗茶“尚白”,因此工艺上需要“蒸芽必熟,去膏必尽”。种种的过度加工环节,必然会造成对茶的色、香、味、形、韵的损害。违背了茶叶自然属性的研膏末茶,自然不可能长久。

综观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无论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抑或是行为艺术,自古至今,无不受到政治的影响、经济的制约、文化的熏陶、审美趣味的左右。它始终在不断删繁就简、剔除欲念、关注健康,并渐次回归到日常生活和内心体验中。可以说,饮茶方式的变迁,见证着中华文化的转型。

《饮茶小史》读后感(二):讀《飲茶小史》,品百味人生

历史文化的传承往往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器皿,也可以是任何贯穿于人类生活过程中的事物。 茶,作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命符号,同样传续着一段历史,悠久且意蕴深远。 在正式阅读此书之前,我心中是发怵的。毕竟我对茶的了解所知甚少,怕其中的语言术语过于艰深晦涩,难以持续地阅读下去。当真正地翻开此书,顾虑已然烟消云散。 上至皇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饮茶的习性,或者所饮的方式不同,或者所印的志趣不同,但对茶的喜爱却是不谋而合的。书中引用了诸多关于饮茶风俗演化的文史,显示出作者的严谨的专业态度,全方位、多面向的讲述,将饮茶小史更加完整且成体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书中囊括了点茶的消亡、果子茶的发展、功夫茶的完善等多个角度,通过饮茶方式方法的演变,认识到人思维与审美的转变,再延伸到历史文化的嬗变,作者已经不仅仅是在记述茶史,而是借由饮茶这一具体行为,串联起许多抽象的情感。 书中在客观讲述饮茶史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想与审美情趣。正如在品论文人雅士批判撮泡茶时,作者是这样写的“只要放下自己是执心与分别心,饮茶并无高低、贵贱、雅俗之分。”不禁对此点头称是。 茶,生于自然之中,本无身份之差,是人将其采摘并赋予其尊卑。然而这种等级观念自始至终都是人主观认识的,而饮茶,或许就是为“涤凡心,移性情”,抛开世俗所设定的界限,找寻适合自己的饮茶方式即可。文人雅士托茶言志,容不得茶中有丝毫俗气,而凡夫俗子则无暇追求此番风雅,饮茶多半为果腹止渴,我们无法高下立判认为哪种方式就优于另一种,他们都是合理化的存在。亦如钱穆先生于《湖上闲思录》中所言:“人生最真切的,莫过于每一个人自己内心的‘知觉’......让我们根据每一个人内心的知觉,来评判衡量人生之种种意义与价值,这应该是一件极合理的事。”我们可以向往“设茗听雪落”所带来的意境,当然也可以追求“一啜而尽,三嗅杯底”传递出的爽朗,此二者无一不是生活的趣味。 很喜欢作者于总序中的自述:“世味、茶味,味外之味,是耐得住咀嚼的浮世清欢。”我想,饮茶,或许并不拘于饮,品味到茶之本色本香固然令人心驰神往,然而此番境界并非人人都能抵达,因此体味到的更多是茶背后的事情。 我们举杯仰面,终于在茶盈茶尽间,得以窥见人情百态与气象万千。

《饮茶小史》读后感(三):讀《飲茶小史》,品百味人生

历史文化的传承往往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器皿,也可以是任何贯穿于人类生活过程中的事物。 茶,作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命符号,同样传续着一段历史,悠久且意蕴深远。 在正式阅读此书之前,我心中是发怵的。毕竟我对茶的了解所知甚少,怕其中的语言术语过于艰深晦涩,难以持续地阅读下去。当真正地翻开此书,顾虑已然烟消云散。 上至皇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饮茶的习性,或者所饮的方式不同,或者所飲的志趣不同,但对茶的喜爱却是不谋而合的。书中引用了诸多关于饮茶风俗演化的文史,显示出作者的严谨的专业态度,全方位、多面向的讲述,将饮茶小史更加完整且成体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书中囊括了点茶的消亡、果子茶的发展、功夫茶的完善等多个角度,通过饮茶方式方法的演变,认识到人思维与审美的转变,再延伸到历史文化的嬗变,作者已经不仅仅是在记述茶史,而是借由饮茶这一具体行为,串联起许多抽象的情感。 书中在客观讲述饮茶史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想与审美情趣。正如在品论文人雅士批判撮泡茶时,作者是这样写的“只要放下自己是执心与分别心,饮茶并无高低、贵贱、雅俗之分。”不禁对此点头称是。 茶,生于自然之中,本无身份之差,是人将其采摘并赋予其尊卑。然而这种等级观念自始至终都是人主观认识的,而饮茶,或许就是为“涤凡心,移性情”,抛开世俗所设定的界限,找寻适合自己的饮茶方式即可。文人雅士托茶言志,容不得茶中有丝毫俗气,而凡夫俗子则无暇追求此番风雅,饮茶多半为果腹止渴,我们无法高下立判认为哪种方式就优于另一种,他们都是合理化的存在。亦如钱穆先生于《湖上闲思录》中所言:“人生最真切的,莫过于每一个人自己内心的‘知觉’......让我们根据每一个人内心的知觉,来评判衡量人生之种种意义与价值,这应该是一件极合理的事。”我们可以向往“设茗听雪落”所带来的意境,当然也可以追求“一啜而尽,三嗅杯底”传递出的爽朗,此二者无一不是生活的趣味。 很喜欢作者于总序中的自述:“世味、茶味,味外之味,是耐得住咀嚼的浮世清欢。”我想,饮茶,或许并不拘于饮,品味到茶之本色本香固然令人心驰神往,然而此番境界并非人人都能抵达,因此体味到的更多是茶背后的事情。 我们举杯仰面,终于在茶盈茶尽间,得以窥见人情百态与气象万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