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夏屋,以后》读后感1000字

《夏屋,以后》读后感1000字

《夏屋,以后》是一本由(德)尤迪特·海尔曼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页数:1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屋,以后》读后感(一):很奇怪的短篇小说集..

可能是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吧..都是一些奇怪的故事..没头没尾的..也不像是意识流..说不清楚..看不懂..看介绍是还是德国新一代出众的年轻作家..该书也是成名之作..可能是德国新生代的心情吧..有点颓废的感觉...但到底成名在哪里真是有些莫名其妙...望有识之人指教..

《夏屋,以后》读后感(二):为什么翻译得一点儿感觉都没了

无力吐槽啊真是,懒得从大段的文字中摘录出几个出来,言之凿凿地说,你瞧,这水平,A应该翻译成B,或者翻译成C更好些啊。看完之后,只想说,翻译真是太烂了,完完全全丧失了《除了幽灵,别无他物》的那种感觉。

之所以还打个4星,绝对是看在赫尔曼的面子上,我爱她。

希望再出一个翻译版本,还原赫尔曼。

《夏屋,以后》读后感(三):反刍

不知为什么,这两天,书里的细节一直浮现上来。吃饭时,走路时,为莫明的事情烦恼时。

夏天渐渐来了,空气开始变暖。一种暴怒将我包围。

想起里面许多个故事。当时飞速读完,在杭州。现在,这些画面变成飘摇的细枝末节,重又出现。

飓风,拿出锅盖的外婆,她视线里被割裂的天空。那个像一艘船一样的小旅馆,在外面晃荡的老人。期待和失望,遥遥的音乐,迷梦一样的信念。

总是反复回想那个老人把自己点燃,然后在火里起舞。像一幅挥之不去的图画。

《夏屋,以后》读后感(四):欲望与懦弱并行

疲软的身体,加之脆弱而又空虚的灵魂,构成了尤迪特·海尔曼笔下的人物。沉闷、压抑、束缚充斥于叙事空间。仅存的一丝可怜的希望,被自己的懦弱捏碎。但可笑的是,捏碎希望的一刹那,又突然有了追逐的念头……人,罪与罚的矛盾体,活着便是可笑的。

奥尔弗斯主义者在暗地里似乎会窃喜。禁锢与封杀,在这个空间中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克制、再克制,歇斯底里地在心头呼唤,用血与红来祭奠,企图达到内心的沉醉,从而麻木身躯。卷烟、大麻、可卡因、性在这里,不是欲望,而是向巴库斯进贡的祭品。人类潜在的美好理念在此却被埋葬,吞噬。唤醒却是罪……

《夏屋,以后》读后感(五):我迷上了这里每一个短篇

《夏屋,以后》之第二个故事,讲关于爱情的故事。画家身边有两个女郎,一个是钦定的未来新娘,一个是象是偶遇的无关紧要的女朋友。后者与前者有着决然不同的魅力。应该说,女人皆有魅力,各有味道,适合你的口味的可能是相帮一生的人。这样说,不代表用美丽曲解美丽,我想这是两个不同的词语,象图片和影像的区别。画家并不在意那个叫索尼亚的女郎,但是渐渐的接纳了她的存在,而未来妻子却很遥远。画家并不知道自己真的需要什末,谁是他的未来,可是女人尤其索尼亚绝对肯定,说要嫁给他。但是,过分的自恋和疏懒一次次将索尼亚赶出画家的视野。当画家感到身边没有索尼亚的时候,空虚孤寂、无法工作、无所适从的感觉包围了他,使他发疯般的到处搜寻索尼亚,索尼亚的家都空落了,人去楼空,真的消失了,但当我们为画家的苦苦寻觅而由衷体会悲凉时,不要忘记一点,作者的暗示,那就是索尼亚要和画家结婚的坚定决心,象是宿命;另外一点,画家在寻找索尼亚过程中总是有着被跟踪的意识,这样的情节为以后故事发展埋下了进行下去的伏笔,精彩还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