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读后感锦集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读后感锦集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是一本由约翰•古尔德 John Gould / 刘刚 / 夏雪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0,页数:4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读后感(一):一本很好的中国飞鸟图典

一本很好的中国飞鸟图典 ——读《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约翰·古尔德的鸟类手绘图鉴》 说到鸟,每个人都不陌生。鸟类是生活在人类周围最多的一个物群之一。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人类生存,几乎都可以看到鸟类。鸟是人类的朋友,可是人有时候却成了鸟的敌人。 鸟类很少能够危害到人类,唯一可以举例的是,有的鸟会吃农人的庄稼,这就是危害之一了。因为农民种庄稼不容易,每一粒粮食都是珍贵的,鸟可能在某一个时节节点找不到食物了,那么看见了庄稼就会去吃。这也是生物本能,不能说鸟有危害人类的主观故意,或者说这种危害关系是天然的。 还有的是海边、江河边的渔民,网了鱼晒在岸边,有的鸟会来偷吃,这也是本能。人有时候也偷吃,尤其见了好东西,忍不住吃的欲望,就要下手为快。比如看见瓜果梨桃之类,随手不就要摘几个尝尝么。这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人和鸟不同,人还是有特权,吃点就吃点了,鸟不行了,会被说为害。中国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经发动过“除四害”行动,打死了不少麻雀。现在,麻雀又是保护动物了。小区里到处都是,恢复得很有势头。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认知、形势,但是总体上来说,鸟是人类的朋友。动物都是,只要生活在地球上,与人类相伴左右周围的,都是。因为都是大自然的复杂神秘的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不能随意脱去,否则就会形成某种严峻后果,人类自身安全也就不能保护好了。必须维持生物性平衡,唯有丰富的生物性生存以及各个物类的平衡,人类才能生活得更好,未来才会更加可以预期。 那么,说到这本《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约翰·古尔德的鸟类手绘图鉴》,个人觉得看了十分震撼。这不是乱说的,夸大其词,因为这本书的确有几个地方可圈可点。一个是它的内容,全面集中,说的都是中国地区的飞鸟。各个种群、门类、科属,还有分布范围罗列得一清二楚,这就是鸟类小词典。第二个是本书印刷装帧精美,全彩色印刷,高清大图,把鸟类特点、细节,彰显得极为到位。这是科学的图谱,也是文学艺术的展示。第三个就是看到本书,会令你增加许多鸟类知识,这是身边的知识,但是一样是有许多你所不知道的。所以,非常值得了解、珍藏。 本书作者约翰·古尔德是世界著名的鸟类学家,他的研究范围很广,一生出版了50多部鸟类学著作,可以说著作等身,享誉世界。他是十九世纪时候的人,距今一百多年了。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被中国人拿来重新编排、整理,然后形成了这本有519种高清鸟类手绘图的图典,嘉惠学人,普及知识,可见文化和科学技术是跨越时间和国界的。它在某种角度上说,是永恒的,是全体人类的财富。 知乎网络能够组织发起这样一个编辑、甄选的工作,可见时代大潮下,许多工作协同操作更加有成效,更会有成果。这也是时代的趋势性之一。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但愿不断进步,兴旺发达无限。 2022年7月6日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读后感(二):灵动优雅,大成之作

该书令我惊艳,特制上图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是一部特别精美的鸟类学著作,是由19世纪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科学绘画艺术家、出版家约翰·古尔德及其团队绘制的中国鸟类图鉴。他一生致力于鸟类学事业研究,绘制了数千种鸟类,留下五十得卷的鸟类学著作,三千多幅彩色鸟类图。书中按分类系统描述了中国境内分布的五百多种鸟类,这是关于中国鸟类的图鉴中是最为全面的,同时该书也是关于中国鸟类的图鉴中最了不起的一部书。书中图文并茂,按图索骥。古尔德手绘制中国鸟图,笔触细腻,姿态活灵活现,而且画出来的鸟是最标准的动作、标准的模式样貌,相对于图片而言,手绘的图片的真实感更强。

此书对于各鸟种的分种描述包括外部形态特征、叫声、分布范围、分布状况、简要习性等,对部分近似鸟种加以了比较说明,文字简明实用。在古尔德的妙笔之下,各鸟种的图片栩栩如生,细节及鉴别特征比较清晰。

在这“鸟的天堂”里,我们可以看到数不清的鸟,古尔德以清新流畅之画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鸟类之美,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画面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

在这部书中,作者以精巧缜密的艺术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具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同时,在细腻的画笔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气息,人心趋向返归自然。远离市声,独处幽境的鸟儿,正是人们热爱自然的心境写照。 体现了一位鸟类学家和自然文学家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夏雪女史,为使读者深入了解古尔德的情况,认真详细地梳理了古尔德传奇的一生,使我们对古尔德有了一些了解。文字描述则分由三位鸟类学专家完成的,版面也编排得更生动,成品的制作方面,出版方也下了很大功夫,这是这本精细打磨的作品,这样的设计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观鸟爱好者来说,这么些美图和美文,人我们看着过瘾,也更能引起对人们大自然中鸟类的兴趣。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这一部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有精美的各种鸟类图片,聚合了中国的所有的鸟类。看完这些美图,也算看过了全中国的鸟类,学到了很多鸟类的知识。

让我们打开这部厚重的精美图卷,欣赏古尔德笔下的中国鸟类吧。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读后感(三):观鸟类图鉴,读生命历程

抬头仰望天空,蓝蓝的天空纯净而又广阔,洁白无瑕的云朵悠悠的飘浮在空中,拥有天空“畅游权”的鸟儿更是无忧无虑,让人羡慕着它飞翔的双翼,又惊叹着它强大的力量。 古往今来,鸟类一直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提及到鸟儿,许许多多关于鸟的诗句便脱口而出,并且种类繁多。那作为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我们究竟对它们有多少了解呢? 由知乎出版的《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是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科学艺术家约翰·古尔德的手绘鸟类图鉴。他一生致力于鸟类学事业,创作多本鸟类学巨著。全书共绘519种中国鸟类,将鸟类分为多种目,这样系统的分类更方便我们认识,又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各式各样的中国鸟类展示在了我们眼前,色彩鲜明,特点清晰;同时加上三位青年学者的25篇科学描述短文,更增强了这本书的科普性与专业性。

初见这本书时,便被其封面的唯美画面所吸引,三只鸟儿,两只悠闲在枝头驻足,另一只在仿佛在品尝枝头的花蜜。其中一个非常漂亮的鸟儿色彩鲜艳,头顶和喉部是蓝色的羽毛,喙是弯曲状的,背部是鲜艳的红色,而腹部却为金色……而读过这本书才更为这种鸟儿惊叹,出现在书的396页,它的名字叫做“蓝喉太阳鸟”,是花蜜鸟科太阳鸟属成员,我国分布在两个地区,曾以“桐花凤”的名字出现在古人笔下,吸食花蜜,这和作者所绘图画十分符合,让人感慨生物的奇妙。 细细品读这本书便不仅会为鸟而漂亮的外形所感慨,为其名字的来历故事所吸引,为其自身的特点所惊讶,更会为它们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生命力所震惊。它们从遥远的过去而来,在几千万年前就有着它们的身影,经历了时间的风吹雨打,为了生存与困难相斗争,与环境的变化和天敌相抗衡,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都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连鸟儿都那么努力的生活,那身为人类的我们更要珍惜生命。

在这本书中也有一个让人非常遗憾心痛的地方。这么多美丽又顽强的鸟儿,却有许许多多逐渐消失在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种类已经完全灭绝或濒临灭绝。生命是值得敬畏的,这个地球是属于每一个生命的,但也有些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保护生命,如今我们国家正在积极保护这些动物,希望还它们一片蓝天,还它们一片草地,让它们与我们同在,共同生活,共同见证未来的美好。国家既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更应如此,让这些可爱的生命快乐的度过每一天,和睦相处。 赏鸟类的辉煌,观科学化细腻的表现,读来自历史的故事,见证我国丰富的鸟类资源,生命之伟大,生生不息。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读后感(四):“看”到飞鸟

生活在城市,似乎就意味着和鸟类世界的隔绝。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有印象的鸟类,一是家门口成群结对的麻雀,二是烧烤店门口笼子里肥肥闷闷的鸽子。鸡也应该被算作鸟类,但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它们活着的样子了。我喂过鸡,被鸡啄伤过,甚至杀过鸡,那基本上是在我15岁之前发生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所在的城市越来越像个城市,我与自然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我大概有30年没有听过家养鸽子的叫声了。

但如果留心观察的话,还是可以发现,在钢筋水泥的地方,有很多小生命和我们一起呼吸。

什么叫观察呢?

我想你也和我一样,不会多瞧麻雀一眼。但是,你能够画出一只麻雀吗?如果你愿意试一试的话就会发现根本不能。这就是看一看和观察的区别吧。

其实约翰·古尔德并非科班出身,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工薪阶层家庭,没有受到正规教育。如果不是热爱,如果不是常年耐心地观察,他怎么可能成为著名的鸟类学家、动物学家呢?怎么可能绘制出如此精美的鸟类插画?就连达尔文都曾经受惠于他。

收到这本《中国飞鸟》之前,我恰好去了一趟动物园写生,进入的第一个园区就是鹤园,写生的时候才发现画鸟好难好难。即使鹤们并不像麻雀动得那么频繁,我也难以抓住它们优美的姿态、那高傲的颀长的脖子、那长长的喙。在写生之前,我以为每一种鹤的样子都差不多,开始画的时候才发现每一只鹤都不一样,不同种类的鹤之间差别更大。

拿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翻到白鹳那一页,并打开自己的手帐本。相比之下,我画得太差了。但同时我也惊奇地发现,虽然我的画功远远比不上约翰·古尔德,但我仍然抓住了它的大部分特征。

当观察成为习惯之后,我便“看”到了城市中的鸟。我窗前的麻雀和喜鹊,总在为争夺一棵树打架。

家门口的公园里生活着一群后脑门儿有一道黑色纹路的小鸟,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它们只在傍晚出来觅食,发出小心翼翼的叫声。

海面上那健壮的海鸥,比在电视上看着大多了,当我亲手喂它们吃了面包,才感受到了它们确实是活在我身边的。

前几天,我竟然在花园里听见了猫头鹰的叫声。我住的地方竟然还有猫头鹰,天哪!

其实约翰·古尔德并未踏足到中国的土地上探究中国鸟类,是编辑们从他的所有著作中将属于中国的鸟类插画和描述抽取出来集成这本书。使得我们不但可以了解我国鸟类,还能欣赏具有历史感的鸟类插画。看一看,100多年前那位爱鸟之人是如何用画笔表现它们的。

《跨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读后感(五):它们,从十九世纪飞来

你知道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太阳,其实是十万年前的太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星星,是它一亿年前的样子。

泰戈尔曾仰望星空,尽情的畅想,他用蘸满诗意的笔墨,动情的写下了一首小诗——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

确实,泰戈尔当年仰望星空时所看到的那只鸟儿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然而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虽然,今天的我们没法回到过去,看一看那只吸引了泰戈尔全部目光的鸟儿,但是,今天的我们却可以通过约翰·古尔德留下的那些手稿,穿越时光的间隙,隐约窥见十九世纪那些曾经在天空中翱翔的飞鸟——尤其是那些喜欢在中国栖息的鸟儿们的风貌。

如果说泰戈尔的《飞鸟集》是一首首清新隽永的小诗,那么约翰·古尔德的“飞鸟集”——《穿越时空的中国飞鸟》——就是一幅幅美丽典雅的图画了——它们完美再现了十九世纪博物大发现时代的中国鸟类的灵动与优雅。

品读《穿越时空的中国飞鸟》,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东西。

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鸟儿的名字(学名与英文名);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类别与科属(目);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分布范围、分布情况与分布现状;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保护级别,知晓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与保护形势。

最最重要的是,通过《穿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这本书,我们可以对那些栖息在中国的鸟类有一个总体性的认知与了解,而不是再简单的将它们统称为鸟儿。

翻开《穿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约翰·古尔德,这位来自十九世纪的英国艺术家为其笔下的鸟儿赋予了灵魂与生命力,他的手绘图鉴堪称是艺术品,那些鸟儿美丽又灵动,它们的姿态栩栩如生,它们行为惟妙惟肖,而在十九世纪的英国,这一点可谓是非常难得的。

约翰·古尔德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在绘图过程中,他十分重视画作的科学性。当然,这和他早期从事标本制作的经历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约翰·古尔德会特别注意鸟类在解刨学上的特征,顺便一提,他还很擅长捕捉细节。在忠实于标本,力求精准的同时,他还不忘追求画面的美感,将植物学与鸟类融合,配以鸟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性,创作出一幅幅古典优雅的图画,富有情趣,也极具浪漫主义情怀,既是科学图鉴,也是艺术画册,故而经他出版的博物图书,非常受世人追捧。所以约翰·古尔德又被誉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鸟类科学绘画出版家,以及最具影响力的鸟类学家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我们想要了解鸟儿的资讯与图片变得越来越容易了,甚至只需要在网上进行简单的搜索就可以了解到鸟儿的具体信息并看到它们在高清镜头下的照片。

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会发现,与之相比,在技法,甚至是在塑型上,古尔德的画作确实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然而作为科学绘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以及研究十九世纪那段博物大发现时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它们依然极具收藏价值。

约翰古尔德自己也曾感慨过:“比起博物学家,这些作品对于收藏家来说价值更大。”

一语成谶。

让我们翻开《穿越时空的中国飞鸟》,跟着约翰·古尔德一起欣赏,十九世纪中国飞鸟“鹰击长空”的矫健身姿与“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耀人风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