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石窟简史》读后感精选

《中国石窟简史》读后感精选

《中国石窟简史》是一本由常青著作,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石窟简史》读后感(一):中国石窟简史

作者从世界到中国、从古至今,简要的呈现出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石窟艺术源于印度,而印度的石窟又源于希腊雕塑艺术。随着东汉末年佛教的引入,石窟艺术开始在中国起步发展。从魏晋至隋唐,中国的石窟艺术逐渐结合中国本土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达到鼎盛。书中紧密结合朝代更替相关历史事件,让读者结合史实,理解了不同石窟的历史特色,同时,书中将各地石窟图片与文字解释、佛教故事结合,犹如走了一遍中国名门石窟,有了居家以来久违的旅行感!疫情结束后,一定找时间实地走走去感受!

《中国石窟简史》读后感(二):石窟的故事

本书按照时间线,从石窟艺术的源头,到被英国撒坦因发现记录的沙漠绿洲中的西域石窟及十六国时代的石窟寺,再到大同云冈石窟的帝王象征,由云冈进而影响龙门、敦煌、天积山等北魏时期的石窟艺术,最后石窟艺术在隋唐得以爆发繁荣,随后宋代以后慢慢平淡。

亚历山大一路打到印度,使佛教和希腊雕塑文化得以碰撞,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让印度佛教艺术得以发展,具体就是以佛像的形式具象化,而石窟则是为僧侣们提供远离喧嚣尘世进行禅修,丝绸之路为这一石窟艺术传播到中国提供了路径,在玉门以西,葱令以东,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古代的龟兹国散落着不少的石窟群证实这一点。

云冈石窟是北魏习禅大师昙曜所建,佛教在国内的发展让佛教徒意识到只有国家君主信佛才能更有利于弘扬佛法,甚至说皇帝是在世如来,而皇帝也敏锐的意识到这样做有利于他的统治地位。联想基督教在西方的发展,正是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信奉基督教并立为国教,让基督教在欧洲得以全面传播。云冈石窟的意义就是佛教进入国内和政治阶层产生联系,从而让石窟艺术遍地开花……

随着时间线,不同时期的石窟佛像也呈现不同的特点,从开始的单边露肩到通肩服饰(露的少了),形体上从骨瘦清像到刚健有力,佛像及壁画已经没有希腊的影子,而更多体现不同时期佛教在国内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唐代开始,武则天的贡献就是将佛像的尺寸发展到夸张的程度,弥勒巨像如雨后春笋,后来安史之乱又让这部分艺术在四川广泛发展。唐代以后洞窟艺术走向了世俗化。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佛教在国内虽然没有像基督教对西方的影响一样,但其发展也足够广泛,唐朝鼎盛时期长安城内88座寺庙,日本前来学法的僧徒络绎不绝,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就是代表。同时也理解了道家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

《中国石窟简史》读后感(三):由读《中国石窟简史》悟到的读书方法

源于想要去参加敦煌莫高窟的展览,去借了一大推关于敦煌莫高窟的书进行展览前的准备。

第一章讲到石窟艺术的源头,我是全身心投入的,感觉到了有趣;

第二章讲到西域早期的石窟寺,我也是充满了好奇,带着浓厚的兴趣继续阅读;

。。。。。。

读到第五章北魏晚期的洛阳龙门,我有点蒙圈了,云里雾里;然后到了第六章从东西对立走向南北融汇,更是有了吃力感。

顿时心生一个疑问: 我到底想从这本书获取到什么知识?作者在讲些什么?

如果我回答不上来这两个问题,那这本书权当没有读过。

索性,我关上书,开始重新整理阅读思路:

1.书中出现了无数的朝代,对此我脑袋空空,不知道哪朝哪代的先后顺序,自然就不知道作者分析的石窟在各朝各代的变化;————我整理了中国朝代的顺序表,对应作者提到的朝代;

2.作者到底是以怎样的逻辑在写这本书?————我重新翻看了目录,认为作者主要还是以时间线在写各地的石窟。

带着这两个理清的思路再来看这本书就容易多了,知道自己想要从这本书获取到什么,作者使用何种方式在表述石窟。

突然就明白了,阅读有时候真的要跳出书本,站在一个更高点俯瞰这本书的整体架构,明确一个阅读的目标,脑子就能时刻保持清醒状态。

这本书是本好书,但是作者其实说得还是很闲散的,也并非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各地的石窟。就我读这本书的目的而言是为了了解石窟,总体上还是欠缺了一些研究上的完整性。

如果我面前见到一尊石窟,仍然不知道从何去讲述介绍这尊石窟。

思维导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