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石书画漫谈》读后感100字

《金石书画漫谈》读后感100字

《金石书画漫谈》是一本由启功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石书画漫谈》读后感(一):破除迷信重建中国艺术的科学性

偶然閱及該書,沒想到出奇的好,我想主要原因還是觀點很認同吧。

破除三大 迷信!1、破除書法學習及審美的故弄玄虛的迷信。中國書法向來迷迷糊糊,一部分是歷史老傳統、另一部分則是故弄玄虛、混水摸魚。啟功此作就是打翻這些玄虛與神秘,用現代化的思維和語言,科學的講中國書法,批判地很有力,看著真是爽!

2、破除對書品人品關聯性的迷信。揭露董其昌創造所謂南北宗論的私利動機以及對张旭草书古诗贴睜著眼睛說瞎話的醜態,真是大快人心。但董的作品依然獲得了高度評價。

3、破除書法鑑定的所謂望氣斷真偽的迷信。書法鑑定是科學的知識,從古至今向來為知識壟斷,所以秘而不宣,宣稱所謂望氣,全為謬論!此書講了好東西,併列了八條影響鑑定的人情因素。

此外,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蘭亭論辯,突破歷代文人窠臼,肯定故宮神龍本風采勝過定武石刻本。明豐坊刻石神龍本,不過畫蛇添足加了幾方古印,昔在寧波時觀摩過豐坊刻神龍本的拓本。

總體來看,看啟功的書晚了,不過通過此書發現了,也算是大好事。另,讀啟功書和讀黃永年書一樣,就是爽,敢於批一些亂象!

《金石书画漫谈》读后感(二):书画大家为你讲解书画

小时候也曾照着一些书法名家的碑帖进行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学习。当时心中曾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书法名家的字单拿出来瞧瞧,似乎也不觉的有多么的工整好看,但是若你从整体来看这些字帖,却是或气势磅礴,或行云流水,另有一番不同的感觉呢?再后来,也开始看一些名家书画,有一些也不觉得其中有多么的好,一个个的字写的跟鬼画符似的,实在是想不明白为啥会被称为艺术珍品。说到底其实还是因为自己对于书画艺术的鉴赏就是个门外汉,或者说自己根本就是啥也不懂,所以脑子里才会涌出如此无知的感觉。

若说起中国的书画艺术,脑子里首先想到的是“文房四宝”。不过中国的书画艺术,绝不只是只有“笔墨纸砚”这四样那么简单,里面的内容丰富的很,只是我们自己孤陋寡闻,对此知晓的并不多罢了。

《金石书画漫谈》,“大家小书”系列中由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启功先生而著的一本书。启功先生的书画是当代中国书画宝库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价值。启功先生本人对于书画的鉴赏研究也是颇有心得。《金石书画漫谈》这本书收录的是启功先生在书画艺术中多年的研究结论以及个人在书画艺术创作中的心得体会。书中从最为基本的书法入门知识开始讲起,可以说是手把手的在教读者如何去学习书法艺术。在之后的篇章中,启功先生又一一讲解讨论他对于古代书画艺术的研究结论,字里行间处处能够感受到气功先生深厚的学识功底、书画艺术家的高雅气质以及令人尊敬的做人品格。我们在了解这些书画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距离启功先生本人的艺术境界也更加靠近了许多。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读这本《金石书画漫谈》虽说是可以让我们对于书画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倒也不是说看完此书就能够懂得如何去鉴赏、品味书画艺术。还得需要不断的提升个人的艺术品味,以及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小有所成。不过闲来有空时将此书翻上一翻,的确是颇有一番修身养性,提高自己品味的作用。

《金石书画漫谈》读后感(三):书法原来如此!

虽然算是美书专业,但对书法真的不太懂,启功先生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书法最好的入门书。

启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书画都是顶级高手,精于金石碑帖,书法也自成一体。后来才知道启功任教北师大,是著名史学家陈垣的学生,他教的不是书法,而是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等课程。原来书法仅仅也业余爱好。

打开以后启功先生就各种误区各种书法的坑讲解一番,读罢发现误区真是太多,看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比如用笔,为什么悬腕,悬腕是为了手持竹简时书写方便,写大字肯定要悬腕,在桌子上写小楷没必要悬腕。换句话说如何用笔是根据环境改变的,不能教条。握笔的力量越大越好吗?知书不在笔牢,王羲之从儿子身后取其笔而不可,那是故事,不是说要把笔握到别人拔不出来。

比如临帖,每个人学书法都是从临帖开始的,可是真能临得一模一样吗?不可能,公安局可以进行笔迹鉴定,你怎么临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临帖尽可能接近,但是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书法的个性是很重要的。

比如碑帖的区别,并不是碑比贴要高级,而是刻碑比较慢,用的多是工整的楷体魏体,贴写在纸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便条和信件,所以多用草书行书比较方便,而留下的碑比较多,留下的贴非常少,于是有人认为和同时代的碑相比,没有贴上的字体,于是断定贴是假的。

比如碑上面经常出现字口缺损剥落,于是拓下来以后字口旁边容易出现一些多余的部分。有人不知道,于是也学着故意写出一些刺状的笔画,启功称为海参体。

比如碑上多是方笔,是因为刻碑是用刀,所以刻得比较方,刻意仿效,结果弄巧成拙。清代包世臣就发明一种高深的理论叫“始艮终乾”,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作者称为“烟灰缸体”就是刻意按照刀刻的效果写出来的。

还有碑上的有些断笔,也是因为刻碑造成的,可是初学者不懂刻意去临摹,临帖要抓住气势,要连贯,不能过于追求具体的细节,这样才能写出一笔好字,少走很多弯路。

这本书是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一本,书不大但是的确是大家之作,内容一点都不简单。

《金石书画漫谈》读后感(四):大家小作,小菜大味

启功先生是位书法大家,这是很多普通人对先生的第一印象,他独特的“启体”具有不同于瘦金体却类似于瘦金体的地位,众所周知,在书画界,能独立称之为“体”均为“柳体”、“颜体”之类,地位尊崇、超然,近现代有如此称谓的大家,真的凤毛麟角。

同时,启功先生又是位教育大家、金石研究大家,这两种业内人都熟知的身份,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启体”地位形成的必然性,有着深厚的专业研究积累,并从这些积累中总结出丰富的理论基础,再将理论基础归纳升华,形成了自己认知体系和学术体系,而这些具有逻辑性和知识性的体系最终和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深度锲合到一起,互为补充,互相成就,最终将启功先生的几十年的内在修为,通过书法艺术这种外放形式,完美地呈现到世人面前。

《金石书画漫谈》这本书就是启功先生平时对于金石研究小文的部分收集集合,将启功先生不同时期,对于不同金石作品的感悟进行了归类整理,都是小品,没有宏达的结构和规划,但每一篇文章都是启功先生不同时期对于不同金石作品的认识和感悟,每一篇读起来花的时间都无需很长,但每一篇都有先生的真知灼见,而且,即便是小文,但对于读者的要求还是很高的,需要读者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美学积累,同时对于先生书中提到的作品,不一定每一个都熟知,但至少要适当了解,或者了解关联的作品,了解作者的创造意图和时代背景。如果这些都做到了,你会对先生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会拍案叫好,被会先生的见地深深折服。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提供了很多先生本人及先生研究对象的作品图片,虽然这也是此类作品的共性了,但这本书提供的一些作品图片是基于先生自己本身的研究的,而不是常规处于行业共识的佳作,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高度的视角,即让我们站在大家的角度去看大家研究的大家,让我们知道除了博物馆的各类馆藏和常规美学书籍所罗列的大家作品外,还有一些不太知名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艺术珍藏。而面对这些我们不太熟知的艺术珍藏,刚好启功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他自己的研究,让我们能快速知其好,而不是盲人摸象或仅为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只是多看了一些金石作品。

启功先生的高度是我们普通大众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而对于金石的喜爱又是我们很多普通人常常处于肺腑的情感,这本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通道:通过启功先生,我们认识更多的金石之美,在之后来,我们又将提高了自己的美学修养,待一段时间后,回头再看,不仅有更多收获,还对启功先生会有更高认识——是啊,这是一本能让我们循环都很久的小书,相信大家隔一段时间再读,都会有更好、更多的认识,这说明我们在成长,也说明先生的修为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