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1000字

《第二性(精裝三冊)》是一本由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作,貓頭鷹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NT$1500,页数:11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一):有幸今年读完此书,致敬波伏瓦

会是对我影响深远的一本书,人间清醒醍醐灌顶,可惜没早点读。甚至会想,如果我小时候就能读到这本书,我的人生会有所不同。现在读也不晚。波伏瓦逻辑清晰,分析全面,语言犀利,观点精辟,我太崇拜了。很喜欢波伏瓦讽刺批判的时候直接毒舌的风格,会忍俊不禁。致敬波伏瓦,1949年出版这本书,特立独行的我辈楷模。2022年初读到年尾,终于精读完,因为第一卷的内容比较晦涩以及有很多引用,分析得很细致,所以需要耐心去读。还读到了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的瓜,波伏瓦驳斥他们的观点真的毫不留情。引用了巴尔扎克的恶臭言论,列入我的黑名单。波伏娃最赞赏司汤达。每句话都认真理解了,关于女权主义有了更深刻透彻的理解,本来有的想法波伏瓦都细致剥析写了出来,还有些没理清楚和不了解的方面也通过这本书有了新的思考和收获。字里行间读出波伏瓦是个有独立思想、三观极正的人,在那个年代更是遗世独立的先驱,超前的智慧和不凡的勇气才能做到如此成就。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二):女权思想启蒙读物

广州疫情期间在家读完,这学期开学以来,终于有时间能读一本书。我愿称之为我的“女性主义启蒙者”,以前理解女权,以为是要求家庭里丈夫无所不从,读完这本书,才真正理解女性主义是平权,要求以女性作为第一视角去定义女性,摆脱女性的内在性,实现女性作为人的超越。从原始社会开始,由于生育、体力的约束,女性被视为低等个体。农耕文明后,私产制下诞生了家庭,女性由于没有资产,被男性视为从属者。人类文明史,是以男性作为第一视角,把女性客体化、定义为“他者”,为男性提供意识到自身的观照。书里讲了月经禁忌(出于男性对女性作为自然的恐惧)、认为女性能力低下实际上是因为女性没有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女性化妆是让男性看到女性既属于自然但又摆脱与死亡相联系的肉体属性、女性面临的诱惑太大了,只要戴上枷锁便可生活无忧,戴上比脱下容易多了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作为一名潮汕女孩,尽管家里并不重男轻女,但依然从小感受到了作为女性的种种束缚。旁边人潜移默化地告诉我:“女孩子应该听话、做家务、找一份轻松安稳的工作、按时结婚生子。”对于这种“被定义”,我总是心怀不忿却无法反驳。遗憾的是,今日我已成长为长辈们理想女孩子的模样——与此同时也失去了敢闯敢挑战的能力与动力。从意识深处就被异化的女性,又如何能实现超越性?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三):越是重要的著作,越期待更多的译本选择

台版书装帧真是一言难尽,感觉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书摊上常见的通俗读物的封面。此前已经购买了译林的版本,因为没有一段足够充裕的时间,所以未能阅读。后来看到了这版的推送和译者简介,让我对这一版的译文抱有期待,但是译者的前言读完后,觉得过于西式的台湾体还是影响阅读体验。好在正文的翻译读下来确实不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译本。不过关于翻译之讨论,我想初次接触这本著作的读者不要受到误导,毕竟这是宣言,是一部翔实的论著,自然不可能去幻想所谓的流畅易读。因为台湾与大陆对于外文人名、著作名称的翻译差异比较大,因此读台版会经常触碰到许多原本熟悉却因为翻译而陌生化的名词,其中有的还比较好辨认,比如阿伽门农、高乃依、彼得拉克(台版翻译为佩托拉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台版为杜思妥也夫斯基)、兰波(台译为韩波)等。但是文艺复兴以降众多人名与著作则只能当作新词来看待。这一点在阅读第二部历史之第四章时感受会特别明显。

不过台版的注释有可取之处。比如第二部第四章结尾译注七十三,变交代了正文中这位奚雷夫人可能是因为波伏娃笔误或者手民误植,查询不到对应的人是谁。翻阅大陆版的译文,此处没有译注说明。

性急或者时间有限的人我个人建议可以优先阅读第一卷和第四部迈向解放的结语。“反之,当半数的人类不再受到奴役,而且在废除了将人类区分为两个范畴的虚伪制度以后,男人与女人之区别的真正意涵便能显现出来,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便会有另一番真面目。”这段话依然是今天关于为何追求各类平权的最佳注解。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四):《第二性》旨在让女性认识自己

千万别选郑克鲁的译本,看完序和第一章直接怀疑人生,翻译简直狗屁不通,读的整个人都要裂开了,换了台版之后,瞬间感觉神清气爽,眉间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有人说《第二性》里的观点过时,我不能认同这个说法。我认为波伏娃的《第二性》在女性历史中的地位如同苏格拉底在哲学中的地位一样,告诉女性该如何认识自己,是想要了解女性主义就绝对绕不开存在。

第一卷从生物学、心理学、历史进程中的女性和男性眼中的女性进行分析,表明女人的历史完全是男人创造的,女人的特性也完全是男人定义的,男人把女人当做“他者”,对女人进行物化。第一卷中最震撼我的句子是“真理、美、诗,女人是「万有」:再一次以他者的面貌来表现,女人是「万有」,但偏偏就不是她自己。”,女人可以是所有的样子,唯独不能是她自己本来的样子,“你不是你自己”是最可怕的事情。

第二卷开头引用萨特的“女人半是受害者,半是共犯,一如所有的人。”结合这几天豆瓣里吵得沸沸扬扬的“土冰鱼”的事,萨特这句话简直是真知灼见。第二卷展现了女性从出生到老年的每个阶段中如何被塑造成女人,如何被社会所压迫,如何才能迈向解放。

波伏娃在结语的最后说“人的责任是让自由意识来统辖他所属的这个既定世界;而为了赢得这个终极的胜利,最不可或缺的是:男人、女人要超越性别的自然差异,彼此切切实实地携手建立友爱情谊。”,我想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他人即地狱”,不论男女,与人打交道往往是最累的。

《第二性(精裝三冊)》读后感(五):淺談讀《第二性》之感

久久困惑於女性與男性之別,自小時始,便不止思慮。困惑之餘,開始沉寂,心中泛起漣漪。社會對男女兩性的要求似乎從未相同,而令我最難以接受的便是評價女性以外貌美丑終結,抑或是否嫁得如意郎君,相夫教子,如此歲月靜好云云。 想完全讀懂《第二性》,並非易事。三本書,兩卷,讀完也是項繁缛工程,在這浮躁之時代,頗須耐心。更遑論一些涉及哲學、生物學諸如此類的廣博知識,若非有一定學識,實在只能作罷。 我一直在行走,無法停駐。終於年齡漸長,心智愈發成熟,閱歷日益豐富。其間也認識太多的女人,來來往往,熙熙攘攘,或溫柔可人,或狂野奔放;或以家庭為中心,或始終堅持成就夢想;或形同陌路,或視為知己。 然一切仍成僵局,始終囿於籠中煩解,直到某日於好奇心驅使下讀來《第二性》,從起始的兩個名詞“向上的存在超越性”“向內的存在閉縮性”起,便暗暗心驚,明了這本著作已然超出我最初之期望,繼續讀,更覺出滋味,有些言語是總括歷史的,亦是印證當下的。有些,似乎從未改變。 心折之餘,關於女性之困惑漸漸明晰。我亦將恆久記得波娃在第一卷中的一個暗示:存在的原因比存在本身更重要。 我一直期待的,和波娃一樣,更多女性將有一日擺脫湮滅她們才華的所謂“美德”之枷鎖;女人之生命,亦可以是並應當是充實、自由、充滿鬥爭與探索的。女人,“你失去的只是鐐銬,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眼光,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看《第二性》,各不相同。對我而言,亦是如此,看到和想到的都是一個人的事。 最後,選用譯者邱瑞鑾女士譯序的標題作結:自《第二性》以後,女人,你的名字是自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