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四民月令校注》读后感1000字

《四民月令校注》读后感1000字

《四民月令校注》是一本由【漢】崔寔 / 石聲漢校注著作,中華書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民月令校注》读后感(一):這是一篇論文

崔寔的《四民月令》原名《四人月令》,漢至唐較爲流行,后散佚。石聲漢從《齊民要朮》等書中搜集編纂而來。零碎地書,學究的書。

原文大概三千字,從農事對應月令上來看,反映的是秦嶺淮河一線農事安排,或者那時冬天偏暖。

内容上反映的,那時即使富足人家,也有青黃不接的時候,不過還過得去。貧苦人家,常常成爲流民。

那時食物的存儲條件差,多制醬。

想要系統地了解傳統農書,還是要讀要朮,民俗推薦太平廣記。

《四民月令校注》读后感(二):不懂古籍整理常識者整理古籍的典範

現在,古籍整理事業也真是火。

有些人,影印一些古籍,就説自己就是古籍整理了。

有些人,並沒有學過什麼文字學訓詁學,就去校注了。以至於,該注的沒注,不該注的注了一堆。那原因很簡單,辭書(在有些時候有些人那裡,就特指《漢語大字典》和《漢語大詞典》)裡面有,摘出來,選擇一個義項就是了。至於校勘嘛,按照原則咯,底本是參校本非的不出校;底本非是,參校本是的要出校。可是,怎麼判斷啊?於是就有孫猛《群齋讀書志校證》P34連“袁本鉤作鈎”都出了校。

有些人,不怎麼去調查版本,就盲目選擇底本與參校本。

有些人,對整理的對象不熟悉,也去整理。這個最頭疼。

《四民月令校注》读后感(三):与《诗经·豳风·七月》的简单比较

总体评价其继承其差异

继承:

1、农桑之事仍是国民生活的重中之重。

2、依赖天时而生存

3、等级观念的存在

4、酿酒,种粮食、收水果依然是农事主流

差异

1、时代背景,相差至少半个世纪的两个农事记录,《七月》农民部落首领、或王公贵族的剥削下生活,《四民》在汉代已经发展成为皇权制度统治之下还有大地主、大农场主的压迫。

2、教育:注重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但也避暑寒。看来寒暑假自古有之。

3、思想:独尊儒术,让儒家经典成为学习内容。

4、宗族宗教观念的建立和加强维系。

5、生产力:对动植物认识进一步加深,进一步扩大了农作物的类型,能根据农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人的需要种植。田猎的没落及饲养家畜的发展。

6、衣食住行:衣物的制作和织染技术的进步,可以根据条件制作各种酱料,也可以对农作物进行一定时的储藏。住宿条件得到改善。出行倒是没有记载,但小农经济之下生活的人都比较固定生活场所和耕作场所。

7、农时的深入人心及其严格地遵守。

还有哦,里面的酱我很感兴趣。不知道好不好吃。也通过这个认识了一些农作物,文本不长,就是注释太烦。

《四民月令校注》读后感(四):【转】李成贵:《四民月令》探讨

东汉崔寔著《四民月令》,开农家月令书之先,是我国古农书系统中别有影响的一部。《四民月令》成书之后,辗转流离,原书未免于亡佚。其现存部分史多不载,仅见于《齐民要术》、《玉烛宝典》的引录,以及之后类书的转抄。该书原貌现已难以知晓,其残篇幸得大家的搜辑校释,史料价值也可昭然后世。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对该书性质的判定一直存在偏差,传统的观点认为《四民月令》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地主庄园经济,把该书视为地主庄园中生产和生活行事的实录。如已故农史学家石声汉先生曾先后在《四民月令校注》和《中国古农书评价》中申述了这一观点,认为《四民月令》体现的是豪强地主的“相当富有的生活”。笔者就书中二千余字反复研读,并结合考察作者的生世履历,深感此种说法值得商榷,《四民月令》实质上是生活在农村的大众经济活动和日常行事的真实的多方位的反映,而非所谓的庄园经济实录。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02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