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亞洲政治運動場》读后感100字

《亞洲政治運動場》读后感100字

《亞洲政治運動場》是一本由沈旭暉著作,圓桌精英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HK$88.00,页数:2010-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亞洲政治運動場》读后感(一):來自網友Lam Lam對本書的留言

近年屢次引發筆戰的沈旭暉,又有新作推出,此人精力真的驚人!看書名或許不明所以,其實是從體育運動出發,以生動活潑的例子,闡釋體育運動與國家政策、國民生活、地域文化及國際外交關係的種種脈絡。

作者野心極大,分五十篇,以地區來劃分,每一至數篇談論一個國家或地區,整個亞洲一國(區)不漏,中日韓自然有,連甚冷門的不丹、汶萊等亦有介紹,連沒資格參加亞運會的以色列一樣有,由於小弟喜愛體育,也對國際新聞感興趣,本書實在很合我意!

其中最喜歡的,包括台灣的棒球熱、琉球的空手道「國際化」、印度的卡巴迪、印尼羽毛球王國衰落之謎、卡搭爾「國家隊僱傭化」等,看完此書,才知道空手道其實源自沖繩(即琉球),才得悉尼泊爾國人原來愛好中國武術,還可以追溯到梁羽生小說裏的「冰川天女」,才知道台灣人愛用緬甸國旗「假扮」青天白日旗……像是一本「冷知識」大全,不但擴闊眼界,也趣味盎然。

《亞洲政治運動場》读后感(二):一位香港中學教師推荐本書作通識讀物的原因

一直對於沈旭輝先生的政治見解甚有興趣,他是香港少有能夠可以利用不同角度去分析現今世界不同國家與及其關係的轉變,沈先生能開啟了我對全球化概念的視野。

今次推介的書籍較一般趣味小品艱深,未涉及歷史科及沒有上過我課的同學,可能對書本不感興趣,但如果你有修讀新高中的通識科,我相信此本能幫助到你對世界視野的開啟。體育運動應該都會是大部分人愛看的節目,特別是當有國際大型的運動會,而每每在運動場的背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交結在不同國家之中。 當我們以為體育跟政治是風牛馬不相及時,沈先生會帶你將不可能的關係連上,而且,絕無炒作造假之事。

這裡試試找兩個事件看看。 中華台北的棒球發展在戰後一直都十分彪炳,但背後除了哈日之外,原來有著與美國及日本的關係,跟中國大陸近年的外交成功,棒球成為了中華台北外交的好工具。而那邊的日本,為了將外交版圖擴闊到北美南美的地方,以「足球」作文化交流工具,拉籠第三世界的秘密武器 --- 「足球小將」動漫畫,打入各第三世界的人心,利用動漫畫發展國內足球運動,繼有 J League 的出現,足球水平一直位於亞洲首位,而利用運動及動漫畫的軟實力,深得許多國家的民心。

運動也許不應跟政治連上任何關係,因為運動精神的存在是每一個運動員基本條件,但為國家賣力的專業運動員背後的故事,更可能不為人知。

《亞洲政治運動場》读后感(三):體育即政治 高官申亞要補課

撰文:鄧小樺 文化評論人

欄名:這時勢、該看甚麼書

今屆亞運,香港健兒奪得歷來最多的獎牌,受傷後仍堅持比賽並獲獎牌的黃蘊瑤,痛哭着說「這項比賽對我真的很重要」的面容,更烙入不少港人的記憶。

政府當然想把這份榮耀,轉帳到申辦2023年亞運的諮詢計劃中。

身份尷尬 香港不宜獨力承辦

沈旭暉的《亞洲政治運動場》,在這個時候應運出版,不是沒有目標的。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將亞運視為一項奇觀盛事,稱「體育運動由於不涉及政治,是拓展聯繫、廣結善緣的好方法」,強調辦亞運能帶動經濟。

沈旭暉研究國際政治,將運動議題放入政治脈絡來看,說「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體育、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亞洲在全世界人口最多,最愛說體育和政治無關,可見這裏的政治程度最高。」

本書的確有直接回應申亞的部分,甚有參考價值。沈旭暉從政治權位的角度,說到以香港一個單獨城巿申亞,會引發「身份尷尬」:同是一個政治區域的最高負責人,一國首長可能因為要坐在特首身旁而感到地位不符,因而不願來港;而中央政府又可能難以決定在何種程度上協助香港申辦……

政府博宣傳 對運動員欠承擔

沈提出與其他城巿合辦奧運或亞運的模式,因為要求單一城巿負擔大型運動會的全部基建,可能更不切實際(沈也陰陰地使用了羊牯一詞)。

至於申亞宣傳,沈氏亦提出要向巿民宣傳香港因擁有橫跨東南亞到東北亞的八大腹地,要向巿民說明八大腹地乃是香港21世紀經濟成就的關鍵,則會比純粹宣傳各國國寶級運動員訪港更有價值。

本書的通識文化成分相當濃厚,文章章節以地區來劃分,每篇文章之前附有該地的基本介紹資料,於是讀者可以乘機學習許多小知識,不妨拿着書本互考冷知識:吉爾吉斯共和國的貨幣名稱原來是索姆;文萊的國慶日原來是2月23日,是一個雙魚座的國家;尼泊爾國人原來世好中國武術,還可以追溯到梁羽生小說裏的「冰川天女」……如此種種,與其說涉及體育所帶來的直接感官快感、團體精神,倒不如說,是大展書生「紙上談兵」的樂趣亦何妨?

知識本是紙上談兵。那書生在體育世界裏能幹甚麼?大概是開會談政治。看本書的序言作者,有傳媒人、數國使館人員、運動員、佛山電台總監、學者……真是像開國際圓桌會議一般。

如此看來,本書既非從一個純粹運動愛好者角度出發,亦未必面向懶於運動的巿民;或者此書讀者中有幾名政府人員,能夠藉此書補補課,也就不錯了。筆者隱隱覺得這是沈氏風格:格局開得很大,但真正的對象是極少數人。

回說亞運議題,體育在香港的精英化與普及化,其推動都未臻滿意,純粹靠運動員獎牌來帶動巿民認同,始終未能深刻。政府縮皮申亞(減至60億),也許會減少反對阻力,但亦顯示了政府完全視其為一次立功、宣傳的機會,對運動始終沒有責任承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