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梨花与木》读后感锦集

《梨花与木》是一本由忍冬 人天兀鲁思 出品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梨花与木》读后感(一):梨花与木屑,混合在一起的幽香

又是一个雨雾的天气,木一回来了,他去祭拜一位叫做梨的故人。

十年前,他因写作结识了一位脾气古怪的老太太——梨,在梨的邀请下,他来到梨的疗养院,认识了一个羁绊他半生的女孩,同时也开启了另一个轮回:这是在1937年,梅家的女儿久,因为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必须嫁给比自己大20岁的哥哥,虽然久只比哥哥的女儿大2岁,哥哥也从一开始就认定久会离开自己,但这一切好似命运的齿轮,纵使自己不催促前行,但人生轮回循环不止。

最后,众人结局一语成谶,而久在最后离开时做了一个梦,梦境中正是梨、木一和那个女孩的故事,但他们在久的梦中没有名字。

以上,便是作者忍冬带给读者的故事。

忍冬,80后,业余创作者,目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说道《梨花与木》这本书。

书的封面设计,我个人很是钟意,总有一种静谧般的神秘感,吸引着我。

等到我读了第一章的时候,脱口而出了八个字:辞藻华丽,读者吃力。

所以当开始读《梨花与木》的时候,有好几次都想放弃继续阅读下去。

说来神奇,每次合上这本书,总会被封面那副冷色调的画面所吸引,静谧又神秘。等将视线停留到‘梨花与木’这四个字的时候,幻觉般嗅到了梨花与木屑混合在一起的幽香。

于是,我又轮回般的翻开了这本书。

这是今年第一次,被一本书的封面深深吸引。

《梨花与木》读后感(二):一篇因为短评写不下所以随性而发的长评

我一开始以为是一个烂俗的言情小说,满足作者的出版愿望发表的作品。没想到读了开头三章就让我惊艳,我该为我未读前只是看了简介就怀有这样的心思而道歉,实在是踩过雷害怕了。回头看看,我应是第一章就已经被作者带入她写的故事里了,然后阅读的每分每秒我都在想该如何写短评。

辞藻华丽,但在我看来并不显得堆砌难读; 双线并行也丝毫未让我觉得混乱;对文中人物欲望的描写和抒发也带有独特的美感;不同时间线发生的故事的对比让我感到惊艳,惊讶作者的想象力和叙事力 ,惊讶于这样一个乍一看类似普通爱情的故事,充满了一些命运的无可奈何,和,轮回错过。几处“作中作”不是混乱叙事般的败笔,而是添彩的亮处。我内心有些微庆幸因为封面买了这本书,还有些好奇和渴望想读一读“作中作”的完整版,可惜。 作者的巧思在我看来体现在方方面面,每每碰到一个新的都让我惊讶:原来这里也有特别意思。 比如文中出现的人物名字“木一”“梨”“猫”“久”“花”“芳子”“九”“宫本”“梅末”“阿来”“阿离”“镜” “本”;比如那张木床对久的意义,它像个什么意象,因为寄托着盛放着久的一些情感和回忆;又比如梅老夫人那般的离世;比如被得病的梅末人为阉割了的猫咪阿离;比如宫本心心念念想成为的诗人,还有很多我想探究的点。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初高中语文试题总想分析作者写文章的感情,此时此刻的我就是这种心情,觉得每个点好像都有深意,又觉得是自己自作多情,但又觉得或许这些被讨论的研究的作品的作者们写起文章来就是顺畅地输出,谋篇布局好主线和大纲,细节就顺其自然,一些神来之笔可能就是灵感所至,天赋所予。所以给读者绝妙的阅读体验,但并不一定是作者的故意设计,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种猜测。以上种种或许也是作者的匠心所致,可惜,没人能为我解答。 是戏中戏,是梦中梦,脑海就像放电影般地随着作者的文字过场景,想象久和宫本站在一起的样子,想象梅末在四十岁见到穿着紫色高跟鞋的二十岁的久的样子,想象花和芳子的身影,想象梨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刚开始读时总是在猜梨是过去故事里的谁,后面她总说自己是猫我也跟着就不想细究了,放下了对她身份的探寻又沉浸于故事之中。

这本书,在我看来,适合雨后,适合小病初愈,适合宁静的初夏,也适合寂寞的晚春,或者微凉的秋,但不适合冬。因为故事并不是温暖的、治愈的。我个人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读到这样一本有些欲罢不能的、带着悲痛和无奈的书,可能会觉得更寒冷吧。

不知道作者会不会看到这篇评论,如果看到了,请您一定要继续创作,我非常期待您的下一部作品。

《梨花与木》读后感(三):颠沛流离的破碎

人就像是一个浮萍,在命运的场合中飘荡逐流,无能为力,但仍旧不想放弃挣扎。 梅家的女儿久,梅家收养的一个养女,他就像是被整个家族,被整个世界遗忘的人,日常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芬芳,比他大20岁的哥哥梅末从远方回来的时候对她一见钟情,而他做出的决定将这个从小当成自己家小姐养大的女孩儿变成了他的妻子,而后面的剧情发展更加出乎所料,梅末的前期花来了,连带着的花的未婚夫那个一直暗恋着九的宫家少爷,命运这个东西一向喜欢和人们开玩笑,这几个人一生的纠葛,谁都猜不到起始和结局,而这场纠葛中没有一个人得到了幸福。 整本书的两条线看似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却不曾想到在最后结局的时候通过一场梦境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还记得上一次去看这种两条线交叉的的书籍,还是初中时候看的《穆斯林的葬礼》,当时就觉得能够把一本书两条线的故事写的如此精彩,如此有画面感,想必作者的功底也很厉害,听说作者正在某一个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不得不说一句佩服。 如果说这一条线带给我的感觉有那么一丝迷惑,有那么一丝气愤,那么另一条关于木和猫的故事,就让我觉得有那么几分的浪漫,木鱼猫最终也没能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一条线的故事让人觉得独自美丽,就像无人问津的梨园一样,独自绽放,独自凋零,美的让人绝望。 其实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是会一个言情小说,没想到打开之后让我有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它让我觉得一切故事就像是一场轮回,而当梦想结束的时候,又好像看见了命运颠沛流离的破碎感,我觉得这本书的两条故事线如果拍成电影或者是纪录片应该会有更有感觉,因为在久与梅末的这条线中有一种很浓的民国氛围感,有无限的魅力。 在读的过程中,无数次因为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想放弃这本书,可是当我合上书之后,它书封上的静谧之感总是吸引着我,儿子一次又一次的翻在河上的过程中,我终于将这本书读完,三次和尚说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也许这无非就是一场梦一样的轮回,无法逃避。

《梨花与木》读后感(四):如梦似幻,在绝美的文字中迷失方向。

故事总是这样说出名字和线索之后,就能猜到大概,但也不能仅仅如此,不然人人都可以成为讲故事的好手,好故事应该既要有意料之中的事,又要有意料之外的事。

这是一个作者任性,读者晕眩的故事, 也是一个让人思考,给人希望的故事。 一个病人的不药而愈,一个梦人的深信不疑, 不属于这个梦的人死在了别处, 属于那个梦的,终将死在那里。 2005年,大学生作家“木一”来到这家疗养院, 因为他连载过的小说《少年本》, 老人“梨”希望他来续写她的故事。 他在白天和梨交谈, 在夜晚走进女孩“猫”的世界, 碎片时间则陷入梨的手稿之中—— 那个关于久、花、梅末、宫本的故事。

1935年,20岁的少女“久”被命运推着, 嫁给了大她20岁且不举的“梅末”。 一起长大年龄相仿的侄女“花”, 嫁给了她俩自小就爱慕的“宫本”。 一场命定的情爱纠葛,两段被猫诅咒的婚姻。 当一切尘埃落定, 久在飞奔的火车上做了一个遥远的梦—— 那个关于作家、老妇人和女孩在疗养院的梦。 2015年,去世的梨将疗养院交于逃离再回归的木一, 而女孩猫却在久别重逢后不辞而别。 木一在梨曾经的红色洋房里, 在与猫曾经一起探寻的枯井底, 在一日复一日朝拜一样的日子里, 回忆和等待猫的归来……

谁是谁的前世今生?谁又是谁的真爱宿命? 七个季节、七节车厢、七封信件、七个夜晚, 诡异的猫、荒废的井, 本、宫本、未、末、木一…… 多么相似的名字,出现在多么错乱的时空? 本书作者忍冬,笔下的文字芨尽凄美, 有着媲美《鱼没有脚》的绝美意境。 摘录一二,细细品茗:

《梨花与木》读后感(五):我有一个故事,你能不能......

初次翻开这本小说,映入我脑海里的便是关东野客所著的小说里的一句话:

“我有一个故事,你有酒吗?”

一个孤独的人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大风大浪以后,有很多堆积在心底的话,找到一个愿意听的人,只要有一杯酒,或者是一根烟,他愿为你讲述这一切,你也乐意听完这一切。

可当我阅尽最后一封信,最后一句祝福,最后一个文字,心中犹如梗塞一般,压得喘不过来。最直观的感受就像是有人问了你一句:

“我有一个故事。”

你的回答是:

“对不起,我戒酒了。”

依稀记得,看完这本小说的那个晚上,我做了个梦。梦里,我蜷缩在床上,闻着熟悉的味道,听着窗外火车抵达站台的声音(为什么会有火车我也不知道,可能因为这就是梦吧)。在我的旁边撒落着几封拆开的信,梦里的我想要拿起来读,却发现看不懂上面的文字。突然有人坐到了床边,是我的好朋友,但我却感到了无比的恐惧和内疚,她抱住了我,于是梦醒了。

那一刻我感觉,我就像是幽灵一般,附体到了久的身上,被迫接受了来自命运的安排。久嫁给了侄女花的父亲梅末,一个比她大二十岁的男人,喜欢久的宫本娶了指腹为婚的花,木一和猫最终也走向了分离。

面对诸多的无力感,我们能做什么?什么也做不了。如果当初木一和猫一起离开了,又或者是在他们相识时候明白猫比木一自己更爱自己,会不会得到一个更好的梦?或者说会演变成一个更坏的梦?命运,这是一种无声的召唤,冥冥之中或许早已注定吧。

如果抛掉作者在文中华丽而又有点浮夸的辞藻,我更欣赏的是她的写作手法,故事里面有小说,小说里面有故事,回忆之中有回忆,说故事的人说别人说过的故事。我觉得木一的回忆应该可以分为三条线,一条是整理的小说的故事,一条是猫给木一讲的故事线,还有一条就是木一在听故事时候的现实故事。

利用作中作的方式去讲故事,需要读者从各种细节处去辨别这个故事是否会有重叠的地方,又是否是一样的故事,因为我们不知道讲故事的人是不是同一个人,又是否因为一些事情忘记了另一些事情。所以作者便在页角处标注了时间,还在一些适当的地方添加回忆,几条故事的线索最后在一个地方汇合了,无一例外,皆是无奈。

言已至此,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有故事,我会备好小酒,与你一醉方修解万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