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所畏 无所忧读后感1000字

无所畏 无所忧读后感1000字

《无所畏 无所忧》是一本由启功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所畏 无所忧》读后感(一):一本启功散文,半部现代历史

小时候练过几天书法,知道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启功。后来陆续听说了启功先生的很多小故事:启功是清室帝胄,是雍正帝子孙,但是他不愿意姓爱新觉罗,厌恶姓金(清朝灭亡后近支宗室很多选择姓金),自称姓启名功。启功父祖早逝,母亲姑母守寡,幼年家贫,中学没毕业的他,去中学教书因为学历问题被辞退了,没办法只好(只能说只好)去大学教书,等等。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末代皇帝的学历。末代皇帝溥仪后来填写大概是社区资料时,学历这一栏不知道怎么写,从小作为皇帝的他压根没上过学,都是请翰林、老儒、外教在宫里教学。这算什么学历呢?最后那一栏写的是中学毕业。

启功的学习历程也有些类似,就拿诗文书画来说,为他启蒙的祖父是进士、拜的书画老师都是名家,包括齐白石、贾羲民、又随“南张北溥”的溥心畲见识了书画真谛,虽然正式的学历仅仅是中学,但古文书画鉴定上的造诣与其学历极不相称。——这也是他能够去大学教书的真正背景原因。

听了启功很多段子,感觉启功是位看透世事、智慧通透、天上地下无所不通的宝藏老大爷。这本《无所畏,无所忧》,下笔平实,回味甘香,娓娓道来颇有大师风范。启功在第一章“旧时明月”中,讲述了自己家族的故事,这一章写得很有意思,解释了启功为什么不愿意姓爱新觉罗,启功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弘昼(对,就是《延禧攻略》中的和亲王弘昼)和乾隆的兄弟相争,同治帝皇后(按亲戚关系,同治皇后是启功三外曾祖——状元崇绮的女儿)家族的死亡历程,光绪皇帝的死亡秘密(这是启功曾祖父担任礼部尚书时的亲历事件),宗室家族如何进行科考的故事,早早逝去的父亲、守寡的母亲,为什么启功3岁皈依喇嘛教,等等。从中可以了解宗室的生活方式、晚清政局以及上层人物的恩怨情仇。

第二章“流水今世”写的是启功青年奋斗的历程,他为什么中学毕业反而能去辅仁大学当教授?他怎么研究学问,怎么学习书画的,又是怎么由“老实人”当上右派的,展示了文化界、教育界的形形色色,这一章还讲述了启功夫妇患难与共的感情,可以说是全书最感人的一篇。

第三章有很多回忆文章,讲述启功交往过的名人的逸闻趣事,包括齐白石、溥心畲、陈垣等诸位先生,以及启功极为钦佩的弘一法师生平和为什么出家。

最后一章是启功的小品文,解读艺术、文化的文章,这一章内涵比较深,可以读到很多富含启迪的内容。如果想了解启功的生平、学问和思想,了解从清末到当下,包括北洋、抗战、文ge、改开各阶段的变迁,以及知识分子在变迁中的心路历程及遭遇,这本书是很适合的。

整本书读下来,文章满口噙香,启功的书、画、印章赏心悦目,更难得的是,可以感受到启功那份不骄不躁不怒不畏的心态,我相信,这是他从落魄宗室成为一代宗师的最深的底气!

《无所畏 无所忧》读后感(二):学为人先行为世范

我早就知道启功,因为我毕业的学校名字那几个字落款是“启功书”,然后,生活中留意下就会发现有不少“启功书”的地方。然后自己一直是把启功作为一个大书法家的字号记忆的。毕竟,不觉得有人真的姓启吧。

看这本书的感觉就是“大受教育”。我读书不多,上一位让我觉得是大学问家(能看懂)的是季羡林先生。启功老师也是跟季羡林老师一样,是受过旧式教育的,他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只能粗陋的形容为“文言文”的东西有深厚的独家简洁,既不是片面的糟粕论,也不是谄媚的大雅之堂。说白点,我觉得他们对“文言文”是“懂货”。一篇好的古文,他们一看便知其好,朗朗上口,赞不绝口,兴致来了,可能还会全文背诵。但对于我们青年或者少年一代,这些“中国精华”,大多时候是“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就算是“中国风”也得配上得意的音乐旋律才背的下来,爱的动。这文章里的学问,早就一窍不通了。所以我每每看到这些毫不卖弄,更不做作的大家做书讲学的时候,都觉得非常受教育。边看边直呼“真是高”

这本书是启功先生的文集,我也因此知道了启功先生的一生。原来他就是姓启名功,原来他竟然是雍正皇帝的第9代孙。正蓝旗。就单单这个姓氏,就是好多故事了。诚如启功先生所言,这个姓氏很多人都在追,但他不愿意。爱新觉罗中的爱新是姓氏没错,但“觉罗”其实是大宗之外的宗室后代的意思。在清朝之后强调这个姓氏本就没有意义,再者这个姓氏的兴亡荣辱全都与政治挂钩,又有什么值得牵挂的呢。启功先生觉得那些以此姓强调自己“贵族身份”的行为及其无聊,不愿与之为伍,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拿着自己祖上是“满人”“旗人”就趾高气昂的嘴脸来。但启功先生却用自己所知的“家事”为清代历史研究增加了“献”的部分,又用自己的才识任、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国宝贡献力量。比起虚名,他更在意真学问。

启功先生一生都在做学问,虽然没有我们现在的知网研究生,但是他从旧式的教育中,有了传统文化的滋养,他做的诗,在我看来是和古代诗人一样的水准。他后来开始任教,虽然也因为身份被几经周折,真的开始教书育人的时候,遇到的老师和同僚,也都是做学问的学者们,他们畅所欲言,老师会教启功他们这些新人教课,一个问题大家会反复讨论。与现在的互联网PPT教学资源共享环境下,一些教师的偷懒行为,甚至失德行为,简直天上地下。当得上“学为人先行为世范”

他启功幼喜爱书法,是当代负有盛名的书法家。启功曾被称为“诗、书、画”三绝。亦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这本书的书封拆下来之后就是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可以说是非常有心的设计。书中还有很多启功先生的书画作品,特意采用了线装书的装帧方式,也方便了这些作品的平展。非常有心。又很低调的一本小书,很像启功先生的为人,学问大却不张扬。

本书是启功先生自己的文集,联系在一起讲述了启功先生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大师在跌宕起伏的岁月里,如何守着初心和本性,精于研究,上善若水,给这个世界留下宝贵的财富。

千金易得,但“无所畏,无所忧”的心境,是很难得到的。

《无所畏 无所忧》读后感(三):读启功杂文,事虽琐碎,精神聚敛,大家风范

启功,字元白,开篇一个大标题《叫我启功》着实很有个性,身为雍正皇帝第九代孙,却不让大家叫他“爱新觉罗”,还特别解释了爱新觉罗是后来人自己加的,不存在这个姓氏,从小学画画,却在书法上更出名,并不在乎世人评的“馆阁体”“大字报体”云云。本书是启功先生发表的文章选编,听他谈自身境遇、家族史,聊老师、挚友,爱人,深深感受到大家风范和他们生活中的学术氛围,其中很多老师赫赫有名。

比如齐白石教他篆刻,齐老师一边刻一边说:“人家篆刻,用刀这么一来,还那么一来,我只用刀这么一来。讲说时,用刀在空中比画,即每一笔画,只用刀在笔画的一侧刻下去,刀刃随着笔画的轨道走去就完了。”

书封背面有惊喜

又谈陈垣先生教他做文章,先生最不喜“见下文”,他说,先后次序,不可颠倒。前边没有说明,令读者等待看后边,那么前边说的话根据何在?又不很喜欢在自己的文中加注释,说,正文原来就是说明问题的,既有正文,再补以注释,说明正文没有说清楚。

还有很多与像李叔同、溥心畬等大家相处的点滴回忆,读者有同受点拨的感觉。

启功和妻子是先婚后爱,虽无子嗣,却一生相爱扶持,爱人去世前与他说:我死后,你肯定会续弦。结果爱人走后,启功一直独自生活,潜心研究学术与教育,去世前在病床上想到与爱人的赌约,说:毫无疑问是我赢了。

《无所畏 无所忧》读后感(四):无所畏,无所忧

一个勇敢的人会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表现出无所畏的气概,一个豁达的人在生活中也常常不会被忧愁所烦恼,只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该如何做到既勇敢又豁达呢? 最近我读了《无所畏,无所忧》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学大师启功的人生主题散文集,讲述了作者从孤儿到一代宗师的成长之路,值得一看。

启功说,我从不温习烦恼。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很短暂,很人的一生,分为过去、现在、将来很快也会过去,只有将来是有希望的。 在这简单的话语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谁的人生没有遇到烦恼呢?又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呢? 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被困在一些消极情绪中,由于自身能力的有限性,我们没有办法立刻摆脱那些让我们烦恼的状况。我们对于这些烦恼思考的越多,或许只会让这种烦恼变得更加沉重。 假设一个人看到窗外下雨了,感到心情很烦闷,他越是想这个事情,越是觉得不自在,那这种烦恼的感觉反而会越发的强烈。不温习烦恼,意味着能够真正的放下,能够不和痛苦对抗,从而使自己更加自在。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启功和他的老师之间的交往故事,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拥有一些良师益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来讲有多么的重要。良师益友对我们来讲有一种榜样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则会推动着我们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学习进步。 有一位老师平时对学生很严厉,上课拿着点名册,对学生说:“你们要是不好好上课,到期末,我叫你们全不及格。”但到期末却很仁慈,让学生都及格了,学生管他叫“兽面人心”。还有一位老师,平时很和气,课堂上总笑鸣鸣的,但到期末却让很多学生不及格,学生管他叫“人面兽心”。 当我们回忆起过往的种种的时候,也会想起一些有趣的场景,一些鼓舞人心的画面。这些让我们感觉幸福的体验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因为当我们在此刻感觉不开心的时候,就很容易想到曾经,而那些幸福的体验只会带给我们一些鼓舞和安慰。 启功从小想当个画家,并没有想当书法家,但后来的结果却是他书法家的名头远远超过画家的名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也常常能够感觉到世事难料,有很多阴差阳错。 最近高考结果陆续出来了,我相信有很多人会对自己的考试结果感到满意,也有很多人会觉得考的不理想,人生变得一片灰暗。至今仍然记得在我高考的那一年,有这么一句话——高考最美好的地方并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人生的道路有无数条,但是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也许我们总会觉得好像走另外一条路会更加自在,更加满意,但我们应当放下这种心态,应当去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启功先生作为一名国学大师,也是一名教育家,他始终像一位勇士一样勇敢的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也成为了我们职责学习的一位榜样。

《无所畏 无所忧》读后感(五):无所畏,无所谓——那个人生比学问更精彩的男人

看到书背后对他的介绍,被他吸引,那个介绍真是句句是抓手,让你真想去一探究竟。

“那个不愿意姓爱新觉罗的人走了”——这世上还有不愿意姓皇姓的?在我们普通人的认知里,但凡跟某个沾权带贵之人沾上点边边,哪怕是已经出了几百服了,哪怕就是他邻居家的大姨家的外孙的朋友的邻居这类的,也要上赶着去认认亲。这谁呀,还不愿姓爱新觉罗?

再一看,就被他深深打动,大师人品很好,做传者文笔不错,一唱一和,相得益彰:他叫启功,幼时孤露,中年坎坷,遭大苦难,悟而后得。

这本书里摘录文章,分别有启功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介绍,如此经历,如此心路历程,才成就这位大师,再看内容时,边是感慨,边是唏嘘,大师的人生智慧,无不是从苦难中,用血和泪总结出来的:气傲皆因经历少,心平只为折磨多。

那个人生历经异常丰富的男人,在历经人生的磨难时,便无忧无惧了,当赤条条无所牵挂时,也就无所畏,无所谓,无所为了。

看了他自撰的墓志铭,才真正明白,只有经历过“炼狱”,才能获得人生的通达: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起臭。

这个经历在《辅仁大学逸事》里记录了多半,启功如何进入辅仁大学,如何中学生文凭成为大学教授,看似在戏谑调侃,也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恩人们的感激之情。这里也记录着一些淘气,他用这种顺口溜的方式对学校之事和时局之势发表一些看法。他还自夸“不淘到一定的水平,能编出这么精彩的段子吗?”所以,有趣的灵魂就是,纵然坎坷曲折,纵然万劫不复,依然要在尘埃里开出花来。

关于“婚前,他说老式婚姻就像狗皮膏药,粘得很;婚后,他却说几十年来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地女人”的主角,启功在《相伴四十年》里介绍了“姐姐”。他们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的夫妻,婚后感情十分好。

他也用诗直白地记录他们的感情“结婚四十年,从来无吵闹。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这让人羡慕的婚姻爱情,不禁让我想起了复旦大学教授陈果的话:世界上最好的爱情就是长久的爱情。长久的爱情是指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

“一次又一次的爱上同一个人”这真的是一种极妙的境界,那个不断给你惊喜的人,一定是值得你倾尽一生去爱的人。

我的人生也才刚刚开始,距离“无畏无惧”太远了。有太多的畏,有太多的惧,但,能从大师身上汲取点力量,为自己的“畏惧”添加一些铠甲,也是一种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