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爷爷树 爸爸树》的读后感大全

《爷爷树 爸爸树》的读后感大全

《爷爷树 爸爸树》是一本由敖德 著 / [波兰] 伊娃·波克莱夫斯卡·科齐耶洛 绘著作,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2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爷爷树 爸爸树》读后感(一):《爷爷树 爸爸树 》和我的妈妈树

小时候,我生活在老家的院子里。院子土墙低矮,出门是一条横向的小路,院子背后有一片菜园,生长着几颗高大的核桃树。去菜园得先出了大门,从两片围墙中间的小道穿过,记忆里的小道总是开满高高的黄花。

和《爷爷树 爸爸树》中讲的故事一样,那时我的院子中间有一颗苹果树。苹果成熟的季节,奶奶摘下一个泛着粉色的果实,咬下去脆脆甜甜。奶奶说,那是妈妈出生时,爷爷种在院子里的。

翻开这本书,仿佛自己也随着书页翻动的簌簌声,居住在那些简笔的屋舍、墨绿的树林之中。春夏秋冬,季节分明。春日柳絮如云,夏日树影如盖,秋日硕果如山,冬日冰棱如花。文字与画面如同简笔的仙境,但又是村野儿童最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

在绿的世界里,有两棵特别的树,特别在哪呢?孩子与父亲的对话中揭晓了答案,这两棵树叫“儿子树”“爸爸树”,与两个生命的呱呱坠地有关。时移世易,大树长成,小树蓄力,这两棵树陪伴着儿子与父亲在光阴日影里生长。

那么,爷爷树在哪呢?

孩子的好奇心是无止境的,也是需要细心呵护的。第二天,爸爸与孩子沿着蜿蜒的小路,来到了高高的山岗,一片树林在风中静立,每一棵树,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降临,一个父系家族的延续。

在时间的流转之中,“爸爸树”和“我的树”托举起孩子的乐园,承载了孩子无尽的闲暇与玩闹。不可捉摸的时间,在“我”与树的成长中露出踪迹。

日常生活徐徐运转,但突变总会发生,也许变化正是不变本身。随着父亲生病,孩子与父亲两地相隔,如何派遣担忧与思念?树用绵长的陪伴和支持给出了答案。

在故事里,树仅仅是树吗?树是家园,是家族,也是生命力。人与树仿佛一组镜像,由纸面下暗中涌动的生命之泉相连。家庭、家族在爱中绵延,家族树组成坚固的丛林。树木有灵,在艰难的时刻,给予人们力量与支撑。当生命与病魔缠斗,树失去了活力与绿意,当生命之舟重返此岸,树也抽出闪着光亮的新芽。

合上书,那些在树影中游走的童年岁月,隔着时空簌簌回响,如同夏日午后风中摇曳的杨树,让我回忆着“妈妈树”上那颗苹果,一口咬下去脆生生的。这些闪光的碎片絮语,在记忆的河流里浸润,随手就能拧出蜜糖。

《爷爷树 爸爸树》读后感(二):让爱传承下去

家谱,又名族谱,是一种以表谱的形式,记载家族世系繁衍及人物事迹的书。在古代,家谱对维系家族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孩子们牙牙学语时,“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这样的童谣更是耳熟能详,这是孩子们对家族人物关系最初的认识。但即使这样,孩子们对家族、氏族这样的词还是略显生疏。甚至常常混淆亲戚的名字,搞不清辈分,闹出不少笑话。

那么如何才能让成长中的孩子对家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呢?相信我们在《爷爷树,爸爸树》这本书里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本书的文字部分是由敖德编纂,他是耕林童书馆创始人,全国十大新锐出版人,策划引进了数千本畅销书,致力于用童书推动教育,引导孩子阅读。本书的图画作者是伊娃·波克莱夫斯卡·科齐耶洛,波兰插画师,创作超过50本图画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本书的插图沿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色彩明亮悦目,充满童趣,治愈风浓烈,能给小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本书的封面以绿色为主,一个小男孩和爸爸站在树下,而一大一小两棵树正预示着家族的传承。而翻开绘本,能看到错落有致的农田,建筑和动物,呈现出了一幅美丽而大气的田园风光。

绘本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多的是内容和情感上的链接。在贵州某地有一个传统: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会种下一棵树陪伴他成长,后辈在先辈去世后也会种下一棵树表达自己的敬意。而这种颇具传承精神的传统也是《爷爷树 爸爸树》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本书的主角是一个叫做小敏的孩子,有一天,他发现自家院子里的那棵爸爸树枯萎了,而他的爸爸也因为身体原因住了院,从而引出父与子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

感受爱,传承爱

这是一个令人动容的亲情绘本,以孩子的视角讲述家族之树的故事,让亲情在孩子的心中慢慢萌芽,明白家族的重要性。也能够让孩子在内心升起对父母的爱心和敬意。

以树喻人

这本书里的树代表着人,象征着生命,而大小不同,年限不尽相同的树则代表着家族中的不同成员。就像本书中的爸爸树枯萎时,小敏的爸爸身体也出现了异样而住进了医院。当爸爸树枝繁叶茂重新恢复生机之时,爸爸也战胜了病魔,回归家庭。

探讨亲子关系

这本书除了家族之外,还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很多不同的启示: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和家族成员之间相处。这不仅仅是一个讲述家族关系的书,更是一个打开人与人之间亲密链接的启蒙读物。

《爷爷树 爸爸树》读后感(三):爱的传承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经常听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好像从古至今,树都与人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绘本《爷爷树爸爸树》就是这样一本讲述树与人关系的绘本。在绘本中,树象征着生命,人即是树,树即是人。

在贵州的一处地方,有这样一个传统,父母会在孩子出生后为其种下一棵树伴他成长,后辈在先辈去世后也会种下一棵树以表敬意。在他们的文化中,树象征着生命,也代表着爱的传承。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绘本,感受爱的传承。

翻开绘本,你就会被这画风所吸引,就像瞬间回到了家乡一般。一栋栋房屋,一块块田地,都带着浓浓的乡村色彩,让人感到温暖。再加上多变的线条和层层叠加的色彩,让我们看到了农村的真实模样。也会让孩子体会到我们家乡的美丽,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

在绘本中,故事以“我”介绍自家院子的四季变化为起点,再到“我”发现院子中与众不同的两棵树,至此,树与人之间的传承开始逐渐成为核心,直到结束。

带着对两棵树的疑问,父亲给了“我”答案。原来这是我们的家族传统,树就像是我们的另一位家人,我们在传承,树也在传承。

人即是树,树即是人,这是绘本《爷爷树爸爸树》的核心,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个核心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书中的爸爸生病时,这个核心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书中,当爸爸生病时,爸爸树的树叶也从绿色变为了黄色,最后爸爸康复,爸爸树也重新恢复了生机。在这里,树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树就像是爸爸,爸爸就像是树。

这本绘本虽然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却有着最为真实的细腻情感。插画虽然没有复杂的绘画技艺,但却表现出了大自然最真实、最自然的模样。在一幅幅绿色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在线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家乡的味道,感受到了家乡的亲切和温暖。而最后,我们也在爸爸的讲述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以心相交。体会到了爱的传承。

越简单越纯粹,对于绘本来说也是如此。好的绘本从不哗众取宠,即使是单一的画面、简洁的文字,只要是从心底出发,就会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绘本《爷爷树爸爸树》就是这样,用最质朴的情感来打动你。

传承,这是从古至今我们都需要做的事情。好的文化、好的传统只有代代可以相传才会生生不息,而“爱”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因为爱而相聚,人也是因为爱而得以代代相传,所以爱的传承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践行,尤其是在家人之间。

人即是树,树即是人。其实不管是用什么来比喻人与其的关系,都是一种情感的寄托,爸爸在爷爷走后种下一棵树,其实是在想念的时候有个寄托。代代相传的种树传统也就代表着一种情感的寄托。

爱的传承很美好,但好好享受当下,珍惜现在与家人相处的每一个时光会让这种传承更加美好。因此,珍惜你身边的人吧,让相伴与传承共同实现。

《爷爷树 爸爸树》读后感(四):爱的力量和延续

在贵州的岜沙,世代延续的一个传统。每出生一个孩子父母都要为孩子种上一棵树,因此这里的每一个人一生都与树木有着密切的关系,神奇的习俗形成了独特的"树文化"生命树是岜沙人命的象征。“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岜沙人崇拜树神,过年过节要祭古树,而且实行树葬。每一个岜沙人在出生后,他的父母就会为他种下一棵树,寓意他生命的开始。当这个人死后,寨子中的人会把这棵陪伴他一起长大的树,砍下来做成他的棺材,裹着遗体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再在上面种上一棵小树。没有坟头,没有墓碑,只有这么一棵长青的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在岜沙,一棵树就是一个灵魂,越是古老的树就越有神性。岜沙人敬畏这些魂灵,这些魂灵也庇护着岜沙。 耕林童书馆创始人敖德邀请了波兰著名插画师伊娃·波克莱夫斯卡·科齐耶洛一起创作了《爷爷树 爸爸树》。树在许多文化中象征着生命。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爱与尊重,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文字简练优美,情节曲折动人,以小主人公小敏的口吻讲述“家族树”的故事,在孩子的心底埋下一颗亲情的种子。

波兰著名插画师伊娃·波克莱夫斯卡·科齐耶洛画面色彩鲜亮,让人眼前一亮,画面细节丰富,错落有致的农田、木制的建筑、农家动物、孩子的玩具和不同的人物等,绘者通过简洁的图像设计赋予故事象征性的意义,通过线条的变化和色彩的叠加,呈现出一幅美丽而辽阔的田园风景,呈现出富有生机的乡村风光。 书中首先展示了小主人公小敏和树一起度过的春夏秋冬,春天有了树是五颜六色的美,夏天有了树很阴凉,秋天有了树是丰收,冬天有了树感觉进了仙镜。

爸爸带着小主人去看爷爷树。一切来自自然,一切回归自然。小主人公小敏摸了爷爷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也向我们展示了有了爷爷树,家族树,让人与人之间有了延续的爱的联结。

不好的事情发生了,爸爸突然进了医院,院子里的爸爸树也变的不好了。小主人公找不到依靠和支持的时候,想到了爷爷树,爷爷树给了小主人公小敏力量,好像在说加油啊。

有了爷爷树的鼓励和力量,爸爸回家了,到了第二年春天,光秃秃的爸爸树冒出了新芽,爸爸树也活了。爸爸树和小主人公小敏的树,可以一起健康的成长,小主人公小敏和爸爸又可以肩并肩迎接挑战。

书中以树喻人,展示人与大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每个人都扎根家乡土壤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是独一无二。在这本书里,人即是树,树即是人。大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延续传统的意义。

《爷爷树 爸爸树》读后感(五):像钻石般永恒的生命之树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是一代人都非常有熟悉度的一句广告词。来自珠宝大王戴比尔斯于1951年所用的广告词。原英文为:“A diamond is forever”。

20世纪90年代,一家广告公司被授意征集此句广告词的中文翻译,一名大学教师的精辟翻译脱选而出,耳熟能详的中文广告词便顺利进入中国,伴随一代人成长,并使中国的老百姓开始渐渐接受钻石文化,绝对是功不可没。

钻石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树有着共通之处。中国贵州省黔南苗族有个传统习俗:在孩子出生后,父母会为其种下一棵树伴他成长。这就是耕林童书的创始人熬德老师和伊娃·波科莱夫斯卡·科齐耶洛一起联合为孩子们倾情奉上的绘本《爷爷树 爸爸树》的灵感主线。故事讲述的是父子之间的爱与尊重,以及人与自然的联系。

这是一本拿到手孩子就会感觉熟悉的书,插画老师用简单的线条和明快的颜色勾勒出封面上的主角:爷爷树、爸爸树、爸爸和我。色块叠加的土地有一种百家被的亲切感,这是一个可以令孩子倍感亲切的画风。伊娃老师想让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画面,了解到这个故事的真实属性;而这简洁、淳朴、逻辑清晰的文风,又让读者们可以感受到身为耕林童书的大总编辑敖德老师想把这个故事带给大家的决心。

打开书,环衬的颜色令人耳目一新,像偶然间在大雨中捕捉到的迷人光晕。

故事开始你会看到,随着四季变幻,小主人公小敏的家呈现出不同的样子,这解释了故事开篇的第一句话:“不管你什么季节来我家玩,一定会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并映照后面他一直从未注意到,无论四季如何周而复始,院子里一直都有两棵不开花也不曾结果的树。

小敏跑去问爸爸,由此揭开这个世代延续的传统。在他们的家乡,每迎来一个新生儿,父辈就会为他种一棵树。在爸爸的带领下,小敏还见到了爷爷树(但爷爷出生时种下的那棵树已经做成guan cai和爷爷一起入土为安了。)而小敏见到的这棵爷爷树是爸爸在爷爷去世后为其种下的,以此来思念至亲之人。也许这就是感情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无论是新生的喜悦还是离去的不舍,都用种树来表达这份无法被切断的沉甸甸羁绊。

在故事里,你能感受到树就是人的载体,人也是树。小敏爸爸生病住院,爸爸树也状态不佳,人的状态和树居然同步了。也是经历了这场风雨,小敏更能体会自然与人、他与爸爸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无法被分割的。

和孩子一起读这本绘本时,也建议你们可以促膝讨论自己家族的历史与传统,让彼此间的感情更进一步。 了解到这个习俗时,不禁让人想起关于钻石的广告词。 而这句“生命之树恒久远,一棵永流传”。 也赋予了别样的感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