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热情的去向读后感摘抄

热情的去向读后感摘抄

《热情的去向》是一本由[日本] 堀田善卫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热情的去向》读后感(一):我,即道路、真理、生命

本书作为《西班牙断章》的姐妹篇,在本书中更多地接着堀田善卫到访过的地点叙述过去的历史,在这些历史之中涉及了很多的人文气息,那些人类文明的不断流转是怎样潜藏在西班牙的风景之中的被堀田善卫一一叙述。

堀田善卫从圣地亚哥出发,在这里,他通过描绘西班牙的景色不仅拥有贫瘠的荒野,还拥有着一望无际的海洋,从而说明了西班牙这片土地上浸润了不同的人文情怀。堀田善卫向我讲述着,在如今的西班牙依旧可以随处看到罗马时代的石桥,即便是在毫不相干的地方也是如此。过去的文明遗迹配上现代的旅人,交织出别样的风景。

在圣地亚哥,堀田善卫还遇见了很多朝圣者,这些朝圣者大多已经写好遗书交代好自己的后事,余生只用来朝圣。在西藏应该也是有着这样的朝圣者的,他们的人生已经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而他们目前唯一的信仰就是超生。所以他们每一个人都虔诚地朝着最终的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行进着,这样的炒成队伍,或许是世界上最纯粹的旅行了。

堀田善卫从这些文化又谈到了西班牙的政治,他说在这里存在的无政府主义,虽然仍旧存在着,但是却也是过去式。人们虽然没有明确的政府倾向,但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无限的热情,无政府主义从实际意义上很难真正实现。可是,现如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还残存着一部分的无政府主义,在我看来,或许正是因为这里融合了太多不同的文明所致。

在谈及过往历史和人文的过程中,堀田善卫不可避免地向我叙述了各种名人事迹,因为人文永远离不开人类。从政治家到艺术家,其中艺术家就是最吸引我的存在,我最开始对西班牙产生兴趣也是因为那里的艺术文化。不管是剧作、美术还是音乐,很多知名作品的灵感都诞生于西班牙,即便是法国巴黎也从西班牙汲取了艺术的灵感。

不同的城市和不同地域之上,总是留存着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文明,只要你拥有前往探索的热情,你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而你所能够看到的世界最终是如何的,将取决于你能走多远、看多远。

《热情的去向》读后感(二):这个国家不可思议的事情太多了

.

建造、维护、破坏…

建造、维护、最终破坏…将被破坏的东西再修复、维护、保存…

人类所做的事情不外乎这些。

~

读书:《西班牙断章》

《热情的去向》

~

YQ下的出国游只能是“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周末一口气读完了《西班牙断章》以及姊妹篇 《热情的去向》,跟着堀田善卫游历了一番西班牙并着实“大开眼界”。从一开始拿到书就有被装帧和配色“惊艳”到,内容也没让我失望,恶补了很多我不曾知道的西班牙历史。总的来说就是“颜值惊艳,内容出彩”。断章的紫色内封简直是设计到心坎里(话说我高中有同颜色的衬衫),内容上我更喜欢《热情的去向》。

~

书名的由来:

.

西班牙史是无数断片构成的连续体。从史前到古罗马、西哥特人、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等时代,西班牙仿佛把那些时代和其间发生的事情捆成了一束,然后截断了给你看似的,通过展现完整的多层断面一次性将其历史的有趣之处星现了出来。此外,西班牙 1930 年代的内战和其后长达40年的独.裁统治,也是现代历史的重要断面。然而,要触区它的方方面面是不可能的,因此本书题名为“断章”。

.

“人的热情,究竞能够驱动一个人走到何处、走得多远?从年轻的时候起,我就常常为这件事情无谓地悬度。为了给人生中的某一段岁月划上一个句号,我写下了这些散记。”这段话和《热情的向往》书名缘起都很有启示性,这本书里有记录很多个人“口述历史”,读起来也更生动鲜活。

~

堀田善卫的历史观:

“历史” 不是编年史。所有的东西杂乱无章地蓄积在一起,而从这蓄积中感悟出什么才是关键所在。编排好的叙述只是叙述,但不等同于“历史”……且无法像石头一样顽强而完好地保存下来、无法用语言述说的东西,这些石头却能将它们娓娓道来。那些难以用语言述说的东西和人们平凡的当下生活,才是“历史”的真实状态。

~

阅读之最:

.

最感兴趣的故事:伊莎贝拉女王及其“疯女”;

最难学的语言:巴斯克语,世界上最孤立的语言;

最完美的小教堂:圣佩雷斯教堂

.

.

实在太多,余不一 一

~

堀田善卫这些作品写于1978-82年间,其时的西班牙在堀田眼中“有点儿落后”,40年过去了,如今的西班牙被称为PIGS之一。

《热情的去向》读后感(三):先读堀田善卫,再去西班牙

我去过西班牙,是从法国南部入境西班牙的,当时就觉得地球实在神奇。在普罗旺斯,眼里所见除了薰衣草就是大片大片如茵的绿草地,怎么一进入西班牙地形地貌就完全换了人间,满眼都是红褐色的砂石地。一条国境线怎么能有这么大的能耐?疑问还没有找到答案时,我已经被马德里、巴塞罗那、塞戈维亚等等陌生又热烈的城市吸引得忘记了所有。

读过日本作家堀田善卫撰写西班牙的两本书《西班牙断章》和《热情的去向》后,我遗憾地发现,那一次西班牙等于没去。就好比一个外国人到过北京、上海、广州就号称自己来过中国一样,只踏足过马德里、巴塞罗那和塞戈维亚,就敢说自己到过西班牙,实在是被无知冲昏了头,个中缘由,我想是因为关于西班牙我们只知道塞万提斯、高迪、西班牙内战、佛朗哥、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皇家马德里队、纳达尔的缘故吧?就连我们觉得尽在掌握之中的西班牙内战和佛朗哥,堀田善卫的循循善诱让我们确认,所谓的“尽在掌握之中”其实是一知半解,根本就不清楚一个事件和一个人究竟给西班牙带去了什么。那么,就此认定处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或许不如相邻的法国那么富庶,但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来已久,是多么荒唐的想当然。

所以,堀田善卫的两本“西班牙”,结结实实地教育了我去探看名胜古迹前应该如何做准备。。

最先打疼我的一个章节是《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对,我没有按照堀田善卫的写作顺序阅读他的两本“西班牙”。《热情的去向》是我的好友陆求实老师翻译的,便先选读了这一本,而这一本的第一章就是《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

假如之前一点儿也不知道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倒也不会在阅读堀田善卫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过程中一个惊讶紧接着一个惊讶。

吕芬当然可以以那样的口吻记录他的朝圣之旅。虽然德孔波斯特拉在西班牙,但朝圣之旅始于法国,将这一路视作自家的文化遗存,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正因为此,他在记录时假定的读者是像他一样对朝圣之旅很熟至少略知一二的西方、欧洲甚至法国的读者,基于此,吕芬怎么消解朝圣之旅,他假想中的读者自然分得清其中的史实和调侃。可我就悲催了,照单全收了吕芬笔下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那以后偶尔提起或被提起那条朝圣之旅,就会有些不屑。

“我曾经在靠近北部海岸一个牧场边的村庄居住过,不止一次看到过这样残损的石桥,从而令我感悟到,有一种光阴,它与时钟没有任何关系,世人眼看不见手摸不到的,但它就寂然地存在着。这种感悟或许是历史感悟的原型,它可以解释其他一切现象。在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迎接我的,也是这种古石一般的光阴。”堀田善卫废话不多,就这么一句“古石一般的光阴”,就把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价值,说得让远在万里之外的亚洲人、中国人觉得,此生非去一趟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不可。也就是说,吕芬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是熟稔地掌握了过往以后自家孩子的调皮,堀田善卫看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则是带着研读“古石”里的旧时光的劲头,后者,难道不是我们在高清图充斥媒体的当下也要不远千万里去看名胜古迹的原因吗?

而名胜古迹,遍布西班牙的角角落落,仅堀田善卫的两本“西班牙”,就记录了安德林村、莱昂、安达卢西亚、埃斯特雷马杜拉、阿拉贡、安道尔、科尔多瓦和格拉纳达的等等地区的看点,当然,也有大热门加泰罗尼亚地区。所以,必须先读堀田善卫再去西班牙。何况,这个日本人写作两本“西班牙”之前,虽已在西班牙旅居了10年,却没有挟持一种“万宝全书”的傲慢指点想通过他的书了解西班牙的读者,他同情地将自己“降格”为初到西班牙的旅人告诉外国人、东方人,当然主要是日本人,如何游遍西班牙,主旨是,如何了悟那里古石一般的光阴。

跟随堀田善卫的文字,一点一滴地去西班牙体会“古石一般的光阴”吧,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到加泰罗尼亚、阿拉贡、安道尔、安达卢西亚、埃斯特雷马杜拉、科尔多瓦和格拉纳达……堀田善卫在当日的太阳底下替读者寻求到的“古石一般的光阴”,好读耐读回味无穷。如此写法,堀田善卫是在自讨苦吃,以他芥川龙之介获奖作家的笔力,将“当日的太阳”写得天花乱坠也不是难事,但是,善意十足的堀田善卫替读者考虑:那样的话对着高清图想象自己就在异邦,也未尝不可。所以,他避易就难地在西班牙一路追寻“古石一般的光阴”,再用平静的叙述将饱满的热情挥洒出来,使得两本“西班牙”从头至尾都有着让人不忍释卷的魅力。

等到读罢两本“西班牙”再问自己:是堀田善卫表面平静内心澎湃的表达让我如此喜欢《西班牙断章》和《热情的去向》呢?还是因为那样的表达特别适合西班牙?读一读《西班牙断章》里的《疯女王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在尤斯特修道院》吧,疯女王胡安娜的故事热烈得好像唯有堀田善卫才能还原得好;读一读《热情的去向》中的《在加泰罗尼亚》之一和之二吧,堀田善卫用这两章告诉我们,关于佛朗哥,除了这个名字我们还真不知道什么。

所以,一定要先读堀田善卫,再去西班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