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渔的窗子读后感摘抄

李渔的窗子读后感摘抄

《李渔的窗子》是一本由小西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渔的窗子》读后感(一):一扇《李渔的窗子》,原来古人的审美这么绝

“榫卯在强震中不断地发生错位,在错位中不断吸收着强震的能量,见招拆招,一如千年后的阻尼装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那么的恰到好处,既亲密,又彼此留有空间。正是这种分寸,卸掉了来自外界的压力。” - 《李渔的窗子》是一部建筑文化随笔集,也是一堂传统生活美学课,它向我们娓娓道来中国传统建筑构建的演变历史,带领我们从建筑的细节里参悟人生哲理。 - 你还没有翻开它,就被天青色封皮,和独具匠心的“扇面窗子”所吸引,翻开这本小书更是爱不释手,一个周末阳光甚好的午后翻开阅读,再惬意不过。 在书里你可以跟着作者小西一起探寻传统建筑到底美在哪里?作者从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亭一栏入手,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历史,从建筑细节里探寻古人的生活美学。 - 湖心亭看雪、长亭送别、兰亭雅集,只一个“亭”字便道出古人雅致的生活追求,窗上雕花、瓦上刻字、梁上作画,花街铺地,传达了古人印在骨子里的美学理念。 - “李渔的窗子”何以成为建筑美学的代名词?溥仪为何跟紫禁城里的门槛较上了劲?为什么说林徽因发现佛光寺唐构秘密是命中注定?门闩因何被用来指代患难与共的夫人?……透过一篇篇名人逸事、文化典故多维度了解传统建筑。 - 一本适合在春天启封的小书,透过封面这扇小窗,窥见传统建筑之美,领略中国式浪漫。 - 我是胡同喵,欢迎来到我的胡同喵书屋,2022我们一起好好读书

《李渔的窗子》读后感(二):古建筑,像是一座座伫立着的人类文明史

中国人不乏智慧、不乏决心、不乏激情,而中国最独特的就是自己的文化;建筑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国古建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人们的住所从自然山洞穴居到各种兽皮兽骨帐篷,再到茅草木屋,建筑从单纯的遮风避雨、阻挡猛兽,逐渐被赋予更多内涵。

建筑是一个民族艺术文化与工匠技术最完美的呈现,更是承载一个民族的精神与信仰的载体。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在建筑史上留下了无数瑰宝,现代人每当站在先辈留下来的古迹中都是敬仰和赞叹,我们可以循着建筑的气息感受古人生活的光影岁月。

而这本《李渔的窗子》所讲的可不单单李渔也不仅仅是窗户~只不过从李渔的窗子开始讲起。隔窗而望是世间桃源,临窗而立是岁月人生,古窗是中国人浪漫的描画。世间美景,出现在中国的古窗之外,诗情画意,流淌在窗格的镂空之中。以窗为框景为画,展现出的是不一般的诗意与浪漫。中国古建筑的窗户,式样变化丰富,各有风采。窗户花纹的变化意象繁复,构图巧妙,各种雕刻非常精致。 除却窗户,我们还能从一砖一瓦一塔中感受古建筑的魅力。而古人好像也很爱建筑中的亭台楼阁,不少诗词因它们而来,但是古建筑中的亭台楼阁... ...你真的分得清楚吗?可看书中细细讲解。

“甲第面长街,朱门赫嵯峨 青苔芜石路,宿草尘蓬门 画堂昨夜西风过,绣帘时拂朱门锁” 在中国古典建筑史上,门自古以来便备受重视。作为出入的要道,吐纳的气喉,贫贱的象征,文化的载体,门早已突破了仅仅作为开阖建筑的狭义范畴。跟随着门一起的还有门礅,门礅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因此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品。 本书清晰、有说服力,同时又不乏轻松地展示了一园一亭、一檐一瓦中所蕴含的意义所在,让人爱不释手...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包含了文化之美,传统之趣。 无论是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曲径通幽奇山怪石名花异木的园林,都能让我们感叹先人们的奇思妙想与无可企及的创造力。古人留下的这些古建筑今天依然伫立在原地经受春夏秋冬,风吹雨打,为我们讲述着一段又一段的历史,我们应该多一份敬畏敬佩之心,倍感珍惜。

《李渔的窗子》读后感(三):透过建筑细节欣赏另一种美学

乘坐交通工具时,你喜欢靠着窗坐吗?靠着窗户时,有没有试过望着窗外移动的风景,慢慢地静静地感受那不断变换着的美?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就曾想过:买只西湖画舫,在左右留下扇面窗,然后坐着画舫中,欣赏着鲜活的扇面西湖画景......

古人这种探究美、感受美的方式,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因为我们的脚步太快了,因为今天的世界太过于喧闹,因为在这功利的世界里,美往往是无用的......但偶尔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感受日常生活的风雅,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美就在身边。就像《李渔的窗子》书中的那一扇窗、那一座亭,正在悄然无息间为我们带来诗意的美好及内心的宁静......

封面

《李渔的窗子》是一本建筑美学随笔,它从窗、亭、影壁、台阶、墙等诸多建筑构件入手,缓缓讲述一个个与建筑与美学相关的历史故事,带着我们从历史演变中、从细节中感受古人曾经的生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

转型的建筑美

汤大胆住的都亭、刘邦担任亭长的「亭」,这些「亭」的前世模样就与我们所认识的「亭」相距甚远,但曾经的使用功能,并不妨碍它现在的美学功能......

文字里的建筑美

墙的甲骨文,是「啬」字,上面是谷子,下面是仓,意思是把谷子藏在仓库里。而后,随着建筑技术的进化,先人们筑墙时开始填土夯实,文字也随之演变,有了「墙」字,也开始有了「堵」「壁」「垣」等字......

常被忽视的建筑构件

无论是何种建筑物,可以没有窗,但绝不能没有门。如此重要的建筑构件,也曾在语言文字上彰显它意味深长的一面,比如门阀、比如门第、比如高门大户......斗转星移间,门从来低调行事,也因此常常被我们忽视......

部分目录

这本书非常小巧,书中的故事很短也很多,有趣事也有雅事。貌似随意摘取,却也深谙美学法则。作者随笔般捡起历史故事中的建筑、诗画中的建筑,将那曾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学理念,慢慢讲给我们听。虽然书中行文立足于建筑构件,但却是建筑门外汉所写,从历史演变角度窥视传统建筑前世今生的随笔小品,读来还挺有味道的。非常适合休闲时阅读!

《李渔的窗子》读后感(四):随纸页翩跹,品古时文艺

者小西,原名郭琳,曾从事文化记者工作10年。

这本《李渔的窗子》是“雅活书系”的其中一本。雅活书系旨在传达自古悠然而雅的生活态度,愿为现代人的生活增一分诗意,让内心多一丝宁静。本书专门讲述建筑相关的故事和知识。

封面是古色古香的蓝绿色,以建筑和植物装点,诗意盎然。还别开生面的在封面上开了一个扇窗,正是李渔曾经想要的那一种。

《李渔的窗子》是本书的第一篇文章。说的是李渔想买一只画舫,将画舫的窗子做成扇面,这样不论是窗外的景色,还是窗内的活动,都像入了画。在当时可谓很有想法了,可惜最终没能实现,留下了人生的一大恨。之后还顺便提起《金明池争标图》里天子大龙舟的雕梁画栋,和《雪霁江行图》里栏槛钩窗的精巧华丽。

关于“窗”,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它的发展历史:最早是古人洞穴上的一个小洞,后来在屋顶开了专门排放烟火气的囱,升级后有了天窗,再后来才有了墙上的窗。

那用什么抵御风寒?最早只有窗棂,后来有帷幔,但风大就无用了,只能靠屋里的屏风。在白居易时代,已有了窗纸,但能启闭的窗子还未普及。南宋画家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之冬图里有格扇的出现:宅子的墙从上到下只是方格子,薄薄的透白的窗纸覆在镂空的框上,竟也有一定的保暖性,屋里也大多燃着火炉。这种格扇不但能启闭,甚至还能移动。范成大说“吹酒小楼三面风”就是在夏日移掉了三面格扇墙!“这在西方建筑看来简直太任性了:只用一面墙撑起整座建筑”,真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窗户的发展仍在继续,举个例子,沧浪亭的漏窗多达108式!这是尽显东方的浪漫主义了。

这是第一篇,关于窗的介绍。在这之后,作者继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影壁、门枕、牛腿、挂落、花街铺地、月梁等建筑专业名词,及其背景具体介绍。在《春从何处是》这篇文章里,作者甚至以一颗鹅卵石的身份来自白,读来非常有趣!此外,书中多处引经据典,不但有《搜神记》、《战国策》、《诗经》,还提到了孔子、曹操、鲁迅等多位名人。

在这本书里,不论是建筑的故事本身,还是作者的写作手法,亦或是封面设计,处处都透着一种悠然雅致的味道。读这本书,能让人在学习建筑知识的同时,收获一份内心的宁静。

这种宁静,像年少读书时,与舍友在熄灯后一起舒服的躺在床上,闲聊细语;

这种宁静,像春末夏初,和三两好友悠悠的泛舟湖上,有小风扇,有水果零食,有相机;

这种宁静,像假日时光穿梭在林间,阳光透过树叶细细碎碎的撒在地上,迎面有丝丝凉爽清新的风拂过。

我一直觉得,在几乎事事都快餐式解决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的节奏常常催得人喘不过气,越来越卷的职场逼得人亚历山大。

而在捧着《李渔的窗子》这本书时,随着阅读,字里行间总有一种超脱世俗之外的文艺。古人的“缓慢”生活,因月而叹,随日落而歌,弹琴说艺,斗茶插花。也许很多是无用之事,却是多么美好的事!

那样的生活到今日却反而变得可望不可即了。遗憾之余,更多的羡慕。现在我能做的也只有在这书中,跟着作者,在一园一亭、一檐一瓦间,细品传统之美;随纸页翩跹,品古时文艺。

《李渔的窗子》读后感(五):用李渔和建筑打开精致生活的一扇窗

《李渔的窗子》。 一直非常欣赏李渔的生活态度,觉得李渔的一生顶得过别人的好几辈子。每次想到李渔的时候,《彩构步》的歌声都会自动在我脑海中响起,仿佛成了李渔的专属bgm。 “万丈精彩的人生 都因你伴着同行。” 李渔,是清朝社会中的一个异类,他的思想超出他的那个时代,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他是他那个时代的郭敬明,早早地就懂得把自己的作品商业化,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戏剧和小说王国。他把自己成功的戏剧作品改编为小说,又把自己成功的小说改编为戏剧,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在古代作家中,李渔作品算不得一流,但是在作品变现上,李渔绝对算得上是一流。李渔是一个活得非常聪明的人。 李渔的聪明还表现在生活品质上,他懂书懂画,懂吃懂穿懂玩,活得精致活得潇洒。 过去曾经看过很多关于李渔的书,感觉对李渔也算比较了解,但是看到《李渔的窗子》书名的时候,还是震惊了。

《李渔的窗子》?李渔和窗子又有什么联系呢?是李渔打开了休闲的窗子吗?还是我们打开李渔这扇窗子呢?这个题目成功地调动了我的兴趣,毫不犹豫地决定入手一册。 仿一句呼兰的脱口秀吧,“我看过很多历史,也读过很多兵法,那一刻我还是上头了”。我看过很多李渔的小说,也读过很多李渔的戏剧,看到这个书名的那一瞬间,我还是被这个“窗子”勾住了。

从小语文老师就会和我们说,好的选材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题目就是成功的开头。《李渔的窗子》,成功地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已经成功了一半。 拿到书之后,迫不及待地打开。 《李渔的窗子》的“窗子”居然是实指,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窗户。作者小西以自己多年做文化记者的敏锐,发现了李渔和窗子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然后以文化散文的姿态,把这份渊源展现给我们看。 李渔曾经有一大恨,那就是,想买一所画舫,然后在左右两侧留下虚位,做成扇面之形,那样船所经过的地方都会被这个扇面儿取景,成为流动的快乐。不愧是李渔啊,这个想法想想都是快乐的。 作者以李渔作为窗户的引子,梳理了建筑史上的窗户,从一个“明”字儿出发,让我们看到了窗户从建立之初,就不单是实用,还同时承担着审美:以月光入室、将月亮定格。然后窗户在历代的演变中,也同时担负着文人的浪漫和画家的柔情,而这一切的基础,又基于建筑者的巧思。

窗户就这样装点了中国人的岁月,见证了中国人的悲欢离合。诚如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他外头。”作者小西说,这大概就是东方的浪漫主义。

小西把东方的浪漫主义挖掘到了极致,他通过这个窗户看到了一个雅活的生活境界,于是,他看到了张岱和他的亭子里展现的性情(《亭:就这么亭亭独立着》);看到了阮籍拆掉的照壁里的人文关怀(《影壁:不是一道普通的墙》);看到了“陛下”的陛,实际上是一份台阶(《台阶,玉阶空伫立》);看到了一墙之隔两个世界(《墙: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古代建筑的各个环节,都在作者的笔下鲜活了起来,仿佛抬眼看去,每一处都有故事发生,那些冰冷的建筑,因为沾染了人气而变得有趣味有灵气。 《李渔的窗子》,仿佛为我推开了古人雅致生活的一扇窗,仿佛也让我明白了以后的人生应该怎样的活,红尘茫茫,人事匆匆,偶尔也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关注一下粮食和蔬菜之外的世界,去感受一下工资和奖金之外的快乐,那样人才不白活一遭,才不白来这世界一趟。世界那么精彩,需要我们去打造去发现,期待我自己万丈精彩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