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幽暗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

《幽暗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

《幽暗的森林》是一本由流马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幽暗的森林》读后感(一):浅谈流马。随时会补充

流马的小说充满超现实的梦幻,读者可以一句一句阅读,一帧一帧捕捉,也可以粗略翻看,窥其大概。不论哪一种读法,都会对他的小说故事(更弗如说是文字)建立起一种似曾相识的梦幻感——我的梦中、脑中、心中,也曾有此诸种诡异纷乱、跳跃迷人的景象。

虽然流马比较多地写诗晚于他写小说十年左右,但早在他写小说的时候就已经在写诗了。在《幽暗的森林》里,流马的叙述,时常不经意地涌出诗意的句段,这又给那些梦幻场景增加了一层含蓄氛围。因此,看流马的小说,有时也是在读他的诗。同样地,读他的诗,有时也就是在看他的小说。

有时我想,对不善吹牛的流马而言,作为造梦师的小说家与睡觉艺术家的诗人,是他最合适的身份和披风。有这两样,他就可以神奇而孤独地飞了。

《幽暗的森林》读后感(二):梦幻流马

初看这个书名,就觉得这本书有点不一般,透露着人性的本质。正如“人心都是不可测度的,就像一座幽暗的森林。”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对精神世界的把握,对人性的刻画。 本书作者“流马”,很想读成“牛马”,哈哈哈哈哈。是名小说家,更是名诗人。因为我第一次了解他这个人,是在“读首诗再睡觉”这个公众号。这个公众号是在睡前向我们推荐一首诗。这些“诗意的发起者”鼓励大家“起床刷牙、便后洗手、睡前读诗”。通过这些诗,我们能感受到温暖与从容,与诗共生。他的有小说集有《乌云来客》、《夜潜》、《荒村梦话》,梦境故事集《枕中记》,诗集《你们都不来唤醒我》,随笔集《假如你没有机会加入黑手党》。 流马的小说风格是梦幻的、充满想象力的,现实与虚幻、童话与真实,我们从中既能在虚构世界遨游,也能在现实世界徜徉。李宏伟这样评价流马的小说“流马的小说有着流星纷坠、流萤纷飞的动感,奇思应接不暇,错置色彩斑斓,让人毋须分辨是虚构引领现实,还是现实归化虚构,而在电光石火间,同时将两者捕捉在一张网中。一如因了有趣的锐利的眼,指出属神的星座结构,让旋转的星空拥有了属人的秩序想象。” 本书分为十三章,每章都是一篇短篇小说。讲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有一辈子不下床的青年藏书家、和骷髅互换生活的诗人、一个真正的床上艺术家、不断长出舌头的说书人、前往白塔捉鬼的旅客、袭击小说家的诗人、停电大楼里的住户、盲目的旅行者。虽然看似这些内容都无关联,但我们却能从中感悟到这些背后的奥秘,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情感以及这些人物共同的精神内在。 透过此书,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流马的小说风格,他以抽象的手法来描绘他独特的梦境,让我们身临其境,亲身感受生与死的体验,让我们感觉就跟真的一样,看得也有点惊悚。看似场场梦境,但我们犹如身在其中,竟不能自拔,可见流马真的不愧梦幻作家的前辈。 “她的嘴巴像两瓣枯黄的银杏叶一样脱落,鼻子像紫砂壶松脆的壶柄一样断开,一双眼睛,浑浊得像两颗将要碾碎融化的咖啡豆,沉淀在日益深陷的眼眶深处,日益垂落的长眼皮很小心地保护着它们不流淌出来。她的整个面孔,像那种正在无限挥发着刺鼻气味的浓硫酸,也陷入一种混沌状态。”作者在停电大楼的那章对庄太太的描述,既夸张又形象,让我们对当时所处的环境不禁产生一股寒意,看到这时背后有点发凉,仿佛就跟在看恐怖片似的。 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黑色、森林、夜晚等,那种意境顿时就显现出来了,把晦暗不明的故事描写得更加形象。

《幽暗的森林》读后感(三):《幽暗的森林》:吃掉梦境,也被梦境吃掉

“人心都是不可测度的,就像一座幽暗的森林。” 《幽暗的森林》是山东70后小说家、诗人流马所作短篇小说集。 最开始知道流马是源于关注公众号“读首诗再睡觉”,偶然阅读过对他的一篇访谈“流马:夜晚不怀疑,春天不荒废”。如同我们一般,流马也认为“夜晚沉静,容易引发人的反思”,甚至夜晚常常使人产生“怀疑”或被“怀疑”,更让人有时忍不住享受这种状态。

有文学评论家评论,流马是个梦境潜行者式的小说家。 确实,在读过他的《幽暗森林》深有所感。 流马的短篇充满了奇异、怪诞、光怪陆离、不可思议,所有能想到的形容那种跳跃性的、翻转的、拼接的梦境里的词语,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便会跳跃而出。 小说的场景构设,让我不禁想起一部日本动画电影《红辣椒》。于是在阅读中,究竟是我们侵入了作者的“怀疑”梦境里,亦或是我们本身就是这梦境的一部分,颇有种“周公梦蝶”的意味。 《幽暗的森林》有着13篇短篇,让我们穿梭于举行盛大婚礼的城邦、囚禁人的理想国、酒馆、床上艺术家的家中、战争似乎忽然停止背景下的城市、停电的大楼…… 在《舌头》里,我们化成了是老鼠变异为人,却沉浸在民间艺人口中英雄家族的后裔的身份想象、因为大屁股被卡在天桥下而被作为婚礼一部分的展览、为取悦流泽王而对说书艺人胡兰纯执行割舌的行刑者。 在城邦王子婚礼的盛典下,一场魔幻的闹剧就这样上演。在流马流动的文字下,似乎充满了隐喻,又似乎只是做的单纯的一场荒诞梦境。 被国王命令剪除舌头、强力胶封嘴、弄瞎眼睛、处死亲人,却依然能用鼻闻、耳听、手摸来吃饱喝足,以睡眠抵抗衰老,结实自在的活下来的说书老艺术家胡兰纯,隐喻的也许是自由的话语,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况下,都能顽强存在。

被重新切割出一张嘴,被嫁接了一条老实人的舌头,失去了说书艺人最重要的器具的说书人,在盛典表演上却还能借启发“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练就了一门新手艺——吐舌头”,流马在这段描述中写出了一个声行俱全的杂技场景。而这是否又隐喻着艺术不死的意思呢。 在这场奇异的“梦境”里,怪异的盛典中,令读者读来不可思议的是“我”。 “我”究竟是谁?一下子是与国王有世代矛盾家族的后裔,一下子是寂寂无闻的鼠辈。“我”见证了这场荒诞,又参与其中。在“我”选择放弃复仇,屈从于国王,接过匕首,去割下胡兰纯“那条多才多艺的舌头”,却遭遇怎么割都割不尽时。如此场景,充满了深深的反讽,“我”的愚蠢而自以为是,“我”的怯懦又助纣为孽。当一个人失去抗争的精神时可怕的,以为是做了“聪明”的选择,独善其身,却不知只会陷入无限且糟糕的境地。

而在故事里看似没有存在感的流泽王,王国结亲的对国国王,却是推动了这个故事奇异走向的关键。是他的观看表演要求,才有了说书老艺术家吐舌新手艺的出现。是他对说书艺人这奇妙舌头的贪欲,方看到胡兰纯那“生生不息”甚至浑身长出的“多才多艺”的舌头的怪异场景。这里的流泽王不也正像现实中那些怀着戏谑,只求刺激、爆点的看客吗?

流马在这本小说集中的写作的有意思之处在于,每一篇小说都构建起了一个似真又似幻的框架,但所运用的语言和方式都不同,有自白、有对话、有疯癫的反复描述,在我们以为处在诡谲多变梦境中时,下一刻就坠入了真实。而当我们认为读到了实际经历时,又陷入了矛盾螺旋。 在13个故事的阅读中,从故事、人物到细节片段,我们都似乎能从中找到熟悉又陌生的折射,而当我们确切要说出是什么时,又似乎说不出来,如同烟雾一样朦胧且无法抓握。我们似乎看懂了每一个故事,吃掉了梦境,但孰知,我们不是也被迷惑其中,在指点行字间,也被梦境所吞噬。

《幽暗的森林》读后感(四):这本书一开始让人迷糊,读完之后会上瘾般琢磨

《幽暗的森林》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流马,是小说家也是诗人。写作风格独树一帜,属于那种读完很难忘记的,每一个短篇都可以慢慢去品读,有点离奇有点幽默,还有点深意。

作者说,“我们进入的不是事件,而是人的精神。”

下着雨的午后,我读这本书中《夜潜》这一短篇小说,读着读着,就开始迷糊了,我跟着文中那个“记者”进入了让人迷惑的世界中。作者的文字画面感很强,而且能感受到节奏,内容的节奏很快,快到我一会儿闪到这儿,一会儿又被扯到另一处。内容推进地让人措手不及,事情从那个记者走到街上进行采访发展,莫名被一个跳舞的女孩儿所吸引,开始了一场“夜潜”。

我要第二遍阅读,仿佛才能捕捉到一些细节,因为作者的写作太梦幻了,文字轻盈像夜空中的风,“我承认这是一个每秒的夜晚,没有月亮,宝石蓝的夜空缀满星星。这是冬天难得的好天气……”,这是一段对环境的描写。

这个故事有点像一个循环的事件,离奇古怪,又带着些惊悚的意味。我试图梳理这篇文的节奏,跟上作者的跳跃思维。

梳理的过程,是细细读了第二遍。说真的,这种阅读的心情有点像侦探,企图通过线索找到故事的逻辑。可是梳理到一半的时候,又觉得这个故事很像一个梦境什么的,断断续续,有时真的很无厘头,找不到其中的逻辑,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离奇之处。

所以,如果消遣地读,可以理解这是一个梦境,跟着作者跳跃在情节中,不需要梳理,仿佛也做了个新鲜有趣的梦便好。

当然,如果像我一样,这会儿执着又有时间,不妨也这样捋一捋吧。就算捋不明白,但也能多少体会到作者写作节奏的妙处。但这样的梳理,我不准备再继续了,真的很耗时间啊。

!!!不过建议读过一遍之后,再看我的梳理,不然就是剧透啦。

你也可以不看来着,读得欢乐就好。

以下是阅读梳理部分。

【场景:树林】

1)记者-跟着女孩-穿过树林-到了空地-贴着墙壁行走-从缺口翻过墙-见到三角形屋顶的小屋

第一次出现对话:(注意这个对话在结尾也出现过)

“这是什么地方?”我小声问她。她“嘘”了一声,示意我别说话。

2)记者与女孩-走进一间小屋-亲吻-坐在石阶上-看荒草

第一次出现描写荒草:(注意这个后续出现过几次)

“望不到边的荒草,虽然有些杂乱,但仍然庞大得可怕。”

3)一个人突然出现-与女孩对话-女孩跟着老头儿跑去-记者跟上-在缺口旁老头儿填堵缺口

4)记者、女孩与老头儿对话-记者与老头儿发生冲突-动手-跟着老头儿去了另一间屋子

5)老头儿在屋子里抽烟-一阵狂风好像闯进来一人又迅速离去-记者感到奇怪

停止叙述,直接到了下一场景。

【场景:咖啡馆】

6)记者和女孩-侍者送上糊掉的咖啡-咖啡馆老板教训侍者-女孩突然去森林-留下记者一人

7)记者看见飞机-发现坠机可能在森林方向-遇见通讯员-发现相机遗失-记者与通讯员前往森林方向

【场景:前往树林方向的路途】

8)树林似乎总是到不了-记者的认知与通讯员不同

开始变得很奇怪了,我也开始觉得读得很混乱。

通讯员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一起,并不存在什么女孩,也没见过输钱被打的侍者。

产生疑惑:到底谁是在现实中?谁在想象中?

【场景:进入树林】

9)记者和通讯员遇到几个同行-通讯员说见到飞机烧成骨架,还有女尸

10)记者发现树林没有飞机坠落-通讯员喝醉了-所有人喝醉了

【场景:咖啡馆】

11)记者回到咖啡馆-与咖啡馆老板交谈

产生疑惑:老板说没有见到过飞机,只有树林大火事件?

说起“猪毛草”,记者又想起之前的关于荒草的描述(第二次出现)

“虽然有些杂乱,但仍然庞大得可怕。”

12)记者和老板的记忆又发生冲突,完全对不上的事件

13)通讯员回到咖啡馆,但是不认识记者,称咖啡馆老板为“老头儿”

14)老头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们不过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今天你是老鼠,明天你就是猫。”

虽然是对战争的评论。但我觉得映射了这个故事的本身。

15)通讯员讲述树林里的事,“发现一具尸体-是记者-是通讯员认识的记者”

我的天!记者已经死了吗?这是一个什么故事……突然把氛围拉到令人恐怖……

16)记者的尸体-脑袋开花了-随身携带相机

但故事又绕回去了,说又有记者同行曾见过记者和一个跳舞的姑娘拍照,然后双双离去走进森林。

……

记者的脸已经不是原来的脸……,

【场景:树林】

17)记者第三次进入树林-夜空是宝石蓝的颜色(之前描述过,仿佛又重新发生了一次,只是这一次记者的身份不是第一次那样。)

18)老疯子对着记者开枪了-老疯子看到了一男一女-记者听到了他们的对话

对话何其相似:“你到底丢了什么?”“嘘”

女孩之前说丢了东西回来树林里找……

19)最后的最后,记者又听见了对话

一个问:“这是什么地方?”

另一个 “嘘”了一声。

以上是梳理完的,梳理好的当天,感想不多,可是第二天睡醒突然又想起来,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深意。

从头到尾,以记者为第一人称来叙述,可以看到他非常生动而真实的心理变化。今天你是你,你正经历着事件,你眼中的别人是那样的。明天你也许就是他了,别人眼中昨天的你,自己眼中昨天的自己。世界被颠覆了,你旁观了曾经的自己。

当记者第三次回到咖啡店时,通讯员描述了看到的记者以及事情经过和结果,记者不相信回到了树林,他又用新的身份目睹了昨天夜潜的自己。仿佛是一个轮回,又似是穿越,但人性穿插其中,等待读故事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解读。

我是卡西

热爱美好生活的阅读者

关注我,一起读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