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摘抄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摘抄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是一本由[美]艾莉森·莱夫科维茨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6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一):针对有高敏感心理特征人群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针对有高敏感心理特征人群的一本书,如果有这方面的特征,可以按照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思路阅读本书。 “认识自己”: 高敏感特质,深度加工信息,易受到过度刺激,情绪反应强烈或移情,感知微妙刺激,与艺术和自然紧密相连,内心世界丰富,身心联系紧密。 创伤症状,身心失联,疑神疑鬼,易受到过度刺激,时刻处于戒备状态,疏离,冷漠,无助,麻木,僵硬。 “改变自己”: 高敏感人群需要发现并尊重自己的核心价值,创造平衡有序的生活。你有权利也有资格选择真实的生活。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二):敞开心扉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抑郁症患者自杀的事件,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终于被广大人民群众关注。不仅抑郁症还有HSP高敏感人群也是需要被关照的,他们的心灵脆弱到我们难以想象。 作者艾莉森·莱夫科维茨是一名婚姻/家庭关系心理咨询师,同时是高敏感治疗师也是高敏感患者。所以能深刻的理解高敏感患者的痛苦,写下这本《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想向高敏感患者说,比起一蹶不振的陷入自我怀疑,勇敢的面对也能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书中首先向读者们展示何为高敏感患者,高敏感患者在这个不敏感的世界受到的挑战于困惑。比起我们普通人,高敏感人群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他们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情感反应过于强烈。喧闹的聚会,强烈的气味甚至是作为旁观者目睹他人的争吵等等都会让他们受到刺激,难以忍受。为了像常人一样享受生活,艾莉森能够很好培养自己的“钝感力”,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方式,并且把这一方法分享给很多的高敏感人群。 正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有一扇对环境和情绪刺激的‘容纳之窗’”。为了缓解对过度刺激的反应,把这种反应控制在自己的“容纳之窗内”,就不会激起自己的高敏感本性。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呢?首要也是必要的是认可自己,支持自己,其次勇于直面刺激,然后把控住一个冷静的神经系统,最后学会安抚情绪,如此就能从第一层面的减少刺激。然后要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快乐,积极的面对生活,有拒绝勇气,直言自己的需求。最后不仅是患者本人的自我调节,还有患者家人的特殊关注,在爱里成长和生活,才能慢慢的摆脱困扰,并且更进一步的话,可以利用自己的“高敏感”取得生活和工作的成功。 高敏感人群的心是“玻璃心”,不是讽刺,是真的玻璃做的,他们总会过于强烈的在意别人,或许只是一句话,这颗“玻璃心”就碎掉了。如果你不是高敏感人群,而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那么请多分出一些关注给他们,多照顾一下他们的情绪,如果你属于高敏感人群请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方法,不要让敏感成为拖累,而是动力。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三):高敏感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忘记了要对自己好一点

高敏感的人很容易被当作玻璃心、矫情、作,有时候,别人一个不经意的轻哼,或者仅仅是一个不理解的眼神,就足以让我们受到深深的伤害。但是书里提到的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人们对于高敏感的偏见,事实上跟高敏感的人群占比较少有关。从本质上来看,这样的偏见也不过是有一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不理解。

虽然已经有很多书为高敏感正名,但依然无法阻止外界的负面信息给高敏感的人带来伤害。当下的世界变化迅速,突然发生的变故、负面的新闻,哪怕那些远方的哭泣与我们毫无关联,我们也会被深深刺痛,似乎身处其中。高敏感的人就像是随时都将自己最柔弱的一面敞开给这个世界,所以面对世界的伤害,我们往往毫无还手之地。

一边承受着别人的不理解,一边还要为别人的苦难而忧心难受。对于高敏感人群来说,想要过得轻松自在实在是太难了。但我们之所以要承受这些,不过是天性使然,我们不必被治疗,被改变。

这本《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高敏感人群的不受伤练习》的作者本身也是一个高敏感的人,她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做治疗师的经验,得出了一些能帮助高敏感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治愈自己的方法,包括工作、社交、亲密关系、自我成长这些方面。

对我来说,最有用的一个方法是认识情绪,留意自己的感觉,并允许自己表达出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开心也可以摆烂,累了就躺下睡大觉。还记得第一次毫无顾忌地发泄了负面情绪之后,心中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畅快感,别提多么舒服了。

还有一个是如何判断自己应不应该参加某项社交活动。问自己这个活动上会有谁,会做什么,离家有多远等问题,允许自己参加,也允许自己不参加。

还有一些其它的方法,分别针对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类别的高敏感人群。书里有测试题,可以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找到对应的改善方法。总的来说,就像原版的英文名那样,是一个给高敏感人群的工具箱。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四):放轻松,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

什么是高敏感人群? 高敏感人群,有超强的感知力,会敏锐地观察周围的环境。 他们能更快速地感受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对灯光、声音、气味、味道和其他刺激的反应强烈。 这一类人群会放大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开心时就会表现得加倍开心,伤心时也会加倍悲伤。他们以更强烈的方式感受着这个世界。所以他们也更容易身心俱疲。 他们更容易对其他人的感受产生共情,尤其会被悲伤的情绪影响到无法自拔。 由于高敏感人群的这些性格特质,就很容易让人们对这一类人群产生误会,会觉得他们是“玻璃心”“想太多”“情绪化”。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一名高敏感者,同时也是一名高敏感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在这本书里她详细的介绍了高敏感这一特质以及教会高敏感人群如何与自我相处的方式。

来看看你是否拥有高敏感的人格特质?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情绪很容易波动且反应很大; 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别人随意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影响你一天的心情; 如果处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之下或是环境的突然改变,可能会使高敏感人群出现心跳过快,手心出汗,胸闷想吐等应激反应。 如果你的性格拥有以上特质,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高敏感人群。

高敏感人群的性格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代代相传,不分性别。它不是一种疾病,无须改变,也不必治疗。

高敏感≠内向 高敏感≠情绪化 高敏感≠难相处

如果确认了自己属于高敏感人群,那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受到伤害呢? 作者引用大量真实案例来教会高敏感人群如何在日常生活、社交场合和人际关系中与自己和社会相处,更是分别从自我支持/自我养育、认识过度刺激、重构困境等九个方面给出详细的方法来帮助高敏感人群更好的认识自己,并合理利用自己的高敏感天赋,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

能更加深刻的感受着这个世界,不应该成为高敏感人群的负担,而是应该把这一特质当成是上天赋予的特别的天赋。利用这一天赋,去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细节,去感受别人感受不到的细微变化,去创造某一领域里更加卓越的成就。

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有高敏感这一类人群,看完后才恍然大悟,也许我们常说的“情绪化”“玻璃心”正是我们对高敏感人群的误解。 心理学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可以了解复杂而有趣的人类,从而更加的了解自己和拥抱他人。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五):玻璃心没啥不好的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的》一书由美国作家艾莉森.莱夫科维茨女士写给高敏感人群也其中包含自己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讲述高敏感人群(HSP)是如何认定;他们具有哪些特征;并且这一人群情绪是否具有遗传;而且深入的高敏感还有着更细致的分列的书。 高敏感的人有几个特别显著的特征;其中一个就是富有极强的同理心。 他们像是一块能行走、会说话的情绪海绵。他们会在可能在某些人眼里微乎其微的事,却会使他们痛苦流涕。高敏感人士的情绪起伏极为强烈,他们一会哭一会笑的;能哭的很伤心,也能笑的很大声。 所以他们时常被贴上“太情绪化”的标签。我们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常常自省和审视世界。而且非常反对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高敏感是与生俱来的,代代相传,且不分性别。但这种敏感既不是过往经历或历代创伤的后果,也不是疾病。无须改变也不用治疗。 有些人会搞混创伤症状和高敏感,他们并不一样,只是有些相同的特征。相反,对于拥有创伤症状的人来说,高敏感人一旦能够治愈过去创伤、或是曾经不堪重负或过度刺激的事情,就会变得更加从容。 再往更深一点的地方了解,你会发现高敏感人士还分为内向者、外向者何移情者。 内向者:他们不需要通过他人而获得快乐和能量,他们会更倾向于享受独处时光,但也不是完全不社交,偶尔也会社交。 外向者:他和内向者相反,他们需要通过他人才能感受到快乐和能量。 移情者:无论外向者还是内向者,只要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都可以称为移情者。 还有书本指出,有70%的高敏感人士是内向者,而剩余的30%的高敏感人士属于外向者。同时,移情者也可能是高度敏感的人。 但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无论是否属于移情者,高敏感人群都会留心周边的人,而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会映射他人的经历,而另一个不会。 其实我认为有时候拥有一颗玻璃心也蛮好的,因为这会让他人清楚了解自己的底线和适度。不用在已经很伤心的时候,还要强颜欢笑。高敏感不等于内向,不等于难相处,他们只是在对待人和事的时候,会更细腻更认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