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没什么大不了》读后感100字

《没什么大不了》读后感100字

《没什么大不了》是一本由陈雪莉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什么大不了》读后感(一):被情绪支配才是人间修罗场

通常被情绪支配才是常态,在股市,在情场,在战场,比比皆是。

被收割,被pua,被消灭,才是我们的宿命。

因为这些制造情绪出来的目的就是将我们置于股掌之间,无法自拔。

看书,学习,冷静,回顾,理解。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要我足够穷,没钱开户,就不会被收割

只要我足够丑,没人谈情说爱,就不会被渣

只要我足够苟,只在井底观天,就不会被开膛破肚

《没什么大不了》读后感(二):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为可盼

书中说到:“小时候的你或许从来没想过,对成年人而言,放声大哭也是一种奢望;你从来没想过,成年人没有资格轻易地情绪失控。” 对于小时候还弱小的自己,眼中的世界已经很难了,学着说话、学着走路,看到爸爸妈妈生气会很害怕等等。 而长大,我认为相当于进入了一个更高维度的世界,刚刚进入的你可以说跟小时候的你一样,犹如蹒跚学步。面对残酷世界的恐慌。

但是,不同的在于:小时候的我们无须对自己的情绪负全部责任,哭喊、发飙之后,没人会放在心上。“没事,一会就好了”“生气的小脸肉嘟嘟的,好可爱”“一不开心就闹脾气,别搭理他就没事了”。这就是小时候的特权。

但成年人的世界,情绪是必须接触得课题。也必须自己独自承担。好的,坏的。 自我相信,不要否定自己。坦然的去面对,或许你会更加的了解自己,更适应这个残酷的世界。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日子还是要继续的。 我是阿荏。

《没什么大不了》读后感(三):给不小心就会情绪失控的你

当小李转身正要走出赵总的办公室时,他无意间瞥了一眼门 口的垃圾桶,觉得里面的东西非常眼熟,定睛一看,原来是他跑 了无数趟图书馆,熬了三个通宵才写出来的企划书。那一瞬间, 他感觉自己的心脏仿佛被什么东西紧紧地攥住了,委屈和愤怒涌 上心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真想马上辞职,但转念一想,家里还有父母和孩子需要照顾,他哪里有任性的资格。最后,他深吸了一口气,哽咽着说:“赵总,我出去接着干活了。”

小孩子都想长成大人,可长成大人与长大成人有着本质性区别。长大后你会发现,长大其实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顺心的事屈指可数,糟心的事却层出不穷。幸福感始终对自己退避三舍,而焦虑感却如影随形。

你看到发小当了主治医师,妙手回春,工作能力很强;看到 朋友创业成功,手下有好几十名员工,领导能力很强;再低头看 看自己,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似乎只有消化能力很强。每一朵 花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看到别人绽放就 焦虑到放弃了属于自己的季节。

你也想过努力生活,却被“拼了命付出也没有收获”的沮丧 摧毁了“我能行”的坚定;你也想过成为人生赢家,却被朋友说: “你不光长得美,你还想得美。”;你也想过突破自我、战胜过往, 可每当被命运“暴揍”的时候,你又在心中疯狂呐喊:“大哥,不 如我们各退一步,你别出手,我继续躺平!”你也想过成为人群 中闪闪发光的存在,却再也不想经历那些“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 强大的事”了。

向前,犹豫不决;后退,穷途末路;留在原地,又心有不甘。小时候的你或许从来没想过,对成年人而言,放声大哭也是 一种奢望;你从来没想过,成年人没有资格轻易地情绪失控,因 为他们不能失去工作,不能被情绪影响到生活,也不舍得让家里 人担心。他们只能在辗转反侧的时候,望着卧室的天花板,趁枕边人不备偷偷抹去眼泪,然后对自己说:“早点睡吧,明天又是新 的一天。”

你会发现,掌控情绪靠的从来都不是忍耐,而是一次次的崩 溃与成长。你要知道,只有那些让你痛苦不堪的时刻,那些让你走投无路的事情,那些让你觉得迈不过去的坎儿,才是让你获得蜕变的真正动力。

无论如何,堵车的道路不会因为你身体不适就变得畅通无阻, 没有烦恼的小孩不会因为你心事重重就停止打闹,甲方不会因为 你杯子里的枸杞越放越多就放弃提出严苛的修改要求……

风雨过后迎来的不一定是彩虹,还有可能是下一轮凛冽的寒 风,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勇敢地迎难而上, 终将冲破黑暗,走向光明。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生命变得越来越灰暗,直到我们以为所 有光都离我们而去。然而光还在,一直都在。只要我们把门打开 一条缝,光就会涌进来。”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我们在面对不如意时也难免会产生 一些小情绪。心理上的伤害就如同身体上的伤害一样常见,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正确的处理方法。对所有正在经历苦苦挣扎的人来 说,本书提供了很多种简单便捷、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帮助你 加速伤口的愈合。本书写作的目的就是让你认识到情绪本身没有对错,每一种情绪都是真实的,学会去理解它、安慰它、抚慰它,你便依然可以闪闪发光。

读完这本书,你将彻底认清负面情绪的陷阱,挣脱负面情绪的枷锁,不再被潜意识里的思维定式所束缚,实现情绪控制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轻松掌控情绪。

愿你在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里像个大人。

《没什么大不了》读后感(四):缓解情绪焦虑的9个方法

焦虑似乎是每个人到了成年之后必经的阶段。

有的人为了找了一个月工作却还没有得到心仪的通知而焦虑,有的人为了自己瞻前顾后的神经质而焦虑……

一个每天笑嘻嘻的人也偶尔会为了下个月房贷的着落而感到焦虑,那本就不属于乐天派阵营里的人,他们的焦虑只会更多。

我们总把焦虑挂在嘴边,那焦虑到底是什么呢,搞得几乎所有人都成了它的“座上宾”呢?

陈雪莉在《没什么大不了:做不被情绪支配的自己》中说:焦虑既包括对不确定之事的恐惧感,又包括对未来的恐惧感。

对于高考生来说,不知道自己能在考试中取得怎样的成绩,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感到焦虑。

而对于待业青年来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得到心仪的工作机会,如果一直处于待业状态,那下个月的房贷可能就没有着落了,所以他们也感到焦虑。

还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目前的工作而感到焦虑。

其实,大家之所以会感到焦虑的原因有两个:一、我们迷失在大量的快速被获取到的“成功”信息中;二、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快速地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但在这些信息中总会有些让我们羡慕的生活视频、旅行视频……

这些视频里的生活在我们这些打工人看来就是向往的天堂,但很少有人知道,呈现出这样一条视频,他们的团队经历了什么,有的人为了等一条日出的视频,可能从半夜等到拂晓,却因为天气有雾而没有拍到;有的人为了选出一个合适的场景,走了几十公里的山路;甚至有的人为了拍一段麦子变成面粉最后被端到餐桌上的视频,从春天等到了秋天,从田间走进了工厂……

这些背后的故事是不被我们生活在网线这头的人所知道的,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他们轻轻松松在游山玩水间做了条流量超大的视频,接到了无数代言……

于是我们开始焦虑:凭什么自己每天努力工作却还要担心下一个被裁的会不会是自己,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劲。

那是不是我们真的就很差劲呢?其实也不尽然。

有的人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已经做到了不错的位置,有的人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总能一针见血地找出问题的所在。但是他们也会在大量视频的冲刷下感到焦虑。

同样都是讲书的博主,你的视频点赞率只有几百而和你同期的博主一条视频的点赞率已经破千,你们的粉丝基数内容质量还都差不多,你说你能不焦虑吗?

如果把这样的焦虑转化成促进自己提高视频质量的动力肯定是最好的,可是害怕的就是我们非但没有把它化作动力,而是陷入“一切都是因为我做得不够好”的情绪中,而忽略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面对焦虑时,怎样才不会越陷越深呢?

陈雪莉在《没什么大不了:做不被情绪支配的自己》中给出了9条建议。他们分别是:

一、放松。可以尝试着进行冥想,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这个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事情出现在脑子里,别去管他,把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呼吸上就好。做上几个循环后睁开眼睛会感到十分轻松。

二、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有的时候,我们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会走进死胡同,这个时候,换个角度再看看,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举个例子,把你常用的消极词语换成积极词语,尝试着用“行动力强”代替“行事冲动”,用“配合度高”代替“没主见”……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你没那么差。

三、从现实出发考虑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焦虑都并非是因为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是因为这件事可能产生大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但是最终让我们焦虑的却是这些还没有发生的连锁反应。你要相信,我们的大脑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看到街边走过的一男一女都有可能编出一篇小作文来。所以,我们要考虑产生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和事件,千万不要被“想象力”把我们带偏了。

四、避免陷入过度沉思。有的时候我们为了避免自己陷入焦虑的情绪中而去反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长时间沉浸在这种情绪中,但实际上,如果不能从现实出发考虑问题,我们思考得出来的结果也不会对缓解焦虑起什么太大的帮助,倒不如,就这样,不看以前,不想以后。

五、立即响应。很多人是因为拖延才产生的焦虑,那么面对这种情况,马上开始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六、循序渐进地完成目标。当需要完成的事情很多、很杂的时候,学会把任务分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举个例子,很多考研的同学复习在后期的时候很难坚持下去,因为他们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只知道复习、复习、复习,时间一久就会产生“虽然自己很努力但是却一点进展的想法”,如果把任务分解成很多个小目标,当我们达成一个,就会得到即刻的反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度,自然也就会坚持得下去了。

七、不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我们很难掌控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关注力放在这个上面呢?

八、极简生活。如果实在焦虑不如清理清理东西,把没用的该扔扔,该卖卖,当环境没有那么拥挤的时候,心情也会好很多。

九、呵护自己。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对自己好一点,好一点,再好一点。

以上9个方式会让你放松下来,不过多苛责自己,也能更好地为我们缓解焦虑。

遇到问题,尝试解决而不是埋怨。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情绪绑架。

《没什么大不了》读后感(五):与情绪和平共处,任何人和事都伤不了你

著名作家欧·亨利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他与朋友去超市买东西,在结账的时候,欧亨利出于礼貌,对店员诚恳地说了一声“谢谢”,然而店员面对欧亨利的感谢,反应却很冷漠,没有回应。 朋友很不满,认为这个店员太没有礼貌,而且服务态度也很不好。欧·亨利却不以为然,并且说这位店员经常这样。 朋友感觉很奇怪,问欧·亨利,明知道这个店是这样没有礼貌的,为什么还对他那么客气?欧亨利的回答让朋友深受启发,他说,“我为什么要让他来控制我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不当言语或者行为所影响,导致我们的情绪已经被他人掌控而浑然不觉,反而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为眼前的事而感到愤怒与委屈。 然而,一个人如果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期盼他人让自己开心,不因他人的过错而悲愤,而是能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会与自己的情绪相处的人,这样的人也不会轻易受到情绪的伤害。那么,我们该怎样与自己的情绪共处呢? 《没什么大不了》一书中说道,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花费不少精力与时来处理自己的情绪,然而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会受情绪影响,是因为我们给了情绪掌控自己的权利。 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如何应对多变的形势和混乱的外环境,从原理到方法再到实用技巧,帮助我们开启心智,让我们学会与情绪友好相处。从而在丰富多彩的情绪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领悟,使得我们能拥有更豁达的人生境界。 本书的作者陈雪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结合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并运用大量图表,分析了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给出了确实可行的应对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方法,让我们学会怎样与自己的情绪共处。 一、了解大脑的苦心,感受负面情绪存在的价值 我们人类经历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逐层蜕变,大脑也因此接收了各种危险信号。现在的我们虽生活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中,但经过几万年进化积累经验的大脑却依然认为我们的人生是危机重重的,所以,我们的大脑总是会保持高度的紧张状态。 就安全而言,我们的大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保护我们。比如,当我们紧张的时候,我们会出现心跳加速,或者手心出汗的情况;当我们感觉生气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头脑会发热、心里憋闷。正是这些让人不舒服的感受让我们知道,我们正在经历负面的情绪。 陈雪莉说,当我们感觉到负面情绪产生的时候,我们真正感受到的其实是大脑投射给我们的一种信号。我们感到焦虑、沮丧时,就是大脑在保护我们的一种表现。比如,焦虑可以帮助我们躲避危险,而且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抑郁则可能帮助我们适应生活。因此,负面情绪有其存在的价值。 那么,当我们出现了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抵制它,而是用心去感受它的存在。首先,我们要识别自己的情绪,其次,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最后,将他们一一记录下来。 作者告诉我们,通过这样反复地练习并记录,我们将会更准确地识别自己不同情绪,从而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二、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找到与它和解的方法 艺人杨紫曾在综艺节目《萌探探探案》中说,有了负面情绪或许可以跟别人倾诉,但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确实如此,当我们将负面情绪倾诉给别人后,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安慰,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只有你自己。 上面说到,负面情绪有其存在的价值,那么当它出现时,我们必然要仔细了解它。作者在《没什么大不了》中为我们识别了焦虑、抑郁、社交恐惧症、孤独感等多种负面情绪的样子,并为我们找到了应对它们的方法。 就拿讨好型的心理来说,陈雪莉介绍了讨好型心理的人具有以下特点: 1、认为自己应该对别人的人生负责任; 2、担心自己拒绝别人而让别人生气; 3、总是会成全别人而委屈自己; 4、尽力避免冲突; 5、渴望得到表扬。 但取悦他人不仅会诱发负面情绪的产生,还会给自己最亲密的人带来伤害,甚至会丧失自我。陈雪莉说,如果我们不想讨好别人,不想让别人掌控自己的感受,我们就要做出改变。 作者也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摆脱讨好型心理的方法,分别是确定自己的想法,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增强自我认同感,以及坚持自己的主张。 一个自我放弃的人才会通过强迫自己去取悦他人,但我们不能忽视自身的愿望和需要,因此,我们要倾听和尊重自己的感受,了解真正健康的人际关系,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与情绪共处,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世界 在庞大的娱乐圈里,除了帅气靓丽的偶像艺人以外,还有总是给人们带来欢笑快乐的谐星、喜剧演员。 而能够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喜剧演员里,女性的身影是并不多见的,但是提起贾玲,几乎都知道她是一个比较阳光的女孩。生活虽然给予她很多磨难,可她依旧积极乐观。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你看到的光鲜的表面的背后或许早已是千疮百孔。而属于我们的人生故事只能由我们自己编写,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的情绪也是真实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共处,让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陈雪莉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我们需要做到分辨自己的真实想法、做情绪的主人,以及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行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没什么大不了》中所说,“爆发情绪是一种本能,克制情绪是一种内耗,与情绪共处是一种本领”。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唯有学会与情绪共处,才不会受到伤害。 四、结语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当我们在面对不如意的生活时,我们是否能依旧保持乐观而积极的心态面对? 《没什么大不了》这本书,为我们识别了各种负面情绪的本来面目,并向我们介绍了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让我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实际上,如果我们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真正的不受情绪的控制,就是拥有了积极而又乐观的人生态度。希望你读完此书后,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人生。

《没什么大不了》读后感(六):打破情绪魔咒,做不被情绪支配的自己

你是否发现,身边有社交恐惧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在2021年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的关于“社交恐惧”的问卷调查显示:80.22%的人有轻微社恐,6.9%的人社恐比较严重,更有0.64%的人达到社交恐惧症的严重程度。根据他们的反馈,在以下几种场景中,社交恐惧总是频繁发生着:

为什么会社恐?它与我们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关联?为什么有人情绪强大,而你却总是情绪崩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雪莉的新书《没什么大不了》通过让我们感受情绪的价值,将我们从情绪魔咒中拯救出来,做更好的自己。

一、认识情绪,寻找罪魁祸首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我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压力和焦虑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能承受的程度。尤其在近两年,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更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前不久,我的了一位朋友突然失业,找工作处处碰壁。他原本身上就背负着房贷,突然失去工作,肩头的压力瞬间变成清晰的数字,在他头上加了道紧箍咒,所以他的情绪糟透了。

起初,他还会在群里抱怨生活的不易。渐渐地,他的发言越来越少,最后竟不再参与群聊。直到我们意识到事情不对,才得知他有了抑郁倾向。

“连你们也不想搭理我了!我活得太失败了……”他这样抱怨。

此时我们才知道,他在群里说话时不能每次都得到回应,让他产生了自己是个失败者,被朋友瞧不起的念头,加上找工作的现实让他频频受挫,压力与焦虑叠加,这才有了抑郁倾向。

但问题是,我们并没有瞧不起他,只是因为群聊太多,生活太忙,都没有顾得上看完每一条消息!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信息落差?因为我们的情绪反应并非与我们的经历完全相关,实际上,我们对事件的想法才是造成问题的罪魁祸首。

心理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娜提出了“情绪ABCBO模型”,认为当个体遇见诱发事件后,会产生信念,信念创造了情绪,情绪驱动了行为,行为导致了结果。也就是说,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信念,会引发改变生活的连锁反应。对于我的朋友而言,失业只是诱发事件,但他因此产生了消极信念,消极信念带来挫败情绪,让他开始胡思乱想,认定自己的失败。

由此可见,要想不被情绪控制,就要首先认识情绪,寻找造成问题的罪魁祸首——我们对事件的想法(信念),才能为改变情绪找到正确的方向。

二、接纳情绪,打破情绪魔咒

负面情绪真的一文不值吗?其实,它是大脑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和心灵而释放的一种信号。陈雪莉认为,负面情绪有其存在的价值,就像焦虑感能帮我们躲避危险,提高工作效率;强迫症能让我们预想未来会面临的问题并努力将其解决;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帮我们避免重复伤害……要想打破情绪魔咒,就要学会不将负面情绪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学会接纳它。

举个例子,有社交恐惧的人往往会在与人接触、参加社交活动时感到紧张、焦虑、担忧、恐惧、自卑、自责、悲伤等一系列情绪。如果从大脑正在保护我们的角度来看,是因为与人交往会将社恐星人拽离原来的舒适区。

陈雪莉在《没什么大不了》中指出,社恐星人有以下几类:

1、自卑人群,缺乏自信

2、高敏感人群,对情绪过度揣测

3、完美主义者,过分在意别人目光

4、内向者,单纯喜欢独处

不敢或者不愿意,是社恐星人所待的舒适区,也是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对社交产生抵触情绪,做出消极行为。但即便产生负面情绪的社恐星人,也依然有其存在价值。

自卑人群会更容易对他人产生信任,高敏感人群拥有超强的共情能力,完美主义者能提高做事的完成度,内向者是MVP辅助。从这个角度接纳自己,情绪便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魔咒了。

三、管理情绪,做不被情绪支配的自己

一如《没什么大不了》中所说:“爆发情绪是一种本能,克制情绪是一种内耗,与情绪共处是一种本领。”我们要做的,是管理情绪,不被情绪支配。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并非人人都有一颗“强心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脆弱,但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去无限接近于强大。

回到先前的“情绪ABCBO模型”中,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信念,会引发改变生活的连锁反应,那么积极的“情绪ABCBO模型”便是: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行动。

就像陈雪莉所倡导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豁达态度: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先想想它有没有解决办法,如果有,那这个问题没什么大不了;如果没有解决办法,那还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什么时间?没什么大不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不断学习与自己的情绪和谐共处的方法,我们才能“没什么大不了”的乐观主义本领,成为积极的情绪管理者。

《没什么大不了》教会了我们感受情绪、聆听情绪、接纳情绪、管理情绪。它创新地提出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情绪管理模式,让我们学会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度过人生的每一次难关。

改变认知方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让我们在好奇中踏出改变的第一步,在不断模仿尝试中实现情绪控制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而认知能力,恰好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因素,能影响人的一生。

愿你做情绪的主人,生活诸事,没什么大不了。

《没什么大不了》读后感(七):敏感不等于软弱,敏感可以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前几天,做早饭时,我跟在一旁洗漱的先生说,我们早上吃馒头啊,他立马回了句:“我什么时候对吃的挑剔了?

我感觉他的语气不是很好,心中立马升起了愤怒的小火苗,但没有当场发作。

但是事后,仍然意难平。吃完早饭,收拾起电脑离家找地方办公去了。

快到中午,他打电话给我,发微信给我,我都没有回。

等我不生气回家时,他问我怎么了。我说你早上没有好好说话。

他顿时愣住了:我没有跟你不好好说话呀,你是不是太敏感了。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然后在心里唱着独角戏,设想各种可能和猜测。

《没什么大不了:做不被情绪支配的自己》将这类人群定义为:“高敏感者。”

首次提出“高敏感者”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在她看来,“高敏感人群天生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这种神经系统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感知、处理内部与外部的信息。”

高敏感者对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刺激极度敏感,轻微的刺激就能激活他们的神经系统。

此书作者李雪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个喜欢躲进自己的城堡里观察大千世界的社恐患者,了解情绪,掌控情绪,与情绪和谐共处,让她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她也帮助过很多人走出情绪的困境。

结合典型案例和图表,作者分析了高敏感者产生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以及应对方法,给出极具操作的情绪管理办法,引导并鼓励高敏感者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改变认知方式,并获得幸福的人生。

如果此时的你也在遭受高敏感者的困扰,不妨试试借助书中的方法和工具,活出更加幸福的自己。

01高敏感者的特质是什么

小张是我们单位今年刚招的见习生,腼腆安静。

话语不多,总是在自己的位子上默默做事,不主动与人接交。

因为是牛校毕业,小张的专业水平非常高超,加上自己一丝不苟的严谨工作态度,大家对他赞赏有加。

于是有同事经常来向小张请教问题,小张平常沉默寡言,但面对别人的求助通常是来者不拒,放下自己的工作,耐心倾听并解答。

最后更有资历较老的同事,干脆来了句:小张,今天晚上家里有事,要不这工作你帮我完成下。

小张二话不说,应承下来。

没想到,这个开始就像泄水的洪闸,一发不可收拾。

经常隔三差五有同事请帮忙分担工作,甚至生活上的问题都会来找小张倾诉。

小张像个知心大哥哥,通常来者不拒。

但事实上他经常因为帮同事揽活,下班的时间很晚,放弃晚上的画画时间,内心无比燥动。也因为经常当同事们的情绪垃圾桶,内心焦虑不堪。

小张从不允许自己拒绝别人,过分在意别人,忽视自己,不仅劳心劳力,无形之中也给自己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在《没什么大不了:不做情绪支配的自己》里,作者称这种特质为“高敏感者特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擅长倾听,共情能力强,容易受他人情绪影响。

因为擅长倾听,他们通常能和别人建立深厚的连接,但同时也会被别人的情绪影响到自己。

二、强烈责任心,为他人负责,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他们害怕给别人带来不便和麻烦,因此会花很多时间处理与别人的关系,但当哪天超出重荷时,高敏感特质者又会变得不再通情达理,变得不体谅他人。

三、拥有丰富多彩内心世界,独处时不会枯燥乏味。

高敏感特质者从来不害怕一个人的独处,他们享受这片宁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绘画、音乐。

四、不喜欢冒险,拒绝冲动行事

高敏感特质者不喜欢变化,喜欢墨守陈规,因为冒险通常伴随着危险,所以他们喜欢规避风险,有很强的危机管理能力。

高敏感者会因为以上特质,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容易被他人的负面情绪所感染。

因为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共情能力,高敏感人喜欢对别人负责,很容易吸收到别人的压力和坏情绪,而自己深受影响,痛苦不堪。

其次苛求自己追求完美。

高敏感者因为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通常会苛求自己按高标准行事。其实高标准的背后对应的正是低自尊,因为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期达到别人的爱。

最后是陷入不正常的人际关系。

高敏感者通常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委屈自己讨好别人。他们最后变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慢慢失去了自我。

洛克菲勒说:我是我生命的重心,我决定了什么适合我,所以我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我的心依然安宁。

人生就是一场走秀,做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想法和目光,你才能走出自己的姿态。

向内走,关注自己,自己喜欢自己,远比别人喜欢你重要的多。

02高敏感者性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凯瑟琳是一个小女孩,一天,爸爸妈妈带她来沙滩上玩。

爸爸和她愉快地在沙滩上玩起了堆房子的游戏,玩得正高兴时,妈妈突然说道:“凯瑟琳,到点了,爸爸不可能陪你玩一天,过来,妈妈陪你读书。

爸爸听了妈妈的话,拍拍身上的沙子,开始整理旁边的工具。

凯瑟琳失望地从沙坑走到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读书。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其实忽略了凯瑟琳的情感需求。凯瑟琳内心肯定希望能和爸爸再多玩会堆沙子的游戏,而不是从堆沙子突然跳出来去听妈妈读书。

在这个过程中,凯瑟琳的内心需求被忽视了,她会认为,我的想法并不重要,我应该按照妈妈说的去做。

而高敏感者典型的特征就是忽视自己的需求,关注他人的需求。

经常会听家里年老的长辈说,小孩子哭,你不要管,你就让他哭,哭够了他自然就不哭了,殊不知,这也是漠视孩子需求的一种表现。

孩子哭其实是需求的一种表达,如果没有得到回应,他会认为自己的诉求是多余的,产生自己并不重要的想法。

在《没什么大不了,不做情绪支配的自己》里,作者提到高敏感人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遗传。

心理学家们认为,高敏感是一种遗传的人格特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猜想高敏感特质与人体内的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有关。

二是被忽视的童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忽视型父母不会主动关注孩子的举动,也不会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及时做出回应。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挫败感,认为自己的情绪并不重要,长大后会形成羞耻感和自我否定感,成为一个低自尊的人,迎合别人,委屈自己。

劳拉·马卡姆博士说:如果我们忽视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情绪,问题就会进一步恶化。

当孩子不能确信自己对父母是重要的,孩子的情感诉求经常得不到满足,她就会成长为一个忽视自己感情需求的人。

03高敏感者如何提高幸福?

高敏感者其实是一个常见群体,据心理学家调查发现,高敏感人群占世界人口的1/3,并且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人格特质。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学会如何更好的适应它。

对此,作者在书中给到我们5个好方法:

方法1:远离让你感到不舒服的刺激;

不喜欢的聚会、嘈杂的人群、恐怖的电影或画面、令人忧心忡忡的负面信息,远离这些不舒服的刺激,保持能量。

方法2:做些无聊的事来恢复能量;

确保自己的独处时光,可以写日记、听歌、冥想、去大自然散步等,阻断信息的输入,让神经系统得到放松,补充能量。

方法3: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了情绪ABC理论。所谓情绪ABC理论是指人的情绪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经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评价和解释引起。

比如说,我向同事请教一个问题,他拒绝了我。这是A(Activating event)指的是诱发性事件。

我猜他对我个人有意见,这是B(Belief)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想法、理解和评价。

既而我很难过,我是哪里做得不好,导致同事的不喜欢。这是C(Consequence)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产生的情绪及其导致的行为结果。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就要求我们,当头脑中产生不真实且困扰自己的想法时,要及时叫停,学会分辨想法与事实,也许同事拒绝是因为手头上有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要完成或是自己心情不好,并不是因为我个人原因。

方法4:设立个人情绪界限,不做别人情绪的海绵;

尽量远离“情感吸血鬼”,迫不得已与之打交道时,注意围绕结果进行交流,不要在情感方面有太多纠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避免消耗自己的情感能量。

比如说你的朋友不断地跟你倾诉她的悲惨遭遇,你可以跟她说:“你是我很重要的朋友,我很乐意分担你的痛苦,但我现在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我只能听你说十分钟。”

方法5: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10件每个人要为自己负责的事情:

你的身体健康

你的工作效率

你的财务状况

你的选择决定

你的时间规则

你的生活习惯

你的言行举止

你的宠物伙伴

你的人际关系

你的未来发展

每个人更多的是先要对自己负责,划定清晰边界,在你的生命中,无论谁都不会对你终身负责,只有你自己才能对自己终身负责。

04写在最后

《没什么大不了,做不被情绪支配的自己》明确提出:敏感并不等于软弱,敏感也可以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说:一个敏感的人永远都不会是一个残忍的人。

事实上,很多高度敏感者都具备一定的艺术气质,并且在他们的工作中发挥充分的优势。

情绪人人都有,只要我们了解高度敏感者的具体表现、性格成因、知道提升高度敏感者幸福能力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与之相处。

希望我们都能感知了解自己的情绪,做不被情绪支配的自己,活出更加璀璨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