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京都的诞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京都的诞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京都的诞生》是一本由[日] 桃崎有一郎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2-1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都的诞生》读后感(一):读《京都的诞生》书后

我们大多数人对京都的认识就是:京都=平安京,两者是等同的概念,但是作者指出京都是一个更大的地理性概念,平安京中过于潮湿的右京地区和地势低洼的南部不适合居民居住,因此是未能如当初规划的一样得到全面开发。学校教科书里的“平安京图”也仅仅留存于桓武天皇的头脑中。现代的京都是以平安京的左京和平安京以外的开发地段建立起来的。本书虽然是以京都为名,但不同于传统城市史的研究,将城市和人物结合起来,突破平安贵族留存的贵族视角,大胆采用被贵族视为粗鄙的武士视角来叙述京都的诞生,并指出武士京都的守护者,任性的天皇才是引起京都毁坏的负责人。并且认为京都是既存的平安京(残骸)与武士两大要素为适应院政这一政治体制的要求而进行重组诞生的一座“为院政定制”的新首都,总结就是:(平安京+武士)*院政=京都。而依托院政崛起的平家,通过政变,从院政体制中独立,成为了一座由武士掌握最高权力,为武家政权量身定做的首都。

武士作为京都的守护者,对京都治安起了维护的作用,因为朝廷针对群盗设立的卫门府,检非违使并未发挥作用。所以开始引进发源于地方的武士,设置了“泷口武士”,使得武士登上了京都的舞台。到了摄关政治末期,朝廷使得武士去兼任检非违使,又因为检非违使在卫门府兼任职务,因此一些武士也成为了卫门府的属官。而进入了院政时代,卫门尉越来越多由武士担任,到了镰仓时代,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头衔,因此不少武士模仿官职为自己拟定名号,某某卫门也开始广泛应用。

平正盛和平忠盛为了贯彻“紧跟白河院政,快速扩张势力”,因此散播了平清盛为白河院的私生子的传言,而这一思路的极致,便是把白河院和平正盛一家的血统融合起来。只要让平家的下一代家主继承白河院的血统,就能让平家的整体一跃至最上层,让继承了自己血脉的其他平家成员也能获得破格升迁的机会。这一战略在平清盛升任从一位太政大臣之后,其他弟弟也无一例外地升任公卿得到了实现。并且从平清盛的快速升迁,也证明了其比摄关家更加尊贵,即其本人是白河院的私生子这一传言。

同时平家在朝廷也确立了政治主导性,并且通过“与殿下争道事件”的报复使得贵族明白了,“羞辱平家的人一定逃不过报复”,但是没有造成人员死伤,也没有防卫过当。其行为表现平家强悍的姿态,向试图羞辱自己的人明确释放出“睚眦必报”的信号,但在现实中又不会给对手造成实质性伤害。这种报复心理和自制力之间达到完美平衡的分寸感提现了平家卓越的“社会性”,也是平家能在诸多武士家族脱颖而出,一路升至朝廷高层的诀窍。(页293)

《京都的诞生》读后感(二):京都=(平安京+武士)×院政

京都一词其实早在720年编纂完成的《日本书纪》中就有出现,并不是在之后突然改变平安京的称谓而来的。在日语里面,京和都的训读都是“みやこ”,其实所谓京都只是为了好听而把两个意思相同的字重叠在一起创造出的雅语,在白河院政之前京都并没有成为日常用语只在史书上有记载,但是在白河院政开始之后,“京都”开始作为朝廷人士的日常用语快速的流传了开来,为什么会开始使用京都呢?因为需要用一个新的词来称呼平安京和鸟羽形成的新城市这就是使用京都的原因了。

大多数了解过日本史的朋友都会认为现在的京都其实就是以前的平安京,其实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因为京都是一个大范围而且平安京是一个小范围,平安京特指当时天皇所居住和朝政的区域,而京都不仅指天皇居住区还包括了当时的院等,所以就是一个包含关系京都包含了平安京。 为什么京都=(平安京+武士)x院政呢?首先京都这个名字的广泛使用就是因为院政的诞生,正是因为院政上皇也需要一个地方来施政而平安京又是给天皇用的所以就产生了鸟羽院、白河院等等。在白河院的时代,天皇和平安京都离不开院政和鸟羽的辅助。这一时期的天皇制指的就是包括院政在内的一套政治体制。这一时期的都城指的也不只是平安京,而是包括鸟羽在内的一系列城区的综合体。鸟羽既然在这当中继承了平安京的部分功能,我们就应当将其视为首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得到鸟羽的补充才能充分发挥首都功能的平安京也只是这座首都的一部分而已。在鸟羽和平安京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诞生的新都城,便是在中世被称为京都的城市,武士又是因为保卫院的存在慢慢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平清盛就是武士掌权的一个巅峰,因为平清盛城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等式。详细还是要看完此书我表达的只是很浅的说明,书中都有详细说明。 书里面有两个新颖点是我所没了解到的,一个就是院政的腐败,大多数说院政都是说从此将权力从关白身上又夺回到天皇身上了,但是弊端就是上皇的近臣权势日盛,扰乱天下之品秩,另一个就是平清盛是后白河法皇私生子这一说法,在阅读讲谈社日本史时没有所了解到,仔细想想普通人能以如此速度甚至比摄关家更快的速度飞黄腾达确实让人难以置信如果加上是天皇私生子这一说法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京都的诞生》读后感(三):一座城市的诞生

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美国准备在日本本土投放两颗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在选择哪两座城市作为轰炸目标时,京都曾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受到关注。但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极力反对,原因就在于京都作为日本幕府时代的都城,城内保存有大量的名胜古迹。于是史汀生极力游说杜鲁门总统,终于使得京都逃过一劫。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可以看出,京都不仅对于日本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城内的众多古迹也是整个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京都这座城市是如何诞生的呢?桃崎有一郎教授的著作《京都的诞生》作了一次系统的梳理,讲述了京都起源的来龙去脉,为“京都”进行了历史的画像。

正如本书的副标题所揭示的——“武士缔造的战乱之都”,虽以平安京为奠基,京都的形成却深深地打上了武士的烙印。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平安京由于群盗作乱,原有机构瘫痪无能,只得引武士入京;其后白河院引发的变革,是平安京转变为京都的关键契机,两次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催生了京都的诞生:其一是以白河、鸟羽和六波罗等新城区为基础诞生的京都(京都=代表秩序的平安京+代表君权的鸟羽+代表往生极乐的白河),其二是在平清盛和后白河院建造西八条殿和法住寺殿以后规模得到扩张的京都。

按照作者精炼提取的公式:(平安京+武士)✕院政=京都,武士群体与院政体制在京都的形塑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京都”是既存的平安京(的残骸)与武士两大要素为适应院政这一政治体制的要求而进行重组,在加入了白河、鸟羽等“外接设备”之后诞生的一座“为院政定制”的新首都。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清河源氏与桓武平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源氏只是京都的利用者,平家才是京都真正的开发者。具而言之,京都是一座以平安京左京北部为中心,囊括了平安京外一系列新兴居住区和寺院区而成的新城市,平家对六波罗的开发构成了“京都”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开辟了武士参与塑造“京都”的先河,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而这一里程碑又正好与“京都”诞生的历史时期相吻合。如果说较早进行的六波罗开发,作为“京都”诞生的嚆矢;西八条地区之所以得到开发,则是因为武士第一次在朝廷确立了政治主导权,“京都”也作为“武者之世”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宣告诞生。这一历史进程充分彰显了武士作为“京都”缔造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京都的诞生》将城市史/建筑史融入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之中,挖掘与剖析促使京都从无到有的生发因素,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京都这座城市,更了解了这座城市诞生背后那段波澜壮阔甚至兵连祸结的历史,读来妙趣横生,津津有味,不失为一部城市史佳作。

《京都的诞生》读后感(四):樱花落幕,武士崛起

作为一个理科并且历史学习的不是很好的人来说,对于京都的最直观印象可能是来自于那个抽卡牌的关于百鬼夜行的游戏了。京都与我而言可能只是一个地名,看到前言中关于“平安京=京都?”的问题,着实是颇为疑惑。

平安京之所以会演变成京都绝不仅仅是因为土地的范围有所变大,京都在平安京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的重新建设,赋予不同功能,使得整个京都开始满足人们的期许。对于外人而言,京都相比较平安京最大的区别就是神社与佛寺的“京都味”。整本书看似是在描写京都的诞生史,其实也在其中描绘着关于政治权利的斗争,以及关于武士时代的故事。

每一个时代都少不了武力与权利,每个人内心的欲望相互碾压,逐渐形成了这个“战乱之都”。在这其中也有一些负责守护京都治安的机关:京职、弹正台和卫府,只是他们并不是崇尚暴力执法的权力机关,随后武士则应运而生。武士在地方社会主持事物,“他们用王臣子孙的血统装点门面,灵活利用高贵的身份”,最终成为杀手锏。卫府则在武士加入后重振雄风,而后白河院引起的变革则成为了平安京转变为京都的关键契机。

在院政时代,当朝廷开始不能满足教徒的诉求时,他们开始使用各种方法威胁朝廷,比如抬神舆、将神舆放在京城里以及诅咒。在神衹的旗号面前,天黄河朝廷的权利变得微不足道,因为正是他们让民众相信“天”的重要性。一些强诉已经开始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白河天皇开始建立相应防线。其实在不同国家的历史中,难免会出现类似皇权和教义权势的冲突,也是在这些冲突中,各种制度不断完善,民众也逐渐过上更加美满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武士之世“也开始迅速衰落,其中以藤原舌关家作为前奏。的确,随着社会的不断安定,武士的存在意义开始被削弱,人民之间也不再需要这样的存在。但是武士的精神将会留存在大多数人的内心之中。

通过这本书,好像看到了樱花片片落下,却遮盖不了后面的的武士身姿,配合着书中的插图,各个不同的景致相互连接,那些纷杂的历史过往一一浮现在眼前。

《京都的诞生》读后感(五):京都≠平安京,天皇还是京都的破坏者

一直人们都认为京都是平安京的基础上建立的,他的众多寺庙和神社的存在是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但《京都的诞生》这本书的作者桃崎有一郎提出:京都≠平安京,平安京是天皇之城,京都是由院政和武士共同创建的,天皇是京都的破坏者。

原来京都不等于平安京,天皇还是京都的破坏者,京都原来是武士用暴力和献血缔造的战乱之都!在了解京都和平安京关系的同时,了解到了很多日本的历史,让那些我不知道的知识点打开这座八九百年的历史大门吧!

“政治权利斗争影响着土地开发与城市建设,京都的诞生标志着“武士之世”的到来。在历史上,平安京的周边地区逐渐发展出性质与平安京截然不同的新城区,这些新城区和经过历史淘汰而留存下来的平安京古城区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整体,开始发挥崭新的功能,这个新的整体便是京都。”第一次看这段话,以为京都的前身就是平安京,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后,才了解了一些我之前不知道的日本的历史和一些京都的由来原因。

这本书带我们解决,人们为什么以及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这座城市为京都的呢?从依赖武士的平安京与朝廷的治安到京都的诞生于天下之谜,再到成为武士代表的平氏等等,按照时间线在向我们讲解平安京的历史转折到京都的诞生,如果没有院政和平家的影响,所谓的京都是绝对不会诞生的。白河院极大地改变了武士的生存方式,最终也改变了平安京本身的面貌。由白河院引起的变革,正是让平安京转变为京都的关键契机。在鸟羽和平安京相辅相成、互相融合的基础上诞生的新首都,便是在中世被人称为京都的城市。

京都=代表秩序的平安京+代表君权的鸟羽+代表往生极乐的白河。白河院一手缔造的京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大地区:

①平安京的参与部分:代表秩序(天皇司掌现世政治秩序的场所)

②鸟羽:代表君权(院总览现世政治权利的场所)

③白河:代表往生极乐(祈愿自院以下的所有人能在死后往生极乐净土的场所)

日本是来自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和神祗信仰等思想的交融之地。通过一些儒家的理论,使得京都这个新都市与天下这一概念挂钩。所谓京都,其实是既存的平安京的残骸与武士两大要素为适应院政这个政治体制的要求而进行重组的,在加入了白河、鸟羽等外接设备后诞生的一座为院政定制的新首都!京都这个城市,兴也平家,亡也平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