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反义认知小百科》的读后感大全

《反义认知小百科》的读后感大全

《反义认知小百科》是一本由【捷】玛格达▪加尔古拉科娃 / 【捷】卡蒂亚▪盖加洛娃著作,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义认知小百科》读后感(一):辩证地认识世界万物

世界是相对的。生活中有很多相反的事物,用来表达相反意思的词叫作"反义词"。《反义认知小百科》这本绘本把反义词结合到认知图册中,让孩子一边认知事物,一边理解反义的内涵,同时对世界上的事物有了更客观更深入的认识。

书中所列的反义词比较浅显,低龄孩子认知时容易理解,而且这些反义词也是小学低年级孩子在学 习过程中高频遇到和需要知道的。比如:横竖、冷热、弯直、白天黑夜、新旧......等等。按照万物的特征特性分别罗列一页反义代表。

竖的有摩天大厦、旗杆、灯塔、梯子、电梯、窗帘等,横的有平衡木、大桥、码头、长城、草坪等。很多事物有多种特征,拿出它们的典型特征和相对的物体摆放在一起用相反的词语去归类,这样直观、好理解。

书中所列的反义词是形容词,把它们与被形容的物体合在一起描绘,可以编成故事来讲。地上地下是方位形容词,也可以作为地点状语。我们可以说,地下有宝藏,有文物,这是孩子很好奇的内容,孩子可能会刨根问底,尤其是地下的那些物体,都想研究一番,可以顺势多给孩子讲一讲、科普一下,加深孩子的印象。

有的反义词用来形容的物体会分别找到近似或同类的。比如安全、危险的这组,同样都有蛇,水游蛇画在"安全"这边,蝰蛇放在"危险"那边,一下子就明白了。牛肝菌是安全的,毒蝇伞则是危险的,所以菌菇不能乱采。果蔬是安全的,垃圾食品是危险的。......

书中的图画清晰明了,画风很可爱,每一种事物都标注了它们的名称,便于孩子认知。走进反义词的世界,知道了这么多事物是相反的,有了比较,所以认识得更请楚。知道了它们的特性:剪刀、仙人掌是尖的,汽车尾气是臭的、蝎子是危险的、开水是热的...懂得了区分,才能有意识地避开危险,这样的认知再孩子的成长中是必需的,是有帮助的。

这本书让孩子学会客观地、用辩证的眼光去认识和看待事物。

《反义认知小百科》读后感(二):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反义词的世界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

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去形容某些事物,因为这些反义词正好能把事物本身的特征充分地表达出来。

比如大象是大的,蚂蚁是小的;小狗跑得快,蜗牛爬得慢;冰淇淋是冰冰的、甜甜的,茶水是热热的、苦苦的;石头是重的,气球是轻的;白天是吵闹的,夜晚是安静的……

像这种意思相反的词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通过反义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这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在这本《反义认知小百科》里面,就有很多反义词的奥妙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这本《反义认知小百科》是一本非常精美有趣的儿童绘本,里面的插画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画风十分可爱,不止小朋友,连大朋友看了都会爱上。

书中借助了不同的反义词,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进行了分类,比如脆弱和坚硬、热和冷、快和慢、竖和横、软和硬、香和臭、旧和新、地上和地下、黑夜和白天、弯和直、重和轻、尖和圆、大和小、安全和危险、安静和吵闹、多和少、有生命和无生命。

当然,有些事物是不能只用单一的一个词去形容的,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就好像有些人觉得榴莲香,有些人觉得榴莲臭,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才会显得如此独特。

孩子的好奇心都是很强烈的。

从他们幼时的咿呀学语开始,他们就在不断地尝试探索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各种千奇百怪的事物,这本绘本就是给这些事物进行了分类,让孩子在形象的图画中去发现、去对比、去学习。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一些意思相反的词语,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联想能力。

每一页绘本上的生活实例对比,都会让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更深一点。

比如在安全和危险的对比里,洗手、安全带、绿色通行被放在了安全这边,垃圾食品、闯红灯、在山上乱跑放在了危险这边,鲜明的对比可以加深孩子对事物的理解。

在绘本的最后一页,还有一张完整的大图,对于看完了整本绘本的小朋友来说,这就是一次精心准备的小考:把前面学到的反义词都用到这幅图上,把你看到的表达出来。

也许,在小朋友的叙述中,会诞生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呢!

《反义认知小百科》读后感(三):学《反义认知小百科》,让孩子看独一无二的世界

当你想给别人介绍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都会描述一些它的特征,而在描述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也会用到一些形容词,比如大象是大的,蚂蚁是小的,冰淇淋是甜甜的,河水是凉凉的。

在这些形容词中,你也会发现,我们不知不觉运用了对比的视角来看待事物,这样就引申出了反义词,通过这些反义词,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描述这个世界。

有研究发现,孩子到了四岁左右,它开始表现出对相反概念的极大兴趣,比如说到“黑”,他就会下意识地去思考它的相反概念“白”,说到“上”,它会联想到“下”。这样思考反义词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也能提升他们对语言的兴趣,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由玛格达·加尔古拉科娃和绘者卡蒂亚·盖加洛娃创作的《反义认知小百科》一书中,作者通过500多个生活实例来一步步化抽象概念为具体来引导孩子在日常观察中认识反义词。书中的内容取材于生活,画风也很精美,相信孩子会喜欢的。

在书的开篇,作者就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将书中所提到的反义词全部罗列出来,有轻与重、快与慢、安静与吵闹、大与小、尖与圆等等,这些词语都是我们日常说话表达常用的。

作者非常了解孩子在幼儿阶段时的典型具象思维,所以他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着手,通过“情境教学法”一步步由简入难的介绍这些反义词,把那些抽象化的词语化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帮助孩子来理解。

在每开页中,左边与右边的单页分别是两组反义词,孩子在翻开的时候,首先会得到一个视觉的冲击,对两组词有个初步的认知。另外在每个词语下,作者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归类,比如在“软”中,作者列举了毛绒玩具、羽绒被、小熊软糖、橡皮泥等等。在“硬”中,作者列举了冰山、石头、玻璃瓶、锤子等等。

和孩子看到这时,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到“为什么前面说镜子是玻璃所以很脆弱,怎么到这了又说玻璃瓶是硬的呢,不都是玻璃吗?”

我很高兴孩子能提出这个问题,毕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才是智力的发动力。

其实这样的表达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看到气球会说到“红色的气球轻轻地飘起来了”,你看我们没有简单地只说“红色的”,因为单单一个词不能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全貌,所以说我们要借助多个词来形容。比如你说一个人的头发,如果你只说短发,那头发这个意象并不清晰,如果你再加一个“乌黑的”,这样看是不是相对描述得很清楚了。另外,对于词语的选取,我们往往也带有自己的主观想法,比如有人听到蝉鸣会觉得很吵闹,而有人听到却觉得很悦耳,那么它们在形容蝉鸣这个意象时就会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当然,也正是因为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才让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变得独一无二却又色彩斑斓。

孩子在听完我说“头发”的例子,貌似明白了很多,在接下里的阅读中也学会拓展,看到雪人,会说到“雪人肚子圆圆的,鼻子尖尖的,摸起来冰冷冰冷的”,一下子就用好几个反义词。

不得不说,这本书初看的时候觉得很无趣,认为干嘛要归类,明明很多事物并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但是在和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作者的用意,其实它把这些食物归类、放在一起对比,是想让孩子对反义词有一个基础的概念,鼓励孩子积极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然后让孩子主动激发自己的创造力,拓展自我认知。

这一点在书末尾的那一页得到证实,作者将书中所有出现的事物都放在一个场景里,让孩子用学到的反义词来表达。

这是一种“启发式”的学习方法,就像孩子小时候我们教其一步步走路,等他学会走路了,自己就开始探索跑步和跳跃了,完全不用父母来催促。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这招,当孩子学习一些抽象概念时,不妨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学习法双管齐下,让孩子的大脑对这些概念一点一点的明朗起来,同时也能激发其主动创造力,这远比填鸭式灌输来的有效的多。

当然我们在陪孩子阅读这本书时,我建议可以准备一些与情境相关的东西,方便孩子阅读完来观察,锻炼其表达能力;另外家长最好能提前做好功课,因为在阅读中,如果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出更多关联的知识,孩子会产生更多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身边事物的特征。比如猎豹跑得快,到底有多快?臭鼬为什么会臭臭的?对于这些问题,孩子有可能感兴趣,也可能随时向家长提问。

总得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潘多拉盒子,看似平平无奇,却能让孩子透过事物的本质看到其背后隐藏的色彩斑斓的世界。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看,大人也能在其中看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