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白读后感100字

李白读后感100字

《李白》是一本由伊沙 著著作,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白》读后感(一):伊冰心玉壶里的李月光——读伊沙小说《李白》

伊冰心玉壶里的李月光——读伊沙小说《李白》 高歌 在今年七月末的新诗典绵阳诗会上,马非将一个厚厚的大信封递给伊沙,伊沙拆开来,取出《李白》的样书,笑逐颜开,将其高举过头顶,说它是自己目前最好的一部小说。我心说吹牛,比《曹操》还好吗?好得过《迷乱》吗?噢,比较中国当代小说创作,孤陋寡闻如我,只能拿伊沙的新作去PK其旧作,还有谁写得更好看、更现代、更富诗意呢? 等到我津津有味地捧读《李白》时,已是一个月之后,刚刚读罢李长之的《李白传》和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传》,正好瞧瞧伊冰心玉壶里的李月光——“这一个”李白,又是个怎样的存在?小说毕竟不同于传记,可以自由驰骋想象力,于是,伊沙笔下的李白,享受到赵蕤夫妇——道家——令人咋舌的性教育,不料却落荒而逃,堪称“假道真儒”;和金陵歌女金铃子、丹砂一块玩儿起了乐队——音诗三人组;李白浪迹一生不还乡,原来是与初恋情人私奔未遂,还杀了人家一个家丁;还有更加惊人的“曝料”,李白一生未得任用,是因为他是隐王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的那位皇太子——的后嗣……得亏伊沙想得出!拜师“天下第一剑”裴旻、巧遇大书法家张旭并诗书相赠——“大唐三绝”聚首,与高适两度比剑,与玉真公主的精神之恋(也有肌肤之亲),与孟浩然、贺知章、王维的风云际会,彼此之间微妙的诗际亦人际关系,一桩桩一件件,声气可闻,心思可测,脑洞一开一填,虚构出事实的诗意,塑造成结实的群像……这真是一部穿梭古今的现代小说啊!人物李白和作者伊沙仿佛合二为一,于我捧读的书页之间跳进跳出,读李白传记时,头脑中忽闪的那些模糊的光点,终于被编织成光线,又定格成全息影像,生龙活虎地挺立在面前,至于李白两娶相门之女的美满婚姻,与崔宗之、元丹丘、杜甫的几次欢畅诗旅,就忍住不再剧透了…… 最让我会心一笑者,是伊沙将他主持的新诗典诗会的PK乾坤大挪移到了书中,以一次次赛诗、读诗会呈现了星光璀璨的大唐诗坛:从李白十五岁时“不敢高声语”的一鸣惊人到鄂州三月三诗会初会王昌龄,到紫极宫诗会贺知章、王维、李白的出场排序的匠心安排,还有道教代表大会暨大唐诗人吟诗会乃至李白孔庙舌战群儒(竟有金庸武侠《天龙八部》中乔峰大战聚贤庄的爽利),伊沙的生花妙笔将一出出文斗诗搏写出了刀光剑影和如莲的欣悦…… 伊沙不光把李白写活了,还把李白写顺了,抵达艺术理想的那种顺,仕途不顺成全其诗途、屡遇挫折屡创杰作的那种顺。还是诗人最懂诗人啊,诗人是孩子与智者的结合体,当然不会是卡通人物,更不会一根筋地猛撞南墙,伊沙塑造的李白还颇有政治智慧呢,那些众所周知的政治糊涂,伊沙愣是给李白同志画圆了,而且勾画得合情合理,更能接近事情的真相。“伊李沙白”的佳话早已在诗圈流传——当然也可以谓之在我们一小撮诗人中间聒噪——他就是最适合去塑造李白的当代诗人、作家——说起来有点儿残酷,伊沙写作《李白》可谓天假其时,于自个儿蒙难之中一往情深地抒写李白的蒙难,心头涌动着怎样的悲壮和豪迈,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深昧那种无法言传的巅峰体验。《李白》就这样被写活了,那就继续期待李白,噢不,伊沙在“河岳英灵”系列小说的创作中复活白居易,请回华夏文明史中的又一位诗魂。

《李白》读后感(二):诗仙是怎样练成的

诗仙是怎样练成的

——感读伊沙小说《李白》

/李勋阳

全世界华人——不仅仅是国人,包括旅居海外的华侨乃至已经二三代流淌着异国他乡血液的华裔——头顶上都有一片永恒的白月光,那就是李白——借用流行语来说,李白是每个国人心头永恒的明媚。

千古文人侠客梦,同样地,还有,千古文人李白梦——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慕李白羡李白追李白仿李白,以至于到了现在,李白成了一道公共考题,每个作家都想写一写李白——李白成了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李白。就连鄙人,在大学时也突发奇想心血来潮,也写过李白,虽然只写了个开头,但也反证了无数作者,都有一个梦,那就是触碰一碰诗仙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样。虽然诗仙李白的灵魂,长短粗细,无数写作者根本就够不着(更摸不着),但也挡不住心中躁动,也无其他,只因为诗仙李白永恒的魅力。

还记得小学四五年级时,就看过一个李白的传记,忘了是什么版本何人所写,但对当时我幼小的心灵来说,还颇受打击,心想李白怎么会是那个样。直到上了初高中,不再随便迷信课本和书(感谢我挺早就开始拥有一些自我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对一些作家的书我也就不再信任,包括后来又看到许多有关李白的书,都经常让我心头一哂——果然李白是仙啊,神龙不见首尾,反让这些作者陷于狭小和低矮。上大学时,看到一条娱乐新闻,说哥伦比亚公司打算拍一个电影,《杨贵妃》,其主角杨贵妃的演员倒好找(天下美女多的是),反倒是其中一个次要人物的演员难住了大家,那就是李白,哥伦比亚公司想向全世界招募能演李白的演员——但是诗仙是仙啊,不是随便一个帅哥就能出演到位的。

这个电影到现在都难产,也难怪,就像林黛玉一样,李白是全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意象,谁演都会着相,谁演估计都会挨骂,因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畅想的一个李白,一着相就打破了他心中的想象。就连笔者,有时看到某些映像中的李白,都会心中泼骂,(甚至有好几个家伙的形象,直接把“诗仙”演成了“文丑”,包括那个“妖猫”什么的电影,也不免演得油腻、轻浮)。同样地,面对一些描写李白的小说和传记,笔者也经常愤懑恼羞,心里嘀咕,这些家伙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灵魂够不够,就敢以自己的脏魂去映照诗仙的灵魂——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所以当老伊沙宣布要写《李白》时,我是满心期许的,一个杰出诗人,去映照诗仙的魂魄,这反而是最合适的。当然,老伊沙在此之前的另一本小说,《曹操》,也证明了他不仅有这个能力,更有这个灵魂硬度。(在作家圈,曹操似乎也变成了一个公共考题),无数作家也都在写曹,但吾师写的《曹操》我却最喜欢,原因就在于,如果曹操只是个奸雄的话,何以能有那么大的魅力,老伊沙首先抓住了曹的诗人本质——所谓奸雄,不但不奸,反而是别具魅力的大英雄(未来作家写某个伟人,也可以借鉴此一本质)。所以由他来写李白,我一千个信服。

看多了一些小说家对李白的演绎,还有某些学究对李白的探究。首先,我有个偏见,觉得传记,意思都不大,即使你考据再严谨,推演再周密,在我看来都没什么文学艺术价值——请允许我势利一点,虽然我知道没有他们,这类文学创作都是无根之木,但我还是重艺术轻学术,所以即使面对名人或历史人物的演绎,我还是喜欢小说。但是不少作家,写出的李白,看起来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诗仙李白!

对,无数作家创作李白的最大问题就是,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诗人”李白,而这却是我们做为诗仙的后裔,最应该弄明白的,用本文的题目来说,我自己最想知道的是,诗仙到底是怎样练成的。期许三年,今日书成,一睹为快,我也替吾师老伊沙松了一口气,这个“李白”成了。因为它首先写出了“诗人”的李白,至于李白何以诗仙,笔端流淌,一路下来也是诗仙本该呈现的样子。

好几次去李白故里(江油),看到有不少画家还有雕塑家,把李白塑造成一个挫男(甚至陇西别院里就有一个),我就冷笑,这些家伙心里真是拧巴。当年贺知章一见李白,不仅仅为他的才气所惑,还为他的形象和气质所迷——所以贺知章叫他谪仙可不仅仅赞许的是他的才气,还有他的形象和气质,老伊沙的笔端,从始至终都写到了这一点,作为读者,我当然很欣喜于这一点——这也是我一直以为的诗仙的最基本点——就是李白,首先是才貌双全。我们经常说美女,就说仙女下凡,却很少说仙男下凡,恐怕只有李白,让人一见,直感叹仙男下凡吧——这次第,怎一个“帅”字了得,在我以为写李白,首先要写出这个点来。

但诗仙毕竟也是人啊,不是真的架在云端里的神仙,餐风饮露喝西北风就能过活。他也要吃五谷杂粮,也有七情六欲,也要爱恨情仇,但最终却又有一种飘逸仙气,落于尘而超于尘,这又是作何道理?在老伊沙这本小说里,都有一个合理而精彩的展现,从李白的身世、家境,到心有千千结。这本书不仅以严谨的考据为础,也有着一个诗人和小说家对人性的洞察,在历史资料的空白处,见缝插针地适度和合理的演绎,从而塑造出全方位立体身心血肉丰满的诗仙李白。

比如诗仙虽天赋异禀,但还有家学和师学的熏陶,自我勤奋的锤炼,才横空出世的,不像许多家伙老认为的天才,就是躺在那里都是天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天才,哪个天才不是勤奋的模板,毕加索一生画画过万幅,想想人生才区区三万天!因为这些天才他们自己勤奋的有效性,才让许多懒惰者老以为天才就是躺在那里都可以释放才华——恰恰相反,天才正是其不断勤奋而每处勤奋都释放出其光华来)!

比如李白天生好酒,但为什么又不是简单的一个酒鬼。其既出世又入世的思想从哪里来的?又比如李白一生狂傲,却又巴望着“建功立业”的矛盾又是怎么产生的,又比如李白生性洒脱的根本又是什么,这本书都有合理而根源的揭示。

还记得我一个同事,爱讲李白,爱讲《将进酒》,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问他,你读懂李白了没?听你讲,怎么感觉李白不过是个轻薄肤浅的酒腻子,又或者变成了势利鬼,到最后我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无数人以为豪迈的这首诗,最后落脚却是“与尔同消万古愁”(贯穿其一生的“心有千千结”啊),李白到底愁的是什么?结果这个同事却因此反而在背后嘀咕我,呵呵,有多少人自以为自己读懂了李白,实际上连李白的表皮都不明白,这就是无数国人面对李白的一个残酷真相。

读完本书你就明白了,李白为什么会这样。其追求仕途,但为什么不去科举(就连杜甫都老老实实参加过一次),为什么其一生浪荡山水,真的只是“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么?其真的只是一个散仙,对人间烟火的亲、友、爱三情却不怎么负责吗?本书不但有所揭示,而且妙笔横生,比如《静夜思》的版本迥异,竟然是爱情的结果,《将进酒》版本的变迁,竟然是友谊的见证——不知为何,我很反感现在网上流行说的通行的版本是宋人修改的结果,而真正的版本却是前几年不知真假的丝帛版本——老伊沙这个演绎不但精妙而且让人欣喜!又比如王昌龄被流放又被赦免,这里几句,让人忍不住莞尔一笑:大唐皇帝如猫,大唐官员似鼠,这是猫捉老鼠的日常游戏,为什么被贬之路要慢行呢?因为很有可能在路上就被赦免了。

但又让人心生悲凉,李白后来的遭遇也这样,以至于到死,都让人陡增一种悲凉。对,你可能会问了,李白一生旖旎浪漫纵情豪迈,怎么反而有一种悲凉呢?正如本书里也提到的孟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恰恰其一生纵情豪迈,却正如孟子这一句所言,其一生所爱所恨,哪怕其赤子本心,也都在于此——让人忘了他骨子里的悲凉底色,借用网友说周星驰的话(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李白浪漫的内核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天降大任的理想主义,他临死之前自比孔子,可不是开玩笑的,那是他一生的“千千结”(除了摆脱贱商身誉恢复家族地位的心结之外,他更重要的心结正在于此,要不然他何以老想追求功业呢),虽然他也想好了一但完成所愿,自己的打算(如《侠客行》所述)。但其一生都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甚至背离,结果弥留之际,唐代宗突然要给他个“仕途”——让我不禁联想起堂吉诃德来,战天战地战风车,一生画了个大圈,到最后命运还要和他开个玩笑,你说这不是悲凉是什么?

这也就是有时我给学生讲,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什么叫浪漫,以为浪漫就是风花雪月就是你侬我侬,那不过是浅显肤浅的小浪漫,殊不知真正的浪漫比如李白的浪漫(大浪漫),是从其家庭到亲人再到人生际遇和理想,一生的坎坷和遭遇,最后呈现的一种通达怒放的状态。正如幽默是从有趣的角度来呈现自己的失败和痛苦一样,同理,我以为的浪漫(包括喜剧)就是从通达开阔纵横跳跃的角度来展示人一生的痛苦和失败。

当然也有快意人生的时刻,比如和元丹丘崔宗之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杜甫,甚至后来厚黑而背叛他的高适,甚至甚至玉真公主,这些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时候,正是唐代最华彩的时刻。李白的浪漫首先就是和朋友相处之时的赤子之心,快人快语快恩仇——比如和王维的天生不感冒,和孟浩然后期的决裂,都是如此。我经常想,唐到底是什么,唐人的气象到底是什么,通过这本书,李白一生的经历和遭遇,我大致知道了一个真正的大唐是什么啦。唐为什么拥有如此永恒的魅力,尽管话都说烂了,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但是为什么会这样,这本书给你有一个完满的展示。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诗仙总归是诗仙,本书万变不离其宗,抓住的是诗仙诗人的本质,所以其一生如何肉身凝结成诗,有更精彩的演绎,比如上学、初恋、逃跑,发小的猝死,交友、遭遇背叛、挫折等等,其每一步每一个遭遇,李白都将其融化成了诗,这也是他之所以成为诗仙的根本。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读李白全集,就是按其创作年代顺序读的,我就想搞清楚,诗仙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成长的,返回来又想弄明白,他何以如此妙笔生花口吐莲花的——但正如俗话说的,杜甫可学(真的吗?)李白不可学,虽然这个举动有些可笑,但却让我更加加深了对李白诗歌的理解。而老伊沙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有个更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妙处,就是一个大诗人眼里诗仙最打动他的首先是哪些诗,所以本书摘录和提到的诗,你完全可以当做“李白诗文伊沙读本”(当然也有少量其他人的诗),我相信这也是一个人学习和了解李白诗歌的捷径,我就是这样做的。

一本小说的成功不成功,不仅仅要看“主角”,还要看其他次要人物塑造得怎么样,甚至在我以为,一个小说家的才华就在看他不经意塑造的次要人物身上(是不是敷衍、扁平、干巴乃至标签),而本书每一个次要人物,比如发小吴指楠,贺东昌父女一家、初结前程就不遇而后又冰释前嫌的李邕,更不用提金风玉露的孟浩然崔宗之他们,即就是一生相互不感冒的王维,都有立体丰满的出场,包括也学婴儿啼的小丑安禄山,都有精彩多维的展现,这才是一个小说家的能力和本分。说到这里,忍不住提一处妙笔,那就是李白再进(第三次)长安,去看杜甫,请杜甫和他孩子吃葫芦头的情形,让我拍忍俊不禁——请原谅我真的笑了,因为杜老二一生的苦酸形象太形象了,让人忍不住想笑。

也就是说本书尽管主要在写诗仙,却没有把其他人压榨成汁,就为了成全李白的这个“仙”,这也是其他无数演绎李白的作者经常失衡的地方,甚至有更过分的,干脆把李白变成历史悬疑的一个资料或注脚(那个作家名字就不提了,尽管许多人称他为才子作家,在某以为,不过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爱抖机灵的机灵鬼而已),这也是我最看重的本书作为小说的艺术成色,很好、很好,我相信我有能力和资格做这么一个判断的,不服的话你先读完再来和我辩!

拉拉杂杂,甚至语无伦次说了这么多,就因为这本书,诗仙的形象折服了我,我有太多的话想说。到最后,我想再说的是,还记得15年前,我和我老师在丽江谈到小说,他就说他想写探究我们民族优根性的东西——过去一百年,我们探讨了我们民族太多的劣根性,但问题来了,既然我们有这么多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还不灭亡呢?这里面除了劣根性,肯定还有我们的优根性,要不然就像传说中的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早就湮没完蛋了。因此吾师后来创作了《士为知己者死》,包括《曹操》,都是秉持着这一思想,而我知道这本书其实也是这一思想的贯穿,包括其现在正在创作的《白居易》以及计划中的后续几本,我相信都是如此(这次在江油和老友聊天,我还提到我们这次师生谈话和主张)——而我信任吾师这样的探究和创作,不仅仅作为读者,包括师承传承并业已同行(háng)现在的我。

《李白》读后感(三):诗仙是怎样练成的

诗仙是怎样练成的

——感读伊沙小说《李白》

/李勋阳

全世界华人——不仅仅是国人,包括旅居海外的华侨乃至已经二三代流淌着异国他乡血液的华裔——头顶上都有一片永恒的白月光,那就是李白——借用流行语来说,李白是每个国人心头永恒的明媚。

千古文人侠客梦,同样地,还有,千古文人李白梦——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慕李白羡李白追李白仿李白,以至于到了现在,李白成了一道公共考题,每个作家都想写一写李白——李白成了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李白。就连鄙人,在大学时也突发奇想心血来潮,也写过李白,虽然只写了个开头,但也反证了无数作者,都有一个梦,那就是触碰一碰诗仙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样。虽然诗仙李白的灵魂,长短粗细,无数写作者根本就够不着(更摸不着),但也挡不住心中躁动,也无其他,只因为诗仙李白永恒的魅力。

还记得小学四五年级时,就看过一个李白的传记,忘了是什么版本何人所写,但对当时我幼小的心灵来说,还颇受打击,心想李白怎么会是那个样。直到上了初高中,不再随便迷信课本和书(感谢我挺早就开始拥有一些自我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对一些作家的书我也就不再信任,包括后来又看到许多有关李白的书,都经常让我心头一哂——果然李白是仙啊,神龙不见首尾,反让这些作者陷于狭小和低矮。上大学时,看到一条娱乐新闻,说哥伦比亚公司打算拍一个电影,《杨贵妃》,其主角杨贵妃的演员倒好找(天下美女多的是),反倒是其中一个次要人物的演员难住了大家,那就是李白,哥伦比亚公司想向全世界招募能演李白的演员——但是诗仙是仙啊,不是随便一个帅哥就能出演到位的。

这个电影到现在都难产,也难怪,就像林黛玉一样,李白是全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意象,谁演都会着相,谁演估计都会挨骂,因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畅想的一个李白,一着相就打破了他心中的想象。就连笔者,有时看到某些映像中的李白,都会心中泼骂,(甚至有好几个家伙的形象,直接把“诗仙”演成了“文丑”,包括那个“妖猫”什么的电影,也不免演得油腻、轻浮)。同样地,面对一些描写李白的小说和传记,笔者也经常愤懑恼羞,心里嘀咕,这些家伙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灵魂够不够,就敢以自己的脏魂去映照诗仙的灵魂——那不是自取其辱吗?

所以当老伊沙宣布要写《李白》时,我是满心期许的,一个杰出诗人,去映照诗仙的魂魄,这反而是最合适的。当然,老伊沙在此之前的另一本小说,《曹操》,也证明了他不仅有这个能力,更有这个灵魂硬度。(在作家圈,曹操似乎也变成了一个公共考题),无数作家也都在写曹,但吾师写的《曹操》我却最喜欢,原因就在于,如果曹操只是个奸雄的话,何以能有那么大的魅力,老伊沙首先抓住了曹的诗人本质——所谓奸雄,不但不奸,反而是别具魅力的大英雄(未来作家写某个伟人,也可以借鉴此一本质)。所以由他来写李白,我一千个信服。

看多了一些小说家对李白的演绎,还有某些学究对李白的探究。首先,我有个偏见,觉得传记,意思都不大,即使你考据再严谨,推演再周密,在我看来都没什么文学艺术价值——请允许我势利一点,虽然我知道没有他们,这类文学创作都是无根之木,但我还是重艺术轻学术,所以即使面对名人或历史人物的演绎,我还是喜欢小说。但是不少作家,写出的李白,看起来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诗仙李白!

对,无数作家创作李白的最大问题就是,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诗人”李白,而这却是我们做为诗仙的后裔,最应该弄明白的,用本文的题目来说,我自己最想知道的是,诗仙到底是怎样练成的。期许三年,今日书成,一睹为快,我也替吾师老伊沙松了一口气,这个“李白”成了。因为它首先写出了“诗人”的李白,至于李白何以诗仙,笔端流淌,一路下来也是诗仙本该呈现的样子。

好几次去李白故里(江油),看到有不少画家还有雕塑家,把李白塑造成一个挫男(甚至陇西别院里就有一个),我就冷笑,这些家伙心里真是拧巴。当年贺知章一见李白,不仅仅为他的才气所惑,还为他的形象和气质所迷——所以贺知章叫他谪仙可不仅仅赞许的是他的才气,还有他的形象和气质,老伊沙的笔端,从始至终都写到了这一点,作为读者,我当然很欣喜于这一点——这也是我一直以为的诗仙的最基本点——就是李白,首先是才貌双全。我们经常说美女,就说仙女下凡,却很少说仙男下凡,恐怕只有李白,让人一见,直感叹仙男下凡吧——这次第,怎一个“帅”字了得,在我以为写李白,首先要写出这个点来。

但诗仙毕竟也是人啊,不是真的架在云端里的神仙,餐风饮露喝西北风就能过活。他也要吃五谷杂粮,也有七情六欲,也要爱恨情仇,但最终却又有一种飘逸仙气,落于尘而超于尘,这又是作何道理?在老伊沙这本小说里,都有一个合理而精彩的展现,从李白的身世、家境,到心有千千结。这本书不仅以严谨的考据为础,也有着一个诗人和小说家对人性的洞察,在历史资料的空白处,见缝插针地适度和合理的演绎,从而塑造出全方位立体身心血肉丰满的诗仙李白。

比如诗仙虽天赋异禀,但还有家学和师学的熏陶,自我勤奋的锤炼,才横空出世的,不像许多家伙老认为的天才,就是躺在那里都是天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天才,哪个天才不是勤奋的模板,毕加索一生画画过万幅,想想人生才区区三万天!因为这些天才他们自己勤奋的有效性,才让许多懒惰者老以为天才就是躺在那里都可以释放才华——恰恰相反,天才正是其不断勤奋而每处勤奋都释放出其光华来)!

比如李白天生好酒,但为什么又不是简单的一个酒鬼。其既出世又入世的思想从哪里来的?又比如李白一生狂傲,却又巴望着“建功立业”的矛盾又是怎么产生的,又比如李白生性洒脱的根本又是什么,这本书都有合理而根源的揭示。

还记得我一个同事,爱讲李白,爱讲《将进酒》,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问他,你读懂李白了没?听你讲,怎么感觉李白不过是个轻薄肤浅的酒腻子,又或者变成了势利鬼,到最后我只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无数人以为豪迈的这首诗,最后落脚却是“与尔同消万古愁”(贯穿其一生的“心有千千结”啊),李白到底愁的是什么?结果这个同事却因此反而在背后嘀咕我,呵呵,有多少人自以为自己读懂了李白,实际上连李白的表皮都不明白,这就是无数国人面对李白的一个残酷真相。

读完本书你就明白了,李白为什么会这样。其追求仕途,但为什么不去科举(就连杜甫都老老实实参加过一次),为什么其一生浪荡山水,真的只是“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么?其真的只是一个散仙,对人间烟火的亲、友、爱三情却不怎么负责吗?本书不但有所揭示,而且妙笔横生,比如《静夜思》的版本迥异,竟然是爱情的结果,《将进酒》版本的变迁,竟然是友谊的见证——不知为何,我很反感现在网上流行说的通行的版本是宋人修改的结果,而真正的版本却是前几年不知真假的丝帛版本——老伊沙这个演绎不但精妙而且让人欣喜!又比如王昌龄被流放又被赦免,这里几句,让人忍不住莞尔一笑:大唐皇帝如猫,大唐官员似鼠,这是猫捉老鼠的日常游戏,为什么被贬之路要慢行呢?因为很有可能在路上就被赦免了。

但又让人心生悲凉,李白后来的遭遇也这样,以至于到死,都让人陡增一种悲凉。对,你可能会问了,李白一生旖旎浪漫纵情豪迈,怎么反而有一种悲凉呢?正如本书里也提到的孟子的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恰恰其一生纵情豪迈,却正如孟子这一句所言,其一生所爱所恨,哪怕其赤子本心,也都在于此——让人忘了他骨子里的悲凉底色,借用网友说周星驰的话(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李白浪漫的内核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天降大任的理想主义,他临死之前自比孔子,可不是开玩笑的,那是他一生的“千千结”(除了摆脱贱商身誉恢复家族地位的心结之外,他更重要的心结正在于此,要不然他何以老想追求功业呢),虽然他也想好了一但完成所愿,自己的打算(如《侠客行》所述)。但其一生都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甚至背离,结果弥留之际,唐代宗突然要给他个“仕途”——让我不禁联想起堂吉诃德来,战天战地战风车,一生画了个大圈,到最后命运还要和他开个玩笑,你说这不是悲凉是什么?

这也就是有时我给学生讲,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什么叫浪漫,以为浪漫就是风花雪月就是你侬我侬,那不过是浅显肤浅的小浪漫,殊不知真正的浪漫比如李白的浪漫(大浪漫),是从其家庭到亲人再到人生际遇和理想,一生的坎坷和遭遇,最后呈现的一种通达怒放的状态。正如幽默是从有趣的角度来呈现自己的失败和痛苦一样,同理,我以为的浪漫(包括喜剧)就是从通达开阔纵横跳跃的角度来展示人一生的痛苦和失败。

当然也有快意人生的时刻,比如和元丹丘崔宗之孟浩然贺知章王昌龄杜甫,甚至后来厚黑而背叛他的高适,甚至甚至玉真公主,这些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时候,正是唐代最华彩的时刻。李白的浪漫首先就是和朋友相处之时的赤子之心,快人快语快恩仇——比如和王维的天生不感冒,和孟浩然后期的决裂,都是如此。我经常想,唐到底是什么,唐人的气象到底是什么,通过这本书,李白一生的经历和遭遇,我大致知道了一个真正的大唐是什么啦。唐为什么拥有如此永恒的魅力,尽管话都说烂了,说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但是为什么会这样,这本书给你有一个完满的展示。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诗仙总归是诗仙,本书万变不离其宗,抓住的是诗仙诗人的本质,所以其一生如何肉身凝结成诗,有更精彩的演绎,比如上学、初恋、逃跑,发小的猝死,交友、遭遇背叛、挫折等等,其每一步每一个遭遇,李白都将其融化成了诗,这也是他之所以成为诗仙的根本。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读李白全集,就是按其创作年代顺序读的,我就想搞清楚,诗仙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成长的,返回来又想弄明白,他何以如此妙笔生花口吐莲花的——但正如俗话说的,杜甫可学(真的吗?)李白不可学,虽然这个举动有些可笑,但却让我更加加深了对李白诗歌的理解。而老伊沙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有个更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妙处,就是一个大诗人眼里诗仙最打动他的首先是哪些诗,所以本书摘录和提到的诗,你完全可以当做“李白诗文伊沙读本”(当然也有少量其他人的诗),我相信这也是一个人学习和了解李白诗歌的捷径,我就是这样做的。

一本小说的成功不成功,不仅仅要看“主角”,还要看其他次要人物塑造得怎么样,甚至在我以为,一个小说家的才华就在看他不经意塑造的次要人物身上(是不是敷衍、扁平、干巴乃至标签),而本书每一个次要人物,比如发小吴指楠,贺东昌父女一家、初结前程就不遇而后又冰释前嫌的李邕,更不用提金风玉露的孟浩然崔宗之他们,即就是一生相互不感冒的王维,都有立体丰满的出场,包括也学婴儿啼的小丑安禄山,都有精彩多维的展现,这才是一个小说家的能力和本分。说到这里,忍不住提一处妙笔,那就是李白再进(第三次)长安,去看杜甫,请杜甫和他孩子吃葫芦头的情形,让我拍忍俊不禁——请原谅我真的笑了,因为杜老二一生的苦酸形象太形象了,让人忍不住想笑。

也就是说本书尽管主要在写诗仙,却没有把其他人压榨成汁,就为了成全李白的这个“仙”,这也是其他无数演绎李白的作者经常失衡的地方,甚至有更过分的,干脆把李白变成历史悬疑的一个资料或注脚(那个作家名字就不提了,尽管许多人称他为才子作家,在某以为,不过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爱抖机灵的机灵鬼而已),这也是我最看重的本书作为小说的艺术成色,很好、很好,我相信我有能力和资格做这么一个判断的,不服的话你先读完再来和我辩!

拉拉杂杂,甚至语无伦次说了这么多,就因为这本书,诗仙的形象折服了我,我有太多的话想说。到最后,我想再说的是,还记得15年前,我和我老师在丽江谈到小说,他就说他想写探究我们民族优根性的东西——过去一百年,我们探讨了我们民族太多的劣根性,但问题来了,既然我们有这么多问题,为什么我们这个民族还不灭亡呢?这里面除了劣根性,肯定还有我们的优根性,要不然就像传说中的其他三大文明古国,早就湮没完蛋了。因此吾师后来创作了《士为知己者死》,包括《曹操》,都是秉持着这一思想,而我知道这本书其实也是这一思想的贯穿,包括其现在正在创作的《白居易》以及计划中的后续几本,我相信都是如此(这次在江油和老友聊天,我还提到我们这次师生谈话和主张)——而我信任吾师这样的探究和创作,不仅仅作为读者,包括师承传承并业已同行(háng)现在的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