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摘抄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摘抄

《西南联大诗词课》是一本由闻一多 等著作,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一):西南联大——思想文化得盛宴

以前看了部纪录片——《西南联大》,这部纪录片讲述了西南联大在抗战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联合组建,“八音合奏,终和且平”的历史,展现了其历史渊源、灵魂人物、杰出代表、事迹成就及对中国教育、文化、社会的深远影响。比起如今的北大清华,学子可能更愿意把它当作梦中情校,之前我对西南联大的了解,多源于文字或影片,只是觉得西南联大很伟大。有着永恒的文化魅力和精神力量。“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我们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必须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去做,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一个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时讲了这番话。西南联大是真正的大师云集。联大成立于战时,条件当然是极为艰苦。但看当年教授学者们留存下来的照片,无论是着长袍还是西装革履,无论单人照还是合影照片,真是会令人赞叹他们的精神气质之不凡。简直高贵,配得上人们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完美想象。

但是真正去了解他们的课程内容还是第一次,在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中收录了游国恩、浦江清、闻一多、朱自清、萧涤非、罗庸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和作品,并按照时间顺序将诗词产生的根由和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

就拿朱自清释义的《古诗十九首》来讲,这19首古诗内容以客愁、别离、人生无常等为主,历来对其解读层出不穷。在本书中收录了朱自清先生对其中九首的释义,朱自清先生以散文闻名,但学术修养亦深厚。作为白话文运动的坚定执行者,他更擅长把深奥的传统经典、以白话文形式表达出来,敦厚细腻的释文就像一首抒情诗,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是讲析古典诗词最理想的文章。可惜,直到朱先生去世前,都没能补全剩下的十首,终成憾事。

朱自清先生认为“诗也是可以分析的。只有分析,才可以得到透彻的了解;散文如此,诗也如此。若是囫囵吞枣地读去,所得着的怕只是声调词藻等一枝一节,整个儿的诗会从你的口头眼下滑过去。

这本书实际上是课堂记录。就可读性而言,非常好读,因为全是大白话,没有一点书面语的正式感。只是在内容分析上来说,对于像我这样文化底蕴不深厚的读者来说,还是得细细品读,方能理解。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二):这套书太棒了。都去看看

《西南联大国史课》

《西南联大诗词课》

《西南联大文化课》

这套书真的是太打动我的审美了,有一种和平行时空的大佬们在隔空对话的错觉。

可能还有人不了解西南联大,这所学校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仅存在了8年时间,如昙花一现的瞬间,却培育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可谓是教育史上的传奇。这所学校传递出来的思想火光,影响着好几代人。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西南联大成了中国唯一宁静又和平之地。

这套丛书,一共有有五本,涵盖国史,文学,诗词,哲学,文化五个方面。

1,《国史课》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从夏商周到明清,收录了陈寅恪/雷海宗/张荫麟/吴晗等著名教授国史作品。以时间为轴,多维度去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

2,《文化课》这本书可以看出自诸子百家后,自西南联大有兴起了一场思想文化盛宴,书中收录了冯友兰/张荫麟/闻一多/罗庸/汤用彤/雷海宗/吴晗等七位先生的文章,涉及中国历史文化,人文文化,通过对哲学与人生的讲解,形成了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文化的完整概述。

3,《诗词课》这本书主题是“诗词”,收录了闻一多/朱自清/萧涤非/罗庸/游国恩/浦江清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将诗词产生的根由和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

这些书每本都包含超多知识点,都是前辈们在民族危难之际坚守传播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仿佛让我看到文字背后的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来阅读这套书。这套书不是读一遍就能懂的,需要反复琢磨,多查阅资料才能读懂读透,如果只是浅尝即止就太浪费编辑们的心意了。未来的几个月,应该会不停的翻看,标记。前辈已经将知识点都整合了。剩下的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去打开格局了。

Ps 我的男神汪曾祺老师说,如果不说读了西南联大,他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而我读了这套书,是不说隔空与男神汪老有了思想上的交集了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三):《西南联大诗词课》:大师带你揭开诗词群体的神秘面纱!

最近读了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我有时候在想,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和西南联大在校生,有什么不同? 在我想了一会儿后,觉得不同的是,他们真的在大师的面前,一节一节的认真听课,而阅读这本书的我,可以想先看哪节就先看哪一节,唯一遗憾的是,不能穿越到那个时期,找到这些老师答疑解惑。 我有注意到在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中有[唐诗与宋词]的比较,于是我先读了[李白]那一章。 提起李白,你可能会想到他最著名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读完这一章节后,我相信你会对李白有新的认识: 读完李白的籍贯介绍后,我发现他不仅诗歌更多,才华出众,连籍贯都有好几种,不仅仅受到山东人(此山东非现在的山东县)的欢迎,陇西、陇城、川蜀以及西域,都想给他落户口,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神秘的东方人仁,还好这几种籍贯里没有韩国人这一说,省得哪天棒子泡菜国脑子一抽,说李白有韩国血统。 浦江清老师对于李白的人生总结为:少年任侠,中年做官,晚年流离。 而当代中学生则认为他是语文课本里的常驻嘉宾,只要有他名字的诗,你不想背,老师也会考。 当然你也会在这本书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李白,与吴筠(此人为道士)为好友,喜欢道法,以及神仙那种无欲无求的态度。 这些分析都来源于大量的诗歌,其中结合着李白的人生履历,并且将他的风格进行了解析,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创作的诗歌要比课本上出现的要多得多。 我又注意到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中有关于[唐诗兴盛的原因及其分析],于是又仔细的读了[李清照]那一章。 提起李清照这个人的话,大部分人的印象是《声声慢》和《如梦令》,而只要了解她的人,就会知道这些一首首或凄婉或清新的诗词背后,藏的是一个有个性、有主见的、更加洒脱,并且情商高,有自己的人脉的独特灵魂,在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中,对李清照的作品解析并不是很多,只是稍微的讲解了几句,对李清照女士本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别的作品中查找资料。 整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整体顺序,也是根据诗词在历史上的发展顺序来展现的,比如先从诗经讲起,再到山水诗、七言诗等等再过渡到各家诗人、词人,最后以“词”为什么衰落为收尾。 我并不是按照顺序看的,我看过的大部分文章都没有出现节选字样,也就是完整的,这也是这本书的优点之一,你不用再去别的地方找完整的书稿。

这本《西南联大诗词课》中,你不仅仅会对诗人和词人的生平,以及作品有更多的了解,还能侧面看出每个老师不同的性格,以及看待事物的多个方面,特别适合选择文学的大学生当做课外读物,也更加适合喜欢文学的读者阅读。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四):沉默的诗词之意

清代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中落笔:“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声之画。” 诗画同源而异质,深以为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相传是为曹植的《洛神赋》所作,袁枚有诗题直白道“题画”,诗画皆为上佳者更是不在少数。东坡先生就曾美称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者有不少共通之处,此间之意不言自明。

谈谈意象。中国的文学传统离不开意象。记得中学写诗歌理解,九成是要把意象写进去的。通过意象喻人、寄情、明志,中国人讲话、成文自古就极有讲究。李商隐一首《无题》被世人解读千万遍,一者说象征着至死不渝的爱情,一者说是要为令狐绹求情。现今这“春蚕蜡炬”早已成为歌颂教师精神的佳句。诗画中多用“鸿雁”指代书信,用“蝉”作品行高洁之意,以月写思以水叹逝,种种都已融入中国文学的骨血,铭刻在中国诗画的碑石上。“花”也是一大意象,梅孤高枕寒,菊隐世南山,兰文雅谦逊,但谈到樱,人们多少会愣怔。也许,第一时间会想到和歌中的“物哀”之美,或者武士道精神的壮烈。诚然,樱花花期之短,花开之绚烂,都带着壮美的意味。汪老先生在《人间草木》里写樱花之盛有如明霞绛雪,花光耀眼。而樱最早生长于喜马拉雅山脉,后被使者携带远渡东瀛。中国文学里自是有樱花的一席之地,只不过相较四君子要小众些,难能脱口吟诵,或者说出有些什么画来。李煜写“樱花落尽春将困”,借“春闺思人”写国破家亡之衰感,正是借由樱花的凄美之意象表达哀思。

说到意象则免不了谈意境,中国诗画往往重在写意。由形及意,从中也能体现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观念。中国画中多山水石、花鸟鱼虫,表现自然哲理,时空万象。“有花堪折直须折“忽地就将人引导一种哀叹时间流逝的境地里去,时间流逝的隐性就由微妙的心理变化具象了,令人惶恐。“旧时王谢堂前燕”唏嘘至极,在历史的满地残骸中捡起一片,正站在时空的交叉点回望感慨,发现不过“飞入寻常百姓家”。“空山新雨后”的时空感又难能可贵地营造一种清冽之感,步入清新之境,也表现古人的审美意趣。意境说到底是内心折射,从诗画中悟成了才有境,才能从中窥得作者的一二感受,有关时间流逝、人生哲理、乡土情怀,而这些都是中国文学传统亘古不变的内涵。就如李煜写樱花,应当是针孔中窥万象,儿女情思里瞥见他的家国。从小众的意象中格致也不失为一种意趣。

讲到花之物哀,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八省联考卷里的那朵山茶花,出自川端康成的《秋雨》。小女孩裹着山茶花图案的和服静静入梦。相比文章里刺目的火团和带着韵律的秋雨,山茶花悄然地绽放,静止在女孩的和服上,一朵纯白到澈净的花却承载了生死这无比宏大的主题,怎样都觉得反差无比巨大。当然,印象深刻的最大原因是考试的时候没答出来,回到大巴车上有同学拿手机查了查惊呼答案要写山茶花。还有一个是《古都》里的两株紫花地丁,破土而生,双生却上下不逢,就好像千重子和苗子大相径庭的命运。这种悲剧之感在中国诗词中同有体现。

《西南联大诗词课》读后感(五):西南联大的诗词人生

在中国高校历史上,大楼处处有,大师却不常在,但在西南联大,大师却比大楼要常见得多。凡中国读书人,没有不知西南联大的,即便不知这所学校,也一定认识这所学校走出的人,无论是闻一多、胡适、朱自清都曾出自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诗词课》是西南联大系列课程中的一本,本书收录了闻一多、游国恩、朱自清等六位大师关于中国诗词的讲解,涵盖了重要诗人及诗词,展现了西南联大先生们学术的专业性及独特性。

中国诗词历史必须从《诗经》开始,游国恩老师除了对诗经本身的注解外,着重关注于作品背后的社会环境,比如雅诗和颂诗是为统治阶级特定场合而坐,国风则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游国恩老师讲解过程中很擅长制造画面与塑造形象,对于《诗经》的理解更加深刻。

闻一多先生笔下的屈原是人民的诗人,屈原的一生虽冠以贵族姓氏,却始终站在人民的一侧。屈原是没落贵族之后,作为宫廷中的伶官,他也同样忍受着王公大臣的屈辱。屈原所创作的作品也并非迎合贵族,而是更加亲近群众的文体。屈原在与人民群众的相处过程中也具有很高的威望,屈原可以称之为真正的人民诗人。

对于中国古代诗人的讲解,西南联大诗词课介绍了浦江情的陶渊明,萧涤非的谢灵运和鲍照,此外还有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白居易等。留名青史的诗人确实不是一堂课程就能够讲述完的,每一位诗人的经历都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传记,但是西南联大的大师们却运用少量的篇幅,言简意赅的挑选出诗人作品特点以及生命经历,总能在讲解中找到独特的角度以及观点,这种课堂也是对诗人人生的补充。

《西南联大诗词课》还按照诗词的派别进行介绍,除了我们熟知的南北朝民歌、乐府诗、唐诗、复古派、田园派等,还介绍了宫体诗及花间派,展现了古诗幽怨自赎的另一面。此外浦江清讲解的唐诗与宋诗的区别,篇幅很短,但是却一针见血。

西南联大成立于国家危亡之刻,此时的中国急需培养大量的有志之士报效祖国,西南联大作为当时的最高学府,所开设的课程依旧没有忘记中国诗词,这是因为这些诗词中融入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无论是任何朝代,中国的诗词都蕴含着民族的信仰,是华夏儿女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忘记的文化,是华夏复兴的根基。

如今的国学班已经很常见了,但是像西南联大大师们所讲述的那样深刻的课堂却不常见了。这大概是因为大师们生于危亡之际,应该更能与古诗词中的灵魂共情,所以大师们的思想也是我辈望尘莫及的。西南联大已经不在了,但是西南联大留下的人才、思想、课程都是我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