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Invisible Child》读后感精选

《Invisible Child》读后感精选

《Invisible Child》是一本由Andrea Elliott著作,Random House出版的624图书,本书定价:Hardcover,页数:2021-1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Invisible Child》读后感(一):窒息

This book is such phenomenal journalism and sophisticated scholarship! 这本书从2021年末开始看,一边看一边听,有声书也读得非常精彩。这无疑是我一年来看的书里最喜欢的,也是最让我难受和窒息的一本书。

作者Andrea Elliot跟随Dasani一家接近十年,写出这样精彩的著作,完美结合了塑造人物,讲述故事,和数据研究,真是此类书籍的天花板了。Poverty, race, homelessness, drugs and addiction, mental health, child protective services, school to prison pipeline, foster care system, policing, education, New York City politics…你想要的美国特色,应有尽有,淋漓精致。

最近在twitter上看到一个话题,关于是不是应该给街上homeless的人买食物而不是直接给钱。看到有人留言说,她自己曾经homeless过,在那样艰难无比的状况下,why can’t I just buy the lunch I like and a f*** beer? Just because I’m homeless doesn’t mean I have to eat whatever you feed me. I’m a person too, and not your child.

最近看这本书就老想到这个话题。我们自己,在如此安全,健康,平和,优越的环境里,还会有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也会有忍不住吼了孩子的时候;有时想大吃大喝不健康的食物,有时会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决定。把我们放在Dasani一家的处境里 - 不仅仅是当下的处境,还有从小到大的经历,世世代代的创伤,谁能保证自己比他们做得更好,更“自律”,更“上进”呢?在我看来,Dasani一家人,为了他们最珍惜的一点 – 一家人必须在一起,已经付出了他们全身的力气和所有的努力,来对抗无数个broken systems。

Dasani和她的一家人自然是不幸的,但她也有她的幸运,她有爱她的母亲和继父,她遇到过好的导师 - Mrs Holmes, Ms Hester, her counselor at Hershey’s Julie, Etienne, their family lawyer Lansner…是这些人,和Dasani自己,支撑着她和这个社会和系统对抗。

看完这本书,我以后应该会想看这位作者写的任何作品。她的细致观察,对人性的敏感,看待问题的全面深入,写作水平 (and ability to write in a nonjudgmental way) 都是天花板水平了。

《Invisible Child》读后感(二):当你知道why, 就可以忍受一切how

Disani是一个纯净水的牌子,也是这本书女主角,一个在曼哈顿一直挣扎在街头活着收容所的一家人8个孩子中的老大的名字。她的妈妈叫Chanel, 一个法国香水的名字。因为那是生活在贫民窟的Disani的外婆Joanie知道的一个和“美好生活”相关的词汇。

这本书是调查记者Andrea Elliott用时8年跟踪记录Disani和她的家族的故事。这是immersive调查的8年,Andrea采访了200多个当事人, 录制了132个小时录音和28小时视频,获取了14325份档案材料,查询Disani家族的历史直至1700年代。

Disani的曾祖父June Skykes曾参加二战,获得三颗青铜勋章。但是当回到美国的时候,因为是黑人,不被允许购置房产,无法获得贷款,不能享受GI bill而受教育,身为战争中的机械师,却无处找到工作。 最后换了30多分苦力工作,养活全家。半个多世纪前Disani的曾祖父遭受的排挤,让他无法受到教育,无法获得房产,从而奠定了接下来四代人的命运:贫穷,无家可归,犯罪,毒品,疾病,黑帮斗争,被儿童福利机构严密监视,骨肉分离。

整本书600多页里,充满了Disani和家人无数次被羞辱,被犯罪化,被打倒,拆散,又无数次反击,站起来,重聚的情节。每一次都让人心碎,愤怒,无力,同情。 这些厄运来的密密麻麻,不让人喘息。所有官僚机构的溃散,冷血,以保护孩子为名拆散家庭,对父母惩罚严格却支持稀少,市长从朱利安尼换到白思豪,无论是哪个政党,都毫无改变。

其中有一次Chanel因为疲惫没有接到儿童服务处(ACS)的电话,当家人和公职部门都找不到她后,她被剥夺监护权。8个孩子的爸爸从此需要独自抚养,并禁止让Chanel接触孩子。 而家里一切获取福利资助和食品券的人都是妈妈,爸爸申请将获益人转到自己身上却迟迟不被批准。 他几十次的找官僚机构,写信求助黑人区议员,用尽一切办法求救。冰箱里的食物就快没有了, 爸爸和ACS负责人乞讨食物,对方答应第二天带给他20块钱购物券。第二天却病假没去上班。 爸爸觉得被欺骗了,这不过是他们作为穷人再正常不过的经历,为了一屋子孩子能有饭吃。 他只能去抢劫超市,爸爸带上了未开封的卷纸,但他没有武器。 出门前孩子问他去哪里,他说去抢吃的,小儿子说be safe。

在超市里, Supreme 要挟店主必须买自己的卷纸,否则就打死他。争吵之后,店主报警。四个白人警察将他制服,而面对警察的过程中Supreme一直在求饶,同时也想着怎么和警察对话,才能不会被杀死。 他被戴上手铐和脚镣上了警车,他不知道面对四个持枪警察,带着手铐的人还能怎么逃跑,为什么要带脚镣,这只能让他想到被奴役。

警察将他带到监狱,控以三项罪名,其中有持有firearm,而其实他并没有。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家孩子待在没有大人,暖气,完整的房门和食物的破屋子里,商量如果ACS来了,如何不要出声,不要被知道父母不在家,从而被丢入寄养系统。

而在这样逆境下依然有Disani和家人一样顽强的人群,她们一直在被暴风雨撞到,每一次都再爬起来,摄入和一种又一种药物再一个又一个的戒掉,把 “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当成最重要的生活要义。 当8个孩子被拆散丢去不同的寄养家庭,Chanel和Supreme也离婚了,是孩子让他们继续生活下去,做一个好人,做好父母,失去了Why的他们,How也无以为继了。

看这本书的时候,在一个微信群里,正有一个朋友说西雅图的游民一个月有一千多的补助,怎么还活不下去,吃饭哪里要花那么多钱?

悲愤的无以复加。这个社会有多分裂,哪怕是住在靠近街道的人们,却在天堂和地狱里生活。 当一个人出生就在毒性环境,家里家外都有暴力,犯罪,霸凌,毒品,当世代被剥夺和奴役,当机构永远死死盯着穷人,惩罚而非支持, 一个人怎么能发展出安全感,稳定的情绪,有逻辑和规划的生活能力,她如何能躲开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毁,躲开药物,躲开犯罪?躲不过更加万劫不复,尽管躲不过才合情合理。

街上满是这样的人,身上背的是这个国家几百年以来的罪。

《Invisible Child》读后感(三):Invisible Child 初读有感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受是这本书信息量太大了。有太多的感受和想法, 先简单的理一理。

1. 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parenting is all about doing instead of saying, 并且亲生父母与小孩之间的血缘关系真的独一无二很难被取代(尤其对于未成年来说),这种血缘的纽带有时甚至强大到让人无法理解。Dasani与她的妈妈Chanel, 外婆Joanie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做出非常相似的决定leading to the same life,用Chanel的话来说,it is a cycle, it keeps coming back around。Chanel在初中的时候被养母Sherry送到了北卡的天主教私立初中,因为养母发现Joanie在吸毒不希望她会影响到Chanel,可是Chanel在新学校屡次故意违规最终导致自己被学校开除,等她返回布鲁克林时,她选择了与她的homeless亲生母亲Joanie一起生活在shelter, 而不是回到自己从小长大的不富裕却温暖而稳定的养母的家。这对Sherry是个很大的打击以致于在随后的两年内Chanel因为后悔而返回到Sherry家时,Sherry对她关上了门,而Chanel也很快像自己妈妈Joanie年轻时,未婚未成年先孕,drop off from school,过上了一眼看不到尽头的Homeless的生活。Dasani在初中的时候得以去一所专门为低收入家庭小孩开放的私立学校,她在学校里面受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成年人对她的积极的影响,并且得以释放她的潜能,可就在她还有两年就可以高中毕业前景一片光明的时候,她为了回到妈Chanel和家人的身边,屡次故意破坏学校规矩最终导致自己被开除。在这整个过程中,Chanel反复得跟Dasani说,不要离开那个学校,不要回到纽约来,纽约已经没有你的家了,没有任何希望,你回来了就再也离不开这种shitty life。 可是Dasani没有听,就如同年轻的Chanel一样,他们在自己14,15岁的年纪冲动得做出了他们当下认为是最正确却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让自己后悔的决定。Why? 他们年轻时的冲动,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可以承担得起后果,不思考后果地做决定,并且与原生家庭无法理解的强大的bond, 都与自己小时候所目睹的年轻的父母如出一辙。他们其实在做的,只是在实践自己从小到大在父母身边所吸取的一切价值观人生观理念。所幸的是,Dasani终究是跟Chanel不一样,没有完全重蹈覆辙,并且能幸运得碰到了很赏识她潜能的老师校长,顺利的从公立高中毕业为申请大学做准备。所以这并不是像Chanel所说的,命运是个轮回,很多不同代人生活的相似处,都是因为父母的行为对小孩子的影响远大于父母的苦口婆心。在幼小的Dasani的眼中,她的外婆Joanie是个很脚踏实地勤奋并很有毅力为自己生活而奋斗的人,而母亲Chanel是不负责任不靠谱经常消失但的确又深爱着自己。殊不知,彼时的Chanel只是在重复年轻Joanie的行为,而她将会继续重复下去---如同中年的Joanie某一天幡然醒悟步入正轨一样。

2. 我在看这本书的整个过程当中,一直觉得在Dasani的生活当中一直有两股力量在Battle, 一股是来自于她的原生家庭(巨大的压力和照顾年轻弟弟妹妹的责任让她过早的成熟),一股是来自于Dasani成长过程当中碰到的许许多多赏识并且帮助她的不同的成年人,老师校长心理医生等等等等,一股正能量。正能量一直想法设法把Dasani从她的原生家庭的命运轨道上拉出来,而原生家庭的负能量不停地把她往回拉。可惜对于这种贫困家庭来说,贫穷所导致物质上的缺陷对人的生理和精神的影响太强大了,也导致小孩更加过于地在精神上依赖原生父母,最终外界的所能造成的影响还是无法跟原生家庭抗衡。

3. 我对美国的Foster care, Child protectation这套system并不了解,仅限于这本书里所阐述的,所以这个点可能理解的很肤浅。根据书里形容的process,这个system真的是太messed up。这个system其实完全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只是解决了问题的表面。或者说这个the only thing the system cares is that the child lives (活着)。对于很多贫困小孩来说,把他们从原生家庭分离出去到foster care (当然这是基于政府对原生家庭评估,认为原生家庭会给小孩的生存带来危险) ,刚开始物质生活的提升会给小孩子带来一小段的Honeymoon period,但长期来看这对小孩子精神上的影响是重大并且无法逆转的。书中提到,所有小孩在进入foster care之前都会进行一轮心理评估,甚至于四岁的lee-lee都一份完整的报告写着这个小孩从来没有自杀倾向,没有酗酒和吸毒。而另一方面,这些小孩也很容易在评估过程中被贴上有潜在心理疾病的标签,which seems pretty common and normal to everyone。但这种标签往往会导致小孩从一个foster home goes to another, and another,因为没有人会愿意照顾一个随时会爆发的小孩,而在这不停换家庭的过程+与亲生父母的隔离,年轻的小孩可能不理解并且无法消化自己所累积的这些情绪,最终无可避免的导致一些小孩走上了犯罪或者结束生命的道路。而那些尝试结束生命未果的小孩的档案里,会永久的留下自杀未遂的纪录,这间接等同于给小孩的生活画上了句号--因为不会有人想要领养这样的小孩子,而他们也很难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Invisible Child》读后感(四):Know their story and know the history

If you live in NYC, are interested in poverty in the US, or try to understand a bit more about African American community. Please read.

我知道这本书是从NYTime 2021十佳书单,而整个书单里最吸引我的就是它。作者Andrea Elliott追踪报道一个住在Brooklyn homeless shelter里面的女孩Dasani一家从2012年到2020的故事。Beyond 2012 to 2020, Andrea调查,采访了Dasani一家从解放黑奴,二战,到九十年代初艾滋危机跨越4代人的命运,还包括各种延伸报道到Dasani所在社群里面的成年人(老师,social worker,律师等)的经历。作者调查的广度、深度,写作的专业冷静且引人入胜的能力,都让我非常欣赏。我非常感谢她完成这一本书,让我多一点了解我所在的城市和社会,还有帮像Dasani这样的孩子讲出他们的故事。

如果没有时间读这本五六百页的书,我推荐大家可以从Andrea 2013在NYTime对于Dasani的系列报道开始看。https://www.nytimes.com/projects/2013/invisible-child/index.html#/?chapt=1 我先看完这个报道之后,忍不住买书,想知道Dasani和她家人接下来的故事。

Everyone in NYC(other major cities like SF or Shanghai) complains about house price and living cost. 无论我在上海还是在纽约,作为一个有稳定工作的白领,我都会好奇:我在地铁上见到的带着5个孩子的非裔母亲,酒吧的bartender,奶茶店的服务生在这样的城市都住的什么样的房子,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这本书给了我一些clue,或者说其中一些人的答案。纽约在2012年就大概有1/3的人都生活在shelter, affordable housing或者其他social warefare补助下的房子里。Dasani一家从2011年到2014年生活在Brooklyn Fort Greene的一个homeless shelter里面。父母加上8个孩子,一起挤在一个studio一样的房间里。2014年之后他们又辗转与Istand Island, Queens, Bronx, Brooklyn的各个补助公寓房, homeless shelter和foster family。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知道Fort Greene是Brooklyn一个挺“可爱”且“安全”的neighbourhood,离downtown Brooklyn, Park Slope, Boreum Hill都不太远。而Brooklyn是NYC 5 boroughs里面最受home buyer青睐的区。只是这本书告诉我,有太多我所熟悉的neighbourhood,之所以安全舒适,只是因为有太多我不知道的blocks我不会去。我们活动的范围,交往的人群,还有住的地方,都紧紧地和socioeconomic status绑定。而我和Dasani最有可能有交集的地方应该是42st Time Square or Grand Central station。

而Dasani一家生活的地方,就像《Joker》所刻画的一样:永远都在坏的电梯,机械化与你问答的social worker,无止境的street/domestic violent,早孕的少女,还有吃不完的drug/opioid/anti-depression medication. 我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公寓里就可以当做这些neibhbourhoods不存在。What's worse is the segregation exists for too long, privileged people think 《Joker》is just a movie and we live in the 21st century.

这个地方我说的“Corporate America”值得是任何大型组织:公司、公益机构、福利结构、UN、还有zf。而像Dasani一家这样的非裔家庭,在历史上,在现实中,都是被Corporate America歧视和边缘化的。

很多读者看完之后的评论都是觉得美国福利系统需要改头换面的更新,然后每一届从上到下的选举也都是翻来覆去谈论这些问题。诚然,我觉得这个福利系统有非常大的问题,每个人都很不满。举两个书中极端的例子:当Dasani的母亲Chanel去戒毒,福利机构无法有效提供援助给Dasani的父亲Supreme,结果却是导致了Dasani一家10个人被family court拆散到3个不同的foster care families;而为了支付这8个孩子的foster care加上各种补助,zf要为这一家人每年花四十万美元。这些事情听上去都很荒谬,但在各种程序、机构和政策下,就这么发生了。而美国每年还要花billions of dollor on seperating family and fostering kids上。福利系统在20世纪上半叶的创建还是一个progressive的事,是这将近一百年的执行,积累了太多沉疴痼疾,整个系统也变得非常尾大不掉。

但是就我观察和朋友讨论,任何大的组织都有这样的问题。“Corporate America” is always bureaucratic。而且明显这个不只限于美国。像《万历十五年》里面描述的一样,一个系统一旦大起来,每个个体都在这个机器上身不由己,扮演自己的角色,但没有办法改变现状。而像Dasani这样的少数/弱势群体,不成比例地承担了这个机器出错所带来的代价。

作者在书里面梳理了Dasani, 她的妈妈Chanel,Chanel的妈妈Joanie,Joaine的父亲June的命运。当我看到最后几章,我是很被他们家庭之间的connection and bonding所打动的,但另一方面,似乎他们都无法逃脱类似的命运:drop out of school, drug addiction, sexual abbuse, gang violence, etc.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很像《百年孤独》。

美国社会对于他们长期系统性的边缘化和歧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我觉得是在这样家庭中存在的代际创伤(Transgenerational trauma)。Joaine的父亲June因为二战的精神创伤,高强度的体力工作和妻子的离开无暇照顾和教育Joaine。Joaine十几二十岁就在街头加入gang,吸毒,和一个父亲年龄的已婚男人生下三个孩子(包括Chanel)。Joaine没有工作也没有办法照顾Chanel, Chanel被送走到生父的另一个女朋友Sherry哪里被养到12岁。Chanel渴望她的生母,渴望有自己的家庭,于是逃离了Sherry安排的priavte school,也逃离了Sherry家,走上街头,加入gang。因为Chanel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真正的家庭和兄弟姐妹,她和前男友还有现在老公Supreme一共生了8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现在老公Supreme和前妻的)。而Chanel和Supreme是在homeless shelter相遇,没有工作,之前都坐过牢,还是drug addict,如何能在这美国最贵的城市抚养这8个孩子?至于他们为什么都drug addict and cannot manage their anger and violence: Chanel and Suprme(无论是作为成人还是内心从未长大的小孩)对家庭带着爱,却又无法释放对周遭一切的痛苦和恨,继而转向暴力和毒品。

当Dasani去宾州读Hershey(private school funded by chocolate industrialist Milton Hershey and his wife, Catherine Hershey)的时候,我非常期待她能够在哪里得到新的机会,离开她出生和长大的环境。我不是希望她去背叛她的community,只是每个人都知道,她待在她所在的community会走向相似的道路。可以无论如何这条路都是艰难的,Dasani在两个世界之间挣扎:如果她专注自己的学业就是对家人痛苦的忽视;她作为家里面最大小孩从出生下来帮助父母养育弟妹所积累起来的anger and aggression没有一个出口释放。

I know transgenerational trauma is profound. Whoever struggles with the trauma brought by their childhood or family has to try extremely hard to resolve it with support from others and professional help.

I wish Dasani has a more stable and happier future with her family.

Dasani and Chanel at the Milton Hershey School in 2016

Dasani in MTA station in 2021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