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摘抄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摘抄

《水浒传的诞生》是一本由孙述宇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2.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一):碰巧读了《何草不黄》

读了鲁西奇老师的《何草不黄》,对于其中的《记忆、回忆、追忆以及谎言》印象深刻,十分佩服,再读此书,本书论断个人觉得还是武断。

文本的演变,一代代传承,一代代再创作,原先的背景渐渐模糊,甚至消失被别的意境替代。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强人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可能部分故事和忠义人相关,后面在逐步汇总的过程中文本化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演化中又借了部分忠义人地故事,而不是以忠义人为基本收纳了别的故事。

如果不能覆盖九成的故事,一个论点是否成立就存疑,索隐类的往往也是在挑支持自己的论点的故事,其余故事就被放弃了,属于无关紧要的了。

说是强人这一点解了我年少时很多疑惑。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二):少不读水浒

少时读水浒,读到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就不愿意往下看了,后面无非就是全伙受招安,平田虎平方腊,好汉们战死个七七八八,最后蓼儿洼神聚,那时候觉得前面多好看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上秤分金银,还不痛快,后面这些都是些什么样的忠君糟粕。

待到年纪渐长,水浒当然没再仔细读过了,但是每有其他的一些著作提到它或者看一些影视作品,又觉得前面也糟粕的一塌糊涂,这都些什么人,动不动就是杀人全家,不分良贱,看那个人好就要挤兑人家上山入伙,手段也不外杀人全家或者污人造反,总之是逼上梁山。浓墨重彩的那些人物,宋江腹黑的一塌糊涂,林冲那叫啥窝囊性格,武松杀人也不问对错只问和自己关系亲疏,李逵这个黑厮就知道抡着板斧一路杀将过去,这水浒传就是强盗传,强盗,并不杀富济贫,且动辄杀人全家,无谓良贱再有,对于女人的态度真的是差到极点,有点姿色的就要有奸夫就要谋害自己老公,弄得好像要上山入伙第一步就是要杀了自己媳妇儿一样……反正我是不会让我儿子看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

这本《水浒传的诞生》算是用一家之言解释了下这本书为什么要写成这样,算是给大家一个观点。手法是索隐,类似红学里面找书里面一些隐藏的内容,比如说宋江,那就是大宋江山,他不受诏安谁受招安,比如曾(音近金)头市那是金人的市镇,不屠他全城那能行?比如只说奸臣坏的要死,但是徽宗那是英明的不行的,这是寄托明君情怀等等吧。这个其实是很难证伪的,毕竟不能把作者挖出来问问。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三):跳出小说的视角

最近一气呵成,看了不少版本的《水浒》评说。可谓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水浒英雄!而本书却另辟蹊径,抽丝剥茧,有着独到的见解,帮助我们超越小说人物和情节本身去思考和鉴赏。

一、《水浒》成书历程

作为社会积淀的小说,非一人所作,的确是奇观!一方面可以找到历史的痕迹,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整合,可以说是当时民众心理的映射。整个演化过程,这里就不赘述。

二、《水浒》人物比对

水浒中的人物在当时历史会找到蛛丝马迹,却又被改造过,这里融入了时代的心理倾向和愿望,也可以看到书中人物塑造的一些bug,并发现其背后的缘由。

三、《水浒》地域分析

把小说中的地点认真考证,就会发现非常有趣的事实,或河北、或山东、或河南,“较劲”就会发现许多不和谐的地方和说法,这种矛盾的“硬伤”,应该就是民间“拼凑”所无法避免的。

四、《水浒》思想流派

儒释道是中华文化不可绕过的元素,与人物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以及开场白中九天玄女娘娘场景,相当程度体验到官方与民间对佛道的认知差异。

整个小说可以说是贯穿“替天行道”主张,由晁盖的聚义厅,到宋江的忠义堂,虽然没有绕开通篇的“义”字,却立意不同,把一伙打家劫舍的流氓,变成伸张正义的英雄。潜台词却是告诉人们,当你对体制不满就可以跳出体制,跳出规则,笑傲江湖!然而,这一切最终还是难逃宿命——被招安!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四):水浒传与忠义社

一本相当有趣的书,把文学和史学结合了起来。总体来说,是用研究《红楼梦》的方法去研究《水浒传》,确实很是颠覆了一般的传统认识。

水浒传最初的核心精神,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官逼民反”(也就是康米的“阶级斗争”),而是民族主义。宋江这个人物有一个直接的历史原型,不是《宋史·侯蒙传》里的流寇宋江,而是天下名将岳武穆。不过为什么这两个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差距这么大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岳飞死后,秦桧继续独相二十年,销毁了大量对自己不利的枢密院资料,其中就包括岳飞的资料;而后岳珂编《鄂国金佗稡编》为尊者讳,《宋史》沿用之,后世人出于民族主义思想继续美化,逐渐就神化了岳飞的形象,实际上岳飞早年也打过不少败仗,在溃兵和乱兵之间转换身份,也参加过南渡初年的军阀混战,这并不影响他后来的英雄事业。

但是梁山好汉并不是与历史上的岳家军一一对应的,这个群体的原型实际上是岳飞北伐的同时派遣梁兴李宝在北方发展的“山东河北忠义军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强调“奇正相和”,岳飞本部的十万兵是正兵,忠义社民兵就属于奇兵了,岳飞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强调“人民战争”的人了。水浒传故事最初的作者属于这个群体,梁山英雄的原型也是这个群体。梁山三十六天罡,很多人物和故事都能在这个群体里找到原型。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作者非要往书里掺进“曾头市”和“灭辽国”这两个突兀生硬的情节,晁盖死在曾头市,代表的是北宋靖康之难,而后的报仇则是全体汉人共同的心愿,希望再出现一个岳飞似的下凡战神,统领着同样神兵天降的军团,来把各种鞑子汉奸通通杀光。

最后我再加一点自己的想法,水浒传有两个特别明显的对比,作者十分擅长描写江湖凶杀,细节描写很有画面感,作者应该是亲眼看过的;但是描写战争就十分幼稚扯淡。描写州县一级的官府非常详实,但中央朝廷就十分空洞。再加上本书中提到的重视钱财和极端仇视女性,我猜测这个人应该是早年间当过州县的捕快仵作之类的工作,后来参加了忠义社民兵,但重要是从事文职工作的人。

《水浒传的诞生》读后感(五):水浒传里的真英雄教大家如何搞事业

文/徐谌辉

一直都说少不看水浒,所以对于《水浒传》本身,大体从小到大,多当做武侠小说看待,并不喜欢。而且对我来说,更多地还有其本身对于女性的那种毫不掩饰的赤裸裸蔑视,令我深感不快,对其更是嗤之以鼻。

如今看来,水浒传更像是男人的搞事业之书。就像金瓶梅写进了生活琐碎,水浒传则是男性关于社会的认知。同时,水浒也不像三国充满了将相王权,描述的是底层,是普通老百姓,是那些出身贫寒的男孩子怎么一步步走向男人之路。

因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男人需要事业,需要社会认可,需要吃肉喝酒,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银子,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女……

而怎么才能这样呢?一条路是走仕途,然而,这条路了很窄也很难,同时在宋代并不适合那些英勇的男人。

所以本书虽然叫《水浒传》的诞生,实际上我觉得更是一种关于这种男性社会生存的分析。

作者认为这些都是强盗,想想也是,正统功名路走不通的,必然要走歪路。而在宋代,战争频发,却文人当权,贬低武官,有志之士,越自然而然的做了所谓的“强盗”。

本书对此,宋江引申为岳飞。正是因为岳飞的无奈,在民间更为激起了一些收复失地的激情,这种强盗思维更是盛行。

文人创作么,总离不开老百姓的喜乐,越是什么不行越爱造就英雄的故事,鼓舞士气,在思想领域里打造出故事。否则就变成了非虚构了……

所以,这本书还真的挺好看的,不仅讲了水浒传的来龙去脉,也有里面人物故事的分析,隐喻。更多地,我觉得最精彩的则是关于宋代文化社会情况下的搞事业。

当然本书也挺有价值的,作者引经据典非常清晰,尤其对于正史的引述,不仅仅有摘录来源使用,更是有一些作者对于当时记录的可信度分析。比如对于岳飞的记录,就有非常逻辑合理的推断,早年历史被秦桧消灭,后来记录又是其孙辈,因为对其充满仰视,有些重要信息难免有失偏颇。

我倒是很喜欢这本书,读起来甚是有趣,了解了很多文化常识历史背景,同时更可贵的则是我觉得对“搞事业”,有了更多的思考。

人生在世,走不通鱼跃龙门之路其实并不要紧,还有很多路可以选择。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强人写给强人的“强盗宝典”,但我认为,这更像是一本搞事业的教科书。毕竟,书里并没有直接教人去偷去抢,那并非大丈夫的行为。而是告诉大家怎么才算是个真男人,在那个儒家文官极大的打压武官丧失国土的时代里,男人愈发赢弱,这本书在民间流传,更多地是为了激发男人的斗志。

或许换句话说,《水浒传》是一本真的男子汉之书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