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的读后感大全

《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的读后感大全

《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是一本由梁进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读后感(一):云逛博物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现实是,世界那么大,你哪哪都不能去。疫情肆虐的当下,去哪里都得三思而行。再回看这本书,是既感慨又羡慕。那么多美丽的城市,那么多藏品丰富的美术馆、博物馆。能够亲自感受的幸福感暂时我们是没法感受了。通过作者的引领,我们逛遍世界各地,期待疫情结束之后,能都一一饱览。

这本书就像一本旅行工具书,期待我能尽快开启打卡博物馆的旅程。peace~

《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读后感(二):一个数学家眼中的博物馆巡礼

一个数学家眼中的博物馆巡礼 ——读《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 古今中外,博物馆的建立,既是对人类文化遗珍的有效保存,也是集中研究人类文化源流的一个检验室。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更由于战争、地震、灾难等的破坏,一家博物馆很少能够完整地继承保存下来。经常的情况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聚散无常不定,一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就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西方的博物馆历史较为悠久,制度也比较健全,很多文物因此能够顺利保存下来,而且递藏有序,成为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不断地给人们以美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并且起着承传流远的作用。中国的真正意义上博物馆,历史很短,来源于西方的示范,它的成立都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再往前推溯,博物馆都是王朝下帝王们的玩赏乐园,皇家的私人资产。成为公众可看大家可以研究的历史,都是在王朝被彻底推翻以后,民主社会下才有公共的艺术收藏场所。 正因为博物馆里收藏着大量的物质文化珍宝,人们对它们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对它们的研究和审视,也呈现各种丰富多彩的角度。有专业性的文化史研究,有业余的审美解读,有游览者的触觉和感悟,不一而足。而从一个数学家的视角看博物馆,却是比较新鲜的,同时也是一个很冷门的开辟。 《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就从地域风情和别具一格两个编次20个博物馆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文物作为标本,予以数学的解读和剖析,令人耳目一新,启发多多。本卷中,作者参观了四个中国的博物馆,分别是故宫博物院、莫高窟、布达拉宫、木心美术馆。可以看出,这些都比较有代表性。故宫博物馆属于政治序列,莫高窟是宗教序列,布达拉宫则是政教结合序列,而木心美术馆则属于现代序列。应该说,选取视角还是很全面的。 当然,作者已经声明他只是从个人角度来观察、欣赏文物,唯一不同的是用数学的技术标签来解读一些艺术品。所以,阅读此书,更多的还是应该看艺术的介绍,那显示了作者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视域,以及判别艺术的标准水准,是能对读者有所深入启发的。比如《清明上河图》的四季空间维度解读,郑板桥艺术理念的“建模”契合,莫高窟的雕塑三维空间布局,以及木心美术馆的象征性寓意等。 还有就是国外的各类美术馆了,因为作者曾经在葡萄牙、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等国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机会参观各大博物馆,对每一个博物馆内的经典艺术品都有着深入的观察。随着自己阅历知识的增长,对艺术的鉴赏和鉴别力、判断力也不断加深,因此做出的解读、介绍,有其独特之处。 本卷中介绍最多的艺术品还是绘画,雕塑在其次。因为,信息时代之前的美术作品,除了艺术功能以外,还有记录历史、表现历史的功能。欣赏一幅绘画,不但对画家的技艺有观摩探讨,也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和温习,同时对人类命运与发展也会带来思考。所以,对珍贵的艺术品的介绍赏析,不管从哪个角度来阐释,它都离不开记录、教化、传承、美育的目的。人需要开拓视野,需要知识的丰盈和涵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不能者,则只有借着能者的眼光,来一番行游之旅了。游罢,不虚此行。 2021年11月29日

《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读后感(三):当艺术与数学相碰撞会有怎么样的惊喜

艺术是不受任何束缚的,是跟随灵感而发散开的,但是如果要用数学的角度来解读艺术,你又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梁进教授是在同济大学工作的,她是主攻金融数学的,可能你会好奇一个数学教授为什么会写一本《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因为她喜欢出去旅游,喜欢去博物馆参观,而她见过有人逛博物馆就只为了看几个经典艺术品,没见到就觉得白来了,那么她就根据自己这么多年的博物馆游历经历,写出了这本书。在书里你就会发现博物馆里其实不仅仅有那几个出名的艺术品,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欣赏,去了解的艺术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品也是一样的,当然高雅的艺术人能感受出更多艺术品中所藏着的含义,而对于我们这样的艺术门外汉想要从艺术品里解读出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就需要借用自己所擅长的角度,像梁进教授就是用数学的角度来解读的,也能感受到来自艺术的魅力。

在书里是有介绍了二十家世界范围内知名博物馆精华藏品,是根据以展馆定位为叙述的,然后展开介绍地域性博物馆和专题性博物馆。第一个就是故宫博物馆,算是离我们身边比较近的一个了,除了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博物馆的所处位置,这个博物馆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大篇幅上是介绍了博物馆里所收藏的藏品,在故宫博物馆里,梁进教授并没有介绍那些特别出名的,相反而是介绍了一下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但同时也是很不错的一些艺术品,比方说介绍了郑板桥的竹子和赵孟頫的书法,对于我这个湖州人来说,赵孟頫是不陌生的,但是大部分的人去故宫博物院估计都不会特意去看他的书法,人们去参加博物馆总是在意的是那几件镇馆之宝,而往往忽视了那些同样珍贵的艺术品。

每一个博物馆都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一个时期艺术的发展,每一个艺术品都是富含了艺术家的心血,但是往往被人记住的是那些特别出名的艺术家或者艺术品,实际上每一个能被博物馆收录的艺术品都有很大的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究,去欣赏,这一本《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出现的意义也就在于此。梁进教授带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她曾经去过的博物馆,用她数学的发散思维走进一个个艺术品,了解一个个艺术品。

博物馆之所以能一直开下去,甚至发展得越来越多,其实除了艺术品的魅力,更多的是在于我们越来越多学习了欣赏,也发现了艺术品的魅力,在艺术品中也能发现历史的。

《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读后感(四):当艺术遇上数学,一趟新奇的美感之旅就此开启

谈到艺术和数学,很多人可能觉得它们两个不怎么相关,一个偏感性,一个偏理性,就像天平的两端,分属于不同的领域。

可如果让艺术与数学相遇,会产生怎样奇妙的火花呢?

金融数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梁进就用数学的眼光,欣赏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艺术品,写下《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一书,引领我们走上了一段新奇的美感之旅。

在数学范畴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迭代,也就是重复执行一系列运算步骤,每一次的结果都可以作为下一次运算的开始值。如果把这种思维应用到艺术创作中,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呢?梁进的解读让我们得知,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五代画家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就是一幅颇有数学深意的名画。

从表象上来看:画中央,四人对弈,而他们身后的屏风上,又画着一扇山水小屏风,这种大屏套小屏的创作手法其实就是一种迭代。而从画面的隐喻来看:棋盘上的博弈策略,代表当时的政治谋略,小小的棋局就是国家未来走向的缩影,这种内在的相互影响亦是一种迭代。

用数学的视角欣赏画作,你会更深入地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联。以此为切入点,梁进就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奇且有意思的发现。

比如收藏于美景宫美术馆的克里姆特的代表作《吻》,其艺术表现手法就类似于数学上的卷积。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欣赏画作,可能会赞叹金色底纹和各色小花所呈现出的华丽观感。而如果我们想一想卷积的概念:通过两个函数生成第三个函数,是不是就会觉得画面中的男人和女人就像两个函数呢?而包裹着他们的轮廓就像是积分,让他们最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也正是画家想表达的深层含义:热恋中的情侣亲密又浪漫,生命的热忱和力量在他们四周发散开来,一瞬间,整个世界都闪耀着点点星光,那是爱情的熠熠星辉啊!

通过这样的角度,你会发现,理性严肃的数学与感性浪漫的艺术就此结合了起来。谁说数学枯燥高深,不浪漫?它也可以很浪漫,只不过,它的浪漫是含蓄的,需要你用心去发掘。在数学史上,这样的浪漫历来有之。

1650年,在斯德哥尔摩,数学家笛卡尔邂逅了美丽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那时候,笛卡尔过着穷困潦倒的落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可他的精神世界却是极度富足的,他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完全不受周围世界的干扰。

就在这时,公主克里斯汀好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问他在干什么,笛卡尔就跟眼前这个忽闪着大眼睛的女孩交谈起来。交流之中,笛卡尔发现克里斯汀思维敏捷,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几天后,笛卡尔被召见进宫,原来,克里斯汀想让笛卡尔当她的数学老师,教她数学知识。就这样,克里斯汀在笛卡尔的教学中,走入了奇妙的数学世界。他们朝夕相伴,除了被神奇的数学所吸引,也因精神契合而彼此吸引,萌发了爱情的小芽。

国王得知了他们的恋情,勃然大怒,他把笛卡尔驱逐出境,把克里斯汀软禁在宫里,两个人就这样被强制分开了。不久之后,笛卡尔患上了重病,他日思夜想着克里斯汀,在寄出第十三封信之后,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国王把这些信件强行扣住了,但是最后一封信有些奇怪,一个字没有,只有一个公式r=a(1-sinθ)。为了揭开谜底,国王把最顶尖的数学家们都召集到宫里,可谁也没有解开这个公式。最后,迫不得已,国王把信给了克里斯汀。克里斯汀马上找来纸笔解开了公式,眼前的方程图线呈一颗心形图案,她当即明白了笛卡尔的心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就是著名的心形线的故事。当艺术与数学相遇,我们看到,这美感不仅在形状外观上给人以审美体验,更在精神灵魂上给人以震撼冲击。优秀的人类精神文明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当你打破学科壁垒,跨过固有认知,你会发现,原来眼前的世界如此新奇、美妙,你感受着美,也被美的巨大魅力所深深打动。

想要获得关于美的这种体验,毫无疑问,去博物馆是最高效便捷的途径。可疫情当前,以双脚丈量世界暂时无法实现,那不妨拿起梁进的《博物馆艺术拾珍:发散篇》,以阅读丈量世界吧!

梁进的这本书图文并茂,涵盖丰广,采用裸背锁线装订,可以180度平摊开来,给人以最完美的阅读体验。从古典雕塑到前卫装置,从中国书法到欧洲绘画,足不出户,你就能欣赏到30家世界顶级博物馆的300多件艺术品。

而且你不是在普通地欣赏艺术,而是跟着作者以数学家的思维新颖别致地欣赏艺术:伦勃朗的画作呼应着“正态分布”,哈尔斯的画作呼应着“均匀分布”,修拉的画作体现了“离散与连续”,莫奈的画作体现了“函数映射”……相信阅读过后,你会思维大开,获得全新的体验。

马克思曾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结晶。”让我们翻开这本博物馆之书,跟随梁进一起,开启探寻美感的崭新旅程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