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爷爷的拐杖》读后感1000字

《爷爷的拐杖》读后感1000字

《爷爷的拐杖》是一本由曹文轩 著 / 张璇 绘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2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爷爷的拐杖》读后感(一):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新作《爷爷的拐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创作的《爷爷的拐杖》,以拐杖为主线贯穿全文,讲述战争岁月的故事。故事感人至深,画面温情,符合儿童视角,是一个充满家国情怀,而又引人思考的好故事。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爷孙一路逃亡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乡的故事:在逃亡的人群中走散、登山后滑过山峰之间的铁索、落水被水流飘走、遭遇恶狗袭击,甚至被土匪绑架,爷爷勇敢坚定,都用他的拐杖将危险一一化解,最终我跟着爷爷回到了故乡的南方小镇,虽然敌人又打过来了,但爷爷不再选择逃亡,他要死死的守在在里,镇子上的人最终都留了下来,也等到了前线的好消息。最后爷爷靠着大树,手叠放在拐杖弯把儿上安详的离开,好像睡着的样子……这是爷爷和他的爷爷的故事,爷爷的爷爷将拐杖给了爷爷,而爷爷又将拐杖交给了我。

战争主题的中国原创绘本是比较少的,通过《爷爷的拐杖》,让儿童了解遥远的战争历史,再而引发儿童的思考。一根拐杖,不仅把爷孙带回了故乡,也带领镇上的人们守护了家。而我从爷爷手中接住的不单是一根拐杖,更是守家爱国的精神传承。在故事的最后稚嫩的我对爷爷说:“那时,我会将它种在土里。然后,它会长成一棵大树!”插画师张璇在绘本的前后环衬,真的将拐杖种下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正是插画设计之妙。

曹文轩的文字具有现实主义的力量,至纯至善,没有刻意的说教,而是使用符合儿童的语言娓娓道来,唤醒孩子内在的勇气、坚强、成长。而张璇的插画独特的画风,沧桑感中又流露出平和, 大跨页增加故事的感染力。

绘本的插画创意设计给绘本阅读带来了难忘之处,绘本的封面和封底通过和平鸽、蓝天、大地和房屋作为共同的背景,将现实和过去自然的联结,爷爷的爷爷和爷爷坚定平和的目光,不同时代人物的同框让我们读出了满满的感动。而故事开头通过和平鸽鸽在画面中跨越的设计,将读者从爷爷的讲述自然的代入到爷爷小时候和他的爷爷一起漫长的逃亡之路。故事的结尾处和平鸽的跨页的画面,将过去和现在再次联结,首尾呼应,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爷爷的拐杖》读后感(二):拐杖和白鸽:意象在绘本中的运用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借用意象,作者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曹文轩的绘本《爷爷的拐杖》中成功地运用了意象,将主题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书中的意象有两个,一个是故事中拐杖,一个是图画中的白鸽,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书的主题和精神的表达却是殊途同归的。

绘本中意象的运用有很多,《妈妈的红沙发》中的“红沙发”是全家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奋斗;《我爸爸》中格子花纹无处不在,是爸爸形象的象征;《幸福牌汽车》中的幸福牌汽车,是欲望的代表。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物象表达出来,就是意象。 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曹文轩的绘本《爷爷的拐杖》,成功地运用拐杖和白鸽这两个意象,讲述了两代祖孙情和一根拐杖的故事,跨越战争和和平的年代,拐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传承。白鸽是对和平的追求,是心中念念不忘的信念。 拐杖是祖孙情。《爷爷的拐杖》中,是爷爷讲述是爷爷讲述他爷爷和拐杖的故事,是一路上爷爷和他逃亡化险为夷的故事。和爷爷走失时,拐杖上挑上小裤衩让我回到爷爷身边;穿越大山时,拐杖就是爷爷和他的缆车;经历风雨时,拐杖化身遮风挡雨的伞柄;过河时,拐杖是救命的把手;遇到大狗时,拐杖是武器;被土匪为难时,拐杖是传递消息的工具;敌人来袭时,拐杖是鼓舞士气的旗帜。

拐杖是爱和精神的传承。这根拐杖,是爷爷的爷爷给他的,爷爷说,这根拐杖,总有一天会放在“我”手上。一代又一代,传递的是爷爷的拐杖,也是一种信念和精神,是不畏艰险、质朴坚韧的民族精神。而“我”说要将拐杖种在土中,它会长成一棵大树。绘本的前环衬是是一棵小树苗,后环衬是一棵参天大树。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家族精神支撑起一个国家。 拐杖是历史。一根拐杖就是一部百年中国时代变迁史。从爷爷跟着他的爷爷逃亡的战争年代,到爷爷拿着拐杖在树下给“我”讲拐杖的故事的和平时代。书的封面,是爷爷和他的爷爷,封底是爷爷和“我”,一根拐杖撑起了一个家,演绎了浓浓的两代祖孙情。拐杖凝聚了国家的历史变迁,也经历了家族的生死传承,它早已经不是普通的拐杖,而是一种不畏艰险的精神的象征。 在全书的图画中,从封面开始,就有白鸽,这是书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优秀的绘本是图文交融在一起的。书的绘画作者张璇,用白鸽这个意象和书中的文字及主题融合在一起,鸽子是和平、友谊、团结、圣洁的象征。寓意家庭、国家、世界和平。鸽子象征和平,已成地球人共识。每逢重大的庆典活动,总少不了鸽子的身影,人们通过放飞鸽子,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对和平的期盼。在这样一个描述战争逃亡的故事中,用白鸽这个意象来表达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书的封面和封底都有白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对于和平的追求一直都没有变。书中很多个情节都出现了白鸽,爷爷和他爷爷开始逃亡时,一群白鸽在在城市上空飞过,和平虽然暂时被战争替代,但总有一天会回来;爷爷的爷爷带他穿越大山时,鸽子在身后飞翔,这是祖孙爱的象征;在土匪的芦苇荡有两个白鸽的画面,善良是人们的本性,即使在战争年代的土匪也一样;爷爷的爷爷去世时,有一群白鸽,而他的背上有一根羽毛,手中握着拐杖,和平时代已经到来。

意象,在绘本中是线索,穿起全文的故事。《爷爷的拐杖》中,拐杖贯穿全书,一根拐杖凝聚了两代祖孙情,也讲述了百年中国的变迁史。绘画中的一群白鸽将人类对于和平的追求和向往和文字内容融合在一起。意象,是绘本的象征意义。拐杖是浓浓的祖孙情,是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白鸽是和平,是爱和幸福。拐杖是种子,在和平的年代里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一代代地传承着永不磨灭的民族精神。

《爷爷的拐杖》读后感(三):传承历史、传承信念

十个关于拐杖的故事承载着家族的信念

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这一代并不知道苦难的滋味。市面上不乏抗战题材的小学生读物,但是儿童绘本少之又少,作为未经苦难的家长在和孩子讲述这些历史时常常对我的孩子说:“我奶奶说,那一年......”、“我爷爷讲他像你这样大的时候......”孩子的小眼睛马上带着好奇专注地等我讲。当我们拿到《爷爷的拐杖》这本书时,孩子更是迫不及待地让我讲给他听。

当我翻看时看到十个平铺的故事,特意用了“爷爷”的嗓音来读这十个关于爷爷和他的爷爷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睿智、勇敢、足智多谋、不畏霸权、信念坚定的英雄一样的爷爷。当我走丢时,爷爷机智的用拐杖和裤衩做了旗子指引我找到他;横跨两座大山时爷爷果毅勇敢的用拐杖做滑索让我们瞬间变大鸟飞过大山;风雨中拐杖是撑起的伞柄;湍流的浪潮里拐杖是救命的稻草;恶狗面前爷爷让拐杖变身捍卫安全的武器;悍匪来了,爷爷又用拐杖巧妙的指引我逃脱;炮火中拐杖支撑着爷爷的信念;胜利后拐杖成为凯旋歌声的指挥棒;和平时代拐杖成了爷爷最贴心的伴侣;最后拐杖成为了家族的传承,传承着家族的历史,也传承着爷爷的信念。在绘本的环衬页我们看到之前单薄的拐杖长成了参天大树,正好呼应了我的“梦想”它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和平信念的代代相传

本书的作者曹文轩巧妙的运用拐杖串起一个个珍珠一样的故事。在故事中流动着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更是普通民众对和平的向往和面对苦难挫折时强大的生命力。读到“但爷爷没有挥舞拐杖,而是挺直身体,微微前倾,双目怒视,用他的拐杖一动不动地指着那条大狗”时,画面中我们看到这个饱经风霜的老汉,在他枯萎的脸上是镇定坚毅的神色。爷爷的拐杖承载着的正是我们对和平的信念,这个信念爷爷的爷爷传给爷爷,爷爷传给我,这时它长成了参天大树。就像疫情当下中国是我们最强大的依靠。

国画的完美诠释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传承

《爷爷的拐杖》绘画者创作者张璇让我看到了国画在绘本中的应用,非常的惊喜!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建议家长多给孩子看一些国外经典绘本,也常常建议老师们在讲故事、讲阅读课时尽量多用外国的绘本,这是因为我看到太多国内的幼儿教材是劣质的画面。优秀的绘本中画面是孩子不看用字也能读懂的、孩子们是可以感受图中人物感情的、更能够通过色彩搭配给孩子艺术启蒙。

《爷爷的拐杖》让我看到了丰富生动的人物表情,在逃难路上的画面中我们能看到每个人隐忍、坚持的不同的面孔,我趴在爷爷腿上的画面真实温馨,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每个人脸上的喜悦生动鲜明。就连满脸枯萎的爷爷此刻整张脸都是舒展明媚的。

书中每个画面都和故事相呼应,让我们只看图也能感受到故事和故事的流动。画面的衔接和流转细腻,让我们惊艳到了国画的美。

《爷爷的拐杖》读后感(四):守护与传承

打开曹文轩老师的《爷爷的拐杖》这本绘本,封面和封底都是爷爷和孙子的图片,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表情,当然还有整本书的线索——拐杖。封底的爷爷就是封面上的那个小男孩,他讲着和爷爷的故事。

故事以爷爷给“我”讲故事展开,爷爷拄着他爷爷当年留给他的拐杖给“我”讲他和他爷爷的故事:那时他还小,战乱频发,爷爷带着他逃亡,他们历经许多危险和困难,每次都因为手中的拐杖化险为夷,最终回到了梦中的故乡。爷爷的拐杖能挑件小裤衩像一面旗帜一样迎风飘扬,让走失的我找到他;爷爷的拐杖能稳稳地架在铁索上带着我飞跃山峰;爷爷的拐杖能当伞柄,助我们挺过大雨;爷爷的拐杖不仅能赶走恶犬,还在我跌落河流时了我一命;当土匪绑了我,爷爷双手攥着拐杖弯把儿以下七八寸的地方,暗示我有七条水道,把我从土匪手中救了出来……爷爷带着我一路逃亡,一路守护,与其说是他的拐杖让我一次次脱离危险,倒不如说是他对孙子的爱让我化险为夷。

爷孙俩历经艰辛,终于回到了故乡,当然,梦中的故乡也不是世外桃源,战火依然烧到了家门口,这次爷爷不想再逃了,他用拐杖用力地敲地面,毅然决定不再逃亡,战争已经让他失去了儿子,让他的孙子失去了母亲,其实不止是他,和他一样逃亡的无数中国人,都失去了他们的亲人和家园,他这时认识到,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无论如何也要留下来死死守住家园。

战火烧到了家乡,整个镇子的人听到了爷爷的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没有一个人离去。画面上的颜色是通红的,暗示着战火已经点燃,映照着乡亲们的脸也红通通的,也许他们此时的心里正想找敌人拼命而涨红了脸。红色也代表正义,那还是我们国家的国旗的颜色,象征着战火终会被熄灭,胜利的时刻终会来临。

书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暗示——白鸽。全书有九处地方出现了白鸽。这群白鸽从封面开始,顺着读者阅读的方向,跟着爷孙俩的脚步,一直飞到了封底。白鸽贯穿始终,真是绘者高明的地方。白鸽在我们国家象征着和平、友谊、团结、圣洁。白鸽的出现情景,每次不同,所代表的含义也在不同:

爷爷开始给我讲故事的那页,是白鸽第一次在正文中出现,一群白鸽从天空高高地飞过,象征着爷爷回忆起逃亡时的事情,心中盼望着他的子子孙孙都生活在和平世界中。

正文中第二次出现白鸽,是爷孙俩从滑铁索过山峰时,三只白鸽出现的位置是爷孙俩的背后,象征着爷孙俩团结一心,共同闯难关。

第三次,七只白鸽出现在土匪绑走我的那个画面中,那时的白鸽在画面的远处,象征着乡邻之间的情谊,这些被战乱逼成土匪的人,本也是善良的乡民……这群白鸽伴随着爷孙俩逃离土匪窝。

正文最后两次出现白鸽,一次是爷孙俩在树墩上写字那个画面,这次的白鸽虽然是上下飞动着的两只,却与前面几次大不相同,因为画面上的树枝上,有一个鸟窝,那是鸽子的家,象征着战争结束,和平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另一次是爷爷坐在树墩上去世时,九只白鸽从爷爷的头顶飞过,一片银白色的鸽子羽毛落在了爷爷的背上,像一枚闪闪发亮的勋章,在表彰他为守护家乡所做出的贡献。为什么是九只白鸽呢?“九”在中国的文化里,是至阳的虚数,有神圣、吉祥之意,九只白鸽一起出现送别守护家乡有功的爷爷,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绘本故事里,我的爷爷从他的爷爷手中接过拐杖,故事讲完了之后,爷爷对我说:“这根拐杖,总有一天爷爷会放到你的手上。”我说我要把它种在土里,它会长成一棵大树。多么孩童的话语,多么诗意的表述!这根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拐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我不希望它“光荣退休”,而是要把它当作种子,种在土里,让它长成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为子孙后代遮风挡雨,永享和平。

孩童天真浪漫的愿望成真了没有?绘本的前环衬页和后环衬页告诉了读者答案,这根本该“光荣退休”的拐杖,被种在土里后,真的发芽了,长出枝叶了,枝繁叶茂了……

爷爷的拐杖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一根普通的木棍本身是没有生命力,但是,“拐杖”所代表的不怕苦、不怕难、敢拼敢搏的精神,是有极强的生命力的,它深深地扎根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心中,让他们把这种精神一代代发扬下去。我想,这正是曹文轩老师的《爷爷的拐杖》这本绘本所想达到的境界。

张晓英

2022.5.19

(此文系原创……)

《爷爷的拐杖》读后感(五):拐杖:信念的支撑

轻音乐 史上最优美的轻音乐1

8.7

未知艺术家

当你遇到挫折时,你有多少次想要逃离现在的生活?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有多少次想要选择放弃?

在这个时候,你是否需要有人给你支撑一下,成为你跳跃的支点?是的,很需要。有时候,这个支撑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物质的是“拐杖”,精神的是“信念”。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边塞将士戍守祖国的信念在坚持;“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是唐僧师徒取经的信念在坚持。信念就像是航海路上的那盏明灯,只要我们坚持心中的理想,念念回首处便是菩提灵山,而我们心中的世外桃源也终能抵达。

爷爷的拐杖

绘本《爷爷的拐杖》,讲述的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年幼的孩子跟随自己的爷爷向南逃亡,他们要去的地方是南方的一座小镇,那里是爷爷的老家,也是孩子父亲出生的地方。

轰隆的炮声,注定了这场逃亡将会困难重重——爷孙俩先是被逃亡的人群冲散,而后碰到了一座不得不翻越的高大山峰,接着又遭遇了瓢泼大雨和湍急河流的生死考验,之后又被一条凶恶的大狗拦路,紧接着又在一片芦苇荡里遭遇了土匪……

一路历险,一路化险为夷,爷爷是我的拐杖,拐杖是爷爷的拐杖。他是我精神的寄托,它是信念的物化。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这本绘本的文字作者是谁?是谁可以把“拐杖”写得如此有神韵?是谁敢下笔带领儿童感受战争的风波?是谁能把战争的风波浓缩成一根拐杖的“历劫”。是他,曹文轩,第一个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作家。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他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他的长篇儿童小说《草房子》《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等,收获了儿童读者、成人读者。

作为家长,我会尽量避开选择革命题材的绘本。原因有三,一是怕遇到血腥的画面,不知如何解释。二是担心有的故事太特意规避,讲不出鲜血的色彩。三是苦难阅读的绘本题材不好创作,意识形态的文字不好表达,市面上这类优秀的绘本很少。但是当你翻开《爷爷的拐杖》时,你会感叹原来“平铺”也能“迂回”,原来故事也能诗意,原来苦难并不苦涩。这本绘本改变了我的三观,儿童文学并不是只要孩子单纯的“快乐”就好。

“当我们在说忧伤时,并不是让孩子绝望、颓废,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和认识,生活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阵痛。”——曹 文轩

《爷爷的拐杖》采用散文式的写作手法:那一天,我们开始逃亡,结果走散了,是拐杖支起的裤衩让我找到了方向;那一天,我们遇到悬崖,是拐杖架在铁索上,带着我们溜向安全的地方;那一天,我们遭遇瓢泼大雨,是拐杖支起破伞,遮住漫天雨水;那一天,我们横跨河流,是拐杖勾住了即将飘流的我;那一天,我们被大狗堵截,拐杖成了我们勇斗大狗的武器;那一天,我们被土匪抓住,拐杖成了我们释放的暗号;那一天,我们终于回到了南方小镇。那一天,还没有结束。那一天,敌人进攻的消息四起,拐杖笃定的信念传遍小镇,最后我们盼回了胜利的号角。那一天,是解放后的每一天,拐杖一直陪着爷爷,带着思念、挂念与坚定的信念走完这一生。

曹文轩用十个“那一天”带领读者走过动荡的岁月,走过血雨腥风的年代,没有“血染的色彩”,只有亲情的彼此拄拐。爷爷用拐,智闯战争的年代。确切的说,爷爷用信念走过动荡的年代。这根拐杖撑起的不仅是一个家,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精神。最后,孙子弃拐了,他把“拐杖”种进土里,播种信念、繁衍信念。

这本书的绘者是张璇,鲁迅美术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青创个人项目获得者。她入选国家级展览十余次,国家级行业协会获奖十余次。代表作品有《吉祥时光》《野芒坡》《真相》《国歌的故事》等。

她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故事性,她做了很多超越,读者通过画面感受到故事内容和作家文字精神的“契合”。

万千色彩萃取橙红一瓢,橙红是绘本的主色调,这在封面和封底就能够感受到。整本绘本画面的颜色只用了白、橙、青、褐、红,这五种颜色就像一个魔方,颜色随着构图的变换,更换着色部位,看上去只是单纯,而实际却是变幻。青如素衣,是对和平的执着;红如炽火,是对战火的渲染也是家国情怀在心中的燃烧;褐如赤土,是面对困难的笃定;橙色涌动是对命运的抗争。

翻开绘本,第3页白鸽缓缓扇动翅膀,带着思绪开启时光的记忆,以“我”的视角带你走进电影《爷爷的拐杖》。

青绿色的和平鸽在第2、3、8、9、16、17、20、35、36、37页频繁出现,这是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图书中第31页的画面,在红色的天空下,拄着拐杖的爷爷坚毅地喊出了那句“这里是我的家!我的家园!我的土地!我和我的孙子将死死地守在这里!”背后一大片的炙红是熊熊燃烧的战火,同时也是南方小镇上人们温暖友善、坚贞不屈的折射。图文交融,力量的传递俨然已经从绘本感染到了读者。

绘本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没有,看看前后环衬你就明白了,前环衬拐杖抽新芽,后环衬拐杖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备注:感谢磨铁星球提供绘本,本文为娜里的童谣原创,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和转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