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独居老人》读后感锦集

《独居老人》读后感锦集

《独居老人》是一本由[日]都筑响一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居老人》读后感(一):只有老女人的人生是人生,老男人都是猥琐

如果不是强迫症,这本书我肯定是看不完的,因为实在太难看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在作者笔下味同嚼蜡,精彩纷呈的人生被作者如同写流水账一样几笔勾勒。本来想从他们当中探寻可以借鉴的生活方式,结果是我想多了……

最大的问题是,作者选取的都是出名的独居老人,其经历经验很难复制,也不适合当下的国情。不是搞行为艺术就是一直画漫画,要么就是从小习舞做舞蹈老师。唯一一位稍微能借鉴的老奶奶是用废弃物自己制作装饰品,小摆件。这也需要心灵手巧啊……

此外不得不说,独居老男人真的有点恶心,要么是打着画画的名义偷看路过女性的屁股,要么是突然露阴并称之为达达主义,要么是到处吟游四处留情,要么就是啃老呵呵哒……

《独居老人》读后感(二):To be old, to be alone,并不可怕

To be old, to be alone,并不可怕 虽然不得不说,变老自己现在还在害怕,但是自己并不是很害怕了,不过肯定有很多人还在害怕,而且这很正常,而且,想一想,如果变老和独身一人,这两个元素叠加在一起呢,害怕更加正常,所以为了避免陷入这样的境地,在年轻时候成家生子甚至是甘愿燃烧自己养育下一代或者下几代,以求得到了那个时候可以不是孤独一人,这样的想法,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但是这是不是必须得,是不是每个人注定都需要进行的一段路程… 应该不是吧,我们可以接受人与人的差别很大,我们也可以接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道路,我们可以接受彼之蜜糖汝之砒霜,那么,我们有的时候也许看一看更多的事例,更多的可能,其实挺好的,对吧… 这本书中作者选取了自己可以获取到的老年独自生活的鲜活的例子,给读者更多种可能,当然你可以说,这些是少数,这里面的老年人都是那么的个性十足,那么的特立独行,那么的"酷",当然啦,这样才可能成功的快乐的坚强的独自面对衰老,面对未来… 但是既然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且本身独自孤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所以性格中的某些特质十分重要吧… 总的来说,一本书的内容不会对读者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如果可以的话,世界一定不是这个样子,但是,一本书可能是一个通道,一个平台,一个镜子,让读者在某一个时刻忽然顿悟某些存在,这样的话,这本书希望可以给那些有一定自己的计划但是却又没有勇气的人一丝丝启发和勇气,一种映照,一种对比,这样来说,这本书的作用又举足轻重,你可以说这样的老人的例子很少,这是实话,因为这样的事情本来就不多,但是确实,这样的可能,这样的存在,是,事实,知道这一点,就够了,个人评分9.1分,推荐指数五颗星。

《独居老人》读后感(三):《独居老人》:同辈的人都很无趣,所以我一个同辈的朋友也没有

78岁的水原和美对采访者都筑响一说:“同辈的人都很无趣,所以我一个同辈的朋友也没有。”

水原和美出生于1934年,开了一家销售雷鬼系、民族风情的舶来杂货店“PASTA”,被誉为“鸟取前卫文化界的拉斯塔法里女王。平日里,喜欢来店里的都是些年轻人,他们大多二十出头,受PASTA的风格吸引时常光顾杂货店,并深受水原和美的影响。水原和美的女儿在介绍母亲的时候说:

我是通过都筑响一的纪实作品《独居老人》“认识”这位特立独行的女士的,在这部作品中的十六位独居老人,水原和美无疑是极富个人魅力的。另外,虽然水原和美居住的鸟取县我是第一次听说,它在日本的什么位置我更是无从得知,不过水原和美极具个性的人生经历让我一下子对水原和美本人以及她居住的这个地方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独居老人》是一部取材独特的纪实作品,都筑响一在“后记”中说:“如何生”这个问题,虽然我一次也没有考虑过,但“如何死”我有时倒是会思考。

“独居老人”几乎已经成为世上最可怜族群的代名词。提到独居老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多是孤冷、困窘,无人问津。但是我手中的这本书中收录的十六位独自居住的老人所展现出的老年生活状态,会让人不由自主心生敬佩、发出赞叹。

那卡西艺人平塚新太郎幼年时与母亲走散,后被黑帮成员收留,机缘下成为了那卡西艺人。那卡西是一种早年间流行的卖唱模式,现在已经鲜少有人加入那卡西行列。平塚新太郎自嘲说“有别的本事的人都不干这行了,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继续干。”

身为那卡西艺人,除了掌握不少于3000首的拿手曲目,还要有相当的酒量。因为行业的特殊性,献艺喝酒似乎早已融为一体。这样的生活方式虽然辛苦,但是也能够感受到平塚新太郎对自己多年那卡西生活生出的自豪感——十五岁出道,拥有超过五十五年的那卡西职业生涯。

接受采访的时候,平塚新太郎刚刚收了新弟子——漫画家千爱小姐。

行为艺术家“上吊男”栲象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栲象高中毕业后以出演戏剧为目标来到东京,却在几年后、二十岁上下开启了只属于栲象自己的艺术表达——“上吊”表演。

栲象在讲述自己每天的生活及表演时很是云淡风轻,我难以想象栲象是如何一日四次、日复一日地坚持“上吊”表演的,在“上吊”瞬间,栲象的脑海中闪现着什么,他又是如何平抚自己濒死后的“重生”的?栲象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堪称奇特,而栲象坚持这种独特表演四十余年,他的执着和坚守令人赞叹。

书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是偶发艺术表演者达达贯。接受采访时,达达贯已年近九十二岁高龄,却依然毫不费心地在椅子上向都筑响一展示了头手倒立,并坚持了一分钟之久。

衰老是每个人必然会经历,也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过程。我周围已经有朋友开始提早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人想租一个小院过一过田园生活、有打算买辆房车圆一圆年轻时候的环游梦……都筑响一的纪实《独居老人》展现出的多样化老年生活,改变了独居老人在世人眼中的寂寥的印象。

《独居老人》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未来生活的可能性,传递给我们面对衰老的勇气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END--

《独居老人》读后感(四):空巢老人的一天:独居不等于孤独

导语

马上就是春节了。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春节不仅仅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更多的是一家人团圆,孩子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的日子。

但随着疫情的反复,以及年轻人对于父母的疏于陪伴,导致有着越来越多的老人们成了空巢老人,就算是在春节,他们也只能独自在家,一边和孩子讲着电话,一边对着满桌的饭菜发呆。

之前就看过一个纪录片,一个老人春节前努力的打扫家,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结果接到孩子电话说今年不回来了。放下电话后,老人像是一下子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镜头扫过热闹的街道和冷冷清清老人的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空巢老人一般是和孤独,诈骗,养老院,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那么,真实情况下的空巢老人就一定会孤独吗?国外的独居老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呢?

《独居老人》这本书,就把目光聚焦在了人口老龄化极其严重的日本,对16位老人进行了深入的采访,结果呢,和我们普遍对于老年人的印象有了很大的不同。而这本书中展现出来的日本老人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方式精神态度等,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着很大启发的。

《独居老人》的作者都筑响一,致力于给大家展现出老年人生活不一样的一面,力图打破大家对老年人生活孤独的刻板印象。而在这本书中提及的16位独居老人,他们的生活各有特色,最重要的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路线,每一位老人的独居人生,都是一段丰富多彩的历程。

他们虽然住的地方都不大,有的老人的屋子甚至有点拥挤,但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顾虑,比如没有给孩子带孩子的劳心劳力,没有亲友街坊的勾心斗角,没有工作场合的尔虞我诈,也没有到处可见的处心积虑。

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水源和美,她自己经营着一个杂货店,虽然店铺不大,却时不时有一些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正是和年轻人的不断交流,使得她心态年轻,生活热闹却又充实;比如川崎行雄,这个小有名气的漫画家,创作者的身份使得他与社会的接触无比紧密,虽然年纪不小,但思想啊思维啊,甚至比一些年轻人都丰富多彩......

纵观这些被采访的老人们,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我们普遍意义上想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路线,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有自己的生活意义,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自己的交织起来,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并且有着属于自己的意义。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本书中所提及的老人,大都是一些个例,而且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经历也不能复制,看他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启发不是很大。

其实开心爸爸觉得,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些老人们为什么能够生活的如此丰富多彩,如此潇洒自在?对比我们国家的老人们,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努力工作,老了之后还得贡献余热,为孩子带孩子,整个一生就是操劳的一生。

实际上,纵观《独居老人》一书中提及的老人们,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着明确的个人生活路线,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身体都很健康,并且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这几点,才是老龄化问题的一个可能解。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独居老人》读后感(五):老人独居是否就意味着晚景凄凉?

说起“独居老人”,总容易令人联想到我们常说的“空巢老人”这一社会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占比很大。据悉,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持续引发人们关注。似乎,在多数人看来,老年人独自居住就意味着晚景凄凉,意味着缺少关爱,也意味着在人生迟暮之年自己的身上逐渐失去光彩。

而在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的日本,独居老人的情况更为显著。在很多日本人眼中,独居老人是世上最可怜的人群,媒体对高龄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报道经常是凄凉的,甚至可能会歪曲事情的整体情况。但是在都筑响一这位特立独行的编辑看来,比起独自生活的寂寞和艰辛,家庭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与纠葛,更让人心力交瘁。都筑响一在日本杂志界被称为一个“异类”,他经常打破常规,善于发现不同形式的美。

在《独居老人》一书中,都筑响一就为我们讲述了他所遇到过的16个独自生活又活力十足的老人的故事,为我们揭开独居老人鲜为我们所熟知的一面。他试图在书中打破世人对独居老人普遍存在的误解与偏见。

本书收录了这16位高龄独居老人的自述,以及都筑与部分老人的访谈。从言语中看到这些老人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也看出他们每个人面对现状的人生观。这些老人都曾年轻,都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这些人有的曾经被逮捕、拘留过;有的人生活习惯随性随意而又丰富多彩,有的人生活极其规律而又简单;有些人喜好饮酒,有些人又烟酒不沾……他们各自过着不同却又都随心所欲的生活,使我们感受到与自己印象中那些高龄老人不太一样的、充满活力的节奏感。

当然,他们也有着许多在常人看起来不太好的习惯,比如77岁的艺术家秋山祐德太子认为制作对他而言是一种生产性的行为,收拾东西却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是要去除东西,是一种消极行为。因此他的家中都非常的凌乱,东西随处堆满了房间。或许是兴趣和观念与人不同,他们当中有部分人显得缺少甚至没有同辈朋友,也有一部分人受人喜爱,却未能受人尊敬,但他们都能找到适合他们正常生活的地方。

这些人生活方式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这些人身上的有些行为也不易被常人所理解,但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饱满得多。或许在他们现有的境况之下,能有这样的生活状态已经实属不易。

这些独居老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角落,内心却都充实而充满力量。他们并未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太多的与众不同,他们能在自己都人生中找到让自己觉得有干劲的事情。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大部分人所从事的事情都与艺术有着不小的关系,他们当中有行为艺术家、画家、电影剧场馆长、舞蹈家、行为艺术家和偶发艺术表演者。

是否是因为拥有着某种的艺术细胞,使得他们更容易乐观地面对生活?又是否是因为他们的艺术思想不能轻易被众人所理解,才让世人有所偏见?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的身上都透露着积极、乐观和洒脱,他们的生活看似悠闲自在但内心并未如世人所想般空虚,他们都在自己的晚年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彩。

书中关于这些老人的故事也许只是个例,作者在这本书中尽可能地给世人呈现出16位老人在独居时的不同生活状态,让人们感受到独居老人也有着不一样的精气神以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启发更多人寻找更有让自己内心更充实而更意义的生活方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