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宋文臣的品格读后感摘抄

大宋文臣的品格读后感摘抄

《大宋文臣的品格》是一本由王晨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宋文臣的品格》读后感(一):制度·品格·心态

宋朝以文驭武的方针乃是向之前两百多年历史学习的结果,但人类是不完美的生物,尤其是在社会、国家层面上,每当他们解决了一个麻烦,那解决办法总会引发其他的问题。以文驭武勉强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却使得国家统治权力失衡,文官系统内部矛盾激化。从文化角度来看,文官地位上升也拔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使在唐及五代相对沉寂的儒学得以复兴,文学风气播散于整个中华文化圈。

在儒学中,君子或理想的人乃是求学、为政的榜样,他因其品格高尚、遵守礼仪而获得了一种全面的行事合法性。因此,当儒学设法成为制度的理念内核时,就天然地携带着这样的副作用:攻击一个人的品格是对任何人都最有效的攻讦方式之一。并且,中国“诗言志”的传统将广义文学作为标榜自身品格的一条主要途径。文学的地位跟着文人的地位水涨船高,水面下的暗流亦随之涌动,因言获罪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宋朝的仁人志士们无法纾解这种制度性矛盾:一边是凭借道德修养和表达道德修养的文学进入文官系统,另一边是文官系统中只有派系立场绝无公义道德的倾轧。更可怕的是,由于武勋缺席,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对象固化、矛盾激化。如此,皇帝为了压制相权,就会持续性地挑起、推动文官内斗。在虚假的道德表象和文化繁荣之下,内里早已填满败絮烂绵。个人品格的意味逐渐从自我修养变成了浮饰表面,这严重伤害了那些品格高尚而又希望为国为民做实事的人。

寇准、范仲淹、苏轼、张浚、岳飞、陆游、朱熹、辛弃疾皆一时人杰,也都无法对抗这一制度性难题。他们大都意志坚定、品格卓越,但遭遇攻讦时仍然免不了情绪激荡、心态变化。身处困境之中,他们有奋力反抗、有委曲求全、有豁达自守、有功亏一篑,比唐代文人更见波澜。最终,那些道貌岸然的品格言辞在历史中灰飞烟灭,只有高尚的人们那坚毅、勇敢、慈爱的品性流芳百世。感谢《大宋文臣的品格》向我们展现了宋代名臣们作为不完美的人如何在这不完美的世上追寻自身的意义。

《大宋文臣的品格》读后感(二):最幽默最洞察人心最会讲故事的宋史学家,没有之一

该书作者应该是最幽默最洞察人心最会讲故事的宋史学家,没有之一。 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争分夺秒读完这本《大宋文臣的品格》的,也是这本书使我重新体会了久违的手不释卷的感觉。有几次在上班地铁途中读到一个精彩的情节,然而因为到站不得已中止,一整天无心工作,期待着尽快下班好继续读书。所以,你要慎重选择这本书,因为容易走火入魔,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连目录都写得引人入胜。单单翻开前言,“只手擎天”,“最后的十字”,“情深意笃两无猜”,就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在眼前了。 整本书六篇故事当中,我最喜欢的,也是本书的第一篇:寇准的战争。经思考以后我认为原因应该是反差萌。可能因为小时候听多了评书,看多了野史,在我浅薄的认知里,寇老西儿就是一个圆滑诙谐又富有正义感的老头儿形象。当一个年少有为,耿直狂傲的寇准出现在我面前时,这个强烈的反差给到了我极大的冲击。 常听说“读史以明智”,在读到作者对赵恒任用寇准丁谓的心理描写的时候,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以前总觉得一个好皇帝,就应该明辨善恶忠奸,读完之后就得到很多启发,明白原来皇帝做这样的决定是有其理念支撑的,而且这种帝王心术竟然还跟现代管理学是相通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有灰度空间,也可以做灰度决策。 寇准和丁谓之间的政治斗争以丁谓赢得胜利而告终,寇准还是过于爱惜自己的政治羽毛,而丁谓就没有这些所谓浮名,所谓身外之物的牵绊。书中写道,当有人问他:相公您要拿仕林舆论怎么办?难道你不怕百年后青史黑字吗?丁谓回答:异日诸生记事,不过“天下惜之”而已,也算是通透的很了。而作者在此处精准的总结就一针见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作者还引用了一些相当有趣的史料,读到会令人忍俊不禁。比如这句:“要盟也,神不听!”,作者幽默的翻译:特殊情况下的誓言,神灵您别当回事。那是我忽悠傻子的。我暗暗在心里想,下次我们家娃儿再逼我发誓的时候,我也一定要用用这句“要盟也,神不听!” 我猜作者大大应该已经用过很多次了。

《大宋文臣的品格》读后感(三):千年后 这些历史仍然如此有趣!

第一篇寇准的战争叙述了寇准的风光与落寞,三十岁已成为两府重臣的他因赵光义的日薄西山,担心赵恒无法驾驭寇准而被罢免。在辽人大军出击的架势下,赵恒启用寇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心理描写刻画了寇准以强硬的态度和高明的手段迫使懦弱的赵恒御驾亲征,过程曲折而又精彩。

寇准与小人物的对话,作者对寇准行事风格的描述等又能反映出少年得志的他有着性格上的缺点。作者通过语言和神情的刻画,形象地描绘了寇准的老对手王钦若巧舌如簧挑拨赵恒与寇准的关系的画面,惟妙惟肖。

寇准被神志时而清楚,时而糊涂的赵恒托付社稷之事,在周密的计划下,将成大事之时,以让人扼腕的意外全盘皆输,实在令人唏嘘。

原文语段

第三篇苏轼与章惇两人的友谊,被熙宁变法,元祐更化,绍圣绍述三次波及天下的政治运动裹挟,从最好的朋友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史料,展现苏轼与章惇深厚的友情。如乌台诗案中,作为新党骨干的章惇公然表态声援旧党苏轼,又担心他在御史台阴冷潮湿的诏狱牢房内染疾生病,让人送去防疫的药品等。

两人是无话不说,可以随意戏谑的挚友。多处描写都能深刻感受到两人的亲密无间与坦诚相待。但最终 因党派的不同他们的友情最终破裂了。

原文语段

对于苏轼来说,他的朋友和崇拜者有很多,但对章惇而言,最好的朋友或许只有苏轼。

第四篇作者写了一个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人物张浚。

在迫使赵构禅位,并让太后垂帘听政的苗刘兵变中,张浚通过多方面的筹划准备,勤王救驾。其中的部署复杂精细,作者将其陈述地简洁,生动又易于理解,有着极深厚的文字功底。

富平之战中,张浚在紧迫的时局下无力实行自己所制定的五年的计划。他本想大展宏图,现实却让人沉默。战事四起,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太多太多掣肘让张浚在富平惨败。

在阅读过程中,秦桧是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人,他骗过了备受倚重的张浚,得到了张浚的提拔后,蹬掉了张浚;骗过了赵鼎,得到了赵鼎的推重后,以怨报德;甚至骗过了官家赵构,开始其长达近乎十八年的专权之路。

因张浚支持北伐,秦桧不愿做张浚背后的影子,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主和。活生生将收复中原的可能了化为乌有,令人愤慨。此处对于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的多角度处理,对画面的架构引人入胜。

其余几篇不再一一赘述,作者对事件与事件的联系、关系,及其发生的原因做出了充分有力的解释,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将时间线、史料和各色人物串联起来,还原了历史。文字行云流水,徜徉恣肆。

《大宋文臣的品格》读后感(四):读过最好的历史普及类著作之一!

读过最好的历史普及类著作之一,可以排进个人的TOP3。

六个大章,北宋南宋各三个。

第一章:寇准的战争9.9分!

作者从澶渊之盟、天书闹剧、天禧政争三件事展开叙述。跌宕起伏的情节扣人心弦,可读性极强!历史的波澜壮阔、帝王大臣们的心思和政治文化都跃然纸上。真宗皇帝、王旦、丁谓、王钦若、曹利用、晏殊等等。。。这些帝王将相和名臣们都粉墨登场。作者驾驭史料的能力极强,通篇没有网文式的媚俗肤浅,字里行间都是历史的厚重和名臣们的浮沉。

第二章:庆历三案与理想的衰亡9.5分!

作者没有从传统的范仲淹角度去叙述庆历新政,而是从庆历新政失败后,苏舜钦的进奏院案、欧阳修的盗甥案、石介的活死人案三个角度来写大时代背景下的群像细节。朝野典故、政治文化、帝王心术都在作者笔下娓娓道来。其中对于仁宗皇帝在新政实际失败后,他各种选择的分析可以说鞭辟入里,太精彩了!考虑到这一章对读者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门槛要求,比第一章难一点,9.5分。

第三章:苏轼与章惇之爱恨10分!

给10分是因为满分只有10分!

作者完全抛弃了林语堂为贤者讳的那种模式。这一章从极其丰富的材料的旁征博引出发,梳理清了历来争议、说法极多的苏轼章惇交恶的原因和过程。最妙的是,作者没有写成学术论文式佶屈聱牙的样子,而是把所有复杂的史料引用、辨析、比对、分析都化为故事情节,在故事里展开,自然而然地让大家看到。这是读过最好的关于苏轼章惇二人关系的文章。作者从熙宁变法、元祐更化、绍圣绍述三个时期入手,考察和叙述苏轼章惇的交往,精彩纷呈,不读真的后悔!称得上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第四章:张浚的文武乾坤9.9分!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张浚的了解很少很少,只在作者的《辛弃疾的诗词人生》里看到过。对张浚、张俊更是分不清。读了这一章我要说,写得实在太好了!原来张浚竟然是南宋初期这样重要的人物,是作者说的“对金强硬路线”的旗帜,更是最高决策层的“宰执”。过去只知道岳飞抗金,没想到岳飞、韩世忠等大元帅都是要受张浚节制的。这一章张浚的故事不仅仅惊心动魄,而且作者梳理出背后很多蛛丝马迹,重建了历史令人信服的“相对真相”。我读到了一个左支右绌的张浚,读到了一个有优点有缺陷的有血有肉的大宋宰相。我为“富平的玩笑”叹息,当“淮西的命运”这一节秦桧出场开始搞阴谋诡计,真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可恨可叹!减0.1分是因为宋代官职太复杂,加上这段历史让人读起来太沉重。。。

第五章:陆游迷宫9分!

陆游唐婉的故事自然让人催泪了。

但真正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原来陆游刚做官时得到了主和派宰相汤思退很大的提携,陆游也对他感恩戴德。汤思退可是秦桧的余党,人人唾骂啊!

后来陆游还因为主和的宰执史浩帮他获得了进士出身,不得不替他写奏扎反对张浚、辛弃疾用兵山东的策略,太意外了!

作者写出了一个符号之外的特别真实的陆游!

第六章:朱熹的罗生门9.8分!

原来我们被骗了那么久!

什么朱熹和唐仲友争风吃醋,欺压弱质女流名妓严蕊,什么朱熹趴灰搞大儿媳妇肚子,什么朱熹纳尼姑为小妾。。。

这一章像推理一样,又显出作者过人的考证功夫!但作者把考证过程说得深入浅出,不至于让人读不懂,真正的做到了分析清楚朱熹到底是不是伪善的无耻之徒。

最后两篇附录极佳!尤其第二篇讲宋代官职中职事官(差遣)的,对照之后,理解书中官职就一目了然了。光冲这两个表格,也要对作者说声赞,确实是用心之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