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学批评》读后感100字

《文学批评》读后感100字

《文学批评》是一本由[美] 约瑟夫•诺思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批评》读后感(一):什么是”好”的文学批评?

关于文学批评,现在没有了启蒙运动时的现实主义批评,也没有了卡夫卡式的现代主义批评,取而代之的是德里达式的解构主义批评,也被称为后现代批评,文学批评也变成了通过文本,结合各种理论资源来窥探作者内心想法的类似猜谜式技艺,当文学作为反对现代工具理性的最后阵地的时候,作为文学创作减震器和压路机的文学批评,也成为了工具理性的一部分,这是非常吊诡的一件事情。

这本《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的作者约瑟夫.诺思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也是耶鲁大学的助理教授,而本书的翻译者张德阳是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我们通常所见到的文学批评类书籍,都是采用体例式的编排,而本书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欧美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做了评析,想要了解文学批评的展开史,本书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

约瑟夫博士在本书中特别指出文学批评,不能够只玩那种针对文本的架构历史眼光的分析,应该借鉴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那种与大地相距不过一毫米的亲近感。这点对于我们当下进行文学批评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我们所处在一个处处在解构的时代,就不可避免的以一种玩世不恭的心态去观看。特别是我们现在去评判二十世纪的小说时,更需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在历史中寻求发展,寻求解决的道路。

同时约瑟夫指出,在文学批评领域有一种语境主义范式,语境主义要求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要从当时当事的角度来看待,可以说历史主义要求眼光是要放在尽量长期的时间段上,而语境主义则提倡在考虑文本批评的时候,要将时间尽量的缩短下来。

如前面所说的那样,约瑟夫博士也在顾虑,历史主义和语境主义的文本批评会不会,发展成一种机械主义批评的范式,也成为了本雅明所说的机械时代,没有了“光晕”的文学作品。

本书还从其它方面讲解了文本细读的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

《文学批评》读后感(二):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批评?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兴起,人人都成为了一个发声者,随之而来的就是网络舆论化,碎片化的时代侵袭。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借助互联网会发出褒贬不一的评价,引发一阵阵不同的话题。 而在此背景之下,从事文学批评,在众多的声音中坚定且如一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回顾当下文学批评的氛围,有些评判是从文学本质上进行的,有些批评则是所谓的顾左右而言他,隔靴搔痒,没有起到真正的批评效果。

无论什么样的文学批评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观点,我们没有办法第一顺位的去进行调节。但在众多正面和反面的批评之下,我们必须开始深思,深处互联网背景下的我们究竟需要什么的文学批评。而这本《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则很好的的诠释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得不说,文学研究是一个相当繁杂的学科,无论是隶属于那一流派都有相当长的历史需要去钻研。而本书的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耶律大学助理教授约瑟夫·诺思在书中详细的勾勒出了新批评,文化研究,实用批评扽流派,并对应总结出了一些代表性的人物,比如雷蒙·威廉斯等。

正如约瑟夫所说的那样,好的文学评判应该具有一种语境主义范式。换言之就是我们要懂得尊重审美的差异化,应该怀揣种兼容并包的风骨去进行批评。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今天的热搜上有这样一条新闻说的是咸阳一男子jiabao妻女,被曝光身份是某ZF官员,随后相关部门紧急辟谣。 试想一下,如果这条新闻没有和ZF,公务员等词汇进行语境的关联,会第一时间冲上热搜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死我们所说的在特定语境下的一种规范。最后我们可知,所谓文学批评最后的最终目的会落在一个达成共识的结果上,更是会落在一个推动文学积极健康向山上发展的道路上。 本书的副标题为一部简明的政治史,通篇读完,才发现作者的高明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全书看似是在解释文学研究的相关内容及如何兴起的前因后果,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一个政治性质的初步评判,所以在这本书里也由此前卫性的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zuo派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文学研究的规划?

综合来讲文学批评是一种对话,是一种不同观念碰撞的载体,是慢慢剖析真理的一种方法论,在这本书里,我们能参透过去的文化研究,更能学到最权威的文本细读方法。

《文学批评》读后感(三):一部政治与学术博弈的文化简史

我在b站关注了一个博主叫杨宁,有一期视频主题叫《什么是文学批评的问题意识》中,提到法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皮埃尔·马舍雷关于科学的文学批评的观点,传统的文学的文学批评都在强调文学作品是什么,而马舍雷认为科学的文学批评强调的是文学作品是如何产生的,而且还提出了两种错误的批评方式,经验主义以及结构主义。这只是文学批评中的一种声音,那么文学批评史有那些重要的人物以及理论呢?

《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下同《文学批评》)就是对一个世纪以来主导英语世界的学院派文学批评的基本范式进行了概述,本书的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助理教授约瑟夫·诺思的代表作。

约瑟夫·诺思在《文学批评》勾画了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如何从一种广泛业余的普通批评,日渐学术化、学科化的过程,还探讨其中的得与失,而且在书中,梳理了文学批评的关键流派,比如使用批评、新批评、文化研究等等,还分析了其中一些代表性人物,如雷蒙·威廉斯、伊格尔顿、詹明信、D.A.米勒等等。

约瑟夫·诺思在前言中说:本书不仅探讨历史主义/语境主义范式,也会考察它所取代的、与之迥然有别的批评范式,所以这部作品我认为对于了解文学批评的发展史,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费雷特里克·詹姆逊是文学研究走向政治化的主要代表,他把哲学美学注入到文学研究中,提出了“普世价值”观点,但是约瑟夫·诺思认为费雷特里克·詹姆逊提出的“普世价值”忽略了两个要点,一是唯物主义美学是可行的,另外一个审美批判工程与唯心主义普遍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对于我这种非专业的人来说,我觉得读此类的书可能会给我们在读完文学作品后,怎么去分析提供了一些思路,因为里面有一些言论比较专业的,但是如果你是文学专业的学生,这部作品会给你很大的帮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