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名为帝国的记忆经典读后感有感

名为帝国的记忆经典读后感有感

《名为帝国的记忆》是一本由[美] 阿卡迪·马丁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一):雨果奖获奖作品

阿卡迪·马丁(Arkady Martine),原名安娜林登·韦勒(AnnaLinden Weller),出生于1985年,犹太裔美国人,科幻作家、历史学者和城市规划师。她以笔名阿卡迪·马丁创作的处女作《名为帝国的记忆》一举斩获2020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她,研究方向为“全球史和比较史下的中世纪拜占庭帝国”,而《名为帝国的记忆》的创作灵感正来自于她对十一世纪拜占庭帝国与其东方边境亚美尼亚人政治关系的研究。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二):政治纷争中的推理博弈

在看这本小说之前,我曾在看一本网络小说,会说话的肘子的《夜的命名术》,里面讲的是两个世界之间的互穿,一个正常的地球社会,另一个是赛博朋克世界。突然发现好像有点想拖题了(笑)。在前不久更新的章节里面出现了一个技术“神经元接驳”技术,该科技在满足先提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一个人的全部记忆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并且获得那个人的全部记忆,实现以另一重身份的重生。因此,在刚开始看这本小说的时候,我难免有点受到这部网文的影响,一开始有了先入为主的见解,但阿卡迪·马丁另有想法。

首先,先对这本书的译者孙加表示崇高的敬意,缘于这里面好多奇奇怪怪的名字,这不是一句讽刺,而是真的有点奇怪,还有点可爱(*╹▽╹*)。数字加事物的命名方式,三海草、十二杜鹃花、六方向......(应该全本书都用食物,直接看饿了哈哈哈)如果译者没能有着足够的意识和一定的水平的话,可能会因此译错,使得整篇文章一窍不通。接下来进入正题。

记忆是一种很抽象的事物表达,它是许多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并与大脑的海马结构、大脑内部的化学成分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到目前为止,仅凭现代人的科学技术,对于记忆依旧还不能有一个更加精确的概念,研究也还在继续进行着。

在这本小说中,新一代的驻帝国大使码希特在自己的大脑中植入了前任大使亚斯康达的早年活体记忆,并启程前往泰克斯迦兰帝国的空间站,避免空间站被帝国的扩张吞并。但是在抵达帝国之后遇到了种种困难,前任大使的意外身亡,莫名其妙的炸弹袭击,无处不在的刺杀等等,毫无疑问,玛希特陷入了帝国的政治纷争之中。

可是因为某种故障玛希特失去了前任亚斯康达记忆的帮助,早期的她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如履薄冰。庆幸的是,她还有几个帝国朋友的帮助,玛希特重新联系上了亚斯康达的早期活体记忆。但是仅靠他们,三个人的身体四个大脑,也远远难以跟帝国的恶势力抵抗。重重谜团一个接一个的抛出,如果说将这本书当成一本推理小说也不为过——亚斯康达的死亡之谜以及密信的解密。

可能会有人说这其中的科幻元素不算多,但对于活体记忆的植入这一项技术的巧妙使用,还有作者对人物角色的塑造,无一不增添了几分色彩。在这里我也不妨提出一个我在前文曾经有过的问题:作者有没有考虑过,大脑中容纳记忆的装置出现障碍时,亚斯康达的记忆是真的突然消失还是已经顶替了玛希特成为另一个人呢?妥妥的叙诡大计啊!

不知道是不是还有续集,这个意犹未尽的结局,让人有着无限的想象。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三):【须叔试读】颇具新意的太空歌剧

# 一

本书的框架就是典型的太空歌剧。有不断扩张的宇宙帝国,有独善其身的边陲空间,有特色文化的各类生命,而最典型的就是能在各类历史课本中找到原型的情节。

本书作为新晋获得大奖的太空歌剧类型的科幻小说,这些类型要素自然当仁不让的一一出线。其中的主要情节,更与作者作为学者的专业研究有关——十一世纪拜占庭帝国与其东方边境亚美尼亚人政治关系,者同样是帝国与边陲不同人群之间文明冲突的故事。

只不过在这本书里,冲突的不仅仅是文明,还有科技。

# 二

大部分的太空歌剧系列,贯穿的主题往往偏向于传统的宫廷故事。就如“歌剧”所暗示的一样,是在太空上演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们的喜怒哀乐。当然,本书的主线之一也是宫廷政变,这也是作为太空歌剧最典型的特征。但是不同于《星球大战》《沙丘》《火星公主》这些重点放在人文/政治方面,本书中对于科技的设定也别有一番特色。

对于异质生命的塑造,是科幻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热衷的主题,比如《弗兰肯斯坦》。而“记忆”的延续也可以视为异质生命的新的形式;具体到这本书中,与帝王心态结合,则成了如何“永生不死”的讨论——而这同样是科幻小说热衷的主题。

记忆对人格的影响,究竟会如何表现,就是这本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讨论的内容。而其中对于人格变化的细腻的描写,也是书中最具有“文学性”的地方。能成为雨果奖得主,这些细节的描写有很重的分量。

#三

太空歌剧作为典型的科幻小说流派,在眼下的评论中,是备受贬低的。其中很大原因就在于它的固始县往往可以脱离于所谓的科幻背景而独立存在。像是2021年刚刚上映的《沙丘》,即便它的小说堪称是科幻作品中的经典,但是它的剧情本身,在今天还是颇受非议,认为它整体的故事情节乏味单调,没有“科幻味”。

而同样,这本《作为帝国的记忆》也只是因为它故事线中的科幻因素的存在,对于“记忆”的技术化讨论,才让这本书显得不是“那么”的平庸。而实际上,仅仅是拥有记忆继承这个设定,而要支撑起这本小说,实际上也勉为其难。另一方面只能倚靠传统的“宫廷密谋”,而这又落入了传统太空歌剧的窠臼,出现备受争议的地方。

整体来说,即便这本书设计了对于科幻要素的讨论,甚至用它推动了一部分剧情。但是想要摆脱长期以来,对于太空歌剧这个系列本身的偏见,实际上还是很难。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四):新人作家的太空歌剧史诗

本作是作者2019年发表的处女作,也奇迹般的成为了科幻小说最高奖项 2020年雨果奖的夺冠之作,同时还入围了星云奖、轨迹奖、亚瑟·C.克拉克奖。 作者阿卡迪·马丁出生于1985年,犹太裔美国人,科幻作家、历史学者和城市规划师。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她,研究方向为“全球史和比较史下的中世纪拜占庭帝国”,而《名为帝国的记忆》的创作灵感正来自于她对十一世纪拜占庭帝国与其东方边境亚美尼亚人政治关系的研究。

本作据说也会写成3部曲,而这次引进出版的是系列第一部。系列第二部《A Desolation Called Peace》也与2021年1月出版。 群星之间,泰克斯迦兰帝国雄踞于此。对于帝国来说,帝国即世界;帝国之外,便是世界之外——要么臣服,要么,被吞并。遥远的勒塞耳空间站,上一任驻帝国大使离奇死亡。一个新人、玛希特被选择成为下一任就此启程,前往帝国首都唯一市赴任。她的使命很简单:查清前任大使“意外”背后的真相,防止空间站被帝国吞并。 然而到达后,勒塞耳特有的技术,记忆传承功能却在玛希特身上失效了,她并没有能够和前任大使的记忆完全融合。玛希特在接待使者三海草等人陪同下逐渐适应了她所向往的帝国,以及在随后的生活和觐见帝国皇帝等事务中,逐渐发现了帝国内部存在三个政治势力互相角力,试图推翻老迈的皇帝六方向。而她这个既不受帝国重视、又不被祖国政治家待见的外交官却和前任一样陷入了政治漩涡中,成为了权力的游戏中一个未知的棋子。 在这样复杂环境中,她经历了种种考验,逐渐成长为外交高手,游弋于各方势力,同时还要躲避各种暗杀,最后还得调查出前任大使被杀的真相。

本作从大方向来说属于太空歌剧和帝国史诗类作品,抛开太空不讲,本作构架基本上就是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方向——拜占庭帝国为蓝本写的。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从 395-1453年持续了1058年。是欧洲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君主制帝国。1024年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破后,尽管后来很快复国成功,但帝国还是进入了急剧衰弱地步,直至最后被奥斯曼帝国所灭。本作故事背景就参考了拜占庭中后期扩张到极致时慢慢走向衰弱。此外,本作中各种人名十分奇特,对欧美读者来说也是十分怪异的读法,据说也是有借鉴古老的亚美尼亚语。对于作者第一部作品来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取得的成就,都已经算是天花板了。但我个人觉得,作品前半段还是稍微沉闷了点,尽管并不要求科幻作品写成爽文。

系列第二部以帝国边缘出现了神秘入侵者开头,是战是和一触即发。驻守边疆的舰长既无法和敌人沟通,也无法摧毁对方。向帝国首都求救后,玛希特和三海草能成为特使解决目前的困境么?

《名为帝国的记忆》读后感(五):【须叔试读】故事挺有趣,但远远谈不上大师

科幻世界有三大出版系列,分别是基石系列、大师系列、流行系列。其中,基石系列出版国内科幻作品,大师系列出版国外经典科幻作品,流行系列出版国外主流科幻作品。

2020年度雨果奖最佳长篇《名为帝国的记忆》如今由科幻世界引入国内,归入大师系列。这是作者阿卡迪·马丁的处女作,一上来就能获得如此高的奖项,似乎称之为“大师”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在我读过这本书之后,觉得这虽然是个好故事,但根本谈不上“大师”。

首先说说故事好的地方。

第一当然是文学性。科幻文学在写作上一直在进步,从古典时期、黄金时期到新浪潮、赛博朋克,直至今天。以本书而言,主角玛希特、十九扁斧、三海草等形象刻画让人印象深刻,书中精心构造的种种戏剧化冲突、越来越大的网也安排得有条不紊,从文学性来说比主流文学不遑多让。

第二是故事性,无限扩张的帝国、诗歌与政治斗争、逐渐浮出水面的阴谋,故事充满看点。同时,故事背后隐含着作者对拜占庭与亚美尼亚人之间政治关系的深入研究,思想同样深刻。

再说说为什么这本书达不到大师的级别。

第一是它的题材。从类型来说,这是典型的太空歌剧,我所认为的典型的太空歌剧,就是那种纯粹把故事的舞台从地球搬到外太空那种,丝毫不影响剧情。

二是它的时代划分。它属于新浪潮风格,而新浪潮的典型弊病,就是认为科学的内核可有可无。在《名为帝国的记忆》里,云钩、太空站、数字+事物的命名等内容,丝毫没起到任何作用,相当于只给故事披了一张皮。

三是它所表达的思想。科幻应当写真正的科学,但这部故事,只是纯粹的政治小说,虽然政治斗争演绎得不错,但真的和科幻没什么关系。这样的作品,可以是流行科幻,但和大师挨不着边。

那什么样的科幻才能叫大师科幻?

真正的大师科幻,或者叫核心科幻,必须以科学为内核。只有这样的科幻,才足够纯粹,足够带给读者“科学奇观”。

新浪潮的初衷并不是放弃科学,而是转移视角;赛博朋克的初衷是打破新浪潮的一潭死水,而非断送未来。遗憾的是,这二者先后都走进了死胡同。

这本《名为帝国的记忆》,又让新浪潮死灰复燃,政治、女权,人们喜闻乐见什么,它就以什么来博取眼球。如果科幻世界将其归入流行系列,那想必是极好的,但归入大师系列,实在是才不配位。

这部作品的获奖说明了什么?

那只能说明,当代的科幻真的是滑坡,甚至是泥石流。不仅国内如此,整个世界科幻都是这趋势。

如果说电工刘是少数,那安迪·威尔这样的简直是极少数,而那绝大多数,都是被主流磨灭了特征的鸡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