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面纱》读后感摘抄

《面纱》读后感摘抄

《面纱》是一本由[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面纱》读后感(一):苦难是成长的催化剂,也可能是灭亡的导火线

从小在强势母亲精心布局的环境下成长的凯蒂,相貌出众,温顺可人,目标就是能嫁给一个出色的男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家庭的环境造就了她成人后的模样:虚荣、轻浮、愚蠢的女人。机关算尽,天不随人愿,成了大龄女也没找到如意郎君。为了在妹妹出嫁前尽快把自己嫁出去,图一时之便嫁给了细菌学家沃尔特。这种婚姻注定是不幸的。 沃尔特: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无知,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可我爱你;你知道你嫁给我只是图一时之便,我不在乎;我没奢望能得到你的爱,我很感激能被允许爱你。凯蒂怎么也无法爱上这个在她面前俯首称臣的男人,她就是鄙视他。爱情是双方的,在这种不平衡的婚姻里,出轨也成了必然。貌似潇洒、风流的汤森,让凯蒂爱的疯狂。而汤森,老婆孩子是重要的,绝不能影响家庭的安稳,更不能破坏当总督的梦想。火热的情话全是谎言,所谓的爱情不过是玩弄。凯蒂又一次走向了绝望。 沃尔特可以接受妻子不爱自己,但是无法接受妻子的背叛,扭曲的心里让他做出一个可怕的决定:带着妻子去正闹霍乱的山区工作。他爱自己的妻子,他恨自己有想毁灭她的念头,他拼命地工作,在疫区救了不少人,但却救不了他自己。在爱与恨的纠缠下,他承受不了这样的煎熬和折磨。最终他选择了自我毁灭。而带着绝望来到疫区的凯蒂,看到人们因为霍乱像苍蝇一样大批死去,而活着的人们依然那么乐观,为抗疫无私奉献,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死亡之地唤醒了她深埋的纯真,主动要求到孤儿院去做义工,与孤儿们快乐相处,让她看清了自己的肤浅,找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 当决定重生的凯蒂再次与汤森相遇时,又一次旧情复燃,她一边骂着自己下贱,一边接受着汤森的诱惑。可怜的凯蒂在羞愧、悔恨中挣扎,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选择了决别汤森,回到父母的家中。 在痛苦中成长的凯蒂,选择了自己去寻找一条通往宁静的人生道路。在成长的过程中,她也学会了爱,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体会到了父亲的悲哀,她要去爱她的父亲,爱她的孩子,爱她的人生。 每次读毛姆的小说,合上书本都会陷入深思。他笔下的人物总会形象地映入眼前:在困苦中成长、脱变的女主凯蒂让人怜爱;聪明、寡言、阴沉的沃尔特,处事冷静的让人感觉可怕,复杂的人性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面纱》读后感(二):生活不同的面貌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了,这一次读出了更多的克制和压抑,作为医生的瓦尔特,他的一生都在克制自己,他有着东方人对于感情的压抑,即便他对他对凯蒂有着炙热的爱,他也从未明确的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在他求婚的时候,凯蒂认为是十分突兀的。而凯蒂则带有西方人的热情和放纵,她活着的意义就是享受人生,放任自己沉溺在一切娱乐活动中,甚至偷情在她眼里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这样的两个人,他们的感情注定不会有好的结果。凯蒂到香港后爱上了一个虚伪的男人,他用花言巧语让凯蒂对自己死心塌地,瓦尔特发现后让凯蒂看透了这一切,绝望中的两个人去了湄公河,哪里疫情爆发,是一个必死之地。在那里,两个人互相试探,双方都在一次次的试图和解,但是最终还是以悲剧告终,整场悲剧归其原因是凯蒂并不爱瓦尔特,而瓦尔特即使知道她肤浅,低俗,没有追求,却依旧爱着她,迁就她。在瓦尔特死后,凯蒂重新回到香港,这一次,她逐渐感触到了生命的意义,一味的享受是毫无意义的。

整本书我都在期待凯蒂最终会发现自己爱的是瓦尔特,两个人重新回到香港,但是显然毛姆的写作明显更加现实,即使凯蒂看到了瓦尔特在湄公河所做的一切,她很敬佩他,但是对于凯蒂来说不爱就是不爱,她虽然肤浅,却是个十分真实的女孩子,可能这也正是瓦尔特痴迷于她的原因吧,那种天真和真实正是他所热爱和向往的。

整本书都在讲蜕变,告诉读者凯蒂是如何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这也是毛姆的书中提及最多的主题,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生命意义的探求。凯蒂找到真正的自己,是因为走出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圈,接触到了一些自己完全不曾了解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为了救助他人不顾自己的精神让凯蒂开始思考自己和他们的不同,而这也就是凯蒂找到自己的第一步。

不得不说书中的那个花花公子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人,他们深知与人交往的规则,也熟悉运用职场规则,所以他们的事业和生活都可以很红火,但是他们却不能活出自己,他们要跟随社会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并融入这个社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人做事很圆滑,但是这种人总是给我们一种虚伪,不真实的感觉。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读过这本书,我们是不是要思考一下,我们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模样?

《面纱》读后感(三):矛盾的、混乱的、激荡的生活

这是我第二遍读《面纱》这本书了,当我第一次读是跟着书中的情节走,第二次读的时候细细探究了人物的心理,毛姆不愧是心理描写大师,像是一名上帝视角的旁观者的描述,细致、深刻的刻绘了人物的双面性,吉蒂带着幼稚与愚蠢,沃尔特包含深情的幻想和自私的冷漠,唐生像是多情却又是无情,在书中没有真挚的情感,只有虚伪的面纱。

这不仅仅是揭开人物的面纱,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身处上流却做龌龊之事,条件优越却毫无信仰,也揭示了这个社会的“面纱”,由虚伪的道德情谊,所维系的荒诞的生活。在面纱前,是正襟危坐的道德模范,在面纱后,是兽性、是无趣、是野蛮,是无尽的嘲弄,是被命运摆弄的玩偶。

给一些残片,人们可以在脑海里脑补出整个画面,这是社会灌输给我们的思想,这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毛姆作为一名局外人,他站在人类的思想高处去俯视整个社会,用他精准的笔触,去描写了这社会的可笑之处,可悲之处。

如果沃尔特不是娶了想象中的吉蒂,如果吉蒂没有被唐生诱惑,如果沃尔特没有想着惩罚吉蒂而来到瘟疫之地,那么命运真的会有所改变吗?不是的,从一开始,这段感情就是有缝隙的,就是双方不对等的爱情,这是一切悲剧的根源,这是注定的事情,是缺乏沟通和交流的结果。

试想一下,这样的情节曾经在激荡的又无趣的人类社会中饰演过多少次,也存在过多少次,它是随着人性而来,在曾经的岁月中,因我们自身而犯下的过错只是不断的上演。而生活也总是在嘲弄我们的荒谬无知,我们所经历的不过是前人所唾弃的,不过是后人所鄙夷的。秦人不暇哀之,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夷。

吉蒂这样的女生,沃尔特这样的男生,以及唐生这样的阶级,在现代社会是主流,是泛滥的存在,而他们是很难读到这本作品的,而人们在照镜子的同时,会在脑海中美化自己,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在不断的美化自己,不暇自哀是每个人都在犯的错。

读完这本书,才懂得书名真正的含义,我们只是窥探到面纱,而弥补出了生活的面貌。

《面纱》读后感(四):不,吉蒂不是包法利夫人!

关于外国文学,陆续也阅读过几本,但不知是自己的文学水平过低还是其他原因,总感觉不如中国文学读起来那么带劲儿。这段时间有点书荒,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我读完了《面纱》。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这位英国作家,素有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之称。《面纱》是他“人性三部曲”的名篇,不同于另外两部作品,这次毛姆将重点聚焦在女性身上,以香港和中国内地为背景,年轻美貌的英国女子吉蒂因惧怕自己成为“大龄剩女”匆匆嫁给性格孤僻的细菌学家,在外人眼中,这的确算得上是一桩值得祝福让人羡慕的婚姻,然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丈夫沃尔特的刻板木讷让渴望浪漫与激情的吉蒂陷入深深的痛苦,她转而疯狂地爱上了表面风流多情的助理布政司查理。

人性是不可直视的,哪怕是同床共枕的夫妻,吉蒂出轨的丑闻败露,丈夫的羞恨唤醒了沉睡在他心中罪恶的猛兽,为了报复妻子,他将吉蒂带到了霍乱肆虐的边远村庄。在爱情、背叛、死亡的漩涡中,吉蒂从最初的美丽动人但内心粗鄙、头脑简单的“花瓶”完成思想和人格上的蜕变,在经历了生死离别和幻想破灭之后,她逐渐找回了生活的勇气,女性意识在她的体内觉醒,平等、相互尊重的夫妻关系才是婚姻幸福的真谛……

小说的前半部分,让人感觉和《包法利夫人》极为相似,年轻充满魅力且爱慕虚荣的女主,无趣刻板都从事与医学相关工作的男主,心性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注定了婚姻生活的不幸,也注定了妻子出轨的必然,然而,当所有读者都以为这又是一个《包法利夫人》复刻版故事的时候,毛姆却给了大家意想不到的反转,吉蒂,终究没能变成包法利夫人,重蹈她的覆辙。

《面纱》这部小说,是作者毛姆根据自己游历中国的亲身经历创作而成,那么,小说中的故事,可以说是真实存在的。其实,生活中,婚姻不幸的女性千千万万,然而想要成为吉蒂,还是包法利夫人,想要在绝境开出一朵绚烂之花,还是贪图纸醉金迷的生活继续自甘堕落,完完全全取决于自己,这不禁让我想起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明明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女性,都是男权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然而,这绝不是女性身上固有的标签,这绝不能成为女性变得独立强大的绊脚石!

《面纱》读后感(五):面纱下的我们,哪有爱情可言

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涉及中国,所以相对他别的作品,我对《面纱》要更感兴趣。虽然看译本序的介绍时发现主人公是西方人,故事发生地在香港,所以在我眼里,中国元素并不多。序里还提到了了译者之前已经翻译过《月亮和六便士》《寻欢作乐》《刀锋》等毛姆的作品,所以该翻译能靠谱些。同时也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背景及毛姆本人的经历,很全面,对于不熟悉毛姆及其作品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具体说下感受吧,第一章的开头就是吉蒂在偷情。无关自身道德,我们大部分都喜欢书本里的正面人物。不说品格要多么高尚,但在大是大非前总是有原则的。可毛姆就这样给我们看个被性欲摆布,背叛丈夫的女人。相比之下,其丈夫沃尔特就可怜的很。按理说,背叛是不可逆的,原谅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妻子很少见吧。尤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吉蒂在丈夫去世后不也再次抵不住诱惑吗。虽然我觉得这很可笑,我不是女人,性欲也不强,所以无法理解吧。

毛姆让沃尔特死亡,成就了这本书。现实就是无奈,不该死亡的人就是会如此倒霉。我们也无法掌控命运,说不定自己何时就挂了。而在挂了的时刻,曾经做过的一切就越发显得可笑。在爱情里就更可笑了。不求回报地为一个人付出,她是否会领情呢?爱情从来不是对等的,多情总被无情恼,伤心又伤身之后,就是沃尔特的结局。那如果放任呢,又真的能做到吗。渣男渣女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我倒是希望如果未来有孩子的话,孩子像查理多好,不会被爱情伤害是多么幸福。吉蒂在偷情时,心里还确信沃尔特发狂似的爱着她。这是多么糟糕的女人啊。而难道要是死的是吉蒂我才会满意吗,我不禁想到。爱情没有对错,婚姻也不过是一纸凭证,保护不了什么。人心更是善变,一夫一妻显然只是使大部分人在凑合过日子罢了。我甚至不相信爱情的存在,是虚假的错觉吧。否则我们为何要在意颜值、在意财富,爱情完全就是在骗人骗己。

再看看毛姆现实中的爱情,先于有夫之妇生下一个孩子,二人随后结婚。可毛姆似乎又并不喜欢妻子,最终离婚。从年龄上看,毛姆结婚特别晚,那他在此之前又和哪些有夫之妇偷情过呢。我可不认为这是偶然,也就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所以妻子并非是独特的人,只是刚好是她。我们大部分人爱情也是如此吧,刚好罢了。但我们喜欢披着虚伪的面纱,说是因为爱情。只要都带着面纱,所有人就能和谐。我嘲笑带面纱的人们,也嘲笑带面纱的自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