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中国篇)》读后感锦集

《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中国篇)》读后感锦集

《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中国篇)》是一本由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著作,68出版的9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中国篇)》读后感(一):全球变暖背景下动物遭受怎样的困境?

假如没有空调,不少人可能昏死在今夏的熔炉里,全球变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当下的福祉。相形之下,动物却没有那么幸运,它们没有科技这层保护罩,也缺失向人类诉求的渠道,只能默默承受全球变暖的苦果。意识到动物的苦衷后,中科院的魏科博士团队写下这套《当世界变得不一样》,愿更多人能关注动物们的困境:

过去50年,全球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15℃~0.18℃,而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的升温速度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这导致高原地区雪线的加速抬升,雪豹等高原原住民的领地被不断入侵,而北极到2050可能出现夏季无冰的状况,北极熊甚至要去人类垃圾桶里翻找食物。与此同时,人类开垦林地,种植橡胶、茶叶、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导致大象的栖息地被挤占,不得不群体迁移。栖息地缩减的后果,就是加剧了动物间的“内卷”,角逐愈发有限的地盘。我们一天天喊着要“躺平”,可曾否想过,其实,许多动物更想过“躺平”的生活。可一旦试着“躺平”,等待它们的只能是生态舞台上的匆匆落幕。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大量二氧化碳涌入海洋使其酸化,危及底层食物来源。例如:作为许多经济鱼类和蓝鲸的重要食物来源的磷虾,其外骨骼由碳酸钙组成,在酸性环境下及其脆弱,并且酸性海水还会抑制磷虾卵的生存能力。此外,海水温度持续升高,海洋稳定性增加,抑制了海水上下层的物质交换。深海里的营养物质难以上翻到表层,导致表层区鱼群的种类和数量锐减。食物匮乏的恶果已逐渐显露,动物的身体日渐瘦削,产下的宝宝也是“一代不如一代”,而人类的肥胖率却是逐年递增,不可不谓讽刺。

全球变暖,将是大部分动物所面临的挑战,但也是部分动物的福音,例如:蟑螂、蚊子、蜱虫等。蚊子是寨卡、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者,而蜱虫则是无处不在的吸血虫。它们本就有顽强的适应能力,全球变暖更是拓展了它们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使它们愈发凶悍猖狂,对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人类尚且还有完善的医疗体系,保持社会的稳定运行,而动物感染了病虫害,则只能默默承受。

作为普罗大众,只要有心,其实也能为全球的节能减排贡献微薄之力。借用魏科博士在CC讲坛上的演讲,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有很多:

入门:1.电脑不用也完全关闭。2.用电子笔记本。3.随手关灯。

进阶:1.晾干头发和衣服。2.淋浴而不是泡澡。3.少吃肉。4.调整室内温度,用节能灯。

达人:1.合理使用交通工具,多骑车少开车。2.精明购物,避免冲动消费,多选当地产品。3.回收利用,捐赠不使用的东西。4.垃圾分类,拒绝垃圾袋,保护生物多样性。

《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中国篇)》读后感(二):19篇来自中国小动物的书信,告诉你气候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烦恼

在书中,有一个动物界里鼎鼎有名的“大明星”,他每天都能收到很多来自动物的书信,这个“大明星”就是作者魏博士。动物们通过信件交流自己的烦恼,并向魏博士寻求帮助,魏博士则通过他的专业知识为动物们出谋划策——以上就是《当世界变得不一样》这套书的设定,很新奇,无论是小动物的来信还是作者的回信,全都是第一视角,新鲜感满满。

在选择出场嘉宾时,作者也很是花了心思。既有大家都很期待的大熊猫,也有中国特有的朱鹮,还有难以觅其踪迹的雪豹,也有大家常常能见到的水牛、燕子、小狗等。

关于人物设定,作者非常贴心,完完全全将每个动物当成了一个角色,比如,作者给每个小动物都起了名字,而且很符合他们的形象,比如大熊猫阿宝、小狗旺财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比如严谨的杜鹃可可、思乡的燕子小意;每个动物也都有自己的经历设定,比如大熊猫是专做投资的,想问魏博士他新看中的地方是否能升值(其实是想问这个地方是否适合大熊猫居住),比如天鹅阿琴想问魏博士,全球天气变暖,为什么还这么冷?(其实是想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是整体大气候,天气冷是地方小环境)等等。

每篇文章的构图倒是都差不多,基本上是半页精美逼真的插画,半页是书信内容。我尤其喜欢书里的插画,我认为在这里用插画比用照片更好的原因是,首先插画比拍照简单一些,其次整体风格能够更加统一,最后是能够突出这个动物的特点。书中的插画色彩绚丽,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而且动物基本在画作的视觉中心,主角光环很大很闪。

最后想说的就是魏博士的回复。除了专业性以及读者能从中学到的关于动物及动物保护的之外,我收获最大的就是,从魏博士的回复中,我看到的是一位非常了解动物并关爱动物的学者,他对待动物温柔善良且善解人意,能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并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角色,在潜移默化中就给读者指引了一条正确的保护动物的道路——了解它们并远离它们。

《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中国篇)》读后感(三):如果动物会写信……

最近看了一本有趣的绘本《当世界变得不一样》,作者是博士、中科院副研究员魏科,一位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普的学者。 这是一本特别的绘本,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相比常见的以图片为主、甚至全是图片没有文字的绘本,《当世界变得不一样》是一本文字比较多、手绘图和文字各占一半的绘本。

魏博士脑洞大开,将动物拟人化,赋予动物人性与思想,它们不仅会思考,还会写信!在书中,魏博士化身为气候变化全球动物信息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处于危险中的动物们提供帮助。这些动物跟魏博士是很好的朋友,他们通过信件互相交流,询问、请教、沟通,用最原始也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是一部适合亲子共读的科普绘本,不论你的孩子是否识字,都可以开始阅读。

如果孩子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那么他可以通过阅读文字,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其中包括动物生产生活、天气变化与气候变迁、环境保护、人文地理、植物生长、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等等。

如果孩子还处于识字的阶段,家乡可以引导孩子阅读手绘图,认识各种动物,毕竟,书中参与写信的动物有二十种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孩子灌输大自然的知识,甚至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带孩子到公园、农村、河流等地方亲近大自然,相信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东西南北各地从地理环境、天气气候、风俗习惯、动植物分布均有巨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经济发达;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经济落后;南方气候相对温暖,降水丰沛,多丘陵山地;北方冬天寒冷,地势相对平坦。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对动植物的生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动物对于水、食物和气候的需求决定着它们会选择不同的居住环境,所以动物的分布是有不同的。

近年来,人类活动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日益突出。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不断挤占其它物种的生存空间,砍伐树木、过渡放牧、开垦耕地、释放废气废水,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动植物们不得不迁徙居住地、改变自身甚至物种间竞争等方式生存下来。

孩子可以通过阅读动物的信,间接了解人类无节制的扩张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从小树立保护环境、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培养对他人、对自然的人文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动物们有时也会小小地任性一次,比如,《讨伐蚜虫檄文》全文用文言文写成,对小读者来说有一定的挑战;又比如,大熊猫阿宝写的信提到了知识付费的概念,对孩子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