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爆发式成长读后感100字

爆发式成长读后感100字

《爆发式成长》是一本由李栩然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爆发式成长》读后感(一):《爆发式成长》:面对知识大爆炸,5招教你摆脱学习焦虑!

《爆发式成长:个人突围的14个底层逻辑》是知乎博主李栩然的作品,全本共30万字,从1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个人爆发式成长。

14个方面分别是:认识自我、底层思维、格局认知、知识管理、沟通表达、情绪管理、形象管理、自律、时间管理、目标管理、领导力、高效写作、品牌管理、人生决策,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知识管理,因为这是我目前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古代常说学富五车,放在如今的年代大约是500本书,读书稍微快点的人,有个三年差不多也就读完了,古代读书是属于贵族的活动,当今互联网让信息变的更加的透明、便捷,摆在我们当代人面前最大的问题是:信息量大、杂,如何从众多的书籍或者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利的内容,便成为刻不容缓的难题,对于如何读书?筛选信息,作者在第四章知识管理中提到了5招办法,写的详细且实用。

面对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作者给出了这样的观点:1、人需要终身成长、终身学习;2、人只能学习整个知识系统中很少的一部分内容;3、学东西要带点目的性;4、知识分为通用知识和专门知识,通用知识就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书本知识,专门知识则是需要用到的实际技能,比如因为各个岗位的不同,而产生有壁垒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能被统称为专门知识。

如何面对知识大爆炸时代,摆脱学习焦虑,完成个人成长,作者也给了详实的办法:1、理解学习的含义,学习不仅包括学,更重要的还需要预习、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2、拓宽学习的渠道,书本知识与实践需相结合;3、带着问题去学习;4、用输出倒逼输入,方法有:写下来、讲出来、教起来、用起来;5、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体系,方法有:建立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谱系、多用类比的方法学习。

通过博主李栩然在这一章的叙述,让我对读书、学习知识的焦虑变少,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存在读完书忘记的例子,针对自己的这个缺陷,我现在尝试用文字去记录书籍,哪怕只记录了其中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当再查看自己写的文字时,也会有些许记忆,总比看过不留痕迹的好。

其次对于作者提到的别的方法我也需要尝试一下,比如带着问题去阅读这点我一直比较欠缺,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话,我读书会用思维导图,也算是弥补了这一缺陷。

知识管理只是这14个方面的一种,对于其他人,可能对自律、高效写作、人生决策等模块更加感兴趣,具体的方法还需去书中一探究竟。

《爆发式成长》读后感(二):14个底层逻辑,帮助你从全新的角度看待成长

没有人说他是在一瞬长大的,你不是突然就18岁了,而是过去17年多里的每一天将你堆砌到了18岁。

成长也是如此。很多人会说谁谁谁好像一瞬间就长大了,不可否认那一瞬间是让我们看到了改变,但这份改变也是前面所有时间的积累。

就像樊登老师说的那样:很多家长们都说孩子在上了初中之后就不爱学习了,他其实不是在上了初中之后突然不爱了的,而是在这个时候他才展露出来他不爱学习这件事。

就如《爆发式成长》的作者李栩然在书中所说的:没有人的成长是在一瞬间的,而是一点一点积累到现在,到了这个点才爆发的。

董宇辉的小作文也是一样的,他不是像仲永那样的天赋型选手,不用学习就文能成章。而是在过去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的埋头苦读才造就了大家都喜爱的他。

这些的前提是什么呢,是大家都知道的思考。而思考是源于自己大脑对你所获取的东西的整理利用。

说到底,爆发的前提就是你得有东西才能爆,最直白的就是你得怀孕了才能生孩子吧!

虽然书中很多东西看上去都很有用,让你觉得自己掌握了很多东西,但实则不过是让我们的大脑多装了几个名词。

你要做的不是装尽可能多的名词,而是将每一个名词都了解清楚,它是怎么来的,会运用在什么地方,以及你自己将如何利用它们。

就拿副标题中说的“底层逻辑”来说。什么是底层逻辑,它的意义何在,我们又该如何获取?

底层逻辑是指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说,它就是思维方法,你是什么样的人,怎样行事,也是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

书中一共讲述了14个成长的底层逻辑,分别是:认识自我、底层思维、格局认知、知识管理、沟通表达、情绪管理、形象管理、自律、时间管理、目标管理、领导力、高效写作、品牌管理、人生决策。

但就像上面说的,他们更多的是名词,是理论,你要做的就是在知道这些名词以及他们对我们的意义之后,去了解他们,运用他们,这样你才能拥有他们。

就拿自律这章来说,作者说:跳出自虐陷阱,通往自由境界。同时作者也说:

自律有多难我们太清楚了。相信大家都给自己制定过计划吧,想着按照计划一步步来,我们自律的人生就这样开启了。

但实际上我们的自律始于制定计划,也终于计划制定完成。因为我们都忽略了作者指出的“惯性”和“动机”。

首先我们得有动机去自律,然后再出于惯性将自律坚持下去。如果我们的自律是始于那张计划变,你就会更快的将自律扼杀在摇篮里。

因为任何事情呆在那里等着你去做的话,它就变成了一种痛苦的来源,只有当你做完之后这份痛苦才会消失。

看看你的计划表,那么多事情没做,你能承受得住这份痛苦吗?

最后说一个刚刚发现的有关自律的事情:自律,实际上是源自于他律。

这个很难给出准确的点来说明,但你可以感受一下你的自律,它是不是来源于外界的推动。不仅仅是开始,在整个你执行自律事件的过程中,都是有着“他律”的存在的。

那是不是也可以说“自律”这个词,它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拉回《爆发式成长》,不管你做什么,什么事都有一个“想法”在推动着你。同样的,这个想法也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而是你过去的每一天都在积攒这力量,让它得以出现在你的大脑里。

就像成熟的无花果果实,它“熟”了,自然就“开”了。

多给你的大脑一些养料,以滋养你还没“成熟”的无花果。

《爆发式成长》读后感(三):少走80%的弯路

三体2黑暗森林里面有一个概念:技术爆炸。

成长也是这么一个过程,当你被内部或外部因素点燃,轰一下就成长了。在《我的天才女友》里面,莉拉撑这个过程为界限消失,就是感觉一切都跟之前不一样的。本书称之为爆炸式成长。

内部就是能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的五条原则:

1、诚实

自我剖析,必须做到诚实。真实的自我剖析都是血淋淋的。

2、集中

第一点,分析你对当前状态的认知和感受。

第二点,分析你现在这个状态的来源。

第三点,分析你今后想要的理想状态。

这样的分析得出来的就是最本质的问题:我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

3、对标

自我认知工具表

4、正向

所有的自我分析都不是为了让你陷入自我否定、悲观抑郁的状态。

如果非得有标签,请给自己贴这样的标签:“我是一个真实的人”“我是一个敢于面对自己的 人”“我是一个渴望改变的人”

5、记录

每隔一段时间或者每当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时,都把那一刻的自己真实地记录下来,记录下自己当时的行动、想法、最后的结果等。

既然知道自己从何处来,既然过去已经无法改变,那最重要的事,就是立足现在,改变自己的未来。

成长不仅仅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尤其在当我们碰了很多南墙之后,我们更需要一些外部的指导。

人的思维模式虽然多样,但归结起来,基本都是由以下五点决定的:

(1)天性(遗传的性格、本能);

(2)成长环境(特别是家庭因素——父母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也会影响孩子)

(3)语言(不同的语言对应不同的思维模式)

(4)教育(受教育程度不同,思维也不相同)

(5)刻意练习(教育是被动接受,刻意练习是意识到之后的主动练习)

不让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而是要有清晰逻辑,抓得住本质和关键。

以下三种方法,有助于你建立起框架思维的基础。

方法一:先说结论。

核心就是除了演讲、相声之类需要把结论(包袱)留在最后揭晓的活动之外,在所有的正式场合,只要让你发言,都尽量先说结论,然后用三点理由去支撑它。

方法二:MECE原则

就是你找的所有支撑内容,一是尽量找齐,无论是直接的、间接的、正相关还是负相关,你觉得有用的都列上;二是这些内容之间相互不交叉,;三是商以及内容要完全包括下一级内容;四是方方面面尽量都考虑到,不遗漏。

方法三:画思维地图

类似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作者有一个独家法则,遇到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坚持至少问五次“所以呢?”“然后呢?”帮助自己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五层。

所谓“长板思维”,就是颠覆了那个“木桶理论”的思维方式。我们之前的教育反复强调:一个桶装水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所以,你要去提升自己的短板,追求完美。我认为,补短板和追求完美的结果往往是四个字:全面平庸。这个时代,早已不是什么都要会一点的时代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只要你有一个方面特别强,就可以过得很好。

任正非有一次专门讲到这个长板思维,原话如下:

我这一生最典型的就是短板不行····短板我不管了,我就只做我擅长的这块板,去拼别人的长板,拼起来不就是一个高桶了吗?为什么要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人呢?我说完美的人就是没用的人。人有缺点,才可值得好好观察一下,在哪方面可以重用他一下。

长板思维的核心在于,你要在你擅长的领域深挖,挖得越深越好。所谓的专业精神,说的不是你学了多少个专业,而是你在一个方向上钻研很深;在几个领域都浅尝辄止的人,不能称为跨界“牛人”、“斜杠”青年。“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人生就像挖井,只有挖到一定深度,才可能看到成功的源泉。一个地方挖通了,才更有可能在其他地方挖到水。把你最擅长的

部分做好,其他地方不要有太明显的硬伤就行。至于其他方面有缺陷,改正呗。

很厉害的“心法”:正向思维:永远对自己经历的事情和遇到的问题保持正向的思考。这里面包含了三个基本方法论:

方法一:用正向的思维看待过去

方法二:用正向的思维看待未来

方法三:所有的“危”里都藏着“机”,要学会转危为安,要学会化危为机。

正向思维不仅仅是不抱怨,而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它不是简单的自我麻醉,而是要用理性思维去分析,去发现一件事、一个问题,甚至在一个人身上能让你获得进步和发展的点。可以搭配“剃刀法则”使用。

应用剃刀法则的核心方法有三条:

第一条,快速清理负面情绪

第二条,做事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第三条,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干扰

最具创造力的两种思维——火花思维和长线思维

在这种身体放松而大脑活跃的时候,最有可能产生一些不可思议的想法。保持身体放松而让大脑比较活跃。这种状态因人而异,但大致上像一个人散布的时候;晚上迎着微风骑自行车的时候;边洗澡边哼歌的时候;睡觉前胡思乱想的时候;春末夏初或者夏末秋初躺在湖边、海边、河边的椅子上喝茶的时候······

再如,沉浸式的体验。经常写文章的我,也偶尔会出现完全没有灵感、写的东西干巴巴的情况。所以当感到思维枯竭的时候,我往往会选择去看一场电影或者酣畅淋漓地打一场球·······让自己完全地沉浸在放松的海洋中,这时候再稍加一些外在的刺激,音乐啊,文字啊,就会感觉写作的欲望难以抑制。很多新奇的观点和“金句”不断涌现。

《三体》里面有一句话我很喜欢,“百忙之中下一步闲棋是很有必要的”。所谓闲棋,就是人凭借着兴趣、机缘或是其他莫名其妙的原因,在某个领域里做了一些尝试。

第一次读刘慈欣的《三体》的人,如果完整看完三部曲,最受震撼的估计不是外星人的存在,也不是人类如何绝地反击,而是人类费尽力气挣扎,结果整个太阳系却被一张“小纸片”二维化了。

这就是“降维打击”。

在宇宙中,遭遇降维打击的一方不仅毫无还手之力,对打击什么时候到来、以什么形式进行无法预测,甚至当打击真正到来时,一切都无法理解这种打击意味着什么。

降维打击,是用残酷的方式展示不同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高维度的文明对付低纬度的文明,就像人不小心踩死一只蚂蚁一样轻而易举。

“网易云热评”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喜欢:“当你在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在写数学作业时,太平洋的海鸥正跃过城市上空,北欧夜空绚丽的极光正五彩斑斓;当你在默默努力时,你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的东西、遇不见的人,正向你走来······”

背单词、写数学作业、默默努力,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日常生活。而阿拉斯加的鳕鱼跃出水面,太平洋的海鸥正跃过城市上空,北欧夜空绚丽的极光正五彩斑斓······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未来。当人陷入当下困境的时候,在生活里拼命挣扎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别的角落,还有别的生活,就会拥有了继续奋斗下去的勇气。一个人知道还有更大的世界后,就再也不甘心留在原地,会去奋斗,这就是动力。

喜欢一件事情不应该只是消遣而已,真正热爱的东西,你应该付出精力和智力去研究它,好好发展它。这样你才会有充实的成就感。如果你借着爱好之名,只是拿它来逃避和消遣,那和沉溺于打游戏也没什么区别。既然你的爱好是让你觉得人生有价值的动力,那为什何不让这个动力变得更充足呢?

长期地、持续地投入固定时间去完成它,没有必要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人生之中有太多“种瓜得豆”的故事。一两次的播种也许没有结果,不要计较,重要的是:要一直坚持耕耘,这是专属于终生成长者的快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所谓的自律归根到底,应该都是为了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