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历史的声音经典读后感有感

历史的声音经典读后感有感

《历史的声音》是一本由[英] 西蒙·蒙蒂菲奥里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声音》读后感(一):“我不会因为你的胜利被呼来唤去”

作者以《耶路撒冷三千年》而出名,他的其他几本著作也有中译本。

《历史的声音》一书选取了著名人物的演讲,大部分都是我们熟悉的。

穷途末路的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与罗马征服者屋大维交谈后,虽然屋大维表示饶恕她,她仍然用毒蛇了结了自己的生命,最后一句话是:“我不会因为你的胜利被呼来唤去。”

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赶走了国王巴列维,并于2月在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会上演讲:

《历史的声音》读后感(二):任何一个都不容错过

历史上有名的63次演讲的文字版。时间跨越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大帝对部下的斥责演说)直到2015年(特朗普的参选演讲),需要感谢当年的历史口述者,以及日渐升级的科技,这些演讲得以保存下来。

书里的演讲被划分成主题,打乱时间排序,便知历史是因人性的弱点塑造成的曲折轮回。在每一篇演讲前,西蒙都加了一段精辟的概评,尽力还原演讲发生时的场景和氛围。虽然演讲过去很多年,读上去依旧是掷地有声。

语言的力量超过单纯的文字许多倍,正如西蒙所说,“这些演讲是演讲者、信息、观众和时间的完美结合,融技巧、愉悦感、天时和地利于一体,可以点石成金。”

演讲才能是一种天赋。总有这样的时刻,这样的一个人,将自我的、某个群体的利益置于异己之上,将滚烫的语言塑成利剑,驱动他想要的结果。我能想象到那些听众热泪盈眶的场面,想象出毕生追求自由和权力的黑人的怒吼与欢呼,也能想象那些邪恶演讲之后民众的憎恶与恐惧。

这些演讲让坚硬覆尘的历史又活了过来,有了画面,有了声音。人们通常需要远远旁观才能看清历史,并懂得我们所处的时代,未来人也同样回望视之。

这本是我8月读的第一本书,我保证它值得一读,因为在我想尝试着挑拣出几篇最worth reading的演讲时,发现它们任何一个都不容错过。

《历史的声音》读后感(三):简洁是雄辩的巨大魅力

这本书是一本演讲集,作者整理和收集了西方历史上的许多著名的演讲。精彩的是这些收录和整理并不是只有进步的、积极地、善良的,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的、恶意的谎言性质的演讲,但是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历史的舞台上精彩博弈。

演讲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演讲家的艺术。这本书让我思考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因为书中涉及了多为有名的历史人物的关键演讲,有一些我们熟知,有一些我们是第一次听说。英雄的人们带领人们走出恐惧战胜敌人,邪恶的人们利用演讲煽动情绪带领人们走向困境,思想家传播思想,科学家推进技术发展。

但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演讲集的收录让我思考,西方世界的每一次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演讲出现,推动着历史的进步,这不禁让我想到,演讲似乎是西方世界的一种习惯或者文化中固有的东西,总统竞选,游行,舞台等等,但是中国文化似乎是受到儒教谦谦君子、大隐于市的情节所影响,中国人多是内敛谦卑,很少主动积极的去宣扬和演讲,只有在民族危难的时候,我们有很多振聋发聩的声音出现。

这本书能让你很好的去了解演讲的发展,好的演讲的必备要素。还可以引领你去走进一幅西方历史发展的画卷。作者在每一篇演讲的开始都交代了演讲出现的背景和原因,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演讲者个人面临的困境和要传播的伟大思想,这些小背景知识很方便读者去了解演讲,同时也给足了我们做功课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的演讲是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还有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为自由抗争的曼德拉……抗争篇里有布狄卡、伊丽莎白一世、丘吉尔……梦想篇里有默罕默德阿里、奥巴马……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自由篇、兴衰篇、正直篇、战场篇、蔑视、恐惧、审判、昏招、力量、和平、革命、好战、灭绝、善恶、告诫、告别。这是我们的人类历史经历过的,在历史长河中,人们经历过无数次这样发着光或热的感召。这就是演讲的力量,能给迷茫的人们方向,困惑的人们解释,尤其是在战争或者大是大非面前,有力的演讲是一个领导者的有利武器。

这样的演讲震动世界,一如具有最高尚的精神和英雄勇气的演讲打动了世界。

《历史的声音》读后感(四):历史的声音还是作者的声音?

在人群中最难找的是哪种职业?

西塞罗说:优秀的演说家。

做一名演说家,我们必须有逻辑学家的思维、哲学家的思想、几乎像诗一样的措辞、律师般的记忆、悲剧演员的嗓音、完美演员的相貌。

英国历史学家西蒙·蒙蒂菲奥里将著名的演讲汇集成册,取名为《Voice Of History》,划分成18个类型,他在序中说这本书真正的主题是对语言力量的赞美和警告。作者能在这本书中欣赏到有史以来最精彩或最不光彩的话语。他提醒读者,要重视语言,也重视那些善于利用语言的人。

比如希特勒,他的演讲就能让观众被那种夸大的言辞所蛊惑,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疯狂之中。但这种演讲属于“煽动”,它就像集市上小商贩的叫卖声,能够奏效,常常也使人着迷。

传统媒体萎缩,电视与互联网占据主导的地位,演讲这种形式变得更加强有力。但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有些怀疑,难道不应该做纪录片合集吗?既然文字写作与演讲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区区一篇文稿,似乎只能反馈出演讲的一小部分,演讲者的记忆、嗓音、相貌又如何体现,即使说文字中剩下的思维、思想及措辞能够表现演讲者的坦率与睿智,但有时候,演讲者的稿子并不是自己写的。

包括在演讲稿中的省略,为了篇幅,作者对原稿做了不少删减,再加上翻译过滤几层,演讲稿本身就干巴巴得像少先队员宣誓词,放眼过去就是各种宏伟壮观的形容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不否认演讲的伟大。好的演说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人勇气和能量,比一篇文章或一首音乐在固定的时间区间内带给人的感染强烈。不然就不会有马萨达的犹太指挥官以利亚撒说服了900名男子、女子和儿童集体自杀的故事,他的演讲避免了这些臣民落入古罗马胜利者的手中并面临被处决、奴役和强奸的命运。

当然,若不是演讲,而是变成分法在每个人手中的宣传册,恐怕便不是那样高度一致的效果。

所以这本书中的演讲稿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重点在于蒙蒂菲奥里基于演讲稿写下的背景故事。

作者提到,演讲的时长通常与自负程度成正比,简洁是雄辩的巨大魅力。

书中收录张伯伦的一段十分简洁的演讲:“亲爱的朋友们,在我国历史上,这是英国首相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带回来。我相信,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回家吧,睡个安稳的好觉。”

的确简洁,但这里的简洁是愚蠢的代名词,伟大的英国首相被希特勒骗过,“这个时代的和平”一词也成了日后的嘲讽用语。

整本书完全偏离我的期待,投机取巧的成分很大,作者的“政治正确”也让人不舒服,怀疑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专业性。不过这本来就是一本分散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当作一篇一篇的小故事去看倒也没什么问题。

看到作者的全部作品都已经售出电视剧或电影版权,我就没那么担心了。

《历史的声音》读后感(五):“你们是要建立理想世界的女性,你们将书写历史的下一个篇章,不仅是为了你们自己,还要为你们这一代人及未来的几代人。”

前言是整本演讲合集精华的浓缩部分,认真研读完前言之后甚至可以不比精读后面的章节——来自一个有读完整本书的强迫症读者的忠告。每个章节之前都会有演讲者的背景及历史概括,范围广却不够深让人读起来非常吃力。在这些演讲者当中,有立于群山之巅俯瞰众生的君王、有为自由呐喊声嘶力竭的斗争者、有白发苍苍即将退位依旧优雅的女王、有最伟大的思想家也有最卑劣的战争者……在诸多演讲之中,让我最记忆深刻是奇玛曼达·恩戈兹的女权演讲: “我们用了太多的时间教育女孩顾及男孩对她们的看法,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教男孩要努力讨人喜欢。我们用了太多的时间教育女孩不能生气,不能咄咄逼人,也不能强硬——这已经足够糟糕了,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并没有出于同样的原因赞扬或者原谅男人。在世界各地,有那么多的文章和书籍教育女人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或者不做什么,以吸引或者取悦男人,但对于男人来说,关于如何取悦女性的指南要少得多。 (略)性别问题遍布世界。而今天我提议,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去改变世界——创造一个更公平的世界,一个让男人和女人对自己更真实并且更加快乐的世界。作为开端,我们必须用新的方式来养育女儿,也要改变养育儿子的方式。 我们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误导,我们压抑了他们的天性,我们用“男子气概”去拘束他们。“男子气概”是我们用来束缚男孩的狭窄、坚固的牢笼。 我们教导男孩害怕恐惧,害怕软弱,害怕脆弱。我们教导他们要隐藏真实的自己,因为他们必须成为在尼日利亚被称为“硬汉”的那种人。 (略)但是,至今我们对男性做的最可怕的事情是,让他们觉得他们必须保持硬汉的形象——这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异常脆弱。男人越是要保持硬汉的形象,自尊心就越脆弱。 相比之下,我们对女孩造成的伤害更加严重,因为我们教育她们要迎合男性脆弱的自尊。 我们教育女孩要保持沉默,要使自己显得更渺小。 我们告诫女孩:“你可以有抱负,但不能太多。你应该努力成功,但是不要过于成功,否则你会威胁到男人。你如果赚钱比男性伴侣多,应该假装没有对方多,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否则你会让他觉得自己缺乏男子气概。” 但是,如果我们问到这些说法的前提,那将会什么?为何女人的成功会对男人构成威胁?如果我们决定将那个词——我不知道在英语中还有没有更让我讨厌的词,即“缺乏男子气概”(emasculation)——剔除掉,将会发生什么? 曾有来自尼日利亚的熟人问我,是否担心会让男人感受到威胁。 我根本没有担心过,甚至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这种顾虑。如果哪个男人会因为我而感受到威胁,那么他肯定是我根本就不感兴趣的男人。 不过,我还是对这个问题感到震惊。因为我是女人,我被期待着向往婚姻。我被期待着在做出任何决定时,都将婚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婚姻可以成为一件好事,成为快乐、热爱和相互支持的源泉。但是,为什么我们教女孩向往婚姻,却不教男孩这样呢? (略)我们教女孩将彼此视为竞争者,不是在工作或者成绩方面的竞争——我认为这种竞争可以是件好事——而是为了争得男人的更多注意。 我们教导女孩不能过着像男孩那样放浪不羁的私生活。而我们如果有儿子,就不会计较他们有女友。但是,假使我们的女儿有了男友呢?我们肯定会严令禁止。(不过,我们理所当然希望女儿到了适婚的年龄时,能够把完美的女婿带回家。) 我们禁锢女孩。我们赞美处女的童贞,却不赞美处男的童贞。(我总是感到疑惑,这究竟要怎样才能实现,因为失贞的行为通常需要两个异性个体的参与。) (略)我们教导女孩要懂得廉耻。“要双腿并拢,衣以蔽体。”我们让她们因为自己与生俱来的女性之身而充满罪恶感。如此这般,女孩长大成为不能表达自我追求的女人,成为压制自己言论的女人,成为不敢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女人,成为将虚伪变成艺术的女人。 (略)性别问题在于我们被教导去遵循教条,而不是依从自我。试想一下,如果不再承受性别期待的重压,我们将会多么快乐,我们的自我意识将得到怎样的解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