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布达佩斯之围》读后感摘抄

《布达佩斯之围》读后感摘抄

《布达佩斯之围》是一本由[匈牙利] 翁格瓦利·克里斯蒂安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页数:4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达佩斯之围》读后感(一):很遗憾,译者选错了书

看来即使是甲骨文的译者对于二战书籍选择也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本书是国外二战爱好者圈子里众所周知的烂书, 说它烂是因为作者采用的大量史料,无论是苏联方还是德国方面都是过时的和错误的, 说起来,英语书籍中有非常出色的有关布达佩斯战役的书籍,从德方视角写的并采用大量苏方资料的是Norbert Számvéber 的 Norbert Számvéber , The Sword Behind The Shield: A Combat History of the German Efforts to Relieve Budapest 1945 – Operation 'Konrad' I, II, III 和 Last Panzer Battles in Hungary: Spring 1945 , 以及从苏联视角写同时采用大量德方和匈牙利资料的 Kamen Nevenkin 的“ake Budapest!: The Struggle for Hungary Autumn 1944 和 Fortress Budapest

《布达佩斯之围》读后感(二):布达佩斯的血与泪

这是我第二次阅读由匈牙利作者书写的作品。我对二战了解较少,但也不免觉得关于二战中的匈牙利的作品不多,因此很少能去了解同为轴心国的匈牙利战场和其政府以及人民。过去赫赫有名的奥匈帝国解体后,匈牙利仿佛被人忽略了。这部难得的《布达佩斯之围》,则是由匈牙利人收集的布达佩斯城市战中对围城一百多天的见闻感受。开篇和我曾经看过的朱世巍的东线系列相似,就具体的部队作战集团、行动路线、武器装备战斗情况展开了内容翔实的描述。布达佩斯虽然就其军事意义来说非常明显,而这次被围更重要的是在于其政治意义上的。希特勒的固执己见可以说是导致布达佩斯被围困且难以突围的重要一环。 第二章节开始则进一步展开了整个包围的故事,攻防战持续了六周,当地居民却都未能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以至于到后来部队在城内调动时,却因为忙碌于圣诞节采购的市民减缓了调动速度。并且因为德匈上层权力争斗,德匈各自参谋部之间并无任何关于阻止合围的讨论,甚至于被剥夺了对匈军部队控制权的匈牙利将军欣迪开始消极地静观事态恶化——布达佩斯被合围。纵然上层权力斗争如此严重,更为下层的军官却为了守护自己作为军官的誓言和对德国战友的忠诚而难以下定决心投降。这既是匈牙利正规军军官的心态也解释了匈牙利军队在围城期间的态度。而在此书中不知是固有的西方宣传所致还是是事实,苏军却是敌方即德军宁愿自杀也不愿落入其手的存在。不仅如此,苏军对待己方部队也较为严酷,让其为了夺取目标而进行无谓的牺牲,这在整个二战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实现其战斗而不在乎士兵的伤亡。同样在战争中舆论和宣传也是有趣的现象,就苏军派遣谈判代表一事,也可看出不同立场的处理方式不同。 通过此书中的战斗细节,我终于一窥城市战的复杂性,这是很多方面不同于野战的。其中防守方更容易占有相对优势:逐渐崩溃的公共设施和防守方更熟悉的道路、方位、建筑群。部队的控制和武器的使用也因城市环境而受限。 如果说前面几章为我们展现了一部内容翔实的军事史,但只是通过数字可能很难表现出这场战役的可怖之处。那后面的记述报告等仿佛场景再现般的语句则体现了活生生的人在这炼狱中遭遇的一切。无论是普通匈牙利群众,匈军德军的绝望突围,还是在此之前犹太人经历的残酷遭遇都让人不忍卒读。甚至有了有的犹太人如果没有被彻底消灭会成为一心复仇的猪的言论,不可谓不讽刺。甚至在匈牙利,主谋迫害犹太人的是匈牙利人,而非我以为的德国人,纵然德国人支持并鼓励匈牙利人此般行径。现代反犹主义则与宗教无关,与种族有关。相反,在战争后期,德国人对待战俘也更为人道,开始为自己考虑后路。而苏军在夺取布达佩斯后开始了其抢劫强奸的暴行,但是有时候又会同情儿童,尊重一些职业人士,可能正如作者说的像个孩子反复无常。在战争中永远是冤冤相报,无休无止。相似的行为被不同施暴者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上演着。

《布达佩斯之围》读后感(三):最血腥的围城

从1944年11月3日第一批苏联红军坦克出现在匈牙利首都郊区到1945年2月13号红军占领布达城堡山,一共持续了102天。本书以时间线为轴,为读者缓缓展开了这惊心动魄的战役。

布达佩斯,这个充满异域气息的城市名称,在我脑海中一直是引人遐想的地方。直到读完此书才明白,原来布达佩斯是多瑙河沿岸的古布达、布达、佩斯三座城市构成的。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当年战争亲历者的回忆,无论是参加战斗的军队人员、平民、俘虏,甚至是在行刑者开枪之前拼死跳入多瑙河捡回一条命的勇敢者。这些回忆为读者构筑了一幅幅真实而残忍的战争画面。包围圈逐渐缩小,布达佩斯的居民却迟迟不肯疏散,守卫布达佩斯的德军和匈牙利军队节节败退,面对数量和装备补给远胜自己的苏联红军,由俘虏、囚犯等组成的杂牌军根本不堪一击,匈牙利方面则不断有变节和投降的部队。德军统帅部也只是把布达佩斯围城战当成拖延苏联红军进攻步伐的一个据点而已。当苏联红军完成对布达佩斯的全面包围之后,德军依然拒降,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可理喻的路:在外围德国部队解围失败后,布达佩斯内的德国奉命突围。参加突围的约28000名官兵只有约700人成功到达了德军战线,而他们的成功要归功于领队对于当地地形的熟悉。

任何一支参战的军队都会或多或少地侵犯人权,苏联红军也不例外。但苏德双方的战争暴行在方式和程度上有很大差别。德军在布达佩斯的战争罪行主要发生在围城战的最后阶段,主要是抢劫和破坏财产,但已知的事件数量也只有十几起,造成这种情形的最主要原因是匈牙利理论上是德国的独立盟国。而红军则完全不同,部队允许他们每人往家里寄10公斤以下的包裹,这简直就是鼓励士兵洗劫城市,除此之外参战士兵有什么能往家里寄?城市内银行的保险库被搬空,现金、艺术品等都被洗劫一空。有个酒窖甚至淹死了20名喝醉的士兵。布达佩斯是苏联红军占领的第一座西方式大都市,“资产阶级”物质享受让红军感到很新鲜,有人在厕所里洗东西,他们对手表很热衷。但也有完全相反的红军战士,给平民送食物,对医生和作家极为敬仰,甚至会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作家一半,因为作家有所谓的政治影响力。匈牙利人眼中的德国人很文明,但也能做出极为残忍的事情;苏联人基本上很善良,但很野蛮,他们对私人财产、义务和责任的看法和西方人非常不同。

布达佩斯围城之战,在各种极端情况下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国家、种族的人在面对不同的战争局面下展现出来的不同选择、判断、观念是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非常精彩,绝对值得一读。

《布达佩斯之围》读后感(四):布达佩斯战役,一场不愿被回忆起的噩梦

如今走在布达佩斯的街头,首先能感受到的是异国风情,一种文化交融的美,但也仍能在一些角落里窥见一些战争的痕迹:嵌在老房子门板上的弹壳,被称为鬼宅的Hajmáskér Barracks废墟。布达佩斯围城战,对于很多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来说,是不愿被回忆起的噩梦。

1944年10月29日,这个在后世被认为是二战末期战争中最血腥残酷的布达佩斯战役的开始日期,对于当时绝大多数的布达佩斯居民来说只是诸多个平凡日子里的一天:那一天,居民们照常起床、出门工作,唯一的变化不过是城里多了一些德军,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与此同时,在城市边缘的多瑙豪劳斯蒂和绍罗克萨尔两地,战争其实已经爆发。居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离战场如此之近,直到他们听到了第一声从远方传来的枪响。作为二战中平民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争,其实布达佩斯战役中有几次都可以将对平民的影响降低,但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挠,平民中的抵抗组织拒绝撤退、接到通知来帮助平民撤离的火车实际只到了十分之一,还有很多技工人员拒绝到岗。同样是围城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由于居民的大量撤离避难,虽然战争时间长于布达佩斯战役,但城中平民的伤亡率远低于布达佩斯战役。

最初拿到这本书我最期待的就是战争阴影下的平民生活,想了解当时他们是否受到了影响,影响有多大,但最开始大量的数据真的把我打懵了,不同的部队名称,不同的番号,还有大量的人名、数字都让我久久没有进入阅读状态,等到翻阅到「突围」和「围城与平民」这两章时,我发现战争比我想象中的更残酷。虽然前面的内容已经让我有点这种感觉了,但后面看到那些口述记录和信件的那种冲击真的让人很难过。在这场战争中平民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犹太人在这场战争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匈牙利,箭十字军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比德国人对其的态度更恶劣。当时由于国际上给予的压力,和战败后可能的审判,德国对匈牙利犹太人的态度是有所缓和的,甚至在书里能看到有德国军官故意放过犹太人甚至是提供保护,反而是箭十字军的成员,盲目崇拜着法西斯主义,鉴于其极端民族主义的内核时常押送犹太人去河边进行处决。与此同时,普通平民的生活也很艰难,缺水少粮,说不定哪天就被抓了壮丁,而且走在大街上也会有危险,在前期可能被当成是乔装打扮后的苏联人被攻击,在后期快要结束战争的时候可能会被苏联军方认为是穿了平民衣服的潜逃德军而进行攻击。后面我还查了点资料,发现平民的遭遇远不止这些:布达佩斯战役结束以后,因为时间拖得太久为了防止被斯大林怪罪,苏联红军抓了很多平民让他们穿上德军的衣服充作战俘押往了苏联,他们中绝大多人一辈子再也没能回到祖国;还有很多女性被苏联和罗马尼亚的士兵报复性的强奸了,对于她们来说,真的是无妄之灾。

但在这些灾难之外,也能看到一些人文关怀,像是在第一章中一名匈牙利军官在看到了战壕前一名承受着失去四肢的痛苦的苏联红军时,他选择了一枪结束他的痛苦;一名匈牙利军人被苏联俘虏了以后一开始红军士兵收走了所有的财物,但在他反映了之后一位军官制止了这些行为并偷偷地在他的口袋里塞了几块饼干;有一个红军部队进入一个匈牙利医生的临时救治医院默许了他的救治行为,即使那些伤患都是他们曾经的敌人,匈牙利和德国的军人;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些俄裔的德国军人被苏联士兵骂叛徒并遭到了殴打,但等殴打结束回到牢房的时候,同监室的人却发现他们两条胳膊下面都夹着面包。

“……匈军的牺牲是最没有意义的。匈牙利士兵无论是在哪一边作战,扮演的都只是配角,并且毁坏的是他们自己的家园。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依然认为军人既然已经立下誓言,就应当战斗到底,即使他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战争的结局。有些人在霍尔蒂停火企图失败之后向红军投降。最终,他们只有两种选择:为了错误的事业而英勇奋战就只是延长了必败的战争,而投降也没能带来真正的解放。”书中可以看到匈牙利军方除了箭十字军以外,其实绝大多数军人都不想参加战争,甚至很多士兵都是在军官的默许下消极战斗或是离开部队当了逃兵。而且在后期箭十字军里也有很多人开始拒绝战斗。匈牙利军方曾成为退出这场战争做出过多次努力,摄政王都有偷偷地去联系英美两国,可惜被德方发现了并架空了他的权力。但消极战斗的匈牙利军队也认真过,在罗马尼亚背叛德国投奔苏联来攻击布达佩斯以后,作为宿敌他们打的十分的激烈,甚至为了争夺一个车站都进行了几次白刃战(罗马尼亚在一战后抢了匈牙利1/3的领土,后面德国为了拉拢匈牙利又把双方争议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给了匈牙利,所以因为领土纷争,双方的关系特别差。东线战争期间,罗马尼亚也是德国的拥趸,据说为了防止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军队打起来,德国布阵的时候特地在两者间插入了意大利军队隔开他们)。

此外,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作者在字里行间暗示英美在故意用布达佩斯围城战来削弱苏联和德国的军力与国力。因为从战争的结果来看,这场战争中唯一受益的,只有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战争的英美两国。还有一点比较有趣,从书里可以看到整个战争的后期除了斯大林和希特勒,交战的双方三国的普通士兵与军官其实都没有特别强烈战斗欲望。

每次看完与战争有关的作品,都会觉得战争十分的残酷无情,让很多人流离失所,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我们真的要珍惜现在整体和平的国际局势。

————一些奇怪的点的分割线—————

1、匈牙利人对自己是匈人后代的执着。在我看到阿提拉防线的时候,就有种扶额想笑的冲动,这位阿提拉就是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匈人首领,当年一路打到了罗马,最后可能是因为传染病退了兵。欧洲国家认为他是可怕的敌人是魔鬼,包括现在也认为他是可恶的侵略者,但匈牙利人却认为与他们有着同样的祖先的阿提拉是他们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现在的主流观点并不认为匈牙利人与匈人有历史渊源)

2、摄政王霍尔蒂是曾经奥匈帝国的海军上将,他在成为匈牙利的摄政王后出席一些外交场合仍穿的是海军上将的衣服,但其实匈牙利并不沿海(虽然从奥匈帝国的角度考虑是合理的,但沿用到匈牙利就会有种蒙古国海军总司令的奇妙感觉)

《布达佩斯之围》读后感(五):布达佩斯之围

布达佩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为攻占纳粹德国的仆从国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并迫使匈牙利退出战争,于1944年10月29日至1945年2月13日实施的进攻战役。此次行动属于苏联在1944年对德军的十次打击中的第九次打击。

苏联红军包围了当时由纳粹德国军队以及匈牙利法西斯分子防守的布达佩斯,守军在1945年2月13日无条件投降,进攻方为苏联红军,由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防守方为纳粹德国国防军、武装党卫军以及匈牙利法西斯军队(即效忠于匈牙利箭十字党政权的武装力量),布达佩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围城战之一。

10月29日,乌克兰第2方面军趁德军在布达佩斯附近尚无重兵之际突然发起进攻。其左翼向凯奇凯梅特、布达佩斯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一部兵力由索尔诺克东北地域实施辅助突击。其余兵力向米什科尔茨方向进攻,钳制当面德军兵力。至11月2日,苏联红军进抵距布达佩斯15千米处,但因德军迅速调来大量兵力,前进受阻。11月11日,苏联红军发起第二次进攻,经16天战斗,未能在布达佩斯以东分割和粉碎德军集团。12月5日,苏联红军发起第三次进攻,经五天战斗,切断德军向北退路,但未能达到迂回和围歼该集团的目的。

布达佩斯战役中苏联红军渡过多瑙河。12月20日,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同时发起进攻,于26日在埃斯泰尔戈姆地域会师,完成对布达佩斯德军集团的合围。1945年1月,德军在合围圈的对外正面实施三次猛烈的反突击,企图击溃乌克兰第3方面军,解救被围兵力。苏联红军经激烈战斗,粉碎德军的反突击,并先后于1945年1月18日和2月13日攻占布达佩斯东部(佩斯)和西部(布达)。此役,苏联红军歼灭德军及匈牙利军队9至15万人,苏联约损失32万人。战役期间,匈牙利成立临时政府并对德宣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