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谈美》读后感摘抄

《谈美》读后感摘抄

《谈美》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50元,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谈美》读后感(一):评《谈美》

美,人人爱之,但少有人识之。光潜先生的这本《谈美》,道出美的真谛——生活艺术化。

什么是美?先生的总结是,美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往复回流,交感共鸣。

正如光潜先生书中比喻的古松。木商看它时,衡量它是否是一件好木材,能否卖出价钱;植物学家只关心它属于哪种植物,根茎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而在画家的眼中,只会欣赏古松本身的形态,挺拔的美感。

同样是一棵松,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却不一样呢?

木商和植物学家,因考虑古松对自己职业中的实用价值,而忽略了古松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当人们对一个事物无法摆脱其目的性时,就无法发现事物的美。

生活中,我们也能找出这样的例子。比如,秋天到了,街头一夜落下满地的秋叶,你不尽感叹秋意盎然,景色迷人。而在一旁的清洁工人,只会觉得他的工作量又增加了。

如果此时,清洁工能把工作看成完成一个艺术作品,相信他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感。

《谈美》读后感(二):慢慢走,欣赏啊!

绝对的美学入门书籍,既不是各种专业名词的堆砌,也不是主观的信口开河。

有理有据的从各种凌乱的知识里,弄清楚美感的观念。把徘徊于美感与快感之间,考据、批评与欣赏之间,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常时自己冲突,自己烦恼,而不知道怎样去解的那连环,指给你一简捷不绕弯的道路让你走上前去,不至于彷徨在大野里,也不至于彷徨在牛角尖里。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告诉你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半在物,一半在你,在你的手里,“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的,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一成不变的”

《谈美》读后感(三):谈美

《谈美》书中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全书以“谈美”“免俗”“人心净化”为目标出发,朱光潜的谈美,深入浅出的描写什么是美,什么是欣赏,怎么去欣赏美,是美学的入门书。 《我们对于古松的三种态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让我记忆深刻。 《我们对于古松的三种态度》1.实用的态度要以美善丑为最高目的,心理活动要偏重意志;2.在科学态度中,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向抽象的思考;3.在美感态度中,注意力要在事物本身的形象。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需要把他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经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天才一部分是遗传,另一部分是成长环境,当然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2.灵感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猛然出现的的意识,也可以理解意外收获。 封面清新简单,书中的文字很美,内容很丰富,还是一本有声书,收获很大,对提高自己的美学有很大的帮助。

《谈美》读后感(四):脱离实用性看你

本书由十五封朱先生以兄长为视角写给弟弟妹妹的信件构成,通过朴实平白的话语向读者介绍了基本的美学鉴赏观念与方法。

首先是如何学会鉴赏美丽,朱光潜先生强调“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我们要在“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利用自己的直觉性去感受美,而这种感受无谓之是否感受美,当感受到的那一瞬间,是完全地沉浸,全情投入。若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还纠结是否感受到,便偏离了方向,走向了实用主义的泥沼。

其次朱光潜先生谈到了如何在这种直觉性下继续感受以至于创造美,即所谓的艺术。“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这让我想起了周海宏老师所说,音乐是联觉的艺术,古典乐如此动人的一大原因就是音乐家可以抓住生活中那细微的情绪,然后以情绪为线,细细描摹出一曲,这多么美。初次之外,先生还强调即使是艺术创作,也要注重媒介,或是所谓的格律,因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就是它能够超越个体的理解,走入人群中,让大家都能够为这个作品的美丽而惊叹,所以格律作为走向大众的媒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

最后,如同兄长一般亲切地,先生提到了如何将这样欣赏美的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兼具有严肃与豁达之性”,我们要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同时也要认真严肃地对待生活,即所谓的仪式感。如此生活,相信定能潜移默化,浸润于美学于无声了。

《谈美》读后感(五):谈美笔记

对于美与审美,平时只有一个从微博或零散文章看到的零散知识,朱光潜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个比较整全、整体的想法。

从美感与实用、审美距离、移情、美感与快感、美与自然、艺术与游戏、想象、模仿、灵感等,全面地把关于美与审美的都讲了一遍。虽然对于“审美无功利”“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等等没有明确地说出来,但具体内容已经包含在其中了。况且对大众来说已经足够了。

写法很有那个时代的特点,如《大众哲学》也是以例子出发,讲一些哲学道理,只不过这个是美学道理罢了。

有一些句子,倒是不易之论,如“凡事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很多浮躁急切的人以为只要有妙悟或灵感,就可以创造流芳百世的艺术品。其实不然,尽管灵感在其中也有重大的意义,但伟大的艺术品都是在一次次的模仿、试验中来的,艺术史中我们常见的伟大作品,无不如此,灵感与匠心是溶而为一的。

当然,也有些内容失之简单或过时了,如分想与联想的作用其实跟分析与综合没差。又比如游戏说其实是影响非常大的艺术理论,但作者似乎没有详细解说它与艺术的关系和游戏说的影响。

当然,也有一个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审美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可以说审美产生于直观。但这种意识怎么产生的呢,这个问题的难度几乎就是意识是怎么产生的,连现在的思想家、科学家也不能解释,当然也不能苛责老先生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