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智人之路》读后感1000字

《智人之路》读后感1000字

《智人之路》是一本由【德】约翰内斯·克劳泽 / 【德】托马斯·特拉佩著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人之路》读后感(一):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认真评价

《智人之路》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由德国基因研究专家约翰内斯·克劳泽先生从遗传、基因的角度,讲述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历史。

此书详细讲述了考古人如何应用考古遗传学这一新兴工具研究人类进化与扩散过程,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 书的前半部分讲述对古代移民的研究,特别是“走出非洲”的理论,60万年来,人类是如何进化,以及现在的欧洲人遗传了哪些基因突变,以及基因是由谁带来又如何遗传。

书的后半部分详细讲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人类迁徙与病毒对抗的过程,给人一种新的启发,虽然没有详细介绍中国的故事,但是就人类进化而言虽然处在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但是其中一定有其历史必然性,对咱们也有很大的启发。

值得一读的优秀著作,打开一个不同的新世界,而且书的封面也很好看。

《智人之路》读后感(二):《智人之路》读完了,可以开启下一本的阅读

终于读完了,三月至今唯此一本!

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的叙事风格如此,有些语句特别是长句需要反复看几遍才能理解,有些根本不能理解!比如:“麻风杆菌喜欢寒冷。30℃~32℃是麻风杆菌的‘适宜温度’,它们因此可以存活在裸露的(鼻子、四肢)皮肤表面上,甚至附着在借助呼吸不断调节空气进出的口腔里。” 读到此处,我恍惚分辨不出30°-32 ° 是冷是热!我突然想到,欧美人表示温度喜欢用华氏度,我们用摄氏度。华氏30°–32°转换成摄氏度是–1°–0°,这样就说得通了! 总之,这本书的部分章节,比如他们带来了鼠疫以及注释是很有价值的,观点新颖,可读性比较强!可以作为科普读物来略读,了解最新科研技术、成果!(截止2021年或更早)

《智人之路》读后感(三):此书的一些新意

此书从基因、考古、病毒、语言等多个角度,梳理并描述了智人的迁徙、演化,社会发育和疾病的各种关系,其中也有很多有趣观点。旧石器时代的猎人几乎不接触糖分、甜食和高脂肪食品,因此现代人的心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等对当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现代人很难模仿旧石器时代饮食,因为不仅仅只是吃肉和素菜,而是包含了昆虫、野生草药、树根和野生动物,并伴随野外狩猎的剧烈运动。

旧石器时代的欧洲人,并不是现在的白人面貌,而是深色皮肤和蓝眼睛,他们并不需要像农耕时代的高纬度人群那样通过将匹夫变成浅色来合成维生素D,因为狩猎获取的肉类和鱼类足以摄入够多的维生素D。

在农业刚出现的时代,还并存着相当数量的狩猎人群,通过对当时双方共同后代遗骸DNA的研究,发现有来自狩猎人群的线粒体DNA,却没有发现来自农耕人群的线粒体DNA,由于线粒体体现的是母系遗传,由此可知在农耕和狩猎并存时代,生活动荡的狩猎人群女性更青睐生活定居的农耕男性,而农耕人群的女性则对狩猎男性不感兴趣。而进入青铜时代后的欧洲,来自草原地区并掌握了骑马技术的男性进入欧洲,并导致了欧洲人的父系Y染色体发生剧烈变化,80%—90%的欧洲青铜时代Y染色体在此时突然出现,伴随着考古材料显示的他们与原住民之间剧烈的暴力冲突。

农耕定居生活方式的代价是人口密集、水源污染,有利于大量传染病的反复传播,青铜时代来自草原的骑马者给欧洲带来了鼠疫,在古罗马和中世纪反复肆虐,造成严重人口损失。源自于欧洲红松鼠携带的麻风、美洲的梅毒,以及16世纪出现的肺结核轮番上阵,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痛苦,而抗生素的发明只是展开了与这些疾病的“军备竞赛”,还并不是完全胜券在握,可以掉以轻心。

《智人之路》读后感(四):智人之路 常识普及之路

超级好看的生物常识普及之书。有点像前几年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一类超级好看的知识类普及书。我个人对于这类门槛并不高,适合我们大众的知识类读物是非常热爱的。

私心认为文科生的自己,差了很多理科必备小知识,所以每次阅读类似的书,都好像对自己是一种信息量的补充。

作者虽然学问很高,但是一点都没有卖弄的意思。每一句说的都是人话,所以一点都不用担心看不看得懂,我这样的标准文科生都能看懂,你一定也可以的!!阅读门槛并不高。我居然也能看到人类的起源,DNA基因突变。虽然不能完全地消化,但是也在不断的了解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见解吧。

每一个知识点的普及,作者用他高超的写作技巧把它们书写成了一个个的故事样读物。读起来十分轻松,舍不得放下。怪不得成了大大的畅销书!

说说编辑的心意,封面如图,非常简洁和大方,最得我心的是这个黄色的小带子,每次读到那里就可以放在那里,虽然这个设计很简单,也不贵,但有的书就是考虑没这么周到。折书我也舍不得,但是总不能一口气看完的话,有这个小细节的东西,非常适合哦!

《智人之路》真的是低门槛的故事类知识普及书啦~~ 好看!!

《智人之路》读后感(五):《智人之路》:进化新征程,智人漫游史!

这个故事要从09年冬天的早晨开始,这本《智人之路》的作者约翰内斯·克劳泽用他书桌上的一块骨头作为引子,将读者代入到他的内容当中。当然这块骨头并不是任何鸡排或者猪排里的骨肉,也不是红烧排骨吃剩的骨头,因为作者压根就不会做这道菜(开个玩笑)。 作者约翰内斯·克劳泽书桌上的骨头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并且这块骨头已经替她的整个躯体存活了7万千年,只为了“走”到他的面前,让我们再次见证基因的奥秘。 最近天气总是阴晴不定的,前两天还热的不得了,昨天和今天就下了些雨。最近读了《智人之路》这本书,约翰内斯·克劳泽身为这本书的的作者之一,在他收到这件有珍藏价值的“古董”后,他没有把它收藏起来,也没有用水冲洗,而是对其中的DNA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进而修缮了一部分人类的进化史,以及科普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知识点。 为什么这块来自阿尔泰山脉女性的指骨这么重要,因为这一块小小骨头里所含的基因,可以帮我们推测很久之前智人们的基因序列以及身高体型,甚至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在根据之前发现的其他年代“人们”的基因,进行再次的推演,找到我们遗漏的知识点,补全我们人类的整个进化过程。 为什么我们对远古时期的进化史如此的好奇,又对遥远的星系有很多的猜想,毕竟我们只有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会更有底气的知道我们将要去“哪”。 对于很多人而言,无论是基因工程还是DNA,只要看到这两个词,就以为内容十分枯燥无聊,而这本《智人之路》虽然也涉及了一些专业的知识,但作者用词简单、清晰,而且尽量写的通俗易懂,所以适合没有太多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知识的读者。 另外,这本《智人之路》里不仅仅猜测了关于人类进化的过程,还有一些比较好玩的知识点,比如远古时期的猎人和农民在基因上有哪些不同点,以及欧洲人的肤色是怎么过渡到白色的,等等一系列很平常但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当然这本《智人之路》也很适合高中生当做课外科普读物,来完善一下自己的生物、地理方面的知识点,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建议自己找书来读一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