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四口吃遍江户》读后感100字

《四口吃遍江户》读后感100字

《四口吃遍江户》是一本由[日] 饭野亮一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口吃遍江户》读后感(一):通过美食,连结前世今生

在读到《四口吃遍江户》之前,我认知中的美食书籍是那种,通过言语的描述向大众介绍食物美妙的滋味的类型。《四口吃遍江户》更像美食研究论文,搜集美食发展历程中的各路资料,将食物是如何从朴素的原始形态进化成今日诱人的美味的过程,像纪录片一样逐渐铺开在我们眼前。

江户有四大美食:荞麦面、鳗鱼饭、天妇罗、握寿司,直至现代也都是人们印象中日本典型美食的代表。本书专门研究这四种美食是怎样成为江户地区特色美食,从日渐兴盛、发展壮大的过程,还原出整个江户的繁荣餐饮文化。

四种美食的初次登场,作者是从原材料开始给读者备菜的。

比如荞麦面,人们最初只是把荞麦粒碾成粉状,制成荞麦粉、荞麦饼,逐渐出现了荞麦切面,有人在被主人家款待时可以一口气吃十几碗。进入街头贩卖时期后,荞麦面配方和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由酱油与木鱼花熬制出的荞麦面汤,逐渐被调配出最合适的味道;荞麦与小麦揉面的比例也有多种讲究;形态上也有盛在笊篱里,和盛在蒸笼里被端上来的区别。好吃的荞麦面店会被人口相传,荞麦面店人气达到鼎盛时,不同的店有不同的贩卖的方式。经过时间的流逝,荞麦面成为了江户无人不爱,随时随地都能吃到的一种美食。

书中虽没有刻意描述过荞麦面的味道,但作者在考证荞麦面的发展历史时,不时插进丰富的史料与各种形式的记载来佐证。读到平民贪恋荞麦面美味多吃而导致兜内钱不够付款而与商家斗智斗勇的故事时,发掘江户日常生活介绍的史料,看到随处可见的荞麦面的影子时,其实我们已经不只在通过舌尖上的热爱在感受这份美味,而达到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了。

探寻江户四大美食,其实更多的是在研究其背后的餐饮店文化。四大美食最处都是从路边摊发展而来,在平民阶级中走红,再逐渐被上层阶级所接受,开始进驻于高级店的菜单中。这一切都与江户时代庶民文化的繁荣不无关系。

在这一时期,小农经济开始逐渐向商品经济转化,平民手中多出来的钱,刺激了消费。各种各样的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十几文的美食,既满足了平民日常生活中的所需的奢侈享受,也填饱了他们的肚子。那些通过竞争考验后存活的餐饮店,通过自身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一种餐饮文化,成为平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前看一些日本美食的采访时,常常发现很多人对这些食物似乎有着一种异常的情结。通过这本书回顾了美食的前世今生之后,突然明白了那种独特的情愫的来源。就像四口就可以吃遍江户一样,这四大美食,也许就是我们和江户时代产生连结的最佳媒介。

《四口吃遍江户》读后感(二):平民美食带来最真实的人间体验

总说身体和灵魂得有一个在路上,对吃货来说,那有个胃在路上大概也就够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去到一个全新的地方,见识到全新的风景风情,还有最重要的是当地的美食。“鲜花比不上团子,色欲比不上食欲,便是如此。”在《四口吃遍江户》中看到看到这句被引用的话,深得我心,甚得我胃。

品尝美食,不仅是吃食材吃味道,更是吃文化。流传至今的美食,在最初是什么样子的?跟今天是否一样?它的诞生与流传又有哪些故事?如果你喜欢一道美食,那对它背后的故事你也一定会有兴趣。就我个人感觉而言,了解了这些,吃到嘴里的美食好像更有味了!朋友来到我这边,品尝我家乡的小吃时,我也总是会忍不住讲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给他听,算是为他品尝美食加点佐料。

当荞麦面、鳗鱼、天妇罗、寿司遇上江户城,诞生了怎样的传奇?日本饮食文化史专家饭野亮一在《四口吃遍江户》中深入讲解江户的人气餐食,将江户四大名食的故事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

普通的食材加上合适的料理,一样成就美味。星爷电影中的黯然销魂饭,20来块的一碗饭,吃的人不由潸然泪下,《中华小当家》里小当家用豆芽菜征服了皇帝,虽然这些是影视作品里的情节,道理也是一样。想到纪录片《人间一串》的火爆,还有烧烤店如同雨后春笋的发展速度,对荞麦面、鳗鱼、天妇罗、寿司这四种平民美食成为江户的人气餐食也不会觉得不可能了。

乍一看我还以为《四口吃遍江户》是讲去哪里吃的书,没想到居然是一本讲这四种美食的历史发展的书。各种考据,旁征博引,从前人的文字和图画中,勾勒出一幕幕有如电影场景般的美食发展史。

从食材到烹饪手法,从面汤到酱汁,从路边摊到专门店,从价格到外卖盒,从配饭到温酒,诸如此类种种,作者引用当年出版物的文字描述、解读川柳,从绘本图文中推敲,将读者带回过去的时代,感受古老江户城的市井生活。

卖蒲烧的路边摊,店主扇着扇子,把握炭火的温度,也把蒲烧的香气扩散到远处,不知道他会不会一边烤一边吆喝,最好没有吧,不然我就会把鳗鱼想成羊肉串味了。生活需要仪式感吗?我想大概是要的。美食需要仪式感吗?我想是要的。有没有变得好吃是另外一回事,起码生意就好了起来!土用丑之日吃蒲烧,不仅销量大增,价格也是猛涨,不得不说这仪式感真是来钱。

描述美食的文字,总是让人不由自主脑补热腾腾香喷喷滋滋响,忍不住感到口水哗哗流。就像书中所说,小鳗鱼一边舔着自己的尾巴,一边闻着蒲烧的香气,忍不住吃了起来,把自己吃得只剩一个头,哈哈,可怜的小鳗鱼。可能我也会是那样一条小鳗鱼吧。

说起美食,日本的料理确实是有独到之处,从高大上的本膳料理、怀石料理到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平民美食,各有特色,各有市场。从平民中来,到平民中去,平民美食带来的是最真实的人间体验。

最后,这本书有那么多插图,如果有彩色的就更棒了!

《四口吃遍江户》读后感(三):舌尖上的江户

近日,中国最大日本风情街在大连启幕。网友口诛笔伐,希望这个项目早日凉凉。为什么在大连这个曾经被“屠城”的城市会开办这个项目呢?有人认为是日本方面通过精确研究我们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态度,从而促成了该项目的运作成功。

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也曾经说过:“研究中国,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命中注定的事。”而这种研究,可以说已经到了拿显微镜看中国的地步。侵华战争时日本很多军事文件中,对中国的注释非常详细,已经标注了每个城市的政治、经济、交通、人口等状况,甚至连一些小巷都被描述得非常清楚。即使是如今,中国海军“御用摄影师”的头衔仍然被日本戴得结结实实。

相对于日本对中国显微镜式的研究,我们对日本的了解达到了什么程度呢?能否达到“知己知彼”?如果想了解这个国家更多的细节,从哪里着手更好呢? 饮食!“民以食为天”,从饮食我们可以读出其背后历史、人文、地理、物产以及民族心理等很多内容。

《四口吃遍江户》可以称为了解日本饮食文化最好的切入点。这本书通过大量古籍、插画和川柳,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江户时代街头食巷,使得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日本饮食的神秘之处。

江户是东京的前身。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取得关键性的胜利,由此开始了以江户城为据点的江户幕府统治时期,江户也因此作为一座政治城市而登上历史的舞台。在江户时代日本经济空前繁荣,中央集权程度也达到顶峰,城市建设、贸易往来吸引了无数外来人口。江户筑城初期,男人们大多不带家眷,缺乏女人们料理家务的直男们只能依靠“街头外卖”解决温饱问题。于是荞麦面、蒲烧、天妇罗和寿司这类方便快捷又营养美味的食物,极大地满足了当时快节奏的江户人,同时也迎来了自身大发展的美好时代,被合称为“万国无双的江户之味的美食”。

01 荞麦面 BUCKWHEAT NOODLE

荞麦面是由荞麦种子加工制成的荞麦粉配以面粉及水制作而成的茶色面食。因为荞麦生长周期短,谷香浓郁,所以十分受日本人喜爱。

“荞麦花开白雪香.”荞麦作为华夏传统美食,唐朝时做法便已达到数百种。而日本的荞麦种植栽培最早是从9300年前的绳文时期开始种植的,但苦于当时制粉技术的限制,只是简单地把荞麦粒做熟了吃而已。直到镰仓时代,中国的荞麦面手工技艺传入日本,从此他们便深深地爱上了这种口感清新的美食。

虽然现今是“关西乌冬、关东荞麦”二分天下的局面,但江户起初也是以乌冬面为主流,随着荞麦店面的发展,乌冬面才日渐式微。

荞麦面在日本的流行还因为它有象征意义。在日本有个词叫「引っ越しそば」,也就是「乔迁荞麦面」。这次词起源于江户时代,当时的搬家后的人都会向新邻居送上荞麦面。但发展到现在,搬家后给新邻居送荞麦面的人越来越少了,反倒是搬家的人跟亲友一起吃荞麦面的比较多。此外,由于荞麦面缺乏弹性、容易切断,在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食用,象征着与不愉快的过去一刀两断,是新年前一天的每户必备食品。

02 蒲烧 ROASTED EEL

蒲烧是把鱼破开剔骨,涂上以酱油为主制成的甜辣汤汁,并加以烤制而成的料理。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鳗鱼。蒲烧鳗鱼作为一种可增添体力的料理一直备受欢迎,“土用丑日(盛夏时节体力下降时)吃鳗鱼”更是自江户时代流传至今的习惯。

室町末年《大草家料理书》最早提到“蒲烧”的做法。那时人们把鳗鱼用竹签串起置于炭火上炙烤,一条条烤鳗的样子和香蒲的穂有几分相似,“蒲焼”的叫法也由此而来。而到了江户时代,蒲烧的做法已经呈现出不同的流派:关西派通常采用从于腹部把鱼剖开,铁签串起直接用炭火炙烤;关东派的做法则更为讲究,一般从鱼背部切开,先烤再蒸而后再烤。

江户蒲烧的准备通常从拂晓开始,宰杀处理好的鳗鱼串上铁签,不经过任何调味,进行第一次素烤,目的是为了去掉鱼皮下的多余脂肪。烤过的鳗鱼再放进蒸锅中蒸煮,利用蒸汽的力量再次清除掉一些脂肪,蒸煮补水后的鳗鱼肉变得绵软。蒸好的鳗鱼会被整齐码放好备用,经过这样处理的蒲烧口感细腻、香甜醉人。

蒲烧鳗鱼和白米饭堪称绝配。鳗鱼饭中的米饭宛如凝脂,既粒粒分明又有一定的粘度,酱汁在米饭的空隙间缓缓地流淌弥散开来,柔软的米粒既能衬托出鳗鱼独特的口感,又不失本性。

03 天妇罗 TEMPURA

在日式料理中,用面糊炸的菜统称天妇罗。天妇罗的烹制中最为关键的是面糊的制作,最好采用冰水和低筋面挂糊,这样做出的天妇罗在薄薄羽衣之下,食材的原味也得以升华,外酥里嫩,唇齿留香。

天妇罗小吃摊开始于安永年间,起初被称为“炸芝麻”的。这个名字来源于制作天妇罗的油脂,关东最传统的油脂为芝麻油,这样炸出的天妇罗有明显的上色感,口感更鲜香。相比于其他油脂,芝麻油的沸点低,对摊主来说,也更容易控制油温。

由于天妇罗是从小吃摊起家,它的顾客群体逐渐从学徒、仆人,扩展到武士阶层,即使是新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也没能抵御它那诱人的魅力。

天妇罗荞麦面、天妇罗盖饭的出现更是结合了多道名食,色彩明丽、口感酥脆,鲜嫩不腻的天妇罗让这两者也都成了江户的名物。

04 寿司 SUSHI

寿司名称起源于汉字“鮓”或““鮨”,后来为了吉利,改成“寿司”。日本寿司的种类很多,以制作方式来分,可分为“握寿司”、“卷寿司”、“押寿司”、以及“散寿司”等。握寿司是指在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寿司,虽然它的历史最短,但它的前身“熟寿司”却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甚至曾经被当作“税金”上缴。

一开始,寿司只是保存鱼肉的一种方法。鱼肉用盐腌过后包在米饭里自然发酵,米饭产生的乳酸能使鱼肉延缓腐坏变质。食用的时候人们只吃鱼,丢弃米饭,这就是“熟寿司”。自然发酵过程耗时要一两年,人们于是想办法减少发酵的时间,在鱼肉没有完全发酵时,吃的时候还是半酸的,这就是“生熟寿司”。就在这时,人们发现包鱼的米饭也很好吃,于是开始配鱼一起吃,寿司摇身一变,从副食变成了主食。此后,有人依靠石头的挤压,同时通过往米饭里加醋来促进发酵进程,只需一夜就能做好寿司,这就是“早寿司”。随后,“早寿司”又衍生出了“竹叶寿司”,这已经是可以一口吃掉的小块寿司了。 很快,又出现了“即席早寿司”——‘“相生寿司”,同时意味着“押寿司”时代的到来。随着制作时间的进一步缩短,用手的挤压替代石头来完成寿司,也是寿司文化进程中一个著名的拐点,这样做出来的寿司叫做手握寿司。

自从可以当场捏制、立刻食用的“握寿司”出现后,江户便成了握寿司之城!寿司店也后来居上,超过荞麦店成为四大名食中店铺数量最多的一个。

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江户派寿司是卷寿司。在小竹帘上铺上一层烤过海苔,再铺一层米饭,中间放上配料,卷起来成一长卷,然后切开成小段食用。吃寿司,讲究的是食用的完整,就是整块寿司要一口吃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品味出寿司的美味,寿司的饭香与生鱼片的香味才能完全相融,让浓香的滋味无处可逃,在口中久久徘徊,将齿颊间填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反之,你只咬半口寿司放下,肯定会迎面撞到厨师的白眼。

这本书的副作用很大,看完后必会左顾右盼,到处觅食,长肉可不要找我啊。

(图片来自网络)

《四口吃遍江户》读后感(四):从小吃摊走出的四大名食

当提到日本料理时,你是否会联想到寿司、天妇罗等美食?

你知道“二八荞麦面”名称的由来吗?

你是否听说过天妇罗荞麦面?

你知晓蒲烧开始在江户大量销售始于何时吗?

天妇罗和茶泡饭又是什么时候才被搭配在一起的呢?

什么样子的背景下,才出现了握寿司?

如若以上问题你一概不知,也没关系。

日本饮食文化史研究专家饭野亮一便以食物为中心,进行了关于江户饮食文化的研究。

他从众多料理中挑选出了江户最具人气的食物:寿司、天妇罗、荞麦面和鳗鱼,直到今日这四种料理因为江户人的偏爱得到了长足发展,还拥有着大量拥趸。

作者以这四大知名美食在江户出现的时间为顺序,进行了大量史料研究与详细考据,写下了《四口吃遍江户》这一饮食人类学著作。

书中介绍了四大知名美食商业史的发展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江户庶民生活百景图,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荞麦面是四大名食中出现最早的。一开始,人们将荞麦粒碾成粉,制成饼状来食用,后来便有了更好吃的面条状,“荞麦切”这一名称便在织田信长时代悄然登上历史舞台。

书中在讲述荞麦面发展历史的过程中,不光引用了大量插图和川柳,更是从文献资料中发现了很多小故事。有趣的是,有人因过于贪吃,连吃几十碗荞麦面被尾张藩的儒医堀杏庵写在了日记上,被我们今日熟知,不免觉得好笑又好玩,更从侧面体现了荞麦面的魅力。

不过在堀杏庵日记之前,江户早有了吃荞麦面的记载。随着这种食物的流行,便有了荞麦面店,作者带我们细数了榜单上的名店,如葫芦屋荞麦面、杂司谷荞麦面等。

从名字来源众说纷纭的二八荞麦面至深夜荞麦面摊的兴起,江户终于成了荞麦面之城。

在寒冬的荞麦面店,喝上一口热热的面汤,一身的疲惫都能不翼而飞了。

鳗鱼饭在日料店中给我的印象便是价格不菲,原来鳗鱼在两百多年前早已是名物了。

一直以为“江户前”说的是某个时期,今日方知,它初指地域,后来引申至鳗鱼破肚方式,“江户前”这个词也渐渐开始品牌化。日本还有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吃蒲烧的习俗。

随着蒲烧手艺的精进,便有了蒲烧店的繁荣,因外卖而催生出了鳗鱼饭。

鳗鱼的香气四溢,一口便再也难以忘怀。

因为天妇罗虾很常见,我小时候脑海中很长一段时间把天妇罗虾和天妇罗划上了等号,实则不然,天妇罗的种类繁多。

随着天妇罗小吃摊的顾客群扩大,天妇罗遇上了荞麦面,有了新的生意契机,也渐渐出现了天妇罗小吃摊的名店。读到这里,我竟有些饿了。

在书中,我还知道了金妇罗的相关知识。随着鸡蛋变得便宜,金妇罗这个名称也渐渐消失了。历史的浪潮中,有走的,有留的,有走了又留的,有留了又走的,这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食物。

金妇罗消失了,但有了天妇罗专门店的问世,天妇罗的食材开始使用蔬菜,天妇罗盖饭也登场了。天妇罗店靠着不断钻研料理的口味,也让天妇罗盖饭成为了名物。

握寿司是江户四大名食中历史最短的,但寿司却是日本最古老的食物,它几乎可以成为日料的代名词。

从早年的寿司小吃摊、小商贩到高级寿司店,日本料理渐渐成为我们熟知的样子。

握寿司的种类繁多,食材配菜也很丰富,作者还介绍了寿司的价格、散寿司和豆皮寿司。

《四口吃遍江户》是一本了解日本饮食文化的入门之书,带我们认识了从街头巷尾催生出而延续至今的四大名食,让我们窥探到了江户饮食文化的一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