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读后感1000字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读后感1000字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是一本由王晓艳著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读后感(一):简记

拆开快递包裹的时候偶然看到了最后一页,还有五十多篇参考文献?这书可能很不一样。果然,页码排在书缝中间还是很少见的(划掉),从讲述角度到分析用词无不体现出专业性,并辅以实验结果更具有可信度。

典型被书名耽误的书,看后才发现“被童年治愈”的深意,作者从呱呱坠地的孩子开始讲起,从先天决定与后天影响的方面来探究一个人性格形成的过程,出现自我意识感到羞耻直到青春期性意识觉醒,讲真就这寥寥数页的叙述的价值就远超多数所谓的青春期教育书籍,虽然我国教育一直在推进这方面,但教师羞于开口、专业知识不足、家长观念守旧等等都是巨大的阻力。

关于抑郁与自我调节(未完)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读后感(二):成为你自己

生物学意义的人类,每隔五年就重生一次。如果说五年前你的细胞组合是ABC,那么五年后你的细胞组合就是DEF。心理学意义的人类,不说五年,就是再放大十倍——五十年,我们仍然能找回最初的影子。基于生物学与心理学的差别化认知,我们有必要反思成长。 人总要学会自己成长。父母费尽千艰万苦将我们带入人世,不仅仅是传承基因,更多地是拓展认知。成长的过程,固然需要来自蔬果肉鱼的营养,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精神教育。 成长,拆开来说,二个字,“成”与“长”,前者是定性,后者是定量。“成”是目标设定,“长”是目标实现。 成长并不意味着幸福与满足,相反它将充满痛苦与焦虑。我们终其一生,所树立的目标莫过于“成为你自己”。自己不是橡皮泥,任由外在的力量塑造,它需要唤起内心的信念。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走偏踏错,选择形形色色的标准作为比较的砝码,却仍然无法过好这一生。 人是群居动物。一群人的狂欢是孤独,一个人的孤独是狂欢。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可能会出现孤独与狂欢的两极分化。孤独,并不是指两个人彼此不认识,而是指两个人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也没有共同语言。你认为正确的方式,在对方看来是可笑的,归根到底是以自己的认知为尺子去衡量他人的理智与情感。 成长,通常是孤独的,如同荒原中的野草,活了一季又一季,从发芽到枯萎,总是来去匆匆,但是在人群中看待成长,却能发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我相信,大家虽然很劳累,但仍然没有放弃攀登,毕竟“一览众山小”的快意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读后感(三):童年不会重来:建立自我,治愈自我

年初我读了《自卑与超越》,深受启发,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童年经历的事、遇到的遗憾、受到的伤害,每一步都在无形中“改变”我们的性格。

18岁之后,所有人都在说“你长大了,你是成年人了,你要学会负责”,却没有人问我们内心是不是真的健康,会不会有什么困扰和恐惧,能不能承担起成年的重担。

情绪压力、人际压力,成长受限,停滞不前,自我怀疑…很多性格的缺陷、心理问题,都与我们不太幸运的童年密不可分。

童年已经回不去了,我们能做的只有把握当下,我们被迫成长,进入社会,面对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人选择逃避,也有人走向极端。

没错,这都是我们自我“治愈”的方式。

可,究竟那种方式是正确的、良性的、积极的?如何治愈自己才能走出困境,不会伤害到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

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本书从“人格”本身出发,深入剖析人性的本质,又举出事例场景重现,让我们知其然与所以然,并给出解决的答案。

先面对真实的自己,找到受伤的根源,再化解生命中的情绪,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当我们有了独立且完整的人格后,我们可以学会爱和被爱,勇敢地接受我们应该拥有的爱意。

生而为人,我们本就别无选择,只有好好活着。请勇敢一点,没有幸运的童年不是你的错,不应该用你的一生去弥补,你要做的是,变成更好的自己,从自知到理解他人,从自卑到拥抱世界。

尽管以前的我们会有些不幸,但我相信,我们能做到,治愈好自己,创造幸运,然后拥抱美好的一切。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读后感(四):从童年浅析抑郁,重新构建,不被情绪所束缚

今天读的是一本心理学的书,书名是《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由文通天下出品,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为32开,尺寸是146*210。

本书的作者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晓艳。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共分为五章,分别从童年受到的伤害,到化解生命中的情绪,学会爱的能力,自我的建立,最终达到完整的成长。

生命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的发展是先天和后天交织影响的结果。抑郁是一种复合性的情绪,主要包含痛苦,并依不同情况而合并诱发悲伤、忧愁等情绪。

抑郁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情绪中,只不过它被压制,诱发抑郁需要一个触发点,比如失业、失恋等。

弗洛伊德曾说过抑郁,与严厉的超我我和强烈的罪疚感有关。父母对于孩子过于多指责,孩子将父母的态度构成内在客体表象,也就是超我。哪怕远离,超我也无时不在批评孩子。过度严苛超我惩罚下的一种向内的过度攻击,让孩子产生罪疚感,孩子会加倍压抑自己来满足超我,从而失去自己的主体感。

抑郁是一种自恋调节系统的障碍。这与早年成长经历中自恋的发展有关:早期父母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觉得所依附的自客体很强大,自己也很有价值,这就是父母镜映孩子,让孩子得以充分释放,当无法满足时,孩子能调整到稳固状态。就是一个从有到破,再到重建的过程。倘若开始便没有,后面也就病了。

而只有开始有,再遇见问题时,才能重新建立起来。我们生命里的各个阶段都会碰到各种触发点,唯有让我们有强大的自我调整稳固状态,才能把触发事件降到最低。跨过抑郁,告别过去,重新开始,扔掉不属于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所束缚。

在书中,除了抑郁,作者还介绍了焦虑、嫉妒、愤怒等多种情绪,作者带领我们去分析童年时期,学会治愈过去的伤,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学会控制情绪,掌握自己的生命。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读后感(五):原来我们今天的快乐和幸福,都藏着昨天的影子。

很早以前就看过这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后来得知这是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蕾德-阿德勒的名言。而他也在各种心理学论点上,强调人的生活风格在儿童时期以往家庭环境中形成后,几乎一生不变。

所谓幸运:从小便有一个良好的、有爱的生长背景和环境,家庭和谐父母关系和睦,那么便能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样健全的人格在之后成长的过程中,为孩子在处理任何事物的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都是一种培养。

蒙台梭利说过“ 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很多人在成年后会在自己的性格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追根溯源后才发现成年后很多内心深处投射出的行为表象,大多都来自童年时期的映射,而这些映射和童年的记忆会伴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童年对人的影响伴随人的一生。原来我们今天的快乐和幸福,都藏着昨天的影子。

正如荣格所言:“ 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民间老话也经常会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一书的作者王晓燕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助理心理师,中德班学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拥有十余年健康管理机构及心理服务机构从业经验。

本书是专业精神分析老师为当代受各种心理问题困扰,饱受情绪之苦,无法走进关系,无力胜任爱与工作,无法拥有理想人生的年轻人而写的心理学自助读本。

本书的架构为:从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定任务开始,论及什么样的养育会促进人格的发育,什么又会带来人格发展的停滞。而人格成长受困会带来的三大主要议题:情绪的、人际关系的、自体统整的,在二、三、四章分别进行论述。最后统合到理论的角度,则是从人格发展的“依赖迈向独立”所涉及的三个主要维度一一自体、自我、客体关系进行阐述,以及更现实地看待成长,哀悼丧失,继续前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