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军国前史 : 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读后感1000字

军国前史 : 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读后感1000字

《军国前史 : 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是一本由萧西之水、赤军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军国前史 : 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读后感(一):【共振书评周】所谓军国疯子从哪里来

不参与外事工作的中国普通百姓对于日本人的印象往往来自抗战老电影,在电影里面这些留着卫生胡的矮个子们往往面目可憎行事残忍乖张,烧杀抢夺老百姓的财产,强奸花姑娘。来到中国纯粹为侵略而来,仿佛没有人性的禽兽或者说是疯子,军国主义的疯子。

对于日本人的动画化和非人化叙述,让人既恶心又害怕,很多大胆的人会内心探究为啥他们会这样。本书纵览日本史书系的中的一册《军国前史》就是告诉我们日本如何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岛国,开始“文明开化”,成为一个侵略成性的帝国。简单点说就是日本国民为实现文明开化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然而自己的国家资源有限,本身的经营能力也不行,所以必须靠着不断的对外战争,以战养战,以战养国。疯子是被穷逼疯的。

不同于很多读物只单单强调明治天皇的卧薪尝胆地强军强国,败大清战俄国抢资源,更写了大正天皇时期日本国内的浪漫文艺和对自由议会政体的探索和最后的失败,告诉我们日本国民不是天生的侵略成性,他们的最终的结局是各方面条件下必然选择。

之前有段时间在互联网上还有大众媒体上一些人号召国民要学习东邻有忧患意识,言下之意是我们不行人家民族比较优秀之类的,其实我个人一直有种想法就是大家都是人,一个鼻子俩眼睛有啥天差地别的,大家都是自己环境的产物,你说要学人家,首先人家的条件就是个天天闹地震的岛国,所以逼得他们大家必须有,而我们处于安全地带却硬要去学,这不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其实吧看点日本918前的历史再去某些军迷混得比较多的论坛上去逛一逛,往往有点心冒冷汗,由于某些不能说的原因,我们当下的某些费用也一直是压在财政上的一座大山,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走上相似的道路呢?这个真是不好说的。当前的很多老外学者也把我们国家比做曾经的日本来着。

作者在书的尾声中提到过历史是有延续性的,不应该把某年作为一个分界点硬生生掰断和割裂开来历史。为说明他的观点他提到了“重产协”和“町内会”这两个战前和战后都实质上留存的组织来支撑他的观点。

《军国前史 : 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读后感(二):反思近代史:日本到底凭什么把近代中国打得落花流水?

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纵览日本史书系”一共有五册,如下:

① 《钟鸣奈良:原始时代到源家幕府》

② 《铸剑幕府: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

③ 《安土一梦:室町末年与战国乱世》

④ 《江户花落:德川家康和他所创立的江户幕府》

⑤ 《军国前史: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

这五部作品横贯整个日本史,将这个与我们一衣带水却纷争不断的邻国几乎剖析殆尽。

早在高中时期,我就因为对清少纳言《枕草子》的喜爱,萌生了通读一遍日本史的想法。此后,我又读过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对光源氏这个男主光环附体、颜值与才华逆天、情人多如牛毛的人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或者说,对诞生这样一部作品的日本平安时代产生了极大兴趣。再后来,我看了很多日本动漫,一度对《薄樱鬼》和新选组颇为好奇,在得知《薄樱鬼》中的土方岁三、冲田总司等人是日本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之后,更加希望能详读日本近代史。

正因为想了解的太多,又沉不下心去看一部权威而详尽的日本史著作,所以多年以来,我无从读起,这个通读日本史的想法便搁置至今。也正因如此,“纵览日本史书系”一瞬间就打动了我,这五本书,我每本都想读,但最终还是选择从距离当今时代最近的《军国前史》读起。

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中国人,哪怕不识字,哪怕没念过书,也能与你聊起近代史上中日两国的血泪战争。毕竟,中日战争几乎刻进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每一个记忆都饱含着国难家仇与巨大耻辱。自上学以来,我一直觉得疑惑,仅凭日本一个小小岛国,为什么能够一度把近代中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军国前史》。

大多数人都知道近代中国从1840年起,就一步步沦为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而其中一个帝国主义掠夺者,就是日本。在《军国前史》中,我第一次知道,日本其实也曾经沦为了欧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但中日两国最大的区别是,中国是欧美帝国主义的最终目标,日本只是欧美帝国主义为了彻底吞掉中国而选择的落脚地和补给站。在逼迫日本打开几个重要关口之后,欧美列强就把目标转移到近代中国上,进则攻城掠地,退则休养生息,与庞大的中国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争。在这段时期,日本既有了见世面的机会,也有了推进改革强大国力的时间,并逐渐产生了和列强一起向中国发动战争的想法。

早期的日本,国土狭小,国力衰弱,跟在列强身边,就像一个跟着黑帮老大混饭吃的小弱鸡。甲午之战时,日本国力渐强,已经基本攒够了宣战中国的底气——就好像一个跟着大佬混久了的小弱鸡,经验多了胆子肥了,总想着自己干一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脑子里总是浮现出日本文学作品和动漫作品里那些跟在混混头子后面霸凌同学的角色,看起来实力不咋地,可狐假虎威,一旦阴狠起来还真能得手。从日本的角度来看,甲午海战确实为日本与中国的战争打开了局面,加上有列强的物资支持和文化熏陶,这场战争逐渐变成了一边倒的形势。首战得胜,总能鼓舞士气,尤其在日本确实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前提下。此后,中国进入了最艰苦的战争阶段,大半疆域沦为敌土,无数生命沦为战争的牺牲品,无数鲜血染就了国旗。

可日本到底凭什么能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保持优势呢?除了国力,除了盟友,除了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的必得之心。

日本居于弹丸之地,若想变得强大,就只有获得更多的疆土和物质资源,就只能掠夺。朝鲜半岛面积太小,不足一提,最好的目标当然是国土面积大、各种资源丰富的中国。也就是说,日本攻打中国,势在必行。反观中国呢,国土够大、资源够多,自认为守成即可,实在有人打过来了,在打不赢的情况下,割地赔款好像也没什么。这样打起来,不输才怪。

此外,日本统治者的心态,多少有些极端,坚信“荣誉至上”,打了败仗就愧对天皇,得切腹自尽,所以为了不愧对天皇、不切腹自尽,只能玩命地打。而中国呢,自古以来就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才步步退,退到无路可退,才愤而反击。所以,战争前面的大半个阶段,都是日本追着中国打,最后触及了中国人的底线,中国人开始背水一战,追着日本嗷嗷打了几年,就取得了胜利。

当然,日本的战争心态,不可能就以上面这寥寥几段话概括完毕。只能说,《军国前史》提供了一系列事实,更提出了一种比较有意思的解读,对于非专业出身、非资深读者的阅读人群来说,确实是一部既轻松又涨知识的读物。

《军国前史 : 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读后感(三):日本走向癫狂,只是历史的重演而已!

“日本”这两个字在中国,是一个特别微妙的话题,一方面经济交流火热,日本文化在中国有大批拥趸,同时在国家层面,日本政府干的很多奇葩事情数不胜数,至今都没有得到东北亚、东南亚等国家的原谅。

目前日本面临的很多尴尬,都同历史上的“脱亚入欧”有关,确实在今天他们和美国打得火热,是美国的小弟,但问题是你和美国人再亲,也亲不过夏威夷。你在地理上就是妥妥的亚洲国家,甭管你翅膀有多硬,那也曾经是中华文化圈里的一个小弟,就算再高大威猛也改变不了血统,欧美人跟你亲才怪呢。

好端端地做黄种人不好吗,非得跨越千万里去跪舔曾经欺负你的欧美人?想想也不奇怪,毕竟很多民族都有“强者崇拜”的心理,你越强大我越乐意和你玩。这种心理在《军国前史:明治维新到大正时代》这本书中被处处展现了出来,揭示了日本如何站错位置走入歧途的必然悲剧。

抛开各种政治博弈带来的阴差阳错不说,小弟向大哥学习有错吗?可以理解!毕竟一个人、一个国家首要的目标是生存,你国土小、人少、资源匮乏,就得向身边的巨人低头,而且还得好好学习先进做法,让自己变得更强。隋唐时,派留学生,整“大化改新”,近现代觉得清朝不行了,就转头学习西方,毕竟小国的国情没有大国那般复杂,船小好调头。

书中也澄清了很多事实。甲午之前的1893年,清朝的税收收入折合日元为一亿零三百万日元,而日本这个数值是一亿一千万日元。换句话说,清朝在财政上并没有发挥“地大物博”的优势,后来也证明,日本全国面对的也不是整个清王朝,而只是李鸿章的北洋军队,中日两国之间“赌国运”的说法,自然是站不住脚的。这也是日本对外扩张的本质:他们并没有绝对的实力,很大程度上是钻了外交的空子,运气好,否则也不会被美国人和苏联人打趴下。

这就是跟随老大学习的成果,弯道超车、后来居上,如果没有后来的罪行,日本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亚洲的典范。可学老大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管好的坏的都一并吸收。船坚炮利只是基础条件,经济基础必须有殖民地做支撑,整个国家才会源源不断轻松获利。所以,必须有殖民地,从哪里来,当然是一衣带水的朝鲜半岛、东南亚,乃至中国大陆。不光是狂热分子们这么想,促进日本文明开化的福泽谕吉也攀上了西方的高枝看不起中国。

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一发不可收拾,日本后来的发展就犹如赌徒,赢了,一本万利,输了,大不了就从头再来,就如同今天的某些资本家,嫌弃实体经济来钱太慢了,非要玩资本,来个一夜暴富,虽然赢了很多年,但最终弄得天怒人怨遇到了原子弹,只能乖乖滴被打回原形。

所以我觉得,至今日本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凭什么英国德国法国搞殖民都成功了,名利双收,我邯郸学步却成了罪犯?说到底还是日本天真,你以为你以为自己阔了,就能和西方平起平坐?这个世界体系是西方构建起来的,对西方来说你就算经济再厉害,你也是后来者,是全球化的杰作也不是规则制定者,更何况也是非西方族类,跟着西方混饭吃就不错了,要啥自行车?

为了拓展自己的安全空间对外扩张可以理解,但万事有个限度,你想重演英国的轨迹,那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岛国就是岛国,没有中华那般地大物博的胸怀,所以在国民性中还是小算盘、小家子气居多,没靠武力暴力占领,而不是靠文化服人,当然他们也没这能力贡献长久的区域性文化体系,终究只是全球体系中的配角,永远上不了台面。

所以,学日本可以,但弯路,就算了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