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锦集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锦集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是一本由林徽因 / 老舍 / 朱自清 / 朱生豪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8.00元,页数:1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一):我一天天愈更深切地爱你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木心 以前那个年代,没有发达的网络,坎坷的道路,却可以爱的很坚定;现在这个时代,有着发达的网络,便捷的交通,却爱的很浮躁,功利性强。爱情,更多时候是个笑话。 就像听歌,老歌怎么循环播放都好听,词委婉却不失情意。每一首歌背后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初闻不是曲中人,再闻己是曲中人。现在的歌也有好听的,只是终究缺乏了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忘了在哪里听到过一句话:听闻民国爱情,十有九悲。深情即是一出悲剧,必得以生死来句读。我很喜欢的朱生豪和宋清如也难逃这出深情悲剧。朱生豪曾被人说道:“他的人生只有两件事,译莎翁和爱朱清如。”他和宋清如的感情,无论在哪个时代,应该都是令人羡慕和向往的。 这本《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选编了朱生豪的情书手稿,称谓、落款自在随意,保留最初的样貌。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者” 他写给宋清如的情书,饱含情意又极富诗意,淡淡的笔墨下是无尽的相思之情。 朱生豪就读于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辅修英文,还拿到了奖学金。大二参加了“之江诗社”,人送外号“之江才子”。在这个诗社里,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女人——宋清如。而清如自小喜爱诗词,自然对才华洋溢的学长备生好感。在朱生豪的“大力引荐下”,宋清如顺利进入了诗社。志趣相投的两人,在不断的书信往来中感情也得到了升温。 在这本《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里也可以看到,朱生豪对宋清如的称呼有很多种,什么清如贤弟,宋、清子、宝贝、妞妞、傻丫头...不管哪种称呼,他对清如的情谊总是不变的。 “我要把莎士比亚的译作,当做向你求婚的礼物” 最开始,他接触莎翁的作品是因为生活所迫,为了挣钱糊口,到后来真心实意地爱上了莎士比亚。 他和宋清如信件中讨论最多的话题,变成了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只是可惜他的译稿被日军付之一炬。 战时的生活颠沛流离,1942年,两人终于如愿步入婚姻的殿堂。好景不长,1944年,朱生豪永远地离开了宋清如和他刚满周岁的孩子。而宋清如为了完成朱生豪的遗愿,一边带孩子,一边完成了朱生豪180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之后,又将稿费悉数捐给了公益机构。 朱生豪翻译的莎翁作品,是迄今为止最完整、质量水平最高的莎士比亚全集。哪怕他自己被病痛折磨,生活艰难,他也不曾将这种情绪带入翻译的作品当中。可背后,是宋清如全力的支持与付出,让他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自己的翻译事业。 之前,羡慕朱生豪对宋清如的感情,现在来看,他们彼此之间互相的付出更让人感动。甘愿付出却不曾邀功,相爱却从未高调。在这本书中,于无华丽词藻,只有真性情孩子般的话语中,重温爱情最真实、最赤诚的模样。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二):朱生豪《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

书架上有一套《莎士比亚作品集》译者是朱生豪先生,虽然说起朱生豪先生,很多人提及的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而于我而言,知道他,了解他更多的是那长达十年几百封信件的追求。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从最初的才华欣赏,到爱上这个人并没有太长的时间,我们或许认为这样的感情太过于草率,可是一个人用了十年的时间去追求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知道,他一定是爱的深沉。爱上一个人用了很短的时间,追求这个人用了很长的时间,而命运似乎总是不公的,结为夫妻后只有短暂的两年相处,朱生豪先生先行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宋清如女士一个人漫长的后半生,宋清如曾写到:“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从此以后后会无期。 朱生豪先生在十年时间写过几百封书信给宋清如女士,每一封书信都情意绵绵,是对宋清如女士最深沉的爱恋。遇见这样的一个人,有过这样的一段爱情,或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幸运的了。十年对于很多人来说已将是漫长的过程了,用十年的十年去追求一个人,何其有幸。朱生豪先生的情书即使现在看来也是对于爱情最美的诠释,那文字中的爱慕,关切,甚至絮絮叨叨的家常都是如此的动听。 《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是人间有情系列作品中朱生豪先生的文字记述,人间有情系列作品选取了朱自清、老舍、林徽因四位作家的作品,从才情、世情、爱情等方面全面展现我们的人生。而这本书是朱生豪先生的书信,是一份爱情的见证。全书精选了120篇朱生豪先生的至美情书,也特别收录了那篇《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我们读朱生豪更多的是欣赏这样的一份感情,有这样的一个人自始至终的爱着你,有这样一个人十年如一日的等着你的回复。这是爱情该有的样子,是我们渴求的爱情。朱生豪是一位内向的人,他不喜欢说话,而文字将他的感情表达出来,在这些书信中,对宋清如的称呼也是有多种的,好有、青子、清如、爱人这些称呼都是一个人对所爱之人的渴望。 《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你》是有关爱情最美的情话,用最纯真、最质朴的言语去感动一个人。“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情话大师真的容易感动人。 这世间的情爱大抵应该如此,爱一个人全心全意,用尽一生,即使是短暂的相处,情投意合彼此相爱也好过一生无爱。朱生豪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真心,这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是我们所向往的爱情。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三):温柔,是世间最强大的力量

抖音上看到一个短视频说:“女孩子不需要张牙舞爪,满身尖刺,就应该像《甄嬛传》里的沈眉庄一样,不言不语,不争不抢,但是谁都知道不能左右她。”这大抵就是温柔的力量吧,就如水一般,润万物而无声,却也拥有着毁灭天地的力量。

《愿怀温柔半两,换得从容一生》是《人间有情系列》书籍中的第三册,朱自清散文集,只是听名字就已经感觉心头一暖。朱自清自不必过多介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文字亲切淡雅,不靠辞藻的华丽,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书写着世界的美好与情谊。

本书中收录了很多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诸如已经纳入教科书的《背影》、《荷塘月色》、《春》等等,有亲情的温暖,也有四季的变幻,更有深邃的思想。体现了朱自清感情的细腻以及对生活的无尽热爱。

全书根据朱自清散文内容分成三部分,第一章主讲人类情感,第二章写如花的风景,第三章更多的是朱自清的对一些事物的观点和看法。

我最喜欢书中的第一章,主要写世间情,以人为主,无论是《背影》里的父亲,还是《房东太太》里的那个女人,都能够轻易的打动人心。时隔多年,即便不再重读《背影》,父亲的那个翻过月台买橘子的身影总是能够牵动我的心,也许是因为我也有一个同样不善言谈,但是爱我极深的父亲。

人类总是思考,世界由何构成,科学家们说,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但我却认为这普通人的世界就是由人构成的。我们并不是否定客观规律,而是这些活生生的人对我们的影响远比物质来得更明显。因为我们的世界重心是周围的关系,所以人类的情感往往最打动人心。

朱自清散文就是抓住了人类对情感的需求,他笔下的人物不娇柔造作,甚至没有过多言语上的表达,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些细微处的举动,而往往是这些细节让人们感受到了真实,也体现了小人物的温柔。

在如今的社会中,温柔是一种奢侈的品格,人们往往追求上进,追求成功,在这些价值的推动下,人们行色匆匆,满身戾气,很少遇见那些温柔淡雅,与世无争的人,温柔被大家认为是最无用的性格特点。

但其实,朱自清的散文就是温柔的存在你,他的文字里透着一股暖意,不是强行输出的观点,而是一种生活的真实记录,帮你回忆起你忽略的生活之美。而温柔的力量则就是这样悄悄地潜入灵魂,这种温柔的讲述往往更容易被记住。

现在不缺少不放过任何机会的年轻人,温柔也不是一味地忍让退步,温柔更多的是一种策略,一种情商,是用彼此都舒服的方式进行沟通,让结果尽量完美。温柔的人内心能够得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四):《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过你》:跟有趣的人谈恋爱是多难得的体验

哈喽,伙伴们好,我是继芳翎馨。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我是宋清如至上者。”

01

很早以前,我就听过朱生豪先生的情书,过去只是觉得这人真的好会写情书啊,一定是一个浪漫的花花公子吧。可是,看完《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天离开过你》之后,这种感觉却变了,我开始觉得要是能和这样的人谈恋爱,应该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事。

在书中,我能看到朱生豪先生的浪漫主义,他可以用非常多中不同的昵称称呼自己和爱人,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语气来抒发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着迷和爱意。这是一种通过信件看那个时代、那些人究竟有着怎样的生活的一种方式。

我也能看到,对于一对在热恋中的情侣,她们并不只是在亲亲我我,也并不是期期艾艾,有很多的对古诗词、对生活的见地。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那群人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种对于学问的研究,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对于精神世界的把控。

02

朱生豪先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从他的词句中可以看出他的童心未泯,他愿意向对方展露他的幼稚,显出他的高兴不高兴,生了各小病就觉得自己要死要活的了。

他会写下“心里很委屈,不想多说了。”

他会特别肉麻“我的灵魂不曾有一刻离开过你。”

他也会十分严谨,对来信中的诗句逐字逐句地进行修改更正,但是也会附上一句“只是我的观点。”

他更会对于女性有着一种尊重,会看到男性世界里很多男人并不那么尊重女性而觉得十分可悲。

这种有趣让人觉得是一股清流,他并没因为喜欢了一个女人而丧失了属于自己的格调,也没有因为喜欢而完全丧失了属于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

03

有一种能够与人分享的欲望,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朱生豪先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和想要沟通的人进行分线,无论是看过的书还是电影,不管是在路上的一些小故事,与家人朋友的一些小争执都要在信中与对方进行解说。

好像对方就在你身边,好像这样才不至于将生活脱了节。

过去情长纸短,仿佛生活就在眼前,在信中,而如今我们被手机捆绑的时间太长了,每个人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打发很多的时间,好像缺少了跟人分享的欲望。

读这本书时,我就在反思,是否我自己也缺少了去跟人分享的欲望,越是一个人生活,越缺少了一种想要 与人分享,同人沟通的欲望,只想停滞在自己的时间刻度中,不能更进一步了呢?

生活有时候很难,难的并不是我们怎样去应对生活,而是我们好像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融入生活,好好地生活,只是在沉湎于自己期待的日子中,仿佛忘记了到底该怎么去拥抱属于我们的人生了。

看完这本书,我的一种感觉就是,一定要找到一种好的方式,让自己去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更好地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作什么,如何去做一些事情,真正地为了能够更有劲地向前做出自己应有的付出,不要怕,只是前行,只是去尝试,就足够足够!

《人间有情系列(共4册)》读后感(五):愿世事有常 青山处处飘欢喜

每次提起老舍先生,内心都会隐隐作痛,其悲剧世人皆知,每次读《茶馆》和《骆驼祥子》不免伤感一番。除了以上耳熟能详的作品,老舍先生最引人称道的,还是他的“语言艺术大师”的称号,其小品文章通俗精致,特别活泼有趣。

《不烦世事 满心欢喜》这部散文集,是《人间有情》系列其中一本,几十篇文章大多不长,多数刊登于建国前。这个时候的老舍大概还没有那么深沉,体现在作品中,处处透露出生活的细致和幽默。

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青岛这段时间,按照现在的说法,老舍先生沉醉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迸发出无数创意和灵感,在迎来了创作高峰期的同时,也给青岛带来厚重的人文气息。但是在《有钱最好》这篇散文中,老舍先生开篇就诉苦,“即使是苦命人,到处都得受罪”。什么罪呢,一是住在洋房里,顶楼邻居家的孩子太吵闹,二是养宠物的街坊挺多,弄得院子里狗屎不少。老舍先生还“吐槽”听戏贵、坐洋车也贵,但公园好、道路好、海岸好,不用花钱、接近自然,溜达一下就能享受到“穷欢喜”。

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能在30年代就能在青岛住洋房、享受文青生活,自然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赶在大多数中国人前几十年感受到“城市病”,这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用今天的话说,凡尔赛体附身了。不过一联想到在京韵中的成长经历,也就微笑中释然了,毕竟维持体面的作家生活不容易。

老北京人好“面儿”,一时的拮据也得过出局气范儿,再加上读书人或者知识分子清高,对俗事比较看淡,就算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也能在笔端流出交响曲的情趣。

在生活的处处片段中读出雅趣,是老舍语言风格的奇特之处,不仅仅因为老北京的幽默,还由于老舍先生幽默豁达的生活态度。在老舍笔下,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岁月漫长,万物可爱”,也能感受到“心怀幽默,世间清净”,也能提出会他的遗憾,“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和现代烂俗的自我安慰自我麻痹的鸡汤不同,老舍先生幽默豁达的背后是对世间百态的通透,他一生谨言慎行,思想情感全付诸纸笔,就算受了委屈,也尽量从委屈中咂摸出一点甜味来,“好使你还肯活下去”。不过痛心的是,在太平湖畔,他的委屈咂摸不出其他味道,心坎过不去,那就只能“委屈求全”了。

活得通透洒脱的人,心中都有一块真实、敏感、执着、坚硬的秘密花园,有着说不清道不尽的真实故事,于心外,维持并沉浸在变而不猛的曲折里,不烦世事、满心欢喜,“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其时代的宿命也就不难理解了。

老舍先生已经永远活在作品中,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荣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