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锦集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锦集

《对称与不对称》是一本由李政道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1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一):校对垃圾

开头能看出来李老师尽力了,把物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贴贴,对古诗词望文生义看得我晕头转向。

后面才是我不能忍的,短短几页就好几处错误。行间距都快99磅的小薄科普类书籍不能好好做校对吗?(如是我看错了欢迎指正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二):一本“深邃”的科普读物

还是高估了自己对科普读物的理解,虽然理科生出身,但残存的那点对物理的记忆早已渐行渐远了。打开书粗略地浏览了一下,第一印象就是:对于我来说这真的是一本天书!那些似曾相识的符号、那些简单明了的图形,看得似懂非懂。好在李先生的语言通俗易懂,加之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阐述,也算是对“对称与非对称”窥其一斑了。让我感兴趣的是,李先生对我国古代一些名人在物理学方面成就的介绍。原来大诗人屈原竟然有过地球是圆形的伟大论断!原来中国古代文明的五行说竟然蕴含着“粒子物理”的知识,原来甲骨文时代就有发现新星的观测记录,原来“玉璇玑“”是王者正天文之器,而张衡的浑天仪比欧洲人的浑天仪早了1473年。还有一处值得一提的是:封面设计的非常美,浩瀚深邃的星空,耀眼迷人的群星。只欣赏这个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三):一读就停不下来的书,却逐步引发思考

对称展示宇宙之美,不对称生成宇宙之实。

1.西南联大确实是很伟大的大学,毕业的很有成就的也很不一样。王大猷先生教出了杨振宁和李政道。

2.看这本《对称与不对称》,把通识和晦涩的物理学相联系,有一种“文理结合”的美感,比如以前只知道凤舞九天,九天之下,诸如此类的词,可李政道先生竟然在一本物理学书里让我明白了它真正的含义,并以图佐之:

3.长期以来人们确实把例如对称看做天经地义,然而事实呢?李政道先生一步步引发我们思考。印象最深的是CPT对称性。我在想世界上人口是不断增加的,如果有灵魂的存在,那必然是灵魂慢慢分裂为多个或有其他物质的加入。假设a,b是同一灵魂碎片的构成,成了粒子a与b(看成两个人),他们相互独立年龄不同,性格相似又不同,根据CPT对称性,跨越时间、空间,他们对称且守恒,灵魂相吸引,形成动态运动或静止的两个人生轨迹。

4.如李政道先生所说:正是在无序性(熵)增加的。可统计意义上,我们定义了宏观时间流动的方向。

是啊,多少人妄想回到过去,妄图CPT只改变T,可T不可单一反演,如果反演则物是人非。

5.真空是种复杂的介质,可能会被激活,想到《三体》中的粒子加速器

6.微观和宏观不可割裂。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四):物理学引发的小思考

“物理学的基础是实验,没有实验,物理学就退化为哲学的猜测。”记得高中物理书中很多定律都是根据实验得来,像伽利略定律、牛顿三大力学定律。本书中李政道先生用文科思维贯穿物理学知识,将东方与西方相融合,浓缩成这本独特的物理学科普知识。 开篇屈原《九问》中对苍穹对称性的论述,引发对世界宇宙的不解与探索,物理的名词来源于诗人杜甫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古人超前的认知令人惊叹,细想也不足为奇,毕竟无论是四大发明,还是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古人不断钻研、探索的精神一直延绵至今。 书中用江南的建筑和山水画抛砖引玉,让人去思考对称与不对称之间谁更美一筹?以前觉得人类是要追求对称的东西,大自然中美丽的蝴蝶,翩翩的蜻蜓。人类修缮的建筑,剪纸以及小时候经常玩的万花筒,赏心悦目对称的东西随处可见。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自然的风光,如此令人心旷神怡之物却出自于不对称的事物。现在觉得对称才是比较特殊的,像巍峨连绵不绝山峰,不对称也可以很美。我觉得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好像更有意境,像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风光,与对称的建筑相互衬托。 不知是现实中我们习惯觉得对称的事物是美的,还是美的事物本身就很美。我们从小就学习事物的对称,例如关于轴对称、长方体、球形等,对称给予事物一些特殊的性质,解题的思路。 李先生提及“真空”的概念,物理书本上定义真空是“没有空气,没有杂质的。”同时在考虑一些解题思路上把这个当做必要的条件之一。然而书中提及真空是一种成分复杂的介质,在真空里也是存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中真空里的复杂作用,是我们需要去克服以及解答的。类似的“守恒”定律,对称可产生守恒,但是在现实世界里,把所有假设守恒的量叠加在一起,结果却并不为零。也就是说物体量的变化并不守恒,我们之前所说的所有都是在真空是没有空气没有杂质的前提下。 作者引出的假设,让读者深入性的思考,物理学家是非常伟大的职业,不断地提出假设、论证、推翻假设、重新提出假设,周而复始探索与发现,我们现在交通的便捷,生活的舒适,离不来这些伟大的人的付出。

《对称与不对称》读后感(五):物理学引发的思考

“物理学的基础是实验,没有实验,物理学就退化为哲学的猜测。”记得高中物理书中很多定律都是根据实验得来,像伽利略定律、牛顿三大力学定律。本书中李政道先生用文科思维贯穿物理学知识,将东方与西方相融合,浓缩成这本独特的物理学科普知识。 开篇屈原《九问》中对苍穹对称性的论述,引发对世界宇宙的不解与探索,物理的名词来源于诗人杜甫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古人超前的认知令人惊叹,细想也不足为奇,毕竟无论是四大发明,还是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古人不断钻研、探索的精神一直延绵至今。 书中用江南的建筑和山水画抛砖引玉,让人去思考对称与不对称之间谁更美一筹?以前觉得人类是要追求对称的东西,大自然中美丽的蝴蝶,翩翩的蜻蜓。人类修缮的建筑,剪纸以及小时候经常玩的万花筒,赏心悦目对称的东西随处可见。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自然的风光,如此令人心旷神怡之物却出自于不对称的事物。现在觉得对称才是比较特殊的,像巍峨连绵不绝山峰,不对称也可以很美。我觉得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好像更有意境,像苏州园林不对称的自然风光,与对称的建筑相互衬托。 不知是现实中我们习惯觉得对称的事物是美的,还是美的事物本身就很美。我们从小就学习事物的对称,例如关于轴对称、长方体、球形等,对称给予事物一些特殊的性质,解题的思路。 李先生提及“真空”的概念,物理书本上定义真空是“没有空气,没有杂质的。”同时在考虑一些解题思路上把这个当做必要的条件之一。然而书中提及真空是一种成分复杂的介质,在真空里也是存在相互作用的,物理学中真空里的复杂作用,是我们需要去克服以及解答的。类似的“守恒”定律,对称可产生守恒,但是在现实世界里,把所有假设守恒的量叠加在一起,结果却并不为零。也就是说物体量的变化并不守恒,我们之前所说的所有都是在真空是没有空气没有杂质的前提下。 作者引出的假设,让读者深入性的思考,物理学家是非常伟大的职业,不断地提出假设、论证、推翻假设、重新提出假设,周而复始探索与发现,我们现在交通的便捷,生活的舒适,离不来这些伟大的人的付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