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尔兰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爱尔兰简史的读后感大全

《爱尔兰简史》是一本由[爱尔兰]约翰·吉布尼 (John Gibney)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尔兰简史》读后感(一):爱尔兰简史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1/12/06/%e7%88%b1%e5%b0%94%e5%85%b0%e7%ae%80%e5%8f%b2/

爱尔兰简史:1500—2000 [爱尔兰]约翰·吉布尼 (John Gibney) / 潘良 / 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11

子扉我 2021年小雪 季风异次元空间三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21年12月7日

《爱尔兰简史》读后感(二):清晰而又专业的爱尔兰近代史学书籍

以前,我一直都以为英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可能是像国内一样分为几个省,但是大家都属于同一个民族。 去了英国才知道,英国人把自己分为很多类,很多人还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尤其是苏格兰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个同事非常骄傲地告诉我她是某个岛屿的人,不是英格兰人……) 也因此,对其邻国爱尔兰也产生了兴趣,但是一直没有好好研究过爱尔兰(旅游书上不会太多介绍,只会写景点美食之类) ,所以一直带着“为什么爱尔兰岛会有一部分属于英国一部分又属于爱尔兰”这样一个疑问。 因为看这本书,又查阅了资料,才知道,原来爱尔兰岛上的居民是由多个民族如盎格鲁撒克逊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不断“调和”而成。其历史让我想起了科索沃地区原南斯拉夫共和国近几十年的分分合合。族群、语言、宗教以及所受的教育,让人们形成了各种群体。这些群体有时与其他群体贸易、融合,有时则是占领、战斗甚至毁灭某个族群。 统治与被统治,同化与分立,这些行为贯穿了人类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群体人口结构以及群体想法的变化、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某些个人行为所导致的变化,形成了历史上的各种事件,也形成了人类历史上不断变化的各种疆域。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是从1500年开始讲,对于想要了解近代爱尔兰历史的人来说,是一份非常专业、富有学术思考和中立性的参考资料(不过,如果不了解爱尔兰之前的历史,可能会对一开始的场景有些疑惑,所以建议先看一下网上较为简单的爱尔兰历史视频,了解一下前因)。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作者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史料和专家论点结合得很好,在每一部分内容,作者都采用了多方综述,并在每一章节的最后一部分都进行了专门的“历史学家争议”陈述,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历史当时发生了什么,因为大部分的记录都是由后人来书写(“后朝写前朝史”,或很多都会带有统治者的统治政策导向), 就算是当事人在现场的记录,也常带有自己立场,所以批判辩证思考和各方面资料的阅读,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思考当时的历史。 看完这本书,还有一个感慨,那就是,人类真的是非常脆弱的族群,如第一章,很多高级贵族可能出场还没到几年,就被杀或是囚禁在伦敦塔权利斗争失利而亡。又有一章,提及爱尔兰和英格兰交战之时,焦土政策下的爱尔兰儿童,被英格兰人发现靠自己母亲的尸体而活。 历史,何其辉煌,又何其悲哀。

《爱尔兰简史》读后感(三):了解爱尔兰的历史,最快需要多久?

想要快速简便了解某方面或某国家、地域的历史,“简史”确实是惯常的选择。《爱尔兰简史1500—2000》出版的出发点,也是考虑到这类读者的需求。所以,约翰·吉布尼 (John Gibney)在写这本书时,强调这本书“简明易懂”并结合了关于爱尔兰最新的研究发现。

简易并不意味着随意,该有的语境上的注释与日期区别,在这本《爱尔兰简史》中依然有详细说明。更重要的是,不少表述单刀直入,干脆利落,有时甚至不给读者产生疑问的机会,作为历史科普性读物也不错。

约翰十分实诚,主动解答为何讲述爱尔兰历史要选择从1500年开始,这个节点的划分无非是跟随欧洲历史发展的大流,这一年是欧洲史中中世纪与近代的分界点。不过,他也指出,爱尔兰历史真正的开始,是在16世纪30至40年代。

约翰用“边缘之岛”形容爱尔兰,除了它的地理位置在欧洲西部边缘,还有它的政治地位,一直被作为英格兰的殖民地而非政治中心。或许这种不被重视的状态,反而给予爱尔兰发展的自由,当它发展出两个不同文化和地理区域时,中间还有相当大的灰色地带,而属于它自己的复杂性与现代化特色,也随之萌芽、生长。

《爱尔兰简史》全书主要以16-20世纪分为五部分,每个世纪为一个单元,发生于每个世纪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作为节的内容。伴随这些历史事件和时期的历史学家们的分歧,也附于每个部分的末部。而书末还有相关推荐读物及在线资源分享,算是惊喜的部分。

不过,这本书的阅读方式,建议如此:先阅读历史学家们的分歧部分——这部分围绕爱尔兰每个世纪的重要问题而带出不同历史学家的不同问题意识与见解——读者根据这些问题与分歧,回到约翰书写的爱尔兰简史中,不仅对爱尔兰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或许还会产生出属于自己对爱尔兰历史的问题意识。由于约翰表述并不高深沉闷,对读者有这样的期望也不算太高。

上文提到,约翰认为爱尔兰真正的历史开始于16世纪30至40年代,需要表述清楚的是,这个时限标准,是爱尔兰的现代化。而根据约翰的书写,他所定这个时限还因为爱尔兰于此时成为一个王国,尽管它仍处于不列颠统治之下。不过他也诚恳地指出,这里存在着历史学家们的分歧:16-18世纪的爱尔兰,究竟是一个王国,还是一个殖民地?

就凭这一点,也足以展现出爱尔兰的复杂性。比如认同殖民地能解释爱尔兰现代早期,但不适用于解释19-20世纪的爱尔兰;王国呢?问题是,当时的人都认为自己处于殖民状态中,后人强行将其定义为独立的王国,似乎有点“自作多情”。

新史料与新证词的出现并没有解决上述这个重要的问题。相反,“对1641年叛乱事件的重新审视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是什么导致1641年叛乱?在1641年之前,爱尔兰究竟属于殖民还是剥削性质?这些问题与上述的问题似乎有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纠结关系。若要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要爱尔兰历史学家们继续努力。

与其他西方历史读物一样,《爱尔兰简史》同样从古讲述至今,但今止于千禧年。千禧年前后的爱尔兰仍然十分复杂,以至于它的历史问题一样引起分歧。“边缘之岛”似乎能解释为何爱尔兰明明在一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却“长期不为世人所关注”。后来发生的种种爱尔兰境内的战争使它为一战作出的贡献被逐渐遗忘(人们的注意力已不在此),约翰认为这是爱尔兰与一战被“边缘”的重要原因。二战呢?爱尔兰在二战期间保持中立,这种态度也让后人争议不断。但约翰也指出,“由于学界对外交史和中立立场问题的强调,战争期间爱尔兰的社会和经济史鲜有学者问津。”

与其说约翰在最后列出现时研究爱尔兰历史的学者们的分歧,倒不如说,他给出了不少关于研究爱尔兰历史的方向。比如爱尔兰近代史中阶级论的重要性,爱尔兰近代史中女性史的问题,以及修正主义带来的“新爱尔兰史”。史学专业以外的读者可能会误会,自己手中的《爱尔兰简史》简直是一本未写完的史书,但约翰却为专业内的人提供了不错的土壤。

《爱尔兰简史》读后感(四):金雀花王朝的国王们,占领爱尔兰只停留在口头上

1177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授予儿子约翰王子“爱尔兰领主”的头衔,英格兰王室从此宣称对整个爱尔兰岛拥有统治权。

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历史学博士约翰·吉布尼在《爱尔兰简史》一书中,系统介绍了爱尔兰历史,从“欧洲乞丐”到“凯尔特之虎”,爱尔兰反抗殖民、谋求独立的历史。

亨利二世是金雀花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同时担任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及阿基坦公爵,他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的儿子,父亲是安茹伯爵(美男子)戈德弗鲁瓦五世,他从母亲玛蒂尔达那里继承了诺曼底,从父亲戈德弗鲁瓦五世那里继承了安茹,还通过与阿基坦的埃莉诺结婚得到了阿基坦作为嫁妆,这使他实际上成为法国最大的领主。

1142年,亨利二世第一次来到英格兰,支持母亲玛蒂尔达对英格兰王位的要求,但布卢瓦的斯蒂芬占了上风,最终在1153年与英格兰国王斯蒂芬达成协议,斯蒂芬死后由亨利二世继承王位,于是一年后他即位为英格兰国王。

1155年,英格兰籍教皇艾德里安四世在一份文件中把爱尔兰赠给亨利二世,虽然这份文件后来被认为无效,但从此以后爱尔兰的命运就与英格兰紧紧相连。

1166年,爱尔兰伦斯特王国国王德莫特被爱尔兰国王罗德里克击败,仓皇逃到英格兰王国求援。

亨利二世抓住了这个干涉爱尔兰的机会,1170年,他授意第二代彭布罗克伯爵理查·德·克莱尔率军入侵爱尔兰,迅速攻占沃特福德和都柏林,帮助德莫特恢复王位。

第二年,德莫特去世,亨利二世将该地授予理查·德·克莱尔,伦斯特王国灭亡。

罗德里克不甘心失败,对都柏林发起围攻,但理查·德·克莱尔突围成功,而且反败为胜,控制了原伦斯特王国的地盘。

同年,亨利二世侵入爱尔兰,理查·德·克莱尔宣誓效忠,英格兰诺曼贵族继续对爱尔兰进行征服战争。

亨利二世有5个儿子,除了长子普瓦捷伯爵威廉九世早夭,其他几个儿子经常争权夺地,发动叛乱。

约翰王子出生于1166年12月,是亨利二世最小的儿子,比较懂事听话,于是他被任命为“爱尔兰领主”,但这只是名义上的,爱尔兰的新英格兰殖民地实际上由一位代表国王的总督来统治。

1183年6月,亨利二世的次子英格兰王国王储、安茹伯爵、诺曼底公爵、摄政王亨利(幼王)去世,失去了王位继承权;三年后,四子布列塔尼公爵杰弗里二世去世,只剩下了三子理查王子和幼子约翰王子。

亨利二世没有确立理查王子为王储,而且偏爱约翰王子,理查王子担心继承不了王位,在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的怂恿下,与父亲决裂,约翰王子也站到了哥哥那边,最终亨利二世确定理查王子为王位继承人。

1189年,亨利二世去世,理查王子成为英格兰国王,史称理查一世(狮心王),并确定弟弟约翰王子为王位继承人。

理查一世是那个时代的战将,热衷于远征,来英格兰的次数都不多,事务多委托给大臣,这让约翰王子有了想法。

1193年,约翰王子受法国国王腓力二世的唆使,试图趁着理查一世被囚禁在神圣罗马帝国期间夺取王位,但被忠于理查一世的臣民击败。

第二年,理查一世回到英格兰,约翰王子投降,并得到了理查一世的宽恕。

理查一世没有子嗣,他原来想册立侄子布列塔尼的亚瑟公爵为王位继承人,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约翰王子。

1199年4月,理查一世去世,约翰王子继位,史称约翰一世(无地王)。

一年后,约翰一世与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签订协议,腓力二世承认约翰一世在法兰西境内安茹、诺曼底及阿基坦的统治权,但两年后腓力二世撕毁协议进攻约翰一世的领地,约翰一世的侄子布列塔尼的亚瑟公爵也跟着腓力二世作战。

约翰一世在米尔博战役中击败亚瑟,随后谋杀了他,这引起了金雀花王朝在法兰西贵族们的不满,随着腓力二世不断取得胜利,阿基坦、安茹、缅因、布列塔尼及诺曼底的领地被法兰西王国蚕食。

英格兰国内也出现了叛乱的贵族,就连伦敦也被占领,法兰西王国也派兵作战,1216年10月,约翰一世在乱局中去世,他年幼的长子亨利王子被扶上王位,并最终依靠支持国王的贵族帮助,赢得了胜利。

英格兰的移民大量涌入爱尔兰,带来了不少物质和文化上的变化,但爱尔兰的许多盖尔王朝仍然在维持统治。

甚至在1315年,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的兄弟卡里克伯爵爱德华·布鲁斯出兵爱尔兰东北部,并得到了阿尔斯特省北部盖尔爱尔兰人和殖民地盖尔人的支持,直到3年后战死。

生活在爱尔兰的英格兰人也开始采用盖尔人的生活方式,变得本土化,但他们的控制范围有限,直到17世纪才完全征服爱尔兰。

《爱尔兰简史》是一本真正的爱尔兰“自传”,是比较少有的爱尔兰人写就的历史,作者从“自我”的角度,而不再是“他者”的角度,审视近代爱尔兰历史,回溯其500年的挣扎与复兴之路,谋求对自身更准确的认知和定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