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博弈论与生活》读后感1000字

《博弈论与生活》读后感1000字

《博弈论与生活》是一本由[英]兰·费雪(Len Fisher)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弈论与生活》读后感(一):不错的入门读物

国外大咖写的入门书,作者通过自己生活中情景,引出相关基本博弈论的概念,有一定的启发,但是有些内容,还是会出现这类书籍的问题,就是为了说明一个情况,逻辑自洽的阐述,很好玩的书籍,看了受益匪浅,入门读物,更重要的不是记住其中博弈论实验的结果,而是解博弈的思维方式,打开学习博弈论的大门。不建议读完一遍就卖,过几年翻开再看,还会有收益。

《博弈论与生活》读后感(二):世界都充满爱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把别人都想的太坏了,处处透着背叛、算计,所以需要博弈。

书中的列举的七大困境及面对七大困境时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博弈,都是从生活中截取案例来加以说明并解释,有点牵强。

其实世界还是充满温暖和友善的,并不像作者说的那么阴暗腹黑。这可能是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上文化的差异。西方更多的是猎取,东方更多的是包容。所以以西方的思维投射东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觉欠妥。

《博弈论与生活》读后感(三):《博弈论与生活》:沟通、信任、合作

✍️作者

兰·费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物理系教授、纳米物理学与软物质研究所研究员、知名科普作家,热衷于与大众分享科学界的新鲜事。拥有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多所名校的化学、数学、辐射化学、物理学、生物科学、哲学等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

《博弈论与生活》读后感(四):真正的博弈是实现共赢

到底要回谁家过年,让一对年轻夫妇大吵一架。妻子想家了,要回去陪妈妈过年,丈夫是个独生子,也要回去陪陪父母。两人争执许久之后,终于想出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决策,就是抛硬币,正面去丈夫家,反面去妻子家。

生活中发生争执的情况有很多,英国作家兰·费雪写了一本书《博弈论与生活》,专门讨论博弈的策略。

书中博弈论的观点是面对利益相互制约,最佳应对策略不是冲突,而是合作;不是竞争,而是互助。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七大困境,这七大困境是囚徒困境、公地悲剧、搭便车、懦夫博弈、志愿者困境、两性战争、猎鹿问题。发生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遇事人们都是首先从自我考虑,只看眼前利益,并以自身利益为重。

比如,关于囚徒困境书中的一个例子是这样写的:考古学家发现贝都因人生活的地方有死海古卷,很珍贵的文物,就开始向那些牧羊人收购这些古卷,说如果你有这整张的纸,你卖给我。后来竞争变激烈了,说你有一个碎的小纸片也可以卖给我。结果你猜怎么着?很多牧羊人找到死海古卷以后,撕碎。因为撕成一小块一小块卖的钱更多。他们这种争先恐后收购、试图保护古卷的行为,反而导致了大量的古卷受损。

要解决这些困境有三种方法:一是石头、剪刀、布。这种博弈经双方同意,以完全随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文章开头提到的抛硬币就是随机式方法。

二是一报还一报。就是把推己及人和以牙还牙相结合,首先主动信任对方,然后对方合作我就合作,其次对方作弊,我就不合作。

三是沟通协商建立联盟。因为成员之间有足够的信任,彼此协调,为共同目标齐心协力。

四是建立有效信任机制。通过博弈双方的承诺和制定违约惩罚措施,来约束博弈双方遵守信任机制。

感悟:面对利益制约,我们要做的不是争个你死我活,而是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才是博弈的最高境界,只有如此,双方才会都成为赢家。

《博弈论与生活》读后感(五):应试教育的困局也是博弈的结果

我们当下的应试教育的困局,也是博弈的结果。 假设所有的学生都只是在学校里完成规定的学业任务,下课该玩就玩,大家都不用写作业,都不用参加任何课外辅导,也都不用加班熬夜刷题“开小灶”,那比拼的就是各自的学习天赋。至于结果如何,只能各安天命。这种状态下,孩子少辛苦,家长不焦虑,学校没压力。这不正像是博弈论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吗,即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而现实社会中,这种“帕累托最优”则是一种最脆弱的理想状态。只要有一个人出于自利的目的而主动破坏这种平衡状态时,最终的结果就是陷入“纳什均衡”,即任何一位玩家在此策略组合下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其他玩家策略不变)都不会提高自身的收益。 在高考、中考这种零和游戏中,比拼的就是相对领先和比较优势,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都不够,只要多考一分,就多了一份录取的希望,就能把成千上万的同龄人“挤下独木桥”。刚开始,只要稍微多付出点努力,私下随便补补课,相对提升的效果就很明显。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在补课“吃小灶”时,边际效益就会迅速递减。这种游戏规则下,只能是辅导班越上越多,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当下流行的话说,这就是学校、家长、学生、培训机构陷入了无休止的“内卷”,最终形成“死结”。 正如作者在本书中所说的观点,破除这种“死结”和困局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增加游戏结果的多样性,把零和游戏变成多项选择。而这种改变,仅仅依靠游戏玩家自身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引入“第三方”才能破局。而“双减”政策和逐步推进的职业化教育正是为了打破这种博弈困境的第三方干预措施。 增加教育这场游戏结果的多样性,就是要让“成功”的途径多样化,让高考和学历教育仅仅作为通往成功的万千道路中的一种选择而已,让学习仅仅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升学也不是唯一且必要的选择; 不可否认,名校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精英的可能性和比例都相对大很多,学历和收入也是成正向相关。但从本质上讲,这只是现象而非原因,不是有了高学历就能成功,而是因为能够拿到高学历的人,大部分都具有更好的学习能力、更高的情商和智商水平,决定成功的关键,不是学历本身,而是取得这种学历的能力。 “双减”是在供给端做了减法,从本质上讲,还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严格控制中考的录取比例,让一半的学生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也只能算是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技能教育的质量,提升全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重视。技能教育和学历教育不是高低层次的区别,而仅仅是发展方向的选择。

也许,这才是破除当下应试教育困局的根本出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